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要素有哪些?

作者&投稿:章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唐的消亡,首要是六大要素的成果:

第一:宦官擅权

我们知道,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东汉、唐朝、明朝,是宦官擅权最严峻的三个朝代。

与东汉和明朝比较,唐朝宦官擅权的程度,要比前两者严峻的多。东汉和明朝,尽管有宦官擅权,但宦官是狐假虎威。而唐朝的宦官,却操作着皇帝、宰相官员的任免,乃至国策的制订,都取决于宦官。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限制宦官的权利,关于宦官是十分严厉的,并且规则宦官只能担任四品内官。可是,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宦官的权利逐步扩展,如宦官高力士的权利就很大,诸王和公主称其为“阿翁”,驸马称其为“爷”。

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把握禁军,权利十分大,从前拥立唐代宗即位。他十分嚣张,从前对代宗说:“我们(注:唐代称皇上为我们)但在内中坐着,外事皆听老奴处置”,唐代宗听了龙颜大怒,可是因其大权在握,也无可奈何。

唐宪宗,因为宦官俱文珍的拥立而即位。宦官仇士良从前当着皇帝的面,历数其过错。

唐文宗,称自己连汉献帝和周赧王都不如。唐朝后期的大部分皇帝,大都是宦官拥立。其间唐宪宗和唐敬宗,为宦官所杀。中心政权实际上操作在宦官的手里,皇帝成为了宦官的傀儡。唐朝的宦官之所以能够这样嚣张,很大一部分怪皇帝。唐代的皇帝,对大将不信任,所以把禁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从唐德宗时开始,宦官把握禁军,成为常规。

为了反对宦官擅权,唐代的皇帝从前屡次连接朝臣一起对付宦官。其间比较著名的,是唐顺宗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情和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可是这些奋斗都以失败而告终。宦官的权利不光未能削弱,反而愈加加强。这样的局势一贯继续到唐朝消亡。

第二:藩镇割据

为了保卫边疆地区,唐朝在景云年间设置了节度使。刚开始,这一设置只存在于边疆地区。“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了保卫中心政权,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权重,把握当地行政大权和兵权,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割据实力。节度使一职传子或许部将,中心届时只能加以承认,并且他们还垄断了当地的税收。

藩镇之间,以及藩镇与中心之间,为了抢夺人口和土地,不断进行着战争。各个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严峻地威胁着大唐的一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安史之乱”的策源地河北设立了许多的藩镇,其间昭仪,成德和魏博三镇,最为严峻,史称“河北三镇”。他们长时间与唐王朝中心对立,名为“王室之臣”,实际上是土皇帝。

唐宪宗即位今后,从前企图改动这种情况,对藩镇用兵,平定了吴元济的暴乱,并且还歼灭了其他不服从中心的藩镇,这时一贯专横的河北三镇,也不得不服从中心,国家表面上康复了一致的局势。

可是这样的局势并没有继续多久。唐宪宗元和末年,唐朝的控制区域内除了国都以外,共有藩镇46处。这些藩镇大都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状况。可是某些事关唐朝国土安全的一些重要藩镇,则都是由中心操控,这确保了唐朝的存在。藩镇割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心对当地的操控。

第三:朋党之争

唐朝的中心官员,首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门荫入仕的官宦贵族子弟,二是科举身世的官员,他们大多来自庶族地主,倾向与门阀士族奋斗。

科举身世的官员,因为政治地位附近,情味相合,极易结成党派。其时,同榜进士称“同年”,进士对主考官称“座主”,被选取的进士为“学生”,学生座主,关系密切,互相征引,形成一个政治上的小圈子。

士族地主,虽已式微,并且地位日薄西山,可是,他们依然以阀阅自矜,看不起庶族地主。这两派官员,不断进行尔虞我诈,而以长庆至大中年间的“牛李党争”,历时最久,奋斗最为剧烈。牛党首要人物有: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等,他们都是权德舆的学生。李党首要人物有:李德裕、郑覃。李德裕是赵郡士族,他“不喜科试”,以门荫人仕。

