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科举非常严肃,为何言情的诗词还能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投稿:底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词发展史~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隋唐诗歌,宋词,元曲,明清诗歌
中国古诗词来源于春秋战国的《诗经》、《楚辞》,发展于汉魏时期的《乐府》和四、六骈文;兼收而并蓄,久锤而始成;波澜壮阔于唐、宋,余波激荡于明清;是中国汉语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早在远古时代,文字还不发生以前,在民间已经传播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诗歌也在其中酝酿而生.据说,中国最早的一首诗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而《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记载了中国原始歌颂中第一首情歌.

据文字记录,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涌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年龄中叶,约500多年间的305篇诗.它按音乐尺度分为“风”、“雅”、“颂”三局部.“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处所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域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奠时的乐舞曲.当时社会生涯的各个方面,特步运动鞋,以及劳动听民的思维情感,都在《诗经》中得到了逼真的反应.具备赫然的时代感和国民性.在艺术上,《诗经》声调流利,语言朴实,常用赋、比、兴的伎俩来表情达意.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了拥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打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是非错落,机动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把偶字句变为奇字句,岂但能更好地表白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而且,其中充斥着神奇绮丽的设想,弥漫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诗人屈原,应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楚辞》..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体裁,是一代文学的标记.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式;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尚大盛,产生了一大量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野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以抒情为主,汉乐府擅长叙事铺陈,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整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到东汉,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写得质木无文,极少诗味,然而是现存最早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汉末魏初,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中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创造了“建安文学”的光辉.其作品 “大方任气”,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凄凉,反映了骚乱的社会事实,暴露了诗人盼望建功破业,同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胜利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辨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构成大固定的规律,只是由作者依照个人的内容须要和声韵感到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因为受到了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法则,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天然的声律发展到讲求寻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留神平仄和韵律的性质,造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帝国空前富强,国度从长期决裂走向大一统,封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充足发展,使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唐代诗歌应运而生,其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淘宝网韩都衣舍,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唐都名家辈出,佳作一直,仅仅《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多位,诗作近五万首.

初唐时期,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流行一时.“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端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同时,宋之问和沈?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勇敢的摸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到了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擅长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联合,意境优美,艺术精妙.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刻画雄奇的边塞景色和艰难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朴,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另外,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感情色协调艺术个性.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抑扬.他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像《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歌,实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进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负盛名.那些幽美写景述怀诗,也不忘忧国忧民,如《登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后人将李杜成为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进入中唐时期,经由短暂的衰败,诗歌创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持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倡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皇帝知”,的创作主张,并以宏大的热忱投入了新乐府诗的创作实际.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堪称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这一时期,和元白诗派齐名而诗风殊趣的是以韩孟诗派.韩孟诗派以才学为本,以谈论见长,作诗力避平俗而求僵硬奇险,开了后世宋诗的风气.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和李贺.其中,李贺以其浓丽浪漫的诗风自成一家,并启迪了晚唐的李商隐.

到了晚唐,随着唐王朝走向败落,诗歌气格染上了浓厚的衰亡感伤色彩.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长于写七绝,可与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并肩.他的咏史怀古诗,风格俊爽高绝.写景也做作清丽,如《山行》让人百读不厌.李的七律沉博绝丽,以恋情诗独擅胜场.他的《无题》诗,工于比兴,用典甚多,往往意蕴深永,回味无穷,部门作品则不免有艰涩难解之病.

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词又被称为“诗余”或“长短句”.词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达到壮盛.它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中唐以后,文人才士倚声填词才渐成风气,[菩萨蛮]、[忆秦娥]挂名为李白所作,缺乏确实的证据.温庭筠、韦庄都是晚唐曲子词创作的佼佼者.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核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于西蜀.而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朴素天然又肌理丰盈语言倾诉出国破被俘以后的家国身世之恨,感叹遥深,形象真切.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

北宋初期,朝廷提倡吃苦,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富贵气,Beely,其子晏几道,由于其个人遭受的可怜,词风有异于晏殊,较多低回感伤的色彩.范仲淹镇守边塞,生活阅历不同,他的词中开始出现了境界宽阔、格调凄凉之作,给宋初词坛注入了一股新颖感.

