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逃难在成都后,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作者&投稿:尘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官员在辞官回乡后,他们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俗话说:"有钱不是万能的,可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却不知其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诗圣杜甫在茅屋中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自己一家却面临着饥寒交迫,捉襟见肘的惨状。可见,在没有俸禄支撑的情况下,部分离官回家之人连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可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人辞官回乡,那他们都靠什么生活呢?
一,家境富裕或自己积攒有足够的钱财,会赚钱。春秋时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待到勾践复兴越国后便主动提出辞官回家,他虽然出身贫穷,但后来却生活的有滋有味。这不仅在于范蠡于越国是有功之臣而得到的赏赐,更因为他自己。隐退后的范蠡整日游山玩水,在七十二峰间遨游,好不自在。不仅如此,他还在游玩期间还凭借自己卓越的商业头脑成为巨富,辞官对于他来说,反而是一种成全,让他可以在商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官场失意,只能把豪情壮志寄托在自己的诗中,李白所写之诗,不仅在唐朝认可度很高,流传千年后还被世人代代传颂,称赞,除了会写诗,李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喝酒也会喝酒。每次作诗之前,李白都喜欢先喝酒,一般来说喝完酒以后做出的诗每每都令会人赞不绝口。作诗喝酒游玩应该算是李白人生中重要的三件事。二十多岁时便离开自己的家乡,外出游玩,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欣赏美景,体味民情,后进入官场之后,因性格太过张扬,再加上朝堂上明争暗斗,李白多次被贬,但李白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下降,依旧该喝酒喝酒,该玩玩,那么李白又是靠什么生活呢?



李白是个富二代,少时游玩都是靠父亲的接济,后来被推荐入朝为官,虽然政治上没有大的作为,但是他所作的诗很受皇帝喜欢,所以平常的赏赐也不会少,久而久之,积攒起来就足够他之后的开销。而且,李白在当时非常著名,就算是被贬官,也很受一些官员百姓的推崇,所以,他游玩之时经常会有大臣请他来家中作诗之类的,可以挣一些外快。
二,当一个挂名官员,只领取俸禄。一般来说,像一些对朝廷有贡献的功臣辞官的话,皇帝都会保持待遇,这时候虽然不再任职原来的官职但会有一个闲职来领取俸禄,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大臣们的愿望,也会显得皇帝仁慈,照顾臣子。
像南宋的朱熹,在朝为官兢兢业业,但看不惯朝廷向敌人投降议和的态度,决定辞官,然后宋孝宗就对朱熹说:'十多年没见你,你也老了;应当给你一个清要的官做,不要再去管州县。"意思就是地位显贵但不繁琐的官职,也就是闲职,还是一样的领取俸禄,这也算是对他的一个不错的安排。其实宋朝时对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都会给他们安排一些只领官俸而无职事的官做。



其实,大部分官员还是靠自己自食其力的,虽然不做官了,但也代表着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作他们喜欢的诗,再者,术业有专攻,长久下去在某个领域也会有一些小成就的。
陶渊明辞官之后回家种地,虽然自家田地"草盛豆苗稀",但这但是他想要的田园生活,明朝清官海瑞回家后也是种地,靠着自家的几十亩田至少保证温饱,唐朝书法家李邕,专攻书法,以至于很多达官显贵都来找他写碑撰文,养活自己更是绰绰有余。清朝郑板桥辞官后靠卖书卖画赚钱,作出《三国志》的陈寿给人写赋可要价千斛米等等。

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陷于动乱之中。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中原一带生灵涂炭,杜甫亦饱受战乱之苦。

乱起之后,杜甫带着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陕北流亡。“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吃野果子、搭窝棚,诗人和流亡的人民一起忍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次年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改元至德。杜甫此时已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一带),八月间得知新的皇帝唐肃宗即位了,便把家小安置在羌村,独身一人离开鄜州,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想出芦子关(陕西横山县附近),去投奔灵武。在行走途中却为叛军所获,被押解到长安。幸亏杜甫当时地位不高,名声不大,自己又注意隐避,没有被胡人所重视,没有像长安一般的官员那样被押解到洛阳署以伪职,逼迫投降,所以杜甫就没有被押解到洛阳去,也没有在安禄山的伪政府中任职,他不仅没有被逼迫投降,由于自己隐蔽得好,也没有受到严格的俘虏待遇。安史叛军准许在城里游览、访问,行动比较自由。


