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实录

作者&投稿:吁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回顾初读

  师:通过朗读预习,我们整体感知了一下全文,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应该把课文里的重点字词圈画出来。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课件)

  a.拜谒(yè)  濡(rú)缕    变徵(zhǐ)   淬(cuì)火

  b.忤(wǔ)视  图穷匕(bì)  见(xiàn)    八创(chuāng)

  c.箕(jī)踞  揕(chèn)之  偏袒(tǎn)   陛(bì)下

  d.拊(fǔ)心  瞋(chēn)目  樊於(yú)期  怒叱(chì)

  生:答案:a   b.匕(bǐ)见c. 揕(zhèn)之d. 樊於(wū)期

  师:很不错,看来大家预习得很认真,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单元提示”没有。

  (学生开始阅读“单元提示”)

  师:单元提示要求我们,把握课文的关键词语,概述文章叙事的脉络。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请同学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重要的事呢?

  生:简介背景。准备“信物”。准备武器。配备助手。怒叱太子。易水送别。勇刺秦王。壮志未酬。

  师:这篇叙事性的作品跌宕起伏,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把握叙事脉络呢?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板书: 情节     段落       概述

  开端:    1-2段    行刺原因

  发展:    3-9段    行刺准备

  高潮:    10-17段  行刺秦王

  结局:    18 段     行刺失败,

  师:很好, 全文围绕着“刺”字展开,读来感觉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是比较充分的,下面我再来介绍几种文言阅读方法。

  板书:点读   析读   美读

  二  细节点读

  师:点读 就是点出每部分重点的字词句。

  师:现在请大家朗读开端部分,边读边圈画疑难字词句。看看哪些字词句影响了你的翻译,可以提出来。

  (学生朗读文章,选取学生质疑问难。)

  生: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字在我们初中时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见过,在哪一句中见过呢?

  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师:是啊,“微”是什么意思呢?

  生:如果没有。

  师: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字词句,可以使用“回归课文法”去联想,温故知新嘛。

  生:“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怎么翻译呢?是不是秦王购买了千斤金?

  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翻译对了“金千斤”,这是一个定语倒装句,比如初中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中有“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这样的句子,怎么翻译?

  生: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师: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所以翻译时注意要把后面的定语放回前面来。如果是这样秦王可以购买千斤铜和万户的封地吗?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啊。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介词“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千斤铜和万户的封地不是购的对象,是购的方式。介词“以”就可以表示“用”的意思。

  师:联系前面一句话,“夫今樊将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怎么翻译?

  生: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铜和一万户的封地买他的头颅。

  师: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这种句式就叫状语后置,因为状语本来要放到谓语前面去的,现在放到谓语后面了,因此叫状语后置句。

  生:“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穷”字是贫穷的含义吗?

  师:“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 “穷”形容没有出路,十分失意,成

  语 “穷当益坚”就是处境越不好,意志应当越坚定的意思。

  教师提供背景介绍:(出示课件)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师:现在请大家朗读发展部分,边读边圈画疑难字词句。

  (学生朗读文章。选取学生质疑问难。)

  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这里的“遇”是“遇到”的意思吗?

  师:“遇到”用到这里不通,注意,“遇”在今天有名词的意思“待遇”,那么,用到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对待

  师:对,还有这个意思,这样前后翻译起来就顺畅了。

  师:现在请大家朗读高潮结局部分,边读边圈画疑难字词句。

  (学生朗读文章。选取学生质疑问难。)

  生:“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这一句怎么翻译?

  师:首先“箕踞”这两个字,怎么读?

  生:箕(jī)踞(jù )

  师:“踞”是“坐”的意思,那么,“箕踞”是怎么“坐”的呢?“箕”是一个名词,他的意思是什么?

  生:簸箕

  师:那名词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可以是什么用法呢?

  生:活用作状语

  师:对,我们可以把“箕踞”翻译成“像簸箕一样地坐”,其实呀,就是古人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这样的一种动作。(坐在凳子上,模拟这个动作。)

  生:(大笑)

  三 理性析读

  师:下面我们来 “析读” ,在单元提示中,我们注意到还有这样的要求:

  (出示课件,学生朗读)在欣赏叙事艺术的同时,品评人物,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出示课件)自主, 合作, 探究,说一说本文哪些地方写人物写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具体的字词句和艺术手法来说一说刻画人物好在何处?

  生:我特别欣赏樊於期。

  师:你欣赏他的什么,能不能用文章中的句子说明?

  生:我欣赏他的刚烈气质,你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仰天洒泪的动作充分表明樊将军这个大丈夫内心的痛苦,用流泪这个动作更衬托出他的刚烈。

  师:以柔衬刚,倍增其刚,说得好,还有吗?

  生: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这个“前”字和“进”的意思是,快步上前。 他看到了希望,报仇心切溢于言表。“偏袒扼腕”和“遂自刎”,这几个动作更是将樊於期的刚烈气质表现了出来。他在苟且偷生与成就大义之间,做出了选择。

  师:樊於期义勇刚烈,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确实令大家佩服,但是荆轲要想得到他的头毕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荆轲是怎么做到的呢?