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告别相思和个人流浪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档次明显,语言通俗,音调繁复美听,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布衣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收录于中学课本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悲凉”)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尤传诵于后世.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又不满于柳永词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肆力打破诗词界线,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辽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极其丰富的心坎世界,扩展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硕了词的表现手段,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这就是所谓“以诗为词”.苏轼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记游,甚至说理谈禅风格多样.《江城子》(“十年生逝世两茫茫)、《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笔细腻、风情悠扬,《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高歌入云、逸怀浩气,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给宋词带来了新气候,启发了南宋豪放词派的出生.这时的秦观、赵令峙,贺铸、黄庭坚等人也各有本人的成就,他们独特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彼此竞争的繁华局势.

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是周邦彦.他基础承继了柳永的词风,仍表示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等传统内容,但因为他妙解音律,有很高的艺术涵养,在使词艺趋于优美化方面功不可没.读他的词,能够感触到他在章法构造变更的多样性、表现技能的丰盛性、音律语言的谐畅精工.南宋的格律派词人,无不在艺术上受到他的熏染.

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意境深沉,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当前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找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流浪的伤痛融会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其审美价值大大超过了早期主要抒写闺情的篇什.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南宋初词人大多亲历靖康之变,故其词作冲破了北宋末年的平淡浮靡,表现了鲜亮的时代特点.有名的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与义,向子谨、朱敦儒等,他们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让步偷安政策的羁缚,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使宋词的思惟境界和精力面孔到达了辉煌的高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迈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辛词又深于寄托,融传统的婉约和豪放于一体,人称他的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把词的艺术进步到一个新的境界.名篇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攻破传统的章法结构;《永遇乐》(千古山河)壮怀剧烈,英气逼人;而《摸鱼儿》(“更能消多少番风雨)缠绵哀怨之中有“裂帛之声”;《清平乐》(茅檐低小)清新活跃,都各具特点.同时的陈亮、刘过等,风格似辛却有点一触即发.后代属于辛派词人还有刘克庄、刘辰翁.

南宋词人姜夔继续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途径.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重要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在艺术上冠绝一时.史达祖、高观国等人是他的羽翼.在词风偏于疏宕的南宋,吴文英词却偏向于密丽的风格,人称“七宝楼台”,堪称桂林一枝.由宋入元的重要词家尚有张炎、周到,王沂孙等,跟着南宋王朝的覆灭,他们哀怨衰飒的词作成了宋词的序幕余韵.

元代文学以戏曲著称,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奇特的艺术风格和情势体系,开拓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期.其中,一种配合当时风行曲调清唱的抒怀诗体——散曲.散曲有小令跟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子,又叫“叶儿”:套数由两支以上属统一宫调的曲子顺次联缀而成.散曲作品存在浓重的市民艰深文学颜色,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爽的空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情景融合,堪称“秋思之祖”.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质,而趋于雅正典丽,与词很难差别.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心古》结句精警,作风也与张、乔散曲迥异,在元曲中不可多得.元代其余主要的散曲作家还有白朴、雎景臣、贯云石、徐再思、刘时中等.

明代的诗歌造诣不高.明初崛起“台阁体”,主要为了树碑立传,掩饰太平.明中期,为反对“台阁体”,先后出现了“前七子”、“后七子”,他们提出复古活动,主意“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后又出现“公安派”“竟陵派”,反对复旧的机械模拟,倡导抒写性灵.

清代诗歌成绩也不大,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士祯、袁枚、龚自珍等,诗词曾有过短暂的复兴景象.清末产生了“诗界革命”,呈现了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新派诗人,改革了旧体诗的形式。