《哀江头》赏析


当时的长安在叛军的野蛮蹂躏之下,繁华不再,他因此写下了《哀江头》、《春望》等伤心至极的诗篇。他在《哀江头》中写到: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他在这首诗中写到自己,只能忍住内心的伤痛而不敢放声痛哭,在春天的季节里,一个人偷偷的来到曲江边。我们还记得杜甫在前几年曾经写过《丽人行》,他在那首诗中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杨国忠等人,在春天三月三日天气晴的时候,来到曲江边游春的那种繁华、奢侈的生活,但是现在在安史叛军控制下的长安城曲江边,杜甫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江头宫殿锁千门”,看到曲江边一座座宫殿大门紧锁没有人迹。“细柳新蒲为谁绿”,纤细的柳枝和刚抽出来的蒲叶依然是绿的,他又回忆起,郭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和杨国忠一起来曲江边时的景象,但是现在呢?“明眸皓齿今何在”,杨贵妃和唐玄宗去哪里了呢?唐玄宗已经避难到蜀中去了,而杨贵妃已经死了“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一国之君现在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留下了眼泪,“江水江花岂终极”看着江水和江花,诗人的悲愤禁不住涌上心头,泪流满襟。

“黄昏胡骑尘满城”安史叛军在城中飞扬跋扈、骄横杀掠,以至于诗人回到城南住处的时候,还禁不住往城北张扬,“欲往城南望城北”,当时灵武即位了,在城的北边,就透露出诗人这个时候急切的盼望着唐军能够打败安史叛军,收复长安,使长安城恢复往日的繁华和安宁,这是诗人一个人在一个春天在曲江边所看到的安史叛乱之中的曲江边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想。从中流露出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对安史叛军的愤恨。


《哀王孙》等作品赏析


杜晓勤:另外杜甫还写过一首《哀王孙》,写的是他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这首诗写道: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这首诗写了在安史叛军占领下的长安中的王孙的遭遇。他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边端着舅妈四”,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王孙“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吃苦气味浓”,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当唐军大败于陈陶斜和青坂时,诗人沉痛不已,作《悲陈陶》、《悲青坂》,哀悼为国捐躯的将士,并对唐军的仓促用兵提出批评。他说,萌动石俊粮价子的,唐军被打败了,以至于四万忠义的将士一天之中都战死在疆场上,鲜血染红了陈陶斜的湖水,而且从战场上返回城中的胡兵们是那么的得意和骄横,他们的剑上都染着我们唐军将士们的鲜血,他们唱着胡歌庆贺他们的胜利,饮着酒在长安市上,而长安人民只能头头的背过脸去向着北方偷偷的哭泣,在心里暗暗的期望着官军有朝一日能够打败安史叛军,能够回来。在《悲青板》中说“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他在这首诗中对唐军将领提出忠告,不要再用兵了,应该谋划好了,再去和安史叛军交战。杜甫在《塞芦子》诗中则表明了他对塞芦子关边防空虚的担心,这是杜甫有先见之明的,他希望朝廷立即派兵加强防务,以免被叛军钻了空子。可见杜甫并不只是一介书生,还具有一些军事才能,对当时两军的形势以及战场上的变化了解很多,十分关心。


杜甫跟李白一样,都不是个做官的料


至德二载(757)夏,杜甫在提前侦察好地形、情势之后,偷偷地从长安外郭城西面的金光门逃出了长安。一路上他提心吊胆,昼伏夜行,白天利用茂盛的草木隐蔽,夜晚偷偷的潜行。终于穿过官军与叛军对峙的防线,来到了风翔肃宗指挥总部。杜甫逃到凤翔行在时,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一路上的奔波劳苦,昼伏夜行,杜甫见到肃宗的时候,杜甫是一双麻鞋穿在脚上,衣袖已经破了,两个肘臂露在外面。肃宗感其忠诚,很快任命他为左拾遗。可是不到两个月,天真耿直的杜甫就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幸得张镐搭救,方免一死。

这件事发生在杜甫刚拜左拾遗后半月内,看来杜甫和李白一样,都不是做官的料。

天宝十五载(756)十月,房琯在统兵收复两京时,因拘泥于古兵法而招致陈陶、青坂之败。当时就惹得肃宗大怒,幸亏李泌代为陈情,肃宗才原谅了他,待之如初。而房琯自此多称病不朝谒,不以职事为意,每天与庶子刘秩、谏议大夫李揖等高谈释老,或听门客董廷兰鼓琴。董廷兰又往往收受贿赂,作为朝官与房琯会面的媒介。