两党官员之身世,亦非清一色,牛党虽以进士科身世居多,亦有士族以门荫入仕者;李党虽门荫人仕者居多,亦不乏进士科身世者。两党的奋斗,有不少是无谓的意气、门户之见,但亦有政见的不合。这些政见的不合首要表现在:

榜首,对科举取士的情绪。

牛党赞成科举取士。李党个别人,如郑罩则建议废弃进士科。李德裕建议朝廷显官,使用公卿子弟。对科举取士的情绪,总的说,牛党建议较为合理。但李德裕对科举制中的一些坏处建议清除,如要求废弃“呈榜”、“曲江宴”等,这是有道理的,应予必定。所以,既不能混为一谈说李党是建议废弃进士科的,也不能抽象说牛党支持科举是对的。

第四:对藩镇的情绪

李德裕对叛变中心的藩镇,建议坚决平定。李德裕父亲李吉甫,在唐宪宗时为宰相,力主削弱藩镇实力,他曾“岁余,凡易三十六镇”。李德裕在唐武宗时为宰相,他坚决地以武力平定了昭义镇的暴乱。

牛党则建议对藩镇采纳姑息情绪,当朝廷向藩镇用兵之时,牛党又往往采纳消沉乃至阻遏情绪。大和五年,卢尤戎马副使杨志诚暴乱,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孺怎么处置,牛僧孺以为,安史以来,范阳已不属中心,建议不用计较他的逆顺。当唐文宗问“全国何时当和平?”牛僧孺答复:“和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大众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和平,非臣等所及”。

在牛党看来,藩镇割据并不算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去理它。

第五:对释教的情绪

唐代释教空前发展,但释教活动消耗很多资财,释教寺院占有很多土地,隐占众多的劳动人口,释教徒亦不服役,不交租税,使国家的财赋收入和兵源受到极大影响,加之有些佛徒还干涉政事。

这样,不管从政治上,仍是军事上,尤其是经济上,唐朝政府尽管要使用释教,但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抵触却日益发展起来。会昌年间,在李德裕赞助下,唐武宗采纳了灭佛办法,废寺4600所,拆去招提、兰若之类小寺院4万处,出家僧尼26万余人,寺院奴婢15万人被放为两税户,没收寺院田地数千万亩,毁佛像以铸铁及耕具。大大冲击了释教实力。

而唐宣宗时,李德裕被贬低斥责,牛党上台,当即废弃了李德裕的灭佛办法。

第六:削减冗吏

李德裕以为“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他为精简机构,进步行政效率,罢斥冗吏2000余人,这不仅能够节省俸禄等开支,减轻公民担负,并且斥去冗吏,极有利于弄清吏治,进步办事效率。

但牛党一上台,便以“衣冠去者皆冤”。当即康复任用了大批被斥的冗吏。此外,在对回纥等周边民族的关系上,在财务上,以及对宦官的情绪上,两党都有不合。总起来看,李党政见优者居多。朋党之争,是唐后期控制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奋斗,没有更多的积极意义,反而起了削弱唐朝控制力气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三大要素是唐朝消亡的首要原因,安史之乱,不过是终究一根稻草算了。终究,全国性的农人大起义,瓦解了唐朝的控制。在农人起义被镇压的二十年后,终究为唐末农人起义的叛徒朱全忠所替代。




唐朝建立到鼎盛,再到衰亡的过程及重大事件。
建立时间:公元618年。转折点: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灭亡时间:公元907年。灭事件:朱温杀了唐哀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五代十国的开端。出现两个盛世的原因:1,隋朝留下的先进制度经过唐朝的完善,促进了唐朝的社会发展。2,民心的稳定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发展。3,社会和...

唐朝至此由盛转衰,安史之乱是怎么平息的?
,鲁炅坚守南阳,从而挡住叛军南下的通道,保障了唐朝江、淮财赋的来源。叛军到处掳掠屠杀,入长安以后,也大肆杀掠,关中和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叛军在多处战斗失利。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又被其儿子史朝义杀害。次年,唐在回纥兵的帮助下,夺回了洛阳。史朝义退至河北自杀。安史之乱到此平息。

安史之乱,大唐最后是如何把这场暴乱平息的呢?
一个原因是河西地区太穷,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所以还得靠朝廷周济。但是范阳不需要,因为河北有钱。简单说,撇开大唐朝廷,河西无法完全支撑河西节度使的这支军队。但是,撇开大唐朝廷,范阳军不仅能活,而且可能会活得更好。另一个原因就是河西节度使,从皇甫惟明开始就没啥好结果,王忠嗣到安思顺再到...

