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姓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学目标

  ①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②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③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评价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展示雕塑照片)

  来到正定讲课,我感到非常高兴,一进县城,就被这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我们住在华阳假日酒店,外面正在兴建文化广场,刚才的照片就是在那里拍摄的。在此,我进一步了解到正定这座文化古城悠久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一代名家颜真卿等等,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此我相信我们正定中学的同学们一定都非常优秀。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其实,我们燕赵大地的历史上一直就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古语讲“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近荆轲,去感悟他那慷慨悲那歌的情怀。

   二、背景介绍: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检查预习:

  1、字音:(课件)找同学读。

  a。拜谒(yè)  濡(rú)缕  变徵(zhǐ)  淬(cuì)火

  b。忤(wǔ)视  图穷匕(bì)见(xiàn) 八创(chuāng)

  c。箕(jī)踞  揕(chèn)之 偏袒(tǎn)  陛(bì)下

  d。拊(fǔ)心  瞋(chēn)目 樊於(yú)期 怒叱(chì)

  答案:a

  2、整体感知:

  ①指出本文中的主要事件。

  ②课件出示主要事件:

  (一)开端:行刺缘起。

  (二)发展:行刺准备。

  (三)高潮:廷刺秦王。

  (四)结局:荆轲被斩。

  总结:通过检查,发现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很好,只是对人物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和辩证,待通篇学习之后我们再进一步讨论。

   四、精讲前四段:

  1、介绍文言文读法:朗读、点读、美读、析读。

  2、分段朗读。

  3、分段点拨重点字词。(学生质疑、互相答疑、教师补充)

   五、总结回顾知识点

  课件出示:

  ①重点字词

  尽收(占领)其地

  秦兵旦暮(早晚,马上)渡易水

  微(如果没有)太子言

  邑(封地)万家

  诚(果真)能得樊将军首

  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刻毒)矣

  顾(只不过)计不知所出尔

  ②词类活用:

  樊於期乃前(上前,名做动)曰

  函(名做状)封之

  ③古今异义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来;(今义)能够,表允许。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④文言句式:

  秦王购之( )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倒装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太子闻之,( )驰往,( )伏尸而哭,( )极哀。(省略句)

  3、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感情、语气。

  4、结合原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写法。

  ①【人物形象】

  太子丹:有责任感,有仁爱之心。

  荆  轲:有勇有谋,城府很深,正直果断,擅于辞令。

  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胆衷肠,顾全大局,勇于牺牲。

  ②【写法】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5、劝说的艺术:

  ①语言委婉而不失力度

  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六、拓展训练:劝说

  设定情景,由学生进行表达训练,体会劝说的艺术。

  情景一:本班有一同学在考试中因作弊而获得高分,成为本班第一名。请以好朋友的.身份劝他向老师认错。

  情景二:本班有一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但不愿帮助同学。请你以班主任的身份劝说他去帮助班上成绩落后的同学补习功课。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自由结合小组

   七、布置作业:

  1、通译前四段。

  2、试着写一首咏荆轲的小诗或写一篇荆轲小传。

  3、示范原创诗。

  咏 荆 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秦王纵横平赵燕。

  男儿有志纾国难,太子无奈求圣贤。

  家国重任擎一身,樊首舆图封两函。

  始皇幸存统四海,荆轲忠勇高云天。

   课后习题

  一:语言积累

  (一)字词积累

  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谒(yè) 濡(rú) 变徵(zhǐ)

  b。踞(jū) 忤(wǔ) 叱(chì)

  c。 箕(jī) 揕(chèn)袒(tǎn)

  d。拊 (fǔ) 瞋(chēn) 樊於(yú)期

  二:课堂点击

  1、《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    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    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下列句子是从第三自然段中挑出的,试说说译文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明确:A、B均有误。A中“御”译为“奴役”为好;B中“宇内”理解有误,联系下面(2)句可知。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明确:A为意译,正确;B有误,“敲扑”是借代用法,代指刑具,引申为刑罚,修辞问题未处理好。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明确:A句正确;B有误,藩篱比喻边境、边防,今人无“像篱笆一样重要”的比喻说法。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明确:A有误,“兵”不指“军队”而指兵器,“之”亦应代指兵器,“锋镝”是借代,代指兵器;B正确。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 、(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

  B、(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明确:A有误,原文“践”不是课文注中的“践,踏。”(课文注释有误),而应是《康熙字典》引《释文》的“践,借也”当凭借讲;“城”作城墙、城堡为好,“固”的理解亦不妥。B正确。

  4、第3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

  提示: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眼务的。

  3、讨论: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明确: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4、讨论: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明确: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课外阅读《六国论》,思考:为什么同是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这个角度,而北宋苏洵却选“六国破灭的原因”这个角度?