中国俗称诗的国度,诗歌的种类繁多。古代早期那些短小精悍,而又脍炙人口的歌谣便是诗歌形成的雏形。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是我国诗歌历史的初步形成。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又创造出一种诗歌体裁一一骚体,这是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到了汉代,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约400年间,文人诗和民歌都有很大发展。文人诗方面,先后涌现出“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左思、陶渊明、“二谢”等一大批卓有建树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大大丰富了诗歌表现自我情怀的美学功能。同时,许多诗人在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面作了创新性探索,五言诗走向兴盛,七言诗渐成主流,格律诗已具雏形,从诗歌本体上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朝诗歌可谓是达到鼎盛时期。其诗歌的发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朝代。而先前的一些诗歌体裁,在唐朝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因而我国古代的诗也常用唐诗来概称。再至宋,元,明清,随着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即使这些风格体裁取得如何的辉煌成就,都没有取代诗歌的地位。到近现代,新体诗脱颖而出。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等等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现当代诗歌的主要形式。纵观历史,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抹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供参考。

虽然宋代的科举非常严肃,但是它依旧不能禁锢人们的感情描写和抒发。

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文学除了应用科举,文人在表达情感方面也要抒发,所以言情诗词获得了发展。

因为这为数不多的宋代科举词,却展现了宋代士人生活的多样性,在歌功颂德、一片祥和之声的科举诗之外,进行了一些现实而有意义的补充。

首先科举有关的负面情绪诗文不适合表达,词可以;其次与科举有关的儿女情长,适合用词来表现;第三点是因为有些词人写科举题材时,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通;第四点,利用词特有的俚俗性和戏谑性,讽刺现实。

宋代的代表文学是词,可整个宋代,跟科举有关的词作极为少见,据统计,保留至今的约30首。


也容易理解,科举关乎士人的仕途发展、功名利禄,是非常严肃的。而词的特征是言情,指向男女之情,大都产生于花前月下,并不适合表现严肃的科举生活。


所以宋人的科举生活,大部分是由诗、文来表现的,因为”诗言志”、”文以载道”。


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革新,在北宋末年得到了一些响应,到南宋时蔚为大观。所以北宋末年和南宋,便有了一些与科举相关的词作,流传下来的30首,主要就产生于这段时间。


尽管数量不多,但少并不意味作用小,宋词与科举的少数碰撞,依然进发出了耀眼的光采。


那宋词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与科举有关的负面情绪,诗文不适合表达,词可以

1、送人赴试的离绪


本着”诗言志”的传统,士人之间相互迎来送往的诗作,基本是以鼓励、打气为主基调,即便偶尔表露些个人情绪,也要含蓄、隐蔽——


比如黄庭坚在《送人赴举》诗中就写道:”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主思想是望友人高中,到明主前做官。只是在结尾一句,隐隐表达出自己的贬谪失意。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但换成作词,就无需这么正式、拘束,情绪可以敞开表达——


张纲《江城子·和吕丞送进士赴省》:”可怜衰鬓飒霜丛,借酡红,遣愁浓。梦入长安,惊起送飞鸿。”


预祝之际,融入自己的仕途失意。


李曾伯《水龙吟·送馆人管顺甫父子赴省》:”久要论交,中年语别,不堪离绪。”


伤离别之意,跃然纸上。


李曾伯另一首《水龙吟·送吴季申赴省》:”海阔鹏抟,途穷马老,不胜离绪。过旧游、人问征夫,烦为说、戍边苦。”


将友人”海阔鹏抟”的光明前景,与自己”途穷马老”的失意现实对比,包含复杂的情感。另外,结句一笔带及”戍边苦”,这是南宋后期边防吃紧的现实,流露出词人对时事的深忧。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2、庆功宴上的不平


宋代科举分发解试、省试、殿试三级。发解试是在州县进行的初级考试,通过后可进京参加省试,最后才能到御前参加殿试。


在发解试和殿试之后,有庆功宴。发解试之后的庆功宴,叫”鹿鸣宴”,由州县长官组织;殿试后的叫”闻喜宴”,由官员组织。


庆功宴上,皇帝、官员、考生之间赋诗唱和,是为保留曲目,留下的诗作非常多——


苏轼的《鹿鸣宴》诗:”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


南宋魏了翁《恭和闻喜宴御制》:”祖宗德泽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几见高冈鸣凤集,又看层浪化鱼新。”


这类诗作,基本是歌颂太平盛世,期待学子报效朝廷,内容四平八稳。


那把庆功宴内容放到词里,又会怎样呢?


