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作者&投稿:机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句话其实是说的一种得道高人的能力,就好像是东汉末年的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


得道

我们并非得道高人,很难做到东西天下的能力,其实是没有必要去强加揣测的。这种能力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占卜,也无法从很科学的角度去描述,那都是不准确的。

见天道

所谓见天道,这个其实是事件的演变规律,根本没必要去分析。知天下就要用所得的条件去推算,但也不是占卜算卦可以去解释的,这个结果很片面。天道是亘古不变的,但是事情的发展变化我们却很难去把控。除非我们是亲身的去经历,如果只是作为旁人去妄加推断那都是不准确的。

难以解释

有很多的客观规律我们都无法科学的解释。古人对于自己笔下的著作很少有符合现实情况的,更多的是他们对于自己内心的臆想,还有对自然发展逻辑的理解。但是这些修行手段并不适应人的现实,所以对于后世来说,我们是无法按照古人的经典著作去修行从而达到他们想要的境界。

心境变化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有很多所谓的“世外高人”都称自己得了道,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人不过是故弄玄虚,打着得到的幌子到处敛财罢了。我们现在的得道并不是某种能力上有神奇之处,只不过是心境发生了变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得道。

总结

古人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是否还值得我们现在去遵从,那就要视情况而定了。我们也无需去深究,关键是莫失本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第四十七章 译文:不出大门,可以知道天下事理;不望窗外,可以明白自然规律。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因此圣人不必经历就知道,不必亲见就明白,不必去做就成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理 「不出户,知天下」,意即不出大门,可以知道天下事理。这点在今天不是难事,打开报纸、电视就知道。但...

老子是怎么能做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的?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众所周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努力读书,学有所成,然后理论联系实际,外出研学或旅行,是人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机会。但老子为何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这是在我们今天网络发达的时代才可以实现的,古代没有...

足不出户知天下,是什么意思。
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 摘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腾蛇》解释: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探头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怎么理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回答:这句话其实是说的一种得道高人的能力,就好像是东汉末年的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 得道我们并非得道高人,很难做到东西天下的能力,其实是没有必要去强加揣测的。这种能力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占卜,也无法从很科学的角度去描述,那都是不准确的。 见天道所谓见天道,这个其实是事件的演变规律,...

很多人都会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

不行而知涵义解释
老子的观点强调了对事物理解的内在路径,而非依赖于对外界的实践探索。他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户,见天道”(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这意味着,要想真正理解世界和其运作规律,不一定需要亲身涉猎或亲眼所见。反而,深入现实世界可能反而会遮蔽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为越接近事物,我们...

2.1节 不出户庭知通塞,知节能止无咎言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六书精薀》云:“凡室之口曰户,堂之口曰门。内曰户,外曰门。一扉曰户,两扉曰门。”庭,厅堂,艮也。《玉篇》云:“庭,堂阶前也。”户庭,户外之庭也。从象看,初九阳刚,当位,处节之初,上应六四,但是为二所滞(三和六四,九五在上互卦艮100中,艮...

选择: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扁,以知天 ...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意思中没用提到直接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也属于无中生有。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这里知识的获得与思维加工之间的关系,不是本文中心,属于概括不全吧。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因此”圣人不出行而知情,不眼见而明白,不作为而成功”“...

为什么“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从字面意思理解是,考取了秀才的读书人,不用出门便已经知晓天下事。其实也是潜在意思说口口交流的信息也是很快捷的

不出户,知天下,不 ,见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牖:音: yǒu 基本字义:窗户

丁青县15116251808: 老子所说: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窥牖而知天道,是什么意思老师布置的
佛面卉林: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

丁青县15116251808: 静心思考 -
佛面卉林:[答案] 静心思考 老子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不走出家门,而能了解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而能知晓天道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静心思考”.即通...

丁青县15116251808: 不出户,知天下的介绍 -
佛面卉林: 不出户,知天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丁青县15116251808: 老子所说: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窥牖而知天道,老师布置的作业上: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窥牖而知天道, -
佛面卉林:[答案]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

丁青县15116251808: 不出户,知天下的解释 -
佛面卉林: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丁青县15116251808: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镛,见天道 -
佛面卉林: 材料1的观点:万事万物的道,是原始就有的.不依赖于任何事物而发生和存在.人不要做.甚至人不要学习太多.学习得太多了,就迷失方向,离经叛道. 无为的观点. 材料2的观点:世界是靠智慧创造的,是靠辛勤的劳动改变的.有为的观点.

丁青县15116251808: 《道德经》中不出户知天下;不阏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
佛面卉林: 不出门户,能够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用偷偷看着窗外,就能知道自然的规律.其实有时候走得越远,反而知道的越少. 因此,圣人不出行却知道很多事情,不用见到就可以明白真相,不用作为就可以有所成就. 认识一件事物,仅仅靠自己的眼睛、耳朵、手等感官是不够的,因为如此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了 解它的“灵魂”.了解事物应该靠“自省”,去领悟 “道”,知道了天下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才能真切地深入到事物的灵魂中.

丁青县15116251808: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 -
佛面卉林: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丁青县15116251808: 老子是怎么学习的?有什么方法么?是老子个人 -
佛面卉林: 老子是在教习人知道、得道和道德,而这样的教习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当事人的“弃智”. 《老子》中有关教育人们要“弃智”的一些基本方法言论:比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十九章》);“绝学无忧”(20章...

丁青县15116251808: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什么哲学原理 -
佛面卉林: 这两句乃《道德经》的真要所在,不是修道之人、不明其理.我看各位复制、粘贴来的答案离道家思想越来越远. 不过、一本《道德经》,不同的人,可以看出不同的层面.权当如此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