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翻译是什么

作者&投稿:年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扩展资料: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
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词句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
从:跟随。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复:又,再。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通达。
悟:聪慧。
受:接受。
天:先天。
贤:胜过,超过。
于:比。
材:同“才”,才能。
卒:最终。
于:被。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彼其:他。
已:停止。
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句对句翻译: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老百姓有个叫方仲永的,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文具,忽然有一天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父亲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他,他立刻写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子曰:
  ——王安石说: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i)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有些版本为“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书写书具。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乡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平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人了吗?
1.伤:对……感到悲伤 2.民:平民百姓 3.世:世代 4.隶:隶属 5.耕:耕田 6.生:生长到 7.年:岁 8.未:不 9.尝:曾经 10.识:认识 11.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书,书写(名词作动词) 12.忽:忽然 13.啼:出声地哭 14.求:要 15.异:对……(这里指仲永向他索要书写工具)感到诧异(惊奇)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给 19.即:立即,立刻 20.书:书写,写 21.并:并且 22.自:自己 23.为:题写 24.名:名字 25.其:这 26.以:把 27.养:奉养,赡养 28.收:团结 29.为:当做,作为 30.意:意思 31.传:传送 32.一:全 33.观:观看 34.自:从 35.是:此 36.指:指定 37.作:写作 38.立:立刻 39.就:完成 42.其:它,代诗 43.文:文采 44.理:道理 45.皆:都 46.可:值得 47.观:观赏 48.者:……的地方(方面) 49.邑人:同县的人 50.奇:对……感到惊奇 51.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2.稍稍:渐渐 53.宾客:用宾客的礼仪款待他(方仲永)的父亲,宾,名词做状语 54.其:他的,代仲永的 55.或:有的人 56.以:用 57.乞:索要 58.之:它,代诗 59.利: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60.其:这 61.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拉,此指强拉 64.环:四处,到处(全,遍) 65.谒: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从:跟随 71.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符合,相当 77.时:时候 78.之:的 79.闻:传闻 80.还:返回 81.自:从 82.复:又,再 83.问:询问 84.泯:消失 85.然:……的样子
虚词
86.矣:了 87.之:的 88.通:通达 89.悟:聪慧 90.受:承受 91.之:它,代通悟 92.天:先天 93.之:它,代天资 94.贤:胜过 95.于:比 96.材:同“才”,才能 97.远:差距大 98.卒:最终 99.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100.为:成为 101.则:就是 102.其:他,代仲永 103.于:被 104.者:不译 105.至:达到 106.彼其:他(彼:他;其:他;同意复合词) 107.如:像 108.此:这样 109.其:不译 110.贤:贤明 111.之:它,代后天教育 112.且:尚且 113.今:现在 114.夫:不译(那些) 115.固:本来 116.得:能够 117.已:停止 118.耶:吗 119.明道: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2-1033) 120.先人: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121.前时之闻:以前的传闻 122.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123.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县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县里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开始请仲永的父亲作客,有的人还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大家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普通的人,而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连普通人都不如了?

JinXi people FangZhongYong, the Li crops. ZhongYongSheng five years, and withheldest general books with, suddenly cry for the. My father, but not the daughter, borrow by how close with, namely the book for poetry four sentences, and themselves by name. His poems by the adoptive parents, receive clan is the idea, the concept of a township scholar. Naturally a pointing poem made just, the texture is KeGuanZhe. The city man, slightly strange guests like father, or to coin Kilimanjaro. Father benefit its but also, ZhongYongHuan gurdwaras, pull in cities, and not to learn.

Smell is also more long. Ming-dao students, from the ancestor, in HaiGu inclined home see it, the 1023 yi. Make poem, cannot say before the smell. And seven years, return from yangzhou, answer to uncle home q stillness. Yue: "min ran all do."

The prince of ZhongYong yue: general enlightenment, by the heavens also. Its are in the heavens, hen material people away yi. The jailer for all, then its are in the man who will not. Pilate its by the heavens, so its Yin also, not affected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Today, the days from Cardiff people he does not suffer solid person may to all just "?

或Min Fang Zhongyong Jinxi, Li Geng world. Zhong Yongsheng five years, know a bad idea with the book, suddenly cry find it. Yan different parent, by and near contrast, the four poetry books, and from its name. His poems to parents, close family as Italy, passed a village scholar of view. Needless to say referring to things stand poem on, by the Arts and Jieyou considerable. Yi Ren Qi of, his father a little guests, or begging for the coins. However, also the benefit of its parent, Japan pull in the Yi Ren Ye Zhong Yong Central, not to learn.
I also heard a long time. Ming, from the ancestors is also home to Jiujia see it, twelve or carry on. That poetry can not be said when the news before. Another seven years, also from Yangzhou, complex to Jiujia asked Yan. Said: "obliterate all carry on then."
Prince said: The General Wu Chung Wing, by the heavens. The subject of the day also, Yin in the material were far wrong. Death of the crowd, then the others are not to be too. He is also the subject of the day, so the Yin also, not the people, and for all; this husband is not the day, solid people, but also from the people, may be all it not?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金溪的贫民方仲永,世世代代属于耕田农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县里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开始请仲永的父亲作客,有的人还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普通的人,而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连普通人都不如了?

金溪县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县里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开始请仲永的父亲作客,有的人还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普通的人,而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连普通人都不如了?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

伤仲永的翻译是什么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 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伤仲永的翻译
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根子、...

《伤仲永》的翻译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以下是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以下是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译文:有兄弟二人(昆仲),现在不说他们的名字,都是我从前在中学时的同学。因分隔了多年,渐渐没有了他们的消息。日前偶然听说他得了一场大病,刚好回到故乡。(我)通过曲折的道路去探访他,只是见到一个人,他说他是病人的弟弟。他说劳烦你远道来探访,但是他的病早已经好了,到某地去做(某些...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翻译如下: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 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

伤仲永的译文和加点字解释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意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

王安石的<<伤仲永>>怎么翻译?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

伤仲永全文翻译
伤仲永全文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的意思是什么 -
贝贺锋派:[答案] “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伤仲永,为仲永叹息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的文言文翻译 -
贝贺锋派: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翻译 -
贝贺锋派: 伤仲永 (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作者:王安石 译文: 金溪县人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方仲永五岁时,还不认得笔墨纸砚,忽然哭闹着...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得翻译翻译、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
贝贺锋派:[答案] 译文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平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翻译 -
贝贺锋派: 原文 金溪民方仲(仲,指在家排老二)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í)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yì)...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的翻译是什么? -
贝贺锋派: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翻译 -
贝贺锋派: 伤仲永 北宋朝(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的翻译? -
贝贺锋派: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开福区13265377502: 王安石《伤仲永》的翻译 -
贝贺锋派: 伤 仲 永 作者: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开福区13265377502: 伤仲永翻译! -
贝贺锋派: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