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2)

作者&投稿:阿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提示: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提示: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土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小结: 第一部分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商议计谋、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三次分歧。这些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提示: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2、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计见秦王(11—13自然段) 顾笑武阳(14自然段)

  秦廷搏击(15—17自然段) 倚柱笑骂(18自然段)

  遇难去世(19自然段)

  2、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拓展探究 】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放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赞扬了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侵伐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这是本文的主旨,同学们已经领会了。

  五、【作业布置】

  1、背诵 “易水诀别” 一段.

  2、整理文中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成语等

  3、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荆轲是奴才还是英雄,应当歌颂还是应当批判”,请结合课文相关信息,联系历史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荆轲的“智”:

  1、私见樊於期

  2、厚遗秦蒙嘉

  3、顾笑秦武阳


公开课教学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
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 3、把《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改写成一篇现场短新闻稿 附: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1997.6.30 下午4:30~40 港督府 降旗 晚6:15~7:45 广 场 降旗 子夜12:59 会展中心 降旗 1997.7.1 0:01 升旗 0:40 维多利亚港离去 ;

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案例展示
回答:专题教学是落实任务群教学的有效途径20171205潍坊一中专题教学的要求1.要具有“任务”意识,增强“整体”意识,提高“统筹”能力。2.要有效组织材料,设置情景,设计任务,组织实施。3.专题设计要有真实的问题情境、鲜明的语文特色,要体现语文知识、语文与语文素养的融合。4.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要精心...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教案高二语文 陈梁教学目的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必修 5 直面...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A.《淮南子》 B.《战国策》C.《楚辞》 D.《尚书》7.【答案】B。解析:出自《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故选B。8.古代文坛上被称为"诗囚""诗奴""诗鬼"的分别是( )。A.白居易 孟郊 李贺 B.孟郊 李白 杜甫 C.杜甫 贾岛 李贺 D.孟郊 贾岛 李贺 8.【答案】D。9.下列选项中对应关系...

课文对联活动案例
(4)课文标题与内容串联,如“《庄暴见孟子》,色欣欣然臣民乐\/《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5)课文背景联 ,如“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残水,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梅花岭记》);(6)联语猜谜,制作对联,要求猜出课文篇名或作者,...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文献综述
有意和无意注意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2个基木环连点和必不可少的因素,对这2个环连点和重要...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8 6.*鸿门宴………..司马迁...《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站 )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11...

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
在教学中可以先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的欲望,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又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应侧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写作教学,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鸿门宴》、《荆轲刺秦王》情节生动,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可以结合有关...

古代的官职,象太守,刺史,知府等等的大小怎么分??
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

文言文基本用法
(《荆轲刺秦王》) 1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恒晋文之事》) 1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例1至例16中的“所以”都表示原因,除例11可译作“为什么”外,都可作“……的缘故”或“……的原因”解。可见,“所以。 5. 文言文中 “及”的用法 及jí动词义:1、会意字...

衡阳市15316224945: 急需<荆苛刺秦王>的课本剧 -
乌饲朝阳: 《荆轲刺秦王》课本剧——情境式教学与发散式教学的综合运用案例背景:中学语文新教材的编排已经很科学了,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注重教科书与课外读本的有机结合.因此完全可以将授课的顺序重新编排,比如...

衡阳市15316224945: 幼儿大班古诗送朱大入秦教案 -
乌饲朝阳: 教学目标: 1.读为主,再度中理解诗意. 2.读中想象诗的意境,抒发情感. 3.复朗读,熟记诗歌. 教学准备:古诗录音,诗歌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骆宾王 《咏鹅》 1.揭题《于易水送人》 2.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很多诗人...

衡阳市15316224945: 荆轲刺秦王如何分段 -
乌饲朝阳: 1,2段是讲荆轲刺秦王的原因------开端3到9是讲行刺准备-------发展1017是讲廷刺秦王------高潮18是讲荆轲被斩-----结局

衡阳市15316224945: 荆轲刺秦王 分层概括 -
乌饲朝阳: 可以以“刺”为线索分层:一、(1~2)刺秦的原因、背景.二、(3~8)刺秦的准备(樊将军首、见血封喉的匕首、秦武阳为副、待吾客与俱) 三、(9)刺前诀别 四、(10~16)秦廷行刺 五、(17~18)行刺失败

衡阳市15316224945: 《荆轲刺秦王》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
乌饲朝阳: (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衡阳市15316224945: 分析《荆轲刺秦》中“刺秦”场面为例作简要分析 -
乌饲朝阳: 《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始终围绕着一个 " 刺 " 字展开,笔墨集中、不枝不蔓.紧扣 " 刺 " 字分析,可以把整个故事情节分为四个部分 - - 开端:刺的缘起;发展:刺的准备;高潮:廷刺秦王;结局:廷刺...

衡阳市15316224945: 《荆轲刺秦王》的梗概 -
乌饲朝阳: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

衡阳市15316224945: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如何看待荆轲这个历史人物? -
乌饲朝阳: 他很笨.因为他考虑的不详.一个兵吞六国的皇帝是你能杀得了的吗?怪不得最后他失败了也在笑.幸亏他要等待朋友没有来.为他牺牲的人都是白费了.1樊於期 :家里所有的人死的死做奴做奴,千心万苦的逃到燕国(当中的辛苦--秦王用很丰厚的悬...

衡阳市15316224945: 荆轲刺秦王三至八段写了哪几个场面 -
乌饲朝阳: 按内容分为三部分. 1、准备(1--6) (1)、简介背景(1节) ;(2)、准备“信物”(3--4节) ;(3)、准备武器(5节);(4)、配备助手 (6节). 2、诀别(7--10) (1)、怒叱太子.(7--8节) (2)、易水悲歌.(9--10节) 3、刺秦.(11--19) (1)、计见秦王.(11--13节) (2)、勇刺秦王.(14--18节) (3)、壮志未酬.(19节)

衡阳市15316224945: 荆轲刺秦王写作背景 -
乌饲朝阳: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燕太子丹,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刺杀秦王嬴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