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安史之乱,其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又是如何平定下来的呢?

作者&投稿:夫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唐朝的安史之乱,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平定的呢?

其实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是很有问题的。所谓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应该指的就是投降的哥舒翰、造反的仆固怀恩、病逝的李光弼、被斩的高仙芝。
但实际上这种答案是很有问题的。
首先哥舒翰,他在安史之乱初期就投降了安禄山,因此哪里来的平定安史之乱呢?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封大燕皇帝,随后率军占据河北广大地区,继而率兵猛攻潼关,意图攻进唐都长安。但初期,因哥舒翰坚守不出,再加上潼关城高池深,是固若金汤,因此安禄山持续进攻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此后,李光弼与郭子仪所率唐军又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安禄山前线军队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


因此,此时的安禄山可谓是腹背受敌,为了避免范阳大本营被占,他决意退军。可就在安禄山决意退军时,远在长安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谣言,执意要哥舒翰出关迎战,不顾哥舒翰“安禄山久在军中,精通兵法,有备而来,利在速战。叛军暗藏精锐,以老弱病残引诱我军,肯定有诡计,如果我军轻出,必然落入叛军的圈套,到时悔之不及”的谏言,最终哥舒翰只得“恸哭出关”。
最终的结果我想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了,那就是惨败,出关迎战的二十万大军,回来的仅剩下八千人。此后,经此一役,潼关已再无坚守的可能性,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遂决定投降安禄山,不久他们就将哥舒翰劫持押往安禄山处。
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洋洋得意的说道:“汝常轻我,今日如何?”意思是你以前不是瞧不起我吗?如今怎样呢?而此时被俘虏的哥舒翰是再无往日的傲气,他惶恐地跪在安禄山上的面前,说道:“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陛下为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填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但留臣,臣以尺书招之,不日平矣”,大意就是我当时有眼不识泰山,现在我知道安禄山你是天下的真命天子,如果你能留下我的性命,我就为你招降李光弼、来填、鲁炅等四方将领。


安禄山听到此答复后,是万分开心,于是马上将任命哥舒翰为司空,然后让其去招降唐将。
再是高仙芝。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发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反唐,向洛阳、长安进发。唐玄宗闻听安禄山造反,是万分惊恐,遂赶紧进行部署,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右等兵,又出禁中钱召募关辅新兵,共5万人,出兵平叛。
但因唐朝承平已久,地方兵士早已不知战争为何物,再加上所募之兵皆是市井之徒,因此高仙芝所率军队可以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反观安禄山叛军皆是精锐之师,如此纵然高仙芝智慧超群,也无法与安禄山大军对抗,不久高军既大败,随后只得退居潼关。
可在退居潼关后,因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诬告:“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高仙芝被昏庸的唐玄宗下令斩杀。因此,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就被唐玄宗下令斩杀的高仙芝,他如何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神呢?


实际上真正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应该是仆固怀恩、李光弼、郭子仪这三人。
而实际上,平定安史之乱后,唐廷对于这三位功臣的赏赐不可谓不优厚。仆固怀恩被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封大宁郡王;李光弼受封临淮郡王,食邑二千户,授其一个儿子为三品官,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郭子仪拜司徒、代国公,余官如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兵部尚书、平章事兼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加食邑一千户。
从平定安史之乱时,唐廷对于仆固怀恩、李光弼、郭子仪三人的加封来看,唐廷对他们是十分厚待。而后,除仆固怀恩因被奸宦所害,再加上他本身性格有问题,起兵造反,致使一生对于唐朝的功劳都随之烟消云散,曾经全家有46人为国殉难,三个女儿牺牲幸福为国远嫁和亲,满门忠烈的仆固怀恩家族,因叛乱被列入“叛臣传”,这不得不让人唏嘘。


而李光弼、郭子仪二人因懂得韬光养晦,与世无争,明哲保身,因此得以善终。李光弼于广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唐廷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郭子仪于建中二年(781年)病逝,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安史之乱,之所以叫安史之乱,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叛大唐王朝引起的。这场战乱持续八年,把大唐王朝打成一锅粥,强大的大唐王朝由此开始衰落。这场战乱之所以能最终平定下来,靠的是大唐王朝中央军和藩镇军拼尽全力,以及回纥大军的全力支援。

1、安史之乱的发生背景

安史之乱,某种意义上来讲,唐玄宗要背负主要责任。开创“开元盛世”之后,唐玄宗彻底迷失,不干政事,只干女人,天天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里,完全不知家国天下。

大唐王朝的权力,最终落到“奸相”李林甫、安禄山和杨国忠等利欲熏心的大臣手里。这些人只顾个人私利,妄顾天下,他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输了的安禄山,决定能动手绝不瞎逼逼。于是起兵反唐。

2、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

安禄山本来就手握重兵,而且以有心算无心,打了大唐王朝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安禄山在战争初期,一路横扫,连连大捷。春风得意的安禄山,很快就称帝,叫大燕君王,改元圣武,定都洛阳。

这个时候,大唐王朝终于反应过来了。尽管大唐王朝已经腐朽了,但毕竟烂船拆了都有三斤钉,还有和安禄山一战之力。很快安禄山和大唐王朝的军队,在潼关相持不下。如果大唐王朝死守潼关的话,完全可以让安禄山寸步难进。

