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义疏楞伽经义疏

作者&投稿:慕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部著作名为《楞伽经义疏》,共四卷,出自明释智旭之手。智旭在其后序中回忆起当初发愿,起初专注于禅宗的研究。经过数年的研习,他涉猎律藏和教典,撰写了诸多著作。然而,在众多作品中,唯有楞伽经被他视为在完成藏经阅读后才打算注解的重责。壬辰年夏季,他在晟溪无法借阅到藏经,于是决定在六月初三日开始动笔。这段时间,他全神贯注,从八月十一日一直持续到长水南郊冷香堂,历时整整七十天。在这期间,无论是佛法修行中的困扰,还是世俗病障与外在干扰,几乎日日相伴。他不得不三次更换地点,才最终完成了这部经义疏的初稿。


扩展资料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 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炎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 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 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 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咨尊中上




楞伽经义疏楞伽经义疏
这部著作名为《楞伽经义疏》,共四卷,出自明释智旭之手。智旭在其后序中回忆起当初发愿,起初专注于禅宗的研究。经过数年的研习,他涉猎律藏和教典,撰写了诸多著作。然而,在众多作品中,唯有楞伽经被他视为在完成藏经阅读后才打算注解的重责。壬辰年夏季,他在晟溪无法借阅到藏经,于是决定在六月...

如何正解第八阿赖耶识?
匿名兄又举《楞伽经义疏》云:“夫八识皆有相生住灭,皆名转相。八识皆有流注生住灭,皆名业相。灭此二种生住灭已,当处即是不生不灭,乃名真相。是则不唯藏识真相不灭,即转识真相亦不灭也,以真故相无别故。”“由诸众生迷如来藏,举体而为生灭八识。”然而这必须贯穿前后文,方知此经论所说,即是说明如来...

第八阿赖耶识如何生成?
把”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呈现”.理解为:”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生成的”.从而才提出这个问题.第8识本身.也是第8识的”现量呈现”.那么.佛教认为第8识是由什么生成的呢?佛教是”缘起性空”理论.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起.唯识宗叫做”依他起性”.第8识也不例外.也是...

668年的历史大事
二十七岁著《华严经搜玄记》。所撰经论义疏共二十余部,有《华严孔目章》四卷,《华严五十问答》二卷,《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金刚般若经略疏》二卷,《楞伽经注》七卷等。解释华严本经要义,建立十玄缘起新说,华严宗至此教相、观行粗备。智俨的华严思想体系受慧光别教一乘说、无尽缘起说及十地中六相义影响...

不杀生为什么可以吃肉
《入楞伽经》:又复说言如来余修多罗中说三种肉听人食者,当知是人不解毗尼次第断故,唱言得食。 就是说,三净肉等只是一时的权宜方便,随因缘而逐渐断除。佛明令禁止,从此不许弟子再食任何肉。 《首楞严义疏注经》:云何如来先许比丘食三净肉?佛言:随事渐制故耳。复有七种九种,今言五者,随经增减,以...

修佛为什么要戒掉五辛?可不可以用五辛炒菜(炒菜时放点五辛进去)而不吃...
所以,诸多大乘经论,皆不听许众弟子食众生肉,即便是三净肉,也谆谆告诫之。 至于荤辛为何要禁止呢?大概说来,五辛皆有强烈之气味,令人身心不洁,道场不净。且易助生情欲,遮止众生法身慧命,障碍圣道。 五辛,《楞伽经》云:葱、蒜、韭、薤、兴渠。五辛过患不一,若熟食,则壮相火,发淫念;若生啖,则动肝气,增...

“你与佛有缘”——这句话是妄语
如上所说,《楞伽经》等谓众生有毕竟不成佛者。但《涅盘经》则谓一阐提辈也有佛性,以佛性不断故,众生皆得成佛。又,华严、天台等一乘家也认为一阐提终将成佛。如《华严五教章》卷下谓一阐提人虽无涅盘性,但实有清净性,故谤法心若转,永劫之后终将成佛;《天台传佛心印记》亦说阐提因断修善...

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地论师研治经论,并不局限于《十地经论》,如慧光即有《华严》、 《涅盘》等注疏十余种。由于地论学先后受到涅盘学、摄论学的影响,所以其思想比较庞杂,论师之间的分歧也就在所难免。考察地论学南、北二道的分歧,大约有三个方面:依持说、佛性说、判教说,其中以佛性说为核心。 在依持说...

