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作者&投稿:范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中一日,世上已千年出自哪里?~

原始说法是: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中方七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语出汉籍“烂柯山”的故事。说一个樵夫进山砍柴,见俩神仙对弈,看得忘了时间,等下完,发现自己手里的斧子把已经烂掉了。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说的是下面的事,不同出处我都引一下:
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345年一356年)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寥寥数语,把人物、事物、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简练的文字中,又含藏丰富的意味,让人回味无穷,遐想不已。《晋书》根据虞喜的记载略记为:“王质入山斫木,见二童围棋。坐观之,及起,斧柯已烂矣。”

北魏孝文帝时(471年一476年),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四十《浙江水》引《东阳记》中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崔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这记载较之虞喜所述,不同点甚多。郦道元的记述很具体、生动,但很显然,郦道元是北方人,所闻有异。虞喜是浙江余姚人,所述也早。应该说,虞喜的叙述更为妥当。

南朝梁人任防(460年一508年)的《述异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隋书·经籍志》载篇名为《洞仙传》中称:“王质,东阳人(信安当时为东阳郡所辖)也,入山伐木,遇见石室中有数童子围棋歌笑。质置斧柯观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令含咽其汁,便不觉饥渴。童子云:‘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已烂尽,质便归家计已数百年。”

宋庆元年间(1195年一1200年),祝穆《方舆胜览》在说到衢州烂柯山时写道:“晋樵者王质入山,忽见桥下二童子对弈,以所持斧置坐而观。童子指示之曰:‘汝斧柯烂矣!’质归,见乡闾已及百岁云。”另有张君房所编著的《云航七鉴》等,也记载了此事。

明代记王质烂柯的文章很多,如寥用宾的《尚友录》、胡翰的《青霞洞天游记》、留文溟的《烂柯山记》等。明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国子祭酒萧良有在《龙文鞭影》中写道:“晋王质,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含之得不饥。比还,斧柯已烂。至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后复入山得道。人往往见之,因名其山日‘烂柯山’。”

清初蔡方炳《增订文舆记》载:“衢州府山川:烂柯山,府城南,一名石室,道书谓青霞第八洞天。晋樵者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弈。质置斧而观,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示质曰:‘汝斧柯烂矣!’质归家已百岁。

另外,余钰、刘兆元、王观文、周鸿、。顾元熙的《龙见壶稿》、《涤襟楼》、《宜园小品》、《芥园文集》、《兰因馆稿》等书中均有烂柯山王质观弈之事的专著。

民国十年六月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载:“王质,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中,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食之,便不觉饥渴。童子曰:‘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烂已尽。亟归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复入山得道。”

”山中方七日,世间已千年 。”出自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三。
原文:
“那一年亲手栽下门前这两棵松树,到今百余年,兀那松树长的偌大,我父亲刘弘也故许多年了。……方知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信有之也。”
意思:那一年父亲亲手栽下门前这两棵松树,到如今已有百余年,那颗松树长得繁茂,我父亲刘弘也过世许多年了。……才知道”山里才过了七天,世间已过了上千年“,这样的事情是真有的。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七七:“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快随我收他去。”
意思:都说山里才过了七天,世间已过了几千年。不知那孙猴子伤了多少生灵,快跟随我去收服他。

扩展资料:
”山中方七日,世间已千年 。”相同的故事见于烂柯山:
传说在西晋时有个叫王质的青年农民,一次上山打柴,来到王乔仙洞。
只见两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下围棋。看完一局棋后,老人对王质说:“你也该回家了。”王质俯身去拾斧子,想不到斧柯(斧柄)已经烂朽,只剩下铁斧了。
王质回到村里,一个人也不认识了,找人询问自己的父母情况,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一百多年了,从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烂柯山” 。
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巨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烂柯山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并没有典故,和其相同的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出自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所写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

扩展资料: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其意思为比喻的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通常是个与隔绝的地方。也就是字意为在山里呆一天,而外界的变化就象是过了一千年。可以理解为如下含义:

1、身处某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对外界变化毫不知情。

2、形容恍然领悟,茅塞顿开。

3、形容时间飞逝,光阴似箭。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父察,吴征虏将军。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弟豫,自有传。

参考链接:虞喜 百度百科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并没有典故,和其相同的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出自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所写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

扩展资料: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其意思为比喻的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通常是个与隔绝的地方。也就是字意为在山里呆一天,而外界的变化就象是过了一千年。可以理解为如下含义:

