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成语故事_成语“明察秋毫”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作者&投稿:禾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_成语“明察秋毫”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察:看。秋毫:鸟兽在秋季生的细毛。这则成语是指眼光敏锐,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看得很清楚。

  【用法】

  用来赞誉那些耐心细致、观察敏锐的人。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成语故事】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 “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 ,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关于认真观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
1.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简拼】:mcqh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示例】:【近义词...

中国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有明目张胆、熟能生巧、三顾茅庐、反客为主、明察秋毫等。1、明目张胆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敦传》。明目张胆的原义是直截了当地,不加掩饰地。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

明什么秋毫成语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问题二:成语明什么秋毫 词 目 明察秋毫 发 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 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 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

成语故事视频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读音】: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秋毫之末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不是您能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不愿干的事情。

《孟子》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

来源于成语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成语故事的成语及解释如下:1、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超群脱俗,出类拔萃。2、守株待兔:比喻固守旧有经验或墨守成规,不知变通。3、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起到负面作用。4、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5、掩耳盗铃...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下:1、孟母三迁。孟母三迁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孟子接受到好的教育和熏陶,多次搬家,从一个墓地旁搬到市场旁,再从市场旁搬到学堂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2、孟母断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

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5篇】
后来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3.经典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

初中文言文成语故事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

天元区15242685601: 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
尾毛舒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天元区15242685601: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重点解释“秋” -
尾毛舒乐:[答案] 明察秋毫【解释】:明:眼力,视力;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

天元区15242685601: 成语故事.急用!1,『明察秋毫』造句.2,求两个成语故事,要求『短』,『精』,『完整』.最好是著名的成语故事. -
尾毛舒乐:[答案] 明察秋毫:王警官办案总是明察秋毫,不会应付了事.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

天元区15242685601: 成语明察秋毫的意思和解释,用明察秋毫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
尾毛舒乐:[答案]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天元区15242685601: 明( ) 秋毫 -
尾毛舒乐:[答案] 成语 明察秋毫 发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 明:明晰;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天元区15242685601: 形容对事物观察得很细,很清楚.( ) -
尾毛舒乐:[答案] @明察秋毫 成语 明察秋毫 发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明:明晰;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天元区15242685601: 能张目对日, -
尾毛舒乐:[答案] 明:清楚 【成语】: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zdic.net 汉 典 网】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

天元区15242685601: 填写成语明( )秋毫 -
尾毛舒乐:[答案] 明察秋毫成语:明察秋毫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解释: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

天元区15242685601: 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是哪一个成语的意思? -
尾毛舒乐:[答案] 成语 明察秋毫 英语 be perceptive of the slightest发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明:明晰,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天元区15242685601: 作业.成语故事.急用!!!! -
尾毛舒乐: 明察秋毫:王警官办案总是明察秋毫,不会应付了事.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产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