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故事

作者&投稿:钟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与晋文公重耳以他们的霸业闻名,他们是诸侯中的佼佼者。数百年后的战国时代,齐宣王田辟强渴望效仿先贤称霸天下。他对孟子提出疑问,希望能了解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孟子回应说,他们的学派更注重王道而非霸业,主张通过道德的力量来实现天下大同。

孟子解释道,齐宣王曾因不忍心看到新铸钟祭典中无辜牛的牺牲,这体现了他内心的仁慈。这种仁慈若能用于治理国家,实行仁政,就足以推动王道的实现。孟子以一个比喻进一步说明,有人声称自己力大却无法举轻,眼力过人却看不见近在眼前的木柴,这样的说法显然是荒谬的。同样,齐宣王的善良若仅限于对待动物,而不及于百姓,人们的质疑就会如影随形。

孟子强调,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根源在于君王的疏忽。统一天下的问题,不是能力上的限制,而是行动上的选择。齐宣王询问能否行王道,实际上是在问是否愿意践行,而非是否有能力。因此,真正的挑战并非能不能,而是肯不肯去做,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_成语“明察秋毫”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成语故事】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成语明察秋毫的故事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与孟子及其与齐宣王的对话有关。孟子来到齐国,齐宣王向他询问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怎样称霸的事。孟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大谈如何用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的问题。齐宣王不解地问道: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只要大王做任何事都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前...

成语 明察秋毫中的秋毫指的是
成语明察秋毫中的秋毫指的是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发。明察秋毫介绍如下:明察秋毫(拼音:míng chá qiūháo)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明察秋毫本义为视力好到能查辨秋天鸟兽的细毛(明:视觉敏锐。察:看。秋毫:鸟兽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后多形容人精明...

明察秋毫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 【注音】míng chá qiū háo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典故】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与晋文公重耳以他们的霸业闻名,他们是诸侯中的佼佼者。数百年后的战国时代,齐宣王田辟强渴望效仿先贤称霸天下。他对孟子提出疑问,希望能了解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孟子回应说,他们的学派更注重王道而非霸业,主张通过道德的力量来实现天下大同。孟子解释道,齐宣王曾因不忍心看...

明察秋毫是什么意思呀
明察秋毫的意思是:本义为视力好到能查辨秋天鸟兽的细毛;后多形容人精明,目光敏锐,能洞察一切。明察秋毫的出处:(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齐宣王)曰:“否。”(《孟子·梁惠王上》)后人...

成语明察秋毫里面的秋毫指的是
1.起源和含义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它的本意是指目光敏锐,连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都能看得出来。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洞察力强,能够精细入微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故事背景 关于明察秋毫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据传,...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成语的故事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

名人故事明察秋毫.主要内容.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乌审旗18976933960: 成语故事.急用!1,『明察秋毫』造句.2,求两个成语故事,要求『短』,『精』,『完整』.最好是著名的成语故事. -
桓委麝香:[答案] 明察秋毫:王警官办案总是明察秋毫,不会应付了事.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

乌审旗18976933960: 成语明察秋毫的意思和解释,用明察秋毫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
桓委麝香:[答案]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乌审旗18976933960: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
桓委麝香: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乌审旗18976933960: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重点解释“秋” -
桓委麝香:[答案] 明察秋毫【解释】:明:眼力,视力;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

乌审旗18976933960: 明察秋毫是什么意思 -
桓委麝香:[答案] 明察秋毫 【读音】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

乌审旗18976933960: 作业.成语故事.急用!!!! -
桓委麝香: 明察秋毫:王警官办案总是明察秋毫,不会应付了事.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产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乌审旗18976933960: 明察秋毫的故事是谁的 -
桓委麝香: 明察秋毫是齐宣王与孟子的故事.故事: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

乌审旗18976933960: “暗藏春色对明察秋毫”说的是谁的故事?
桓委麝香: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革命 家.十岁那年随父亲到一位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他便被院内一株蓓蕾初绽 的杏树迷住了,便偷偷地折下一枝坐在 石凳上观赏.玩了一会儿,他怕父亲看 见,就把杏枝藏在袖笼里.他的这些动 作,全被父亲及朋友家人看在眼里.梁父平时教子甚严,此时又不便当面指责, 便匆匆走进客厅.酒席上,父亲为暗示 儿子,当众对梁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你如能对出,方可举杯,否则只 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梁启超 轻松答应.梁父吟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听后恍然大悟,随口对道: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出口,堂前喝彩不已,大家 既惊奇又高兴,认为梁启超将来一定是 个有出息的人.

乌审旗18976933960: 明察秋毫什么意思?
桓委麝香: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乌审旗18976933960: 历史上明辩是非的故事有哪些? -
桓委麝香:[答案]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粹.三国诸事,了然于胸.谁对谁错,明察秋毫.是非功过,洞若观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