“空”被错误理解为存在的灭失和绝对的空无 。包括两种 第一种佛教称...
语出四卷本楞伽经卷一。(六)十空:指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散坏空、本性空、无际空、胜义空、空空等十种。其中,有为空,谓有为法即空。无为空,谓无为法即涅槃为空。散坏空,谓因缘假和合之物,终将离散与破坏,又作散空。本性空,谓自性为空,又作性空。无际空,谓无始以来存在之一切...

南无阿弥陀佛怎样发音?
ná mó ā mí tuó fó 声母:n、m、无、m、t、f 韵母:a、o、a、i、uo、o 声调:上、上、平、上、上、上 南无阿弥陀佛出自《观无量寿经》,表达的意思是: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壹、玄义分“六字释"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永春县19739809223: 楞伽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
兴满小儿: 【楞伽经】 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凡四卷.楞伽本为山名;阿跋多罗为“入”之义.意谓佛陀入此山所说的宝经,为唯识宗所依六经之一.本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识所造,吾人认识作用的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系结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阿赖耶识思想,为代表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经典,其成立年代约在公元四百年前后.全经一再强调,迷的根源,乃在于无始以来的习气,及未能了知诸法乃自心之显现,故若能彻悟意识之本性,舍离能取、所取之对立,则可臻于无所分别之世界.本经注疏极多,有《入楞伽经疏》五卷(菩提流支)、《楞伽经疏》七卷(新罗元晓)、《楞伽经疏》六卷(隋代昙迁)、《楞伽经注》五卷(唐代智严)、《入楞伽心玄义》一卷(法藏)等

永春县19739809223: 楞伽经到底讲了什么? -
兴满小儿: 讲了'心'和'诸法非一非异'.

永春县19739809223: 第八阿赖耶识如何生成? -
兴满小儿: 可能是理解错了. 把”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呈现”.理解为: ”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生成的”. 从而才提出这个问题. 第8识本身.也是第8识的”现量呈现”. 那么.佛教认为第8识是由什么生成的呢? 佛教是”缘起性空”理论.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起.唯识宗叫做”依他起性”. 第8识也不例外.也是因缘聚合而起. 唯识宗的第8识并不在”依他起性”之外. 那么.具体是哪些因缘呢? 目前.有附佛外道认为:第8识是一切法的根源.而第8识本身是自有永有的. (类似于一贯道的无生老母). 那岂不成了变相的”上帝”? 那岂不成了变相的”灵魂”? 岂不是否定了佛教”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的法印.

永春县19739809223: 《楞伽经》中楞伽两字是什么意思?
兴满小儿: 【楞伽】 在师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

永春县19739809223: 楞伽经入门?最近想读研楞伽经,但就是读不懂,谁能把每卷的内容、结
兴满小儿: 如果能边修行、边提高定力再读佛经,较容易读懂,仅为研究而读,在理解上困难多些. 读佛经透过字表面之义,里面深层的奥妙义理是需要学佛的功夫--定慧力来理解的.

永春县19739809223: 你系边个,伽我就讲出全名
兴满小儿: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凡四卷.楞伽本为山名;阿跋多罗为“入”之义.意谓佛陀入此山所说的宝经,为唯识宗所依六经之一.本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识所造,吾人认识作用的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系结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阿赖耶识思想,为代表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经典,其成立年代约在公元四百年前后.全经一再强调,迷的根源,乃在于无始以来的习气,及未能了知诸法乃自心之显现,故若能彻悟意识之本性,舍离能取、所取之对立,则可臻于无所分别之世界.本经注疏极多,有《入楞伽经疏》五卷(菩提流支)、《楞伽经疏》七卷(新罗元晓)、《楞伽经疏》六卷(隋代昙迁)、《楞伽经注》五卷(唐代智严)、《入楞伽心玄义》一卷(法藏)等

永春县19739809223: 《楞伽经》中楞伽两字是什么意思? -
兴满小儿: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经》说的是出世间上上法,是最上乘法.楞伽:斯里兰卡(经中为狮子国)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意为常人无法到达.阿跋多罗意为无上.说的都是一切佛语心.

永春县19739809223: 大乘入楞伽经和楞伽经为何是两部?
兴满小儿: 同一部经的不同译本. 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最早的译本,所以最接近原始梵本. 现在只有日本佛教界整理的梵本,内容上接近藏译本和实叉难陀的译本《大乘入楞伽经》. 以下据百度百科词条--楞迦经: 《楞伽经》或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