可惜唐玄宗睡女人,把自己睡废了,完全利令智昏,竟然把自己手下能征善战的高仙芝、封长清等人一一杀头,然后逼着哥舒翰开关出战,最终导致长安失守。唐玄宗身边的将士,对于唐玄宗忍无可忍,干掉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把唐玄宗赶下台,扶持太子李亨即位。

唐玄宗做不成君王,安禄山就更加不好过,因为他瞎了。安禄山瞎了之后,脾气大变,对人凶残,动不动就杀人。安禄山身边的人(包括他儿子安庆)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把安禄山杀了。然后他的儿子安庆继位。

自安禄山死后,胜利的天平慢慢的往大唐王朝这边倾斜。本来跟着安禄山混的史思明看到不对路,于是上书投降。但史思明是假投降,真谋反。投降之后一直默默招兵买马,以期再次起兵。大唐王朝决定干掉史思明。

史思明得知大唐王朝对他的计划,立马在复叛。后来史思明干掉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自己称“大燕君王”。不过,史思明最终了安禄山的命运,给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害。史朝义不是大唐王朝的对手,选择自杀身亡。至此,历史8年的“安史之乱”正式结束。

3、安史之乱的严重后果

安史之乱,直接把大唐王朝打废了,大唐王朝由此全面进入衰落的阶段。李氏家族的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已经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版图,大唐王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基本上把大唐王朝的兵力消耗一空,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王朝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保卫边疆和内部的问题,大唐王朝进入内忧外患的历史阶段,周边的势力对大唐王朝虎视眈眈。



就是杨贵妃的养子安禄山造反折腾出来的事情。

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反叛唐朝引起的,这个战乱维持八年,最后由中央军和其他军种一起平定的。

感觉最后之所以能平定是因为时间太久了,而且浪费资源太多了。

安史之乱就是魁首安禄山等人蓄意谋反,但是实力不行。


关于安史之乱的诗句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二、《春望》1、作者:唐代杜甫2、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唐朝发生的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关注 展开全部 是唐朝的转折时期,大唐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前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大唐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制高点,安史之乱摧毁了盛世,之后虽然被平复但大唐再也没有盛世气象,地方豪强层出不穷,中央统治愈发没有力度以致唐灭,天下战乱无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是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难到鸡峰山上时被叛军围住,飞来了两只鸡带路,将他引到了一座破旧的寺庙中,突然天下冰雹将叛军击退,后来唐玄宗为了感谢两只鸡的救命之恩,将陈仓改名为宝鸡,其有关内容如下:1、在唐朝,陈仓是唐玄宗逃亡途中的一个地方。当叛军追击唐玄宗到陈仓时,唐...

如何理解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进程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的开始?_百度...
中国唐朝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进程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的开始,安史之乱前后持续达八年之久,是中国自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又一次大规模动乱局面。中国人口损失3600万也并非耸人听闻,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乾元三年,也就是公历760年,全国各州上报的户口为...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穿是 什么意思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释义: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江南逢李龟年的主旨是什么?
译文: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词句注释 1、江南:此谓江、湘之间,今湖南省一带。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

甲乙相善文言文翻译
《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新唐诗·艺文志》中略有记载。其诗则驰名上元、宝应间。《新唐诗·秦系传》云:(秦系)与刘长卿善,...

杜甫在逃难在成都后,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安史之乱初期,杜甫听闻李亨在灵武继位,本来就很穷的他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宁夏,已示对大唐对国家的忠心。当然路途中杜甫也曾被俘虏过,只不过运气好被他跑了,所以来到李亨面前,李亨特别感动,封杜甫左拾遗,杜拾遗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但杜甫毕竟是个耿直大boy,不久就得罪了唐肃宗,被贬到...

按史书考证,安史之乱8年唐朝死了4千万人,可信度高吗?
我觉得这个可信度不高,因为当时的唐朝经历了开元盛世,非常的繁华,国富民强,但是这并不代表那个时候就有超过五千万的百姓。有记录说这场战争导致唐朝直接损失了五分之三的人口,我觉得这样还是有可能的。剧照 因为安史之乱这场战争长达七八年之久,中间战争不断,通过《资治通鉴》在这几年的人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1、原文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简介短一点,300字.急 -
汝泳脑灵: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汝泳脑灵: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捩点,其产生背景如下: 一)玄宗荒怠政事 ——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汝泳脑灵:[答案] 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 土地兼并严重是和均田制的破坏密切相关的.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并未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状况,土地可以在各种名义下买卖,...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的历史 -
汝泳脑灵: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的原因 -
汝泳脑灵: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

兰山区13163342614: 请详细说说“安史之乱”的由来、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
汝泳脑灵: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
汝泳脑灵: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以往有昏君奸臣说、外重内轻说,有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总爆发说等等.笔者认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其政治学上的原因,比如权力的变更等.虽然"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状况反差极大,却并不排除一些偶然因素,诸如人事的变更等等在起作用.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安史指的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 -
汝泳脑灵: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结束之后唐朝还存活了那么久 -
汝泳脑灵: 安史之乱,是唐朝节度使制度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边将拥兵过重,不造反才怪! 但是,节度使有造反的,自然也有忠诚的.所以,安史之乱后,唐朝还是苟延残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节度使制度的弊病就是,藩镇割据!但是,这是唐朝的...

兰山区13163342614: 安史之乱典故是什么 -
汝泳脑灵: 安史之乱发生在玄宗在位时的755-762年,历时八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大转折.不知道你想要的是哪方面的典故,说来话就长了..建议百度百科一下,讲得很详细的说..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2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