1、身处某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对外界变化毫不知情。

2、形容恍然领悟,茅塞顿开。

3、形容时间飞逝,光阴似箭。





原始说法是: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中方七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语出汉籍“烂柯山”的故事。说一个樵夫进山砍柴,见俩神仙对弈,看得忘了时间,等下完,发现自己手里的斧子把已经烂掉了。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说的是下面的事,不同出处我都引一下:
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345年一356年)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寥寥数语,把人物、事物、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简练的文字中,又含藏丰富的意味,让人回味无穷,遐想不已。《晋书》根据虞喜的记载略记为:“王质入山斫木,见二童围棋。坐观之,及起,斧柯已烂矣。”

北魏孝文帝时(471年一476年),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四十《浙江水》引《东阳记》中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崔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这记载较之虞喜所述,不同点甚多。郦道元的记述很具体、生动,但很显然,郦道元是北方人,所闻有异。虞喜是浙江余姚人,所述也早。应该说,虞喜的叙述更为妥当。

南朝梁人任防(460年一508年)的《述异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隋书·经籍志》载篇名为《洞仙传》中称:“王质,东阳人(信安当时为东阳郡所辖)也,入山伐木,遇见石室中有数童子围棋歌笑。质置斧柯观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令含咽其汁,便不觉饥渴。童子云:‘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已烂尽,质便归家计已数百年。”

宋庆元年间(1195年一1200年),祝穆《方舆胜览》在说到衢州烂柯山时写道:“晋樵者王质入山,忽见桥下二童子对弈,以所持斧置坐而观。童子指示之曰:‘汝斧柯烂矣!’质归,见乡闾已及百岁云。”另有张君房所编著的《云航七鉴》等,也记载了此事。

明代记王质烂柯的文章很多,如寥用宾的《尚友录》、胡翰的《青霞洞天游记》、留文溟的《烂柯山记》等。明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国子祭酒萧良有在《龙文鞭影》中写道:“晋王质,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含之得不饥。比还,斧柯已烂。至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后复入山得道。人往往见之,因名其山日‘烂柯山’。”

清初蔡方炳《增订文舆记》载:“衢州府山川:烂柯山,府城南,一名石室,道书谓青霞第八洞天。晋樵者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弈。质置斧而观,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示质曰:‘汝斧柯烂矣!’质归家已百岁。

另外,余钰、刘兆元、王观文、周鸿、。顾元熙的《龙见壶稿》、《涤襟楼》、《宜园小品》、《芥园文集》、《兰因馆稿》等书中均有烂柯山王质观弈之事的专著。

民国十年六月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载:“王质,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中,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食之,便不觉饥渴。童子曰:‘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烂已尽。亟归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复入山得道。”

易经
甲子。“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一元分为十二会(十二支),一会为一万八百岁。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岁,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一劫即一元)。一元的年数是怎么来的?易学是用甲子历纪时的,“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甲子任翻腾”,甲子就是六十甲子花,共有四柱,每一柱共有六十甲子,四柱共60连乘四次=12960000年,除去人之数100年(人的正常寿命以百年为限。《左传》:“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剩下的就是天地之数129600年。“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天上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天宫方一日,凡世就是一年。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周天甲子难拘管,大地乾坤抵自由。甲子周天管不着。

神奇 还有这事啊


山中一日,世上已千年出自哪里
出自《水经注》的《烂柯山传说》,源于晋朝樵夫王质上山看棋烂柯的故事。比喻时间流逝的极快 相传,晋朝中期有个樵夫名叫王质,家住衢城太白井旁,家有老母和一个年幼的弟弟,王质常年以砍柴为,他经常到衢城东南一山中砍柴,此山林深茂密,山中有一座巨大的石粱,它又形同石室而得名石室山。有一天,...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并没有典故,和其相同的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出自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所写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

山中好度日下一句
下一句是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意思是在山中过了一天,世上竟已过去了千年之久。全句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形容时间变化之快,有日新月异之感。这句话讲的是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来用这句话指世事变幻,出自《述异记》“烂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

“山中一日 世上千年” 什么意思?
“山中一日 世上千年” 指时光在不知不觉之间流逝飞转,在山中度过一天的时光,下山之后却发现早已经过了许多年。此句话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意思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是樵夫看两位神仙下棋忘记了时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出自东晋虞喜所作的《志林》一文,说的是晋中期有位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遇两童子下围棋,就在旁边观看,回家后发现离他上山的时间已经过去八百多年了。“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在古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什么意思?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其意思为比喻的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通常是个与隔绝的地方。也就是字意为在山里呆一天,而外界的变化就象是过了一千年。1、洞,比喻的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通常是个与隔绝的地方。2、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字意为在这儿呆一天,而外界的变化就象是过了一千年。可以...