刚才提到的南宋魏了翁,就有一首地方庆功宴上的词作——《水调歌头·燕甲戌进士归自都城》,我们可以看看跟他的诗有何区别,词云:


古说士夫郡,犹欠殿头魁。记曾分付公等,行矣勉之哉。世事弈棋无定,甲子循还复尔,不免且低回。人物价自定,万事付衔杯。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此时魏了翁知眉州,他的两位兄长参加了这一年的殿试,归来时魏了翁设宴庆祝,席上作此词。


魏了翁是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的殿试第三名。据说他原本被定为状元,只因策论触及时讳,被抑为第三名,这大概是魏了翁心头永远的痛。


所以这首《水调歌头》,开篇便说”犹欠殿头魁”,似乎在说朝廷欠他一个”殿头魁”,也似乎是为兄长殿试未居前列而不平。因此他宽慰兄长”人物价自定,万事付衔杯”,鼓励兄长努力证明自身价值。


你看,魏了翁在闻喜宴上作的诗四平八稳,反而在这不入正统的小词里敞开心扉,表达出更加真实的看法、更加真挚的感情。同一题材,在诗与词中有迥然不同的表现,显示出宋词独有的审美价值。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二、与科举有关的儿女情长,适合用词来表现

1、与妻妾的别离


科举之际,父子间的期许、兄弟间的情意、朋友间的祝贺,这些内容在诗文里都有所表现,唯独有一点被忽略了,就是夫妻间的感情。


诗文不合适儿女情长,但词合适,”词言情”本就是它的本色。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刘过《天仙子·初赴省别妾》,就是赴京参加省试、与爱妾离别时所作:


别酒醺醺容易醉,回过头来三十里。马儿只管去如飞。牵一会,坐一会,断送杀人山共水。


是则青衫终可喜,不道恩情拚得未。雪迷村店酒旗斜。去也是,住也是,烦恼自家烦恼你。


马儿”牵一会,坐一会”,是送别时不忍分手;自己”去也是,住也是”,是旅途中的凄凉孤独。这与宋人其它送别相思词风格一致,与宋人科举送别诗的风格就大相径庭了。


刘过终身未第,有多次赶考、落第回乡的经历,他的《下第》诗说:”荡荡天门叫不应,起寻归路叹南行……伤心故国三千里,才是余杭第一程。”所以他也不知道,这次是否能荣归故里,是否能给爱妾一个安稳的生活,如此想来,词里那句”烦恼自家烦恼你”就更让人觉得深情无限了。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宋词里还保留了一首妻子送别赴考丈夫的作品。由女子作的送考词,这是唯一的。她的署名是”刘鼎臣妻”,词名为《鹧鸪天·剪彩花送珍省试》:


金屋无人夜剪缯,宝钗翻作齿痕轻。临长执手殷勤送,衬取萧郎两鬓青。


听嘱付,好看承,千金不抵此时情。明年宴罢琼林晚,酒面微红相映明。


刘鼎臣是婺州(今浙江金华)举子,赴京省试时,妻子相送。作为女子,她在词中表达了这样几层情感——”临长执手殷勤送”的眷恋;嘱托丈夫要”千金不抵此时情”,含着对丈夫他乡留情的担忧;”衬取萧郎两鬓青”,是对丈夫细致入微的关怀;最后期待他”明年宴罢琼林晚”,也就是功成名就。


一首词,包含了妻子对丈夫全身心的关怀和爱。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2、流连风月之情


士人为了科举来到京师繁华之地,有些自制能力不强的,便流连于风月场所,乐不思蜀。


柳永《戚氏》一词,就回忆了当年在京考试的场景,说道:”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这种情况,在宋代有相当的普遍性。而在科考结束后,登第者和落第者,会以不同心情再次来到秦楼楚馆,也会以词来反映此刻的心情。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①作为落第者的柳永,写了《鹤冲天》宣泄失意悲苦: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②而作为有望登第者的洪迈,则满怀欣喜之情。他在《夷坚志》中记载:”绍兴十五年三月十五日,予在临安试词科第三场毕出院,时尚早,同试者何善伯明、徐搏升甫相率游市……伯明素与名娼孙小九来往,遂拉访其家,置酒于小楼。”


