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钭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出处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出自于《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

2、译文

"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3、注释

  • 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 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 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4、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 八佾》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


八佾第三原文和翻译
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易也,宁戚。”【译文】林放问礼仪的根本,孔子回答:”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一般的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如俭朴;就治办丧事来说,与其仪式上办理得很妥善,不如内心悲痛,哀悼死者。”?5【原文】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孔子说的“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出自何处?前后文是什么?
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同时也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就是强调华夏文明不能被野蛮文明败乱。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 於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继续学习《论语·八佾》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释义:(1 )  易,改变。戚,忧愁;悲哀。(2)与其···宁,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舍弃一方面,选取另一方面。(3)夏,...

论语第三章八佾原文及翻译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还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哩。”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

请教高人
不若华夏之无也,这句话见于《论语》的《八侑第三》,原句为“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南怀瑾对此的解释是“蛮族落后的地区,虽然有君主,但是不如殷商,国家虽然亡了,但是文化还传承下来。”(《论语别裁》)当然,读《论语》就不能不去读宋儒对此的注释,《论语集注》中说:程...

夷狄的解释是什么?
夷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dí,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异族。出处《论语·八佾》有记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引证解释 1、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道德经》 :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

论语八佾第三原文翻译解读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

中国中心主义的中国中心主义
而周朝的制度受到孔子的推崇,周礼治国因而成为中国国家制度的代称,并延伸出文化上的中国中心主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正义曰:此章言中国礼义之盛,而夷狄无也。举夷狄,则戎蛮可知。诸夏,中国也。亡,无也。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中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之年,...

论语前六则原文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论语》都有哪些糟粕?
二、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很明显的歧视女性,孔子轻贱女性,视女子为小人,导致的结果是数千年的重男轻女,造孽无数。如今这一思想在农村依旧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华夏唯我独尊,狭隘的...

奎屯市17784171247: "狄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出自于《论语》哪里? -
禤伊凯复: 这句话见于《论语》的《八侑第三》,原句为“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有争议,一般可解释为:未开化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民族和国家,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国体、政体(夷狄之有君),但由于没有遵从...

奎屯市17784171247: 夷秋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是孔子原话吗 -
禤伊凯复: 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吗?《论语·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一为,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

奎屯市17784171247: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怎解?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怎
禤伊凯复: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

奎屯市17784171247: 夷狄之有君... 意思 -
禤伊凯复: 应该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

奎屯市17784171247: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禤伊凯复: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奎屯市17784171247: 孔子说的“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出自何处?前后文是什么? -
禤伊凯复: 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同时也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就是强调华夏文明不能被野蛮文明败乱.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於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奎屯市17784171247: 二月河的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中“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君”是什么意思? -
禤伊凯复: 楼上的回答太牵强了. 应该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奎屯市17784171247: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禤伊凯复: 翻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 原文节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