世上已千年出自于哪首古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梦千年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卢照邻 九霄龙吟惊天变,金鳞岂会潜水有

山中方一日,世上一千年
山中方一日,世上一千年天上过一年,人间已万岁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后面两句是什么?
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寥寥数语,把人物、事物、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简练的文字中,又含藏丰富的意味,让人回味无穷,遐想不已。《晋书》根据虞喜的记载略记为:“王质入山斫木,见二童围棋。坐观之,及起,斧柯已烂矣。”...

什么世上已千年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潜江市18759021982: 山中一日,世上已千年出自哪里? -
卜是洛赛:[答案] 围棋源于中国,相传围棋之根则在烂柯山.据北魏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云:晋时有一叫王质的樵夫到石室山砍柴,见二童子下围棋,便坐于一旁观看.一局未终,童子对他说,你的斧柄烂了.王质回到村里才知已过了千年.因此后人...

潜江市18759021982: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什么意思? -
卜是洛赛:[答案] 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中方七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语出汉籍“烂柯山”的故事.说一个樵夫进山砍柴,见俩神仙对弈,看得忘了时间,等下完,发现自己手里的斧子把已经烂掉了.

潜江市18759021982: 求'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 -
卜是洛赛: 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345年一356年)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寥寥数语,把人物、事物、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简练的文字中,...

潜江市18759021982: 【洞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 西方古代有类似这种的典故传说么? 有哪些 -
卜是洛赛: 原始说法是: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中方七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语出汉籍“烂柯山”的故事.说一个樵夫进山砍柴,见俩神仙对弈,看得忘了时间,等下完,发现自己手里的斧子把已经烂掉了.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

潜江市18759021982: 天上一天 地上一年 是哪个故事 -
卜是洛赛: 你说的是不是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 原始说法是: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中方一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语出汉籍“烂柯山”的故事.说一个樵夫进山砍柴,见俩神仙对弈,看得忘了时间,等下完,发现自己手里的...

潜江市18759021982: "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出自那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卜是洛赛: “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原本出自憨山法师受佛祖开化,入定参禅的故事.是“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的活用. 古代印度人认为,梵天,即众生之 父、婆罗门教的主神,他一个白天就是一劫,等于人间43亿2千万年(另一说等于432万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及"洞中方数日,世上几千年"等说法都来自佛教这一观念 出自《淮南子:烂柯》

潜江市18759021982: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什么意思? -
卜是洛赛: 山中方两日,人间已千年 是指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人的恍如隔世的感觉故事说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巨变.儿童五言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十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醒世恒言》卷三十八里:李道人独步云门:“一路想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潜江市18759021982: 天上一天 地上一年 是哪个故事好像是 一个人 和一个仙人 下棋的故事 -
卜是洛赛:[答案] 你说的是不是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原始说法是: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中方一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语出汉籍“烂柯山”的故事.说一个樵夫进山砍柴,见俩神仙对弈,看得忘了时间,等下完,发现自己...

潜江市18759021982: 世上痛苦已千年,山中高与方一日正光说的是什么 -
卜是洛赛: 这是传说中的一句话.故事的大意是,古代有一年轻人上山砍柴,下山时遇见一个山洞内有两位年长者正在下棋,他便将柴火和斧子搁于洞旁而站立一边观棋,双方精彩的对弈使其忘记了返回.后经老者提醒才匆忙下山,此刻发现自己的斧子柄已经朽烂,下山后更是令其一片茫然,发现原来的村庄早已变换,经打听,自家的亲人竟早已成了几代人的先祖了.原来他在山上是误入了仙境.这就是"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之出处.是说在相同的时间里,快乐永远比痛苦要感觉短暂,所以要抛开痛苦及时行乐.

潜江市18759021982: 看看这句话的意思 -
卜是洛赛: 应该是:山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烂柯山”故事 《述异记》,晋王质上山砍柴,见二童子下棋,未看完,斧柄已烂,下山回村,闻同代人都去世了,自已还未变老.“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