同试者五人一起来到酒楼后,这位名娼孙小九说:”愿各赋一词纪实,且为他日一段佳话。”洪迈便作了一首《临江仙》:


绮席留欢欢正洽,高楼佳气重重。钗头小篆烛花红。直须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桂月十分春正半,广寒宫殿葱葱。妲娥相对曲栏东。云梯知不远,平步揖东风。”


在秦楼楚馆的酒宴上,写诗过于严肃,填词最为适合。洪迈在词里渲染了眼前”绮席留欢”的场景,烛花报喜、广寒折桂也都与科举中第关连,结尾”云梯知不远,平步蹑东风”更预祝自己未来平步青云。后来,洪迈果然高中,于是得意地将此事载入《夷坚志》。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③士子中第之后,还会发生与歌妓分离的故事,这类故事也被写入词中。据说有一人,与一歌妓交往甚密,但中第后要去上任,眼下又没钱帮女子脱籍,于是难舍难分。他的友人出于善意,作了首词来劝他:


这痴呆,休恁泪涟涟。他是霸陵桥畔柳,千人攀了到君攀。刚甚别离难。


荷上露,莫把作珠穿。水性本来无定度,这边圆了那边圆。终是不心坚。


(《望江南·谕新及第友人》)


友人这番劝说,将风月之情一语道破。作为歌妓早已习惯了迎来送往,”这边圆了那边圆,终是不心坚”,何必为了她”泪涟涟”、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呢。


无论是与妻妾分别,还是流连风月,都是士子们科举生活的一部分,而词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以展现这部分生活。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三、有些词人写科举题材时,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通

比如写科举中榜,应该重在表现功名志向,用诗比用词合适。但如果将功名志向和男欢女爱结合来写,词就合适了。


有一首无名氏的《鹧鸪天》词,写的是新科状元的荣耀:


五百人中第一仙,等闲平步上青天。绿袍乍著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


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绵。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宋代科举,每科录取人数都在五百人左右,宋真宗时还明确规定”进士奏名勿过五百人”。能在这仅有的五百名额中脱颖而出,还拔得头筹,自然是”五百人中第一仙”的无限风光!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官赐绿袍,御墨题名,花柳游街,万众瞩目。《儒林公议》载:”每殿庭胪传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亦注视焉。尝日:’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在宋代,连打了胜仗的将军,都不及高中状元来得荣耀。


这样的场景,在这首无名氏的《鹧鸪天》里,进行了鲜活的再现。结尾一句”自是嫦娥爱少年”,引入了男女爱恋的话题,这就符合词体的本色了。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四、利用词特有的俚俗性和戏谑性,讽刺现实

北宋后期,朝政腐败,科举弊端丛生,经常有考生假名代笔,或者携带小抄进入考场,有的是早已疏通了关系。


但是这一现实,在科举题材的诗歌中没有表现,仍然一片祥和颂扬之声,比如:


雨露九重均造化,丹青千字富经纶。


(赵鼎《登第示同年》)


糊名选艺无私见,置醴优贤有颂声。


(葛胜仲《次韵祝守康鹿鸣宴赠诸先辈·其二》)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在这一点上,词体的独特性再次显示出来。直白大胆的民间文学,以戏谑的口气对实际科考情景进行了讽刺——


钉鞋踏破祥符路,似白鹭,纷纷去。试盝幞头谁与度?八厢儿事,两员直殿,怀挟无藏处。


时辰报尽天将暮.把笔胡填备员句。试问闲愁知几许?两条脂烛,半盂馊饭,一阵黄昏雨。


(无名氏《青玉案》)


这首词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用了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韵,描绘了举子赴试的可怜相。他一路风尘仆仆、”钉鞋踏破”,本想带小抄去考场偷看,结果在严密搜寻下”怀挟无藏处”。