房琯系玄宗朝老臣,曾随玄宗奔蜀。肃宗对于玄宗朝的旧臣早有戒心,他在听信当时浊流官员贺兰进明的谗言后,以为房琯等清流不忠于己,遂罢房琯宰相职,贬为太子少师。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之交,认为房琯为人忠直,用兵素非其所长,兵败情有可原,而且战败后肃宗没有治罪,而这次因门客之累而罢相是不应该的,所以杜甫故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这样的罪过不够罢免职务,而现在国家正在用人之时。肃宗怒,诏韦陟、崔光远、颜真卿三司推问。韦陟于推问后建言:杜甫虽词涉激烈,然末失谏臣体。虽然杜甫说得比较激烈,但还是在履行他做左拾遗官的职务。肃宗怒不已,且不满于韦陟。宰相张镐复言:“甫若抵罪,绝言者路。”我们把杜甫抓起来治罪,恐怕没有人敢建言了,帝意乃解,才放杜甫一马,于至德二载(757)六月一日仍使杜甫就朝列,仍然让杜甫上朝。杜甫上表谢罪,虽本经大臣救免,但还是重申前说,毫不避嫌,既为房琯辩护,也为自己辩护,在朝廷上对肃宗进行辩护。可见杜甫倔强得很,捅了这么大的一个漏子,差一点“抵罪”了,到最后还是心不服口也不服。

杜甫疏救房琯这件事,虽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但毕竟深深地惹恼了肃宗,“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鄜州省家,探亲去了。


壮志未酬,杜甫的现实生活境遇凄惨


此事无异于向杜甫满怀报国热忱的心上浇了一瓢冷水。闰八月,肃宗特许杜甫回家探亲,实际上是有意疏远他。一路上,诗人又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不由得五内俱焚,写下了长篇史诗《北征》和《羌村》三首。

杜甫在《北征》中说,说"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说我自己虽然不像古往今来的那些谏臣一样有那么高的姿态,但是我这么激烈的言行本心是好的,是担心当今的圣上作治国的时候有所遗失,还认为肃宗“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但是他在回乡的途中所看到的竟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给国家带来的破败,他说“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霏霏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路上碰到的都是难民,而且许多村庄都毁于战火,人烟稀少。“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百万将士牺牲得剩不下多少人了。回家之后,“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昊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回家之后看到自己的妻子衣衫褴褛、衣带百结,看到自己的孩子,虽然皮肤很白很可爱,但是孩子却不认识自己的爸爸了,看见爸爸回来却躲到背后哭起来了,浑身脏兮兮的,也没有穿袜子,光脚在屋内,“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两个孩子身上也是打满了补丁,因为打了补丁,原来的衣服上的图案都乱了套了。“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大海波涛的图案都乱了,“天昊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原来的凤凰也是因为补旧衣服而颠倒在身上。但是诗人回到家之后毕竟享受了这种天伦之乐,看到了孩子那种可爱之处,因为杜甫从京城回来,给妻儿带来了些礼物,他的妻子用杜甫带回来的化妆品之后,“瘦妻面肤复光”,瘦弱的妻子又重新脸上有了光彩,而小女儿却很天真的学着自己的妈妈在化妆,“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心里得到了些许的安慰,但是紧接着诗人又想到天下正处于兵荒马乱之中,安史叛军还在天下横行,什么时候朝中的奸臣才能得到清除,叛军被剿清,诗人心中忧愤,诗结尾的时候依然充满了对国事的担心,对恢复家国的憧憬“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希望肃宗建立起唐太宗那样的丰功伟业,国富民强。


杜甫弃官,开始了下半生辗转漂泊的生活


是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是年冬,杜甫从华州去洛阳办事,一路上亲身感受到人民所受战争之苦及其对安史叛军的痛恨。他认识到安史之乱主要是祸起内廷腐败,百姓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牺牲,所以他既满怀对叛军的憎恨,又有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歌颂,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华州司功参军给杜甫带来的只是烦躁和苦恼,加上他对肃宗已经完全失望,于是他就在乾元二年秋,毅然离职,开始了下半生辗转漂泊的生活。

杜甫弃官之后,先后到秦州、同谷一带逃荒。 乾元二年末,杜甫到达成都,次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有了一个安家之处。《卜居》一诗中说:“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这里环境优美,诗人和邻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相对地平静。

