急求《唐太宗论举贤》译文

作者&投稿:并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唐太宗论举贤》译文~

1、翻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
2、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太宗论举贤》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马说》(甲)、《唐太宗论举贤》(乙)。甲、乙两文中统治者对人才各持...
《马说》是认为统治者老说没有能人,其实是自己没一对慧眼;《唐太宗论举贤》则是说了人才的重要性。《马说》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唐太宗论举贤》阐明了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

求:下面这十篇古文的原文、翻译和重点词的单个翻译。
求:下面这十篇古文的原文、翻译和重点词的单个翻译。 .陈蕃一室李ji(第一声)煮粥锡饧不辨凿壁借光李广射石唐太宗论举贤铁杵磨针刘庭式娶盲女老农指瑕葛洪苦学急急急急急急急!!!... .陈蕃一室 李ji(第一声)煮粥 锡饧不辨 凿壁借光 李广射石 唐太宗论举贤 铁杵磨针 刘庭式娶盲女 老农指瑕 葛洪苦学...

唐太宗论人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节选自《资治通鉴》卷192)《资治通鉴》中的故事,可用白话文解释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荐贤德的人...

上① 令封德彝 ② 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
小题1: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小题1: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谈在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方面...

中学文言文助读(增订版)36~50课的翻译 急急急!!!谢谢!!!
36课是《鲁人锯竿》37、华佗治病38、苛政猛于虎39...50、唐太宗论举贤请看好课题和版本、、有的都对不上号... 只要翻译就OK、、、十分感谢为了别弄错版本、请看清!!36课是《鲁人锯竿》37、华佗治病38、苛政猛于虎39...50、唐太宗论举贤请看好课题和版本、、有的都对不上号~~~!!! 展开  我...

用人之道文言文主旨
张居正更是认为太宗能够兼听为明主要是他虚心求教的结果,这也正是孔夫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要达到的境界。 5. 文言文主旨 主旨,一句话: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文中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

用人的文言文
1. 用人之道 古文翻译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

关于用人的文言文
”寓意大概就是不因为自己无知反来去讥讽嘲笑别人,这样只能显得更加无知。2. 用人之道 古文翻译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译: 唐太宗让封...

华佗巧治文言文翻译
10 只要翻译就OK十分感谢为了别弄错版本请看清36课是鲁人锯竿37华佗治病38苛政猛于虎3950唐太宗论举贤请看好课题和版本有的都对不上;女的母亲最终领悟到“人的善与恶,不是用钱就可以衡量得,关键在于自己得心啊 牧竖巧逮狼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

唐太宗是谁?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143]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

魏县19118363043: 唐太宗论举贤翻译 -
侨堵爱罗:[答案]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

魏县19118363043: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
侨堵爱罗: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此段古文在现代职场中也同样得到很好的释义和应用.如今,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如举贤网等人才推荐平台,故名思义,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和人脉关系的传导性,号召众多的职场人士一起向用人企业“举贤”人才.

魏县19118363043: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文言文翻译 -
侨堵爱罗: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文言文翻译1.原文及翻译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

魏县19118363043: 几篇文言文的翻译要全文翻译,急用,能翻多少算多少,谢谢诸葛亮言家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秦武王偏听三镜自照唐太宗纳谏唐太宗论... -
侨堵爱罗:[答案] 诸葛亮言家事:诸葛亮曾对蜀后主说起过自己的家事: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十五顷薄田.家人们吃穿有余.我在外为官,一切开支都是公家给的,没有别的收益.等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家里家外存了很多钱财那样的情况,(因此而)辜负了陛下的恩...

魏县19118363043: 文言文《唐太宗论举贤》中“久无所举” 举的意思 -
侨堵爱罗:[答案] 举荐、推荐

魏县19118363043: 太宗举贤 译文 -
侨堵爱罗: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魏县19118363043: 《马说》(甲)、《唐太宗论举贤》(乙).甲、乙两文中统治者对人才各持怎样的态度? 跪求啊 -
侨堵爱罗: 马说是认为统治者老说没有能人,其实是自己没一对慧眼,而唐则是说了人才的重要性

魏县19118363043: 英语翻译太宗令封得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前文就是这样的``~麻烦那翻译一... -
侨堵爱罗:[答案]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

魏县19118363043: 举火求贤的译文齐恒公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馋之曰:“宁戚,卫人也,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用未晚也.”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忘... -
侨堵爱罗:[答案] 齐桓公知道宁戚这个人,将要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群臣争者说他的坏话:“宁戚是卫国人,距离齐国不远.国君可以派人询问他的情况,再任用也不迟.”桓公说:“不对.如果询问他的情况,又担心他有小过失,忘记他的大优点,这就是世人失去...

魏县19118363043: 急求文言文翻译 -
侨堵爱罗: 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