天色已晚,他只能胡乱地在试卷上写下几笔。此时,唯有冷烛、馊饭,以及凄凉的黄昏雨与他相伴,前景之暗淡已可预见。


想作弊没成功,腹内空空作不成文,饮食起居状况也很是凄惨。士子的自嘲,更带有讽世的意味,这真实的科考场景,恐怕只有在词中才能得见了。


有人可能会问,他这么写,不怕被朝廷惩罚吗?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有一个情况需要了解一下,就是在宋徽宗年间,很多人用俚俗词、戏谑词批判社会现实,其好处是不仅犀利,还能逃脱惩罚。


举一个例子。宋徽宗为了满足奢靡生活,从江南运送奇花异石到汴京,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为了让船队通过,甚至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劳民伤财。当时汴京有一个叫邢俊臣的人,常用俚俗词调人一笑,有一次,花石运抵汴京,宋徽宗大喜,命邢俊臣作词,邢俊臣就作了一首《临江仙》,末句说:”巍峨万丈与天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邢俊臣说的是反语,这些花石并非轻如鹅毛,他用”物轻人意重”指明了花石无用、而劳民伤财。但因宋徽宗喜欢这种风格的词调,便也忍之不怒。宋徽宗的默许,也鼓励了民间俚俗戏谑词的创作。


词体本言情,为何还能在严肃的宋代科举中挣得一席之地?

五、结语

这为数不多的宋代科举词,却展现了宋代士人生活的多样性,在歌功颂德、一片祥和之声的科举诗之外,进行了一些现实而有意义的补充。


同时,在这些科举词身上,既展现出词体的本色,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以诗为词、俚俗戏谑入词的趋势,成为词体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科举考试有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叫什么
考生进入试场后,需要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答题,答题结束后再将试卷上交。在考试期间,考生不得外出或与他人交流,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隋朝,兴盛于唐、宋、明清等历代,一直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考试是一种非常严格和...

科举考试由古代高考之称他的考场称为什么?
1、科场的用处。科举考试由古代中国的高考制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高考。它的考场被称为"科场"。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和士人的主要途径,以确定他们的才能和能力。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重要的考试,考场也是十分庄重的场所。2、科举考试的目的。科举考试规则严格,目的在于选拔优秀的人才,维持社会的...

科举考试有古代高考职称他的考场称为
科举考试场是中国古代考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考生们获得功名、升官发财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精英培养和选拔的重要平台,在考场上表现出色的考生往往可以受到皇帝和官员们的赏识和青睐,开启了他们人生更高层次的晋升之路。除了考场环境的重视,科举考试所测试的内容也是极其严肃的。科举考试一般分为...

宋朝科举制度的迅速发展的特点?
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两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宋代...

宋代初年科举制改革的改革者
宋太祖认为:“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制科,其次则三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选补”。宋代士人经过考试及第便取得做官资格,不必再经由吏部加试。宋代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

科举制与当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但是如果不以现代文明标准苛求前人,则应当说在前近代世界上的确难以找到一种政治人材选拔方式其“公正”性与效率能超过我国科举制度的成熟期。而且成熟期科举制度在严肃科场纪律、实行规范竞争方面的确是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所不能及、更是“察举征辟”色彩浓厚、身份与“关系”背景强烈的我国现行干部制度应当借鉴的。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有哪些借鉴作用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基本上都设有贡院和科举仪式,体现出了历代王朝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彰显了科举考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让众多的参考者感到了无比荣耀。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中,一般都没有专门考场,而且临时性考场条件设施较为简陋,不仅没有彰显出公务员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也为考生徇私舞弊提供了条件。因此...

求一篇 评价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论文
主要在于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在于人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能力,但是,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强的人尤其是自我创新能力的人,他们的记忆能力往往并不强,很多人的记忆力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人,因而一般高智商创新性能力强的人往往很难被科举所选上,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正中下怀,因为智商高的人往往最...

隋朝时期科举考试失败的话有惩罚吗?
最能防治考生作弊的就是搜身了。考生要敞开衣服,细致到就连耳朵鼻子都要细细检查。如此可见,国家对于作弊的态度是很严肃的。但是后来,有不少官员和百姓觉得搜身这种方法有辱斯文。所以后来就让考生到固定的地方沐浴更衣,这样一来,这个过程就变得文明了很多,作弊的现象也慢慢的减少了。有史料明确的记载...