宝应元年,严武镇蜀,得到资助,草堂有了较大扩充。他养鸡、养鸭、养鹅,种药、种菜、种竹、种松、种桃,有时独持小斧,砍伐恶木,有时带领孩子们芟除毒草,生活也还算愉快。但好景难长,这年四月,玄宗父子相继死去,代宗即位,七月召严武还朝。严武走后,徐知道在成都作乱,杜甫由绵州漂泊到梓州、阆州(四川阆中),直到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才又回到草堂,漂泊在外将近两年。此时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虽然严武是他的好朋友,但既然在他手下任职,就有上下级官府,有幕府约束,杜甫觉得不自由,不久又辞了职。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无依无靠就离开了成都。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离开成都后,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几乎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大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算是没饿死。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就在这一年冬天,诗人死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就这样走完了他艰难苦恨的人生历程,怀着忧国忧民莫大的悲痛,抛下了他那些旅泊异乡、谋生乏术的弱男幼女,赍志而殁。
刚在成都时没有什么朋友或亲人,后来有了一些朋友。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乱爆发,因发起叛唐的头领是安禄山与史思明,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中,随着潼关沦陷,唐玄宗离开长安,千万四川避难,同一年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宁夏)继位,称唐肃宗。

其实杜甫除了诗圣称号外,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和李白不易,李白的诗里面好像只有他自己,百姓死活貌似和李白不相干。但杜甫就是悲天悯人、接地气的诗人,读他的诗,我们甚至可以侧面了解唐朝的历史,杜甫的笔下不只是他自己,还有有千千万万的百姓、甚至边疆战事。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月爆发,到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正月结束,历时长达七年零二个月。自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乎一直在奔波,往来于鄜州、长安、凤翔、华州、秦州等地,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安史之乱初期,杜甫听闻李亨在灵武继位,本来就很穷的他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宁夏,已示对大唐对国家的忠心。当然路途中杜甫也曾被俘虏过,只不过运气好被他跑了,所以来到李亨面前,李亨特别感动,封杜甫左拾遗,杜拾遗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但杜甫毕竟是个耿直大boy,不久就得罪了唐肃宗,被贬到华州,在华州任上杜甫郁郁不得志,辗转于河南、山西和甘肃等地,见证了安史之乱中百姓的水深火热,写下了“三吏三别”悲壮的唐朝史诗。

在唐肃宗乾元三年即公元759年暮秋,48岁的杜甫携妻儿,历尽艰辛,从甘肃去往四川,并在当年的冬天来到成都,一开始杜甫先是寄居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的寺庙里,后来他的朋友给他在浣花溪边建造了一座草房,世称“浣花草堂”,俗称“杜甫草堂”。这座朴素简陋的草房,使一家人的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杜甫每天都可以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离开了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生活,目之所及都是美好的景物。蜻蜓翩飞,沉浮,荷叶田田,芦花曼舞,杜甫陶醉在浣花草堂美好的时光里,其间写出了许多清新优美的诗篇,美好的诗句像清澈的小溪一样在笔端汩汩流淌。杜甫流传下来的诗作有1400多首,有240多首,都是这一时期所作。

在成都,杜甫曾经为邻居黄四娘写了一首诗,看似句句不谈风月,只谈繁花,但最后14个字仍被引来后世的争议。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世人都渴望在历史前行的车轮上刻上自己的名号,什么流芳百世、千古留名呀,可有的人奋力追求了一辈子都没能成功,有的人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做到了——比如黄四娘。 黄四娘生活在千年以前,家住浣花溪畔,她的日子与旁人没什么两样。若非要说出点儿差别,那便是她这人有几分生活情趣,家里种了很多花。 这样的她为何能在滚滚历史洪流中留下一笔呢?因为她恰好住在诗圣杜甫的旁边,而杜甫在某年春日,恰好看见她家繁花一片,又恰好诗兴大发赋诗一首,这首诗里恰好提及了“黄四娘”这么个人。 一切都这么“恰好”,于是黄四娘在毫无察觉中,实现了别人一生的愿望。所以啊,做什么都不如接近文化啊!

唐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春天,杜甫在草堂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有着很深的感情,阳春三月,一场绵绵小雨,大诗人写下了《春夜喜雨》的千古佳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也是在这一年,当地的县太爷崔明府亲临浣花草堂,拜访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甫。县太爷的到来,让杜甫喜出望外,随即兴赋诗一首,这便是著名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也算是杜甫诗词中,少有的,能看到杜甫非常开心的诗词。诗里面写道: 草堂的南北四周都涨满了春水,风景优美极了,平日里呢,这里也很少有人来,只见鸥群日日结对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您到访,我特意为您扫好了,这柴门也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可惜我这个草堂离市太远了,买东西太麻烦,所以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杜甫居住在浣花草堂期间,诗如泉涌,信手拈来,一首首清新婉转的诗词,仿佛一首优美的田园交响曲,唱响在天府之国的浣花溪畔。其实在成都的杜甫虽然稍微安稳了一些,但还是很穷,基本靠朋友接济。还是这一年,上元二年即761年秋天,一场出人意料的狂风,把杜甫所住茅草房上的三层茅草都掀走了,大诗人一气呵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为我们高中同学必背课文。