  板书 :樊於期:义勇刚烈,顾全大局,勇于牺牲

  生:荆轲很善于揣摩樊於期的心理,他说的三句话既合情又合理。

  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巧妙指出了樊於期的处境:杀父之仇;亡家之恨。

  生: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指明了此行目的并不为自己,这就打消了樊於期的顾虑。

  生: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最后荆轲提出了计划 ,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这个理性的抉择就显得不是那么无理和唐突了。

  板书 :手法: 对话

  荆轲: 擅于辞令,很有智谋。

  师: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刻画人物特别好呢?

  生:“刺秦”这个情节中刻画人物特别好。

  师:荆轲刺秦王,“刺秦”是全文核心。

  生: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

  师:正面描写谁?

  生:通过荆轲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荆轲的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这些荆轲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使人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生:不只是正面描写表现荆轲,还有侧面描写

  师:侧面描写谁?作用是什么?

  生: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反衬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反衬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反衬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师:侧面描写的方法可以渲染这种紧张的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

  板书:  手    法:  正面、侧面描写

  秦王群臣:   狼狈不堪

  荆    轲:   有勇有谋

  四 情感美读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有理有据,并且能够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进行美读。

  (课件 )自由选择情节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感情、语气。

  (一男生主动站起来读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

  (学生鼓掌。)

  师:如果二位在朗读的时候,能加上动作,就更加精彩了。

  (学生笑。)

  生:让张X读。(张X是舞蹈特长生)

  师:(也笑了)这个动作不是可做可不做,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舞蹈动作,是你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是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

  (学生笑。若有所思。)

  五 评价鉴赏,适度延伸

  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评价鉴赏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高思维层次的能力要求。特别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要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文章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文章的历史局限性,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种行为呢?我们又该如何全面评价“荆轲”这个历史人物呢?这是对自身能力的拓展和延伸,这也是对自己的更高要求,请大家做一个“思想者”,课下在以上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六 结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总是想,虽然荆轲所穿越的波浪已经流逝,但是荆轲幻化成的反抗精神,诚信品质,悲壮的气质仍然使我们震撼,虽然他的结局以悲剧告终,但,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就让我们记住荆轲吧,下课!




高一《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近荆轲,去感悟他那慷慨悲那歌的情怀。 二、背景介绍: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

高中语文课件:《荆轲刺秦王》
【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课件:《荆轲刺秦王》,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1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2)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

...学期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上学期《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老师如何教学才能够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上学期《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进入新课程的教学,面对着思想活跃的学生,我越来越感到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因为...

高一语文下册说课稿范例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通过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 (二)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 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

《荆轲刺秦王》教学实录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

从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中荆轲刺秦失败原因得到的启示_百度知 ...
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这篇文章时,不但要认识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讨论分析刺秦这一行动的对错,还要通过深入分析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懂得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具备一种品质———隐忍。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 ...

高中必修一语文《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导语:《荆轲刺秦王》是一篇长课文,又是一篇文言文,虽然我们经常强调长文短教,但面对这篇课文诸多老师还是搔耳挠腮,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点击下载文件: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教学反思 《荆轲刺秦王》一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了解经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掌握...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三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上新课《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个人通用)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掌握一些文言词的词义。 2、正确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难点:学习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触...

镇康县19612418836: 急需<荆苛刺秦王>的课本剧 -
其诸维能: 《荆轲刺秦王》课本剧——情境式教学与发散式教学的综合运用案例背景:中学语文新教材的编排已经很科学了,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注重教科书与课外读本的有机结合.因此完全可以将授课的顺序重新编排,比如...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全文翻译分段 -
其诸维能: 译文: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的重点实虚词 -
其诸维能: 实词:【兵】1、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2、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3、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4、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高潮部分如何刻画荆轲这一形象 -
其诸维能: 一、以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27年).当时,战国七雄中,韩已被消灭;楚、魏、赵也名存实亡;燕、齐亦危在旦夕.“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每段段意 -
其诸维能: 《荆轲刺秦王》各自然段的大意1.本段记叙了荆轲入秦前的危急形势:燕国的紧邻赵国已被秦国吞灭,战火已燃至燕国南部边境.2.本段开始写了太子丹在万分紧急的形势下渴望荆轲即刻赴秦的焦急心情,接着写了荆轲虽理解此事紧迫,但也...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
其诸维能: (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不怕死吗?
其诸维能: 樊於期这个人,之所以能被我们大家记住,主要是因为高一语文课本里的《荆轲刺秦王》一文,内容选自《战国策》.这篇课文说,公元前233年,秦国将领樊於期,因事...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 台湾香港怎么教 -
其诸维能: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剌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侠义英雄荆轲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镇康县19612418836: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
其诸维能: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 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 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