古代高考之称它的考场称为什么
确保公正准确。古代科举,考试严谨正规。考生须经选拔入坛参考,入坛后遵循严格规条,保障考试公正和成绩真实。故而对古代中国考生,科举考试至关重要,严肃严峻。坛,亦成为奋发向上的象征。综上所述,古代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虽如今科举已废,但其精神与态度,依然是现代学子追求之目标。

沈丘县17121577346: 谁能提供一些描写科举制度的诗句
罗项康复: 1、唐代朱庆余有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

沈丘县17121577346: 形容科举的诗句 -
罗项康复: 《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沈丘县17121577346: 为什么唐代时诗特别盛行为什么宋代时词特别盛行为什么元代时曲特别盛行 -
罗项康复: 唐代流行诗的原因是,当时的科举考试要考律诗,所以有很多的士人都写诗并流传下来.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宋代的词当时只是市井传唱的粗俗俚曲,语言浅俗,曲调简单,很少含温婉情致,后来好象是李白发挥其天纵之才,将这市井情态,热烈率真的”里巷俗曲”发为小词,写出的<>,<>被后人推为”百代词曲之祖”乃有文人填词之制.而且词是严格格律化的杂言诗体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 他们把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带到了中原来,于是散曲或杂剧就成为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相对以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沈丘县17121577346: 宋代科举制的优劣 -
罗项康复: 宋代科举的好处:1、英雄不问出身,谁都可以参加考试,尤其是草根阶层,科举成了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2、扩大了录取人数,吸引全国人民参加考试,从而全国掀起了读书热,文化开始繁荣3、采用了殿试制度,糊名法、誉录法、别头试、复试权贵子第等改革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限制了权贵子弟进入官场 弊端:1、录取人数过多,导致宋朝的官僚体系十分庞大,养这么多官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2、导致社会重文轻武,军人地位和待遇都低,因而打起仗来往往出工不出力,最后宋朝亡于外敌入侵3、让很多有其他本事却考不过科举的人得不到重用,他们就会反对朝廷,引起社会不稳定

沈丘县17121577346: 词发展到宋代走向辉煌,请说出在宋代广泛流行的原因 -
罗项康复: 当时的社会比较安定,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市民阶层的兴起对文化的需求比较大,经济的发展(交子的出现、市的发展),宋朝比较重文轻武,所以词发展比较快.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比较出名.

沈丘县17121577346: 宋代重视科举考试导致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
罗项康复: 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已然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对科举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宋朝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以个人才能为录取标准;同时,考场规则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关涉治国安民之策,以便于选拔到真正有用的人才.科举制度的这些变革,对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公正平等、崇文重学、经世致用和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并以此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沈丘县17121577346: 宋朝盛行的词怎么这么乱呢?
罗项康复: 宋朝成立后, 看到晚唐和五代藩镇割据, 擅主废立的历史教训, 使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并让他们“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同时, 夸大科举取仕的规模, 建立了庞大的文职官僚体系.当时达官贵人蓄养家妓, 文酒雅集之风盛行.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 由于政局稳定, 生产力也迅速发展, 都市经济欣欣向荣. 于是, 柳陌花巷、茶坊酒肆中, 新声巧笑, 按管调弦成为风尚. 于是, 贵族词和市民词共同推动宋词达到极盛.但两股力量的艺术旨趣、创作面貌有很大的差别. 贵族得益较早, 代表人物是宋仁宗时期的晏殊、欧阳修. 他们官至宰辅, 词作反应士大夫阶层的闲适自得的生活. 词调以小令为主, 延承南唐冯延巳的词风, 辞笔清丽, 气度娴雅, 言情缠绵.

沈丘县17121577346: 1. 浅述宋代文人的优逸生活对宋词繁荣的影响? -
罗项康复:[答案] 日常生活是目前学术界和文化界关注讨论的热点.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哲学地位的解构,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点转向日常... 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社会的导向作用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有着何等的影响. 宋代的文人政治与宋词的极致 唐诗宋词是中国...

沈丘县17121577346: 写关于古代科举考试的诗词 -
罗项康复: 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