唐代宗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东京洛阳和河南郑州、河南开封等地,当杜甫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作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但是,杜甫并没有因为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顺利回到长安或洛阳,依旧像一叶浮萍,漂泊他乡……

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生活五年期间,得到时任地方官的好友高适、严武帮助,唐代宗广德二年六月即公元764年,严武推荐杜甫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已经52岁的杜甫得到一生中最高的官职——“杜工部”,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杜甫离开浣花草堂,迁入成都节度使署中,与严武同朝为官。可惜好景不长,“杜工部”任职不到一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即765年四月,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一个月后,杜甫不得不告别浣花草堂,离开成都,开始了他生命中最后五年的流浪生活……



杜甫这一生可以说是穷困潦倒,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逃难到成都以后日子稍微好过了一点,他靠的是熟人救济,勉强能够维持生计。

他靠帮店家擦桌子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但是这样子根本就赚不了几毛钱,十分的悲苦。


杜甫的人生经历
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隐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焚掠,和人民一同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为了献身恢复事业,他只身逃出长安,投奔凤翔...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因疏救房琯,贬为为华州司功参军(758年)。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杜甫在成都有...

杜甫资料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

杜甫出世是什么样的时间
756年(至德元年)6月,叛军攻破潼关,守关将军、唐军副元帅哥舒翰被捉后投降了安禄山。大军压境,长安已完全失去最后一套屏障。与此同时,玄宗皇帝惊慌逃往西蜀成都。长安转眼沦陷。杜甫在战乱中逃难,先是5月间带家人从奉先逃到白水,6月里又从白水逃到鄜州羌村。7月,肃宗在宁夏灵武即位,年号至德。8月,杜甫离家只身投...

杜甫一生的几个重大转折点是什么?
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杜甫在华州呆了一年多,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再加上他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于是便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他先是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客居三个月,然后又由陇入蜀,于乾元二年岁末来到成都。他在成都五年多,其主要诗歌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雨》、《蜀相》...

杜甫的坎坷经历
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蜀中重又发生大乱,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凭依,他又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一条小船,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或谓在严武去世前不久,杜甫因所任工部员外郎之职由虚衔转为实授,而离蜀赴长安)。最初的目的大概是要沿长江东下出川,路途中却因疾病和战乱等缘故,滞留了很久...

杜甫一生共分为哪四个时期?
这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强,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杜甫在华州呆了一年多,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再加上他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于是便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他先是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客居三个月,然后又由陇入蜀,于乾元二年岁末来到成都。他在成都五年多,其主要诗歌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雨》、《蜀相》...

杜甫的拉 关于忧国忧民的
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蜀中重又发生大乱,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凭依,他又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一条小船,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或谓在严武去世前不久,杜甫因所任工部员外郎之职由虚衔转为实授,而离蜀赴长安)。最初的目的大概是要沿长江东下出川,路途中却因疾病和战乱等缘故,滞留了很久。先是在云安居住了一...

杜甫被称为什么,他的诗风格是什么?
十二月初,杜甫于无奈之下再次逃难,携家离开同谷入蜀,于年底抵达成都,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他给予了杜甫许多帮助,杜甫的生活开始安定,“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因为这一年之内奔波流离,不断逃难,杜甫称之为“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一家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

杜甫的资料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的坎坷一生 -
茆绿头孢: 1.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弃官入川后的生活 -
茆绿头孢: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的晚年生活 -
茆绿头孢: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

凌河区19638548553: “诗圣”杜甫的个人生平是什么?
茆绿头孢: 杜甫,生于712年,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交游酬唱.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的最大追...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生平有什么事迹呢?
茆绿头孢: 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杜甫出生,青少年时期在家读书.十四五岁已 在文坛上崭露头角.20岁漫游吴越.24岁返回东都洛阳参加进士科举考试不 中,然后游齐赵.结...

凌河区19638548553: 安史之乱,杜甫流落到哪?
茆绿头孢: 应该是在"浣花溪"......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后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的态度为什么前期和后期有这么大的转变
茆绿头孢: 因为前期的杜甫是活的,后期的杜甫是死的.所以态度不一样.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人生经历哪些重大事件? -
茆绿头孢:[答案]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出生的年代 -
茆绿头孢: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凌河区19638548553: 杜甫是什么朝代什么家 -
茆绿头孢: 杜甫是唐朝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