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初年科举制改革的改革者

作者&投稿:召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代科举改革的影响~

宋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唐晚年时,藩镇割据,仕途由武人 唐晚年时,藩镇割据,仕途由武人 垄断,文人不及武人之势力,考试 垄断,文人不及武人之势力,考试 制度难有发展。故宋代各皇帝都大力提倡科举。

主特重科举之原因有三
1、 五代时, 五代时,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禁军跋扈 禁军跋扈,, 故宋代时则主要消除藩镇、禁军之流 故宋代时则主要消除藩镇、禁军之流 毒,即防止武人掌握政权 防止武人掌握政权。宋太祖行重文轻武政策,以革除五代武人专擅 政策,以革除五代武人专擅 之弊,重科 特重科 举举。

2、唐代「重关节,重系望」, 唐代「重关节,重系望」,寒门弟子 寒门弟子 难有飞黄腾达成就,故宋代的考试制度 难有飞黄腾达成就,故宋代的考试制度 提拔寒门出身之才智之士 提拔寒门出身之才智之士,以成功做官 ,以成功做官 的荣华富贵作铒诱,鼓励士人考科举,以以打击高门世族 打击高门世族。如: 欧阳修 、 范仲淹 都是寒门出身,都有所成就。

3〃需网罗人才以谋长治久安 , 中国在五代十国分裂了五十多 年,虽宋已统一,但内政未稳 内政未稳,外 患有契丹 契丹,西面的西夏、 吐蕃。所 以,故需网人才以谋长治久安 谋长治久安

4、打破因功世袭的荫官制

宋太祖认为:“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制科,其次则三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选补”。宋代士人经过考试及第便取得做官资格,不必再经由吏部加试。宋代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宋代科举经过改革与发展,逐步得到完善,使中国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
废除公荐制度
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弟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 如违,御史台弹奏 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易不得自称门生。”这道诏令对禁止及第进士与知贡举官结为派系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宋代还有“恩师”、“门生”之类的称呼,但其含义已与唐代有很大的区别,仅仅是自谦、客套的礼节性语言而已。在唐代,主考官进入贡院前,允许台阁近臣荐举考生。这种公荐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有时在开考前,拟录取的名
单就已经基本确定。由于公荐的重要作用,每次科举考试之前,考生们都要多方奔走,拜访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诗赋文稿,希望获得他们的赏识和引荐,时称“行卷”。由于这种公荐极易导致徇私舞弊,宋太祖取消了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座主与门生关系,严肃了考试纪律。同时取消考生谢恩之理,使考生只对皇帝效忠,而不是效忠于私门,从而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宋太祖的这项科举考试改革措施是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内容上的一次重要的调整,彻底废除了自唐代以来的通榜公荐法,为从制度上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而阻断私人荐私的现象。在后来的公元968年又下诏明令说: “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重申了废止通榜公荐法的诏令,对科举真正以考试定去取的取士公平公正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宋代初年科举制改革的改革者
宋太祖的这项科举考试改革措施是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内容上的一次重要的调整,彻底废除了自唐代以来的通榜公荐法,为从制度上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而阻断私人荐私的现象。在后来的公元968年又下诏明令说: “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重申了废止通榜公荐法的诏令,对科举真正以考...

宋太宗时期的科举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么样的影响?
隋朝时期为了改变这些弊端,创立了一种新的选拔制度-科举制。后建立于唐朝,宋朝进行完善,明清两朝达到顶峰,最后于清朝末年废除,整整延绵存在了1300年。隋炀帝时期开始创立进士科考试,按照考试成绩选取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时期,增加常举和制举两种考试,常举考试就是每年都会进行的考试,...

从哪个朝代开始科举考试的?
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初设立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设立进士科开始的。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建立,为了能够加强皇权的统治,执政者用科举制...

宋代科举制在唐代基础上有哪些改革
宋太祖的这项科举考试改革措施是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内容上的一次重要的调整,彻底废除了自唐代以来的通榜公荐法,为从制度上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而阻断私人荐私的现象。在后来的公元968年又下诏明令说: “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重申了废止通榜公荐法的诏令,对科举真正以考试定去取的取士公...

科举制是哪个朝代的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初设立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设立进士科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源阶段,第二个阶段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衰退阶段。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科举制度...

历代王朝科举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1、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唐朝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唐高宗...

以前的科举制度是怎样?
中国的科举制度,大约滥觞于隋代,历经唐 宋、元各朝发展,乃成为国家取士用人的正途。到了明代,制度愈形缜密,并创出一套以羁糜牢笼儒生的八股制义文体,清代又因袭前明遗规,办理更为严苛。有人形容科举是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人间炼狱,一点也不为过。清朝末年,海运大开,西洋文化随之而来,所谓「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

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科举制哪年被废除?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宋代对科举制有什么改革
3、录取程序简化。唐朝科举考试及第后,还要经过吏部考试合格才能任官。宋朝时,则一经考试录取,立即授官,简化了录用程序。因此,更能吸引士人孜孜苦读,以求闻达。4、殿试成为定制,考试制度变为三级。宋朝为了禁止谢恩于私门,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下令,禁止考生称考官为“师门”,自称“门生”,...

天全县13413652906: 宋朝发展和改善科举的是哪个皇帝 -
文影利胆: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宋代科举考试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

天全县13413652906: 宋明时期的改革家主要有哪些 -
文影利胆: 宋代改革家主要有范仲淹、王安石,明代改革家主要有张居正.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王安石认识到,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种办法:一是“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二是“众建贤才”,即汰除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

天全县13413652906: 隋唐宋明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
文影利胆: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

天全县13413652906: 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有哪些?(七年级上) -
文影利胆: 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天全县13413652906: 宋朝的科举制度的变化与哪位皇帝的哪一政策
文影利胆: 中国科举的产生,是时代的骄傲,科举意在选才,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隋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开进士科,当朝皇帝位隋文帝杨坚

天全县13413652906: 宋朝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包括文人之间地位的区分,和有没有连中三元的?
文影利胆: 有连中三元的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宋代的孙何、王曾、宋库、杨置、王岩叟、...

天全县13413652906: 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王安石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内容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 -
文影利胆:[答案] 宋代除科举取士外,皇亲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都能受荫封为官.冗官冗费的问题.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进士不考诗赋,专考经义时务策,曾设明法科,断案,律令等,以及整顿太学.更好选拔有用的人才,为变法造舆论.

天全县13413652906: 隋朝,唐朝,宋朝,明清时期的考试科目或考试内容 -
文影利胆: 隋朝是科举诞生的一个朝代,唐朝完善了科举,宋也是科举,明清采用的是八股取士. 隋由于是开创者所以没有具体的体系,主考是进士科,重点考试内容是实务策.唐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

天全县13413652906: 简述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从产生到结束,各朝的发现创新)其终结的原因有哪些 -
文影利胆:[答案] 一,产生: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的地位,而士族在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地位...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宋太祖正式确立殿试制度,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分为三级:州府试,礼...

天全县13413652906: 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时期最伟大的改革家是谁 -
文影利胆: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