荆轲刺秦王翻译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荆轲刺秦王》翻译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

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
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优点教育17 2022-08-14 · TA获得超过113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的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全文翻译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荆轲在...

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原文_人教版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扩展
高一网权威发布人教版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扩展,更多人教版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扩展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导语】《荆轲刺秦王》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侠义英雄荆轲的形象,大范文网为您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扩展。一开始觉得荆轲是鸡蛋碰...

文言文教字的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中“教”有什么意思 教 jiào ①教化;教育。《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 ②教导;教诲。《师说》:“爱其子,择师而~之。” 【又】教诲;指教。《荆轲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 ③指示;指点。《促织》:“得无~我猎虫所耶?” jiāo ①教授;传...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这句是出自哪?怎么翻译呢?求学霸_百度知 ...
此句出自《荆轲刺秦王》两汉:刘向 译文: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原文欣赏:《荆轲刺秦王》两汉-刘向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

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 1 . 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 同上。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 形容词...

《荆轲刺秦王》全文翻译。
《荆轲刺秦王》全文译文: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

《史记 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深度解读)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才)以药囊提荆轲也。” 【解读】荆轲刺秦王时群臣的反应。 一些故事版本描写荆轲刺秦王时,说没有一个人出面去阻拦荆轲。其实不是,仔细读《史记》原文。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就是说,秦臣没有兵器只得空手搏荆轲。

荆轲刺秦王 课文解析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案例1 “荆轲刺秦王 穷图匕首见”活动目的: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体验当年荆轲刺秦王悲壮一幕的真实背景,领略七国归一统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秦王统一六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活动准备:1.查阅教材,并提供《荆轲刺秦王》相关参考书目。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关秦史的研究...

边坝县18740218323: 急需<荆苛刺秦王>的课本剧 -
荡堂开文: 《荆轲刺秦王》课本剧——情境式教学与发散式教学的综合运用案例背景:中学语文新教材的编排已经很科学了,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注重教科书与课外读本的有机结合.因此完全可以将授课的顺序重新编排,比如...

边坝县18740218323: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 -
荡堂开文: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

边坝县18740218323: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如何看待荆轲这个历史人物?写出自己的见解.要求:200字.不要写什么历史学家说过什么评论的那些内容. -
荡堂开文:[答案] 他很笨.因为他考虑的不详.一个兵吞六国的皇帝是你能杀得了的吗?怪不得最后他失败了也在笑.幸亏他要等待朋友没有来.为他牺牲的人都是白费了.1樊於期 :家里所有的人死的死做奴做奴,千心万苦的逃到燕国(当中的辛苦--秦王用很丰厚的悬赏来...

边坝县18740218323: 高一语文 必修一 上册 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
荡堂开文: 先就找这么多吧 ,太复杂了!!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学而时习之(表递进,而且)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表转折,但) 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表...

边坝县18740218323: 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的易水诀别好在哪里?? -
荡堂开文: 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边坝县18740218323: 《荆轲刺秦王》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
荡堂开文: (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边坝县18740218323: 荆轲刺秦王每段段意 -
荡堂开文: 《荆轲刺秦王》各自然段的大意1.本段记叙了荆轲入秦前的危急形势:燕国的紧邻赵国已被秦国吞灭,战火已燃至燕国南部边境.2.本段开始写了太子丹在万分紧急的形势下渴望荆轲即刻赴秦的焦急心情,接着写了荆轲虽理解此事紧迫,但也提...

边坝县18740218323: 《荆轲刺秦王》的课文背景 -
荡堂开文: 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

边坝县18740218323: 关于高中课文——荆轲刺秦王的几个问题 -
荡堂开文: 1:秦国攻破了赵国,太子丹担心会来打燕国,所以派荆轲去刺杀秦王.2:这个是一个根据自己看法来回答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他机智,勇敢的表现;而有人认为这是他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他人性命.3:先说秦国对樊於期不好,杀了他的家人,还重金悬赏他的头,又说她有一个计策可以解燕国之患,又能报他的愁.然后又说,他左手抓住秦王的衣服,右手刺他的胸,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刷了.4:荆轲沉不住气,脾气暴躁.(因为我不认为他是英雄,所以这样.如果认为他是英雄也可以其他的)5:这种音乐是很悲凉的,说明了当时的气氛很悲凉6:动作描写 (自己回答的,可能不太好,多多见谅哦.呵呵~~)

边坝县18740218323: 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本第五课【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是哪一段 -
荡堂开文: 应该是第十段“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