...历史的转折点?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我懂,由盛转衰嘛,可是
在常规的历史观点中,“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是,实际上“安史之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恐怕超越千年,甚至延续到近现代,堪称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影响一:重文轻武,汉人血性消磨殆尽!“安史之乱”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藩镇割据,而藩镇割据又导致了五代十国叠起。为了防...

大唐由盛转衰的重乐轻礼历史背景?
大唐由盛转衰的重乐轻礼历史背景?  我来答 4个回答 #国庆必看# 如何让自驾游玩出新花样? 匿名用户 2020-05-14 展开全部 【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

唐朝灭亡时,场景究竟有多惨烈?
大唐自618年李渊建国到907年唐哀帝被废,一共是289年,其中前一百三十年的时间里,大唐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在唐玄宗时期,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然而盛极必衰,开元盛世不过才持续了几年的光景,安史之乱就如一桶凉水浇到了唐玄宗的头上,这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节点,安史之乱的破坏和影响是...

安史之乱后,大唐差点万劫不复,是谁改变了局势?
长大后的刘宴步步高升,一路坐到户部侍郎的职位。然而大唐的气数却与之相反,由盛转衰,就如即将熄灭的蜡烛一般。 刘宴到底能不能让蜡烛保持燃烧呢?扭转乾坤 民以食为天,刘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居高不下的粮价,让百姓能够生存下去。对于粮价的控制,历代都遵循着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平籴法。具体的操作过程是这样...

唐代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

唐玄宗前后期反差是怎样的?为什么被称为是唐朝的转折点?
在唐玄宗前期,唐朝发展的空前强大。天下百姓衣食无忧,生活的无忧无虑。国家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但是在唐玄宗后期,因为唐玄宗的错误做法,导致大唐盛世由盛转衰。一场突如其来的兵变使得大唐开始走下坡路,失去了它曾经拥有的光芒。唐玄宗在年轻的时候是十分勤勉向上的。他每年都会开大会来获取天下作物的...

唐朝的兴衰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
晏柔利喜:[答案] 安史始衰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 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但是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由胜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
晏柔利喜: 安史之乱,导致了藩镇割据,大唐王朝,从此陷入连年战争,导致农田荒废,人员大量的死亡,战争花费了大量军事开支,导致国库空虚,政治,军事,农业,经济,都因此,逐步的衰落.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玄宗统治后期是怎样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的
晏柔利喜: 唐玄宗统治后期,当时的皇帝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为丞相,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历史上称之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朝从此日渐衰落.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
晏柔利喜: 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朝的时代特征有哪些?由盛装衰的转折点是什么? -
晏柔利喜: 唐朝的时代特征就是开放,包容,当时长安城很多外国人,日本人,东南亚人都是小意思,中东人,波斯人屡见不鲜.安禄山就是伊朗人.所以大唐是非常开放和包容的.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一场战乱让大唐一蹶不振,慢慢走向没落.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朝为什么会衰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越详细越好
晏柔利喜: 在发达的国家也禁不起腐败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朝怎么灭亡的? -
晏柔利喜: 唐玄宗统治期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衰落,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门阀党争加上各地的农民起义,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国家的统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政权腐朽百姓生活悲惨,在各地义军的打击之下,唐朝灭亡.隋末天下群雄并起,...

龙井市17748331895: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混乱 C、安史 -
晏柔利喜: C 安史之乱历经八年,并且从此以后潘镇割据,中、央无力管理地方

龙井市17748331895: 唐朝为什么由盛衰?给我们什么启示?
晏柔利喜: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战乱平息后,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启示:①及时正确的政策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②科技技术就是生产力;③形成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④良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也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