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最终目的是开悟,并且佛教也说过,祭祀是没有用的,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去上香?

作者&投稿:邴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为什么要烧香?不是心中有佛就行吗?~

拜佛是一种形式
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给老师问好
拜佛就是给佛菩萨问好
同时它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
是助修
拜佛有的人一天拜3000次
以求开悟
而因此开悟的人也有
拜多了
心诚
自然能得到佛力的加持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香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佛家以香治病
佛家香品的种类十分丰富
由于香的尊贵、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传统,还有他为诸佛乐道的神圣,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几乎是无处不“香”了。
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为准,谓之“坐香”;
围着佛像“绕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若是跑步绕佛,则谓之“跑香”;
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
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佛家烧香一般都是三根香
这是由于烧三根香代表供养佛,法,僧。
烧香时,第一根插中间,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2根插右边,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3根插左边,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终极目的是求真理(梵文中”真理“叫做菩提),而真理就在现实生活中。
《金刚经》的第三分,大乘正宗分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涅槃与渡生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假如一个和尚执著四相最后端坐着离开人世了,那他叫做涅槃吗?假如一个人带着企图心去弘扬人文和宗教信仰,这算是行菩萨道吗?

下面是我引用的释迦牟尼的故事,看他求得真理,也就是证得菩提的过程:
悉达多、也就是释迦牟尼,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后来他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于十九岁,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遂至29岁时,他终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悉达多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之后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即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他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 觉者 、 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35岁。 由此因缘,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释尊降魔、成道的经过,皆由太子的侍者,即后来蒙佛教化而成道的大尊者优波离所见证。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昔禅宗五祖为六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顿悟,即而说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详见一乘三乘),于此同时十方无量的诸佛、菩萨亦化现于娑婆世界,助佛教化。其中熟知的有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儒、释、道,都重视祭祀,也都重视烧香礼拜。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传统。开悟固然重要,烧香礼佛也很重要,佛经中处处都在讲烧香礼佛的功德。

  以下是地藏经一段经文,说明烧香的重要: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因为理解能力太差,不能了解其中的真义

佛教没有说过祭祀不合理. 谁告诉你祭祀没有用? 那是邪师,请远离.

祭祀是告诉人们, 人死后有鬼魂(国外说的灵魂), 并且鬼魂和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面.

我的愚见,上香就是个传统,是个形式,在佛教之前就在,既然这样,大概是有一定作用的,可能佛教也借助了这个形式吧,也可能又赋予了新的意义。
你可以不上香啊,我觉得这个可以没有,但是在人间总有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肯能也少不了吧,就随缘就好,不在意,碰到了就烧个香表达个敬意,还有什么戒定真香之类的寓意。真功夫下到搞明白佛说的真理上去,好好读楞严经,早日明心见性。

佛法是师道。上香是表法的,寓意为请佛说法,教导自己。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要表达自己的诚敬心,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特定形式来表达,而且在这样环境里更容易生出诚敬庄重的态度,俗称仪式感。


“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
如果不开悟,就会去扮演高人。开悟者是有不同层次的,刚刚开悟的人都喜欢学习知识、帮助别人、喜欢给人治病。但是开悟者都是唯利是图的,他们在一个更加基本的世界里存在,大众看到的一些高尚行为,在他们那里其实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这是我刚才临时写的,如果你下次在别的场合问我,我的答复...

修行的目的
人有不同的层次,有小人,有士君子,有贤人,哲人,圣人。人应该不断攀登,不断向上。即使这一生达不到最高,也要心向往之。所以儒家的老师说:士希贤,贤希哲,哲希圣,圣希天。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天人合一。儒家不说离苦,不说解脱,他们教人寻“孔颜乐处”。孔子颜回乐什么?乐道。儒家也不...

明心见性和开悟的异同??
可见,宗门的开悟是以大彻大悟为标准的,也就是明心见性。通常所说的开悟,往往是教下所说的大开圆解,也就是顿悟法理而已,也就是八正道中所说的正见。因此一个悟字,在教下和宗门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一个是知,一个是证。一个是知心是佛,一个是证心是佛。教下是顿悟渐修,而宗门则...

佛教各类修行方法详细介绍分类
(3) 物我双亡,只有禅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禅,就是教你达到“无”的境界,无,并非等于没有东西,而是没有之中,一切都存在,可又并不等于物我合一。 物我双亡是到了真正开悟之后,觉得我们这个世界完全是假的,虽然是假的,世界还是照常 1.身心平衡是小我的阶段。即是平常所感到的正常心理状态之下的平静安逸的自我...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日常生活中,开悟的人有着自己的悟性,能开悟的人一般都不是泛泛之辈,这样的人有着自己的想法。下面为大家分享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的相关内容。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1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

什么是开悟?开悟的特征有哪些?
所以,整个东方文明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一个:如何开悟。无论是孔孟之道、之道、老庄之道,还是瑜之道,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引导人们进入开悟。 开悟和是孪生关系。一个开悟者必是一个者——从沉迷中,从生死中,从一切纷乱的幻象中,等等。开悟就是觉醒——从身心的沉睡中醒来,从人生的沉睡中醒来,从存在的...

真正的开悟老师
  真正的老师只对他自己下功夫,就像磨一面镜一样,他把自己最终做成了镜子。但他是一面没有目的的镜子,它并不去有意寻找谁的脸来照。它只是在那儿,但来到它面前的人看到了他自己。  真正的老师反射你的光,如果你借着他看到了光明,那也只不过是你自己光照到了你自己的黑暗。

佛教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你能够从不吃肉这是好事,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关键是,我们做的事情,是我们自己在做,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既然如此,何必去管别人怎么说。他们说我们如何不好,就让他们说去吧,如果你听到了,就当成是一阵风吹过。。。有这么一则寓言,一个人被人不停地骂,他什么也不说,另一个人问他,...

三论宗讲佛性实有如何理解
佛教的最终目的是成佛,而佛性涉及佛教真理的界定、成佛的方式、以及佛果的问题,在中国甚至是佛教分宗立派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佛性问题是中国佛教的中心问题。 佛性思想是大乘佛教所独有的,谈及佛性的典藉主要有《楞伽经》、《涅槃经》、及世亲菩萨的《佛性论》等。但是影响最大还是《涅槃经》。吉藏大师说从摄...

佛教 关于开悟的几个问题??
事实上,这个读音问题不是一个大问题。最终目的是往生极乐。如果读音的略微差别会影响往生,那一定会有很多大德告诉我们的,而事实上没有的。所以就不要纠结这个问题了,选定了读音就最好别经常更换,见到别人念不同的读音也不要起不良的情绪。补充一句,虽然读音不是大问题,但也别自己捏造一个另类的...

石龙区15619057827: 信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仇柯达利: 修行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得自我的净化,自我人格的完善.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要达到解脱的目的.解脱什么呢?解脱烦恼,解脱无明,解脱我们的种种业障..现在修行的方法来讲,大部分人是修净土法门.它是求解脱的一种最殊胜...

石龙区15619057827: 学佛最终目的是什么? -
仇柯达利: 觉悟自己,改变自己,控制自己.学佛是为了自我的觉悟、理解苦恼的原因、学会克服控制自我的方法,以求得自性圆满清净的境界.证道得正果的人,还是和常人一样的要吃饭,要睡觉,要有穿的和住的,以及其余生活上的需要.但他们懂得以智慧分析或鉴别什么是值得和应该做的事,什么是不应该或不值得做的事,他们也能明白,什么是他们应拥有的东西,什么是他们不该拥有的东西.再者,他们还有多数人缺乏的大慈大悲之心.由这了解别人的能力和慈悲推动他们,使他们四处宣扬佛门善法,救苦救难,也使他们毫无怨言的担起日常任务. 成佛只是学佛的过程,不是目的,只要生命仍然存在,修行是不能停止的.

石龙区15619057827: 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众生成佛么?如果是的话,那么什么是佛呢? -
仇柯达利: 如此之说体现的是自性是佛. 佛教终极目标确实是所有众生皆成佛,因为众生是同一个自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石龙区15619057827: 佛教最高境界是开悟吗? -
仇柯达利: 阿弥陀佛,师兄,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悟者,洞悉宇宙人生乃至整个法界的真相和规律.佛的境界才是究竟的境界.此境界离一切相,即一切相.无众生可度,亦无佛道可成,身心即法界,法界即身心,平等无二,一切的语言文字逻缉思维,难述其妙境. 而开悟只是理上的契悟,悟后起修,还需要不断地在事相上磨炼,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终才能达到圆融无碍之地.

石龙区15619057827: 宗教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仇柯达利: 宗教本身无目的,是信仰者有目的,宗教的产生是因为有信仰的市场

石龙区15619057827: 学习佛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仇柯达利: 学习佛法的最终目的是成佛,往生极乐.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石龙区15619057827: 佛教是不是让人不能犯错 -
仇柯达利: 佛是智慧的意思.佛教的终极目的是让人通过修行,证悟自己内心自有的智慧,从而获得正真的解脱.对于修佛的人来说,在他没有开悟的时候,需要清规戒律来规范他的行为,当他开悟了,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举个例子吧,法律能不能让人不犯错?对于自私自利,作奸犯科之辈,即使有法律在,他还是会犯错.但对于善良、无私的人来说,即使他不知道有法律的存在,他也不会犯错.虽然这个例子中的道理与佛教那个有区别,但差不多也是这个理.

石龙区15619057827: 佛教主要的教义 -
仇柯达利: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 1、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缘起的定义是...

石龙区15619057827: 学佛最终的目的是自己不为外物所累.并非逃避尘世,而是最终用一颗超脱的心来行世间事,利益众生. -
仇柯达利: 学佛的目的是离苦得乐,对现世来说,是人生幸福,得现世之乐;对未来世来说,就是修行成佛解脱六道轮回,得究竟之乐.学佛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石龙区15619057827: 佛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
仇柯达利: 学佛的意义是让我们明白因果报应的规律,虽然你改变不了,但是你明白了,懂了,就可以种善因得善果,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初级阶段;如果要求更高,还能保证你再世为人或转世到更高级的空间(天界,也就是神仙所在的地方.所谓的“神仙”是我们世俗的说法,在佛教眼里,神仙也是一种生命体,称为“天人”),这叫“人天福报”;但佛教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此,是让众生能够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修成正果的,这才是学佛的终极目标、唯一的意义所在! 只不过我们还是幼儿园,明白不了这些大道理,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做起,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开始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