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褒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不孝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子不孝父之过”的下半句是:“教不严,师之惰”。
出自《三字经》,节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扩展资料:作品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淑,妈之错。这句话体现了一定的道理。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子不教,父之过。我认为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比较大。比如父亲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的成长。当然,儿子的成长也不一定只是父亲的责任。一个孩子的成功成长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虽然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孩子成长涉及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需要教育,各种因素综合所致。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风。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深远。所以父母在家要给孩子做榜样。不仅关心孩子的成长,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教育,心灵教育,人生教育。但是这种把孩子的成功不成功完全归结在父亲身上,家庭教育上是不正确的。

2.女不淑,妈之错。这句话体现了传统观念,认为在女儿的教育中,母亲充当了重要角色。有了女儿与母亲接触比较多,所以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在母亲身上体现出了一些优点缺点,往往女儿受到影响。还有我认为女儿的教育,父亲可能不好参与,由于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认为,尤其比方说对孩子的性教育,生理教育,只能由母亲来进行教育。

我认为这种思想带有片面性。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孩子成长是各种因素所导致的。比如说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中学校教育,起到重要作用,起到指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

在中国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父母往往不会教育孩子。尤其是现在的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关注非常多,但是对孩子的精神关注,心灵沟通,比如说陪伴教育往往缺乏。广大农村父母迫于生计去大城市打工,把孩子留给老家,让爷爷奶奶带,这样隔代教育有很多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影响,关注度不高。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不严,师之惰。
古语新解。孩子不教导好,是父母的过失。在教育方面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古代呢,很注重这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现在也重视,可是方向变了。比如古代不孝是大罪,甚而死刑。现在多少家庭虐待老人啊。再如古代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现在就很尴尬了,要爱的教育,教化为主。

教不严,师之惰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什么意思?
正确的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是教师的失职。详细解读:这两句出自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主要告诉人们,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这个起点,决定了孩子未来...

子不教,父之过谁的名言,出自哪里
“子不教,父之过”是《三字经》中的名言,原句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翻译:养不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什?
译成白话文如下: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就是说,你作为父亲,你如果有了子女只管他们的吃穿和日常生活,而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如果子女出现了差错,这就是你作为父亲的失职,作为父亲的过错。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就是说你作为老师,如果学生你没有教育好,就是你老师的懒惰和你不尽职不尽责。

养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句子错误,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翻译: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本文出自我们经常说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

子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
这个是三字经里面的诗句,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他的意思呢,侄女不好好教的话,是父母的过错,教的不严的话,是老师懒惰造成的,如果子女不学习的话,是非常不恰当,不合时宜的

养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养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子弟的教育,学校教育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种教育的背景不同,内容也不一样,有些话老师说不出口,有些话家长说不出口,所以老师教孩子要孝敬父母,家长教孩子要尊师重道,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圆满。...

《三字经》中“子不教母之过,子不立母之惰”是什么意思?
《三字经》中没有“子不教母之过,子不立母之惰”这句。《三字经》里原文是: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释义: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

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三字经》的一个改版,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而不教者,是父母之过也,教而不学者,是子之过也“这句话出自那首古 ...
这句话应该由《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演变而来的~再说”生而不教者,是父母之过也,教而不学者,是子之过也“这句也不是古诗当中的啊,不压韵,也不对称,应该是后人从这句有感而发的,具体的想找出是谁说的,不容易,要是问出自哪...

教子不到父之过是谁说的话?
这个应该是来自于王应麟的《三字经》,正确的应该是:子不教,父之过

芝罘区13497332281: 子不孝父之过,下半句是什么 -
鄂金香砂: 是 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芝罘区13497332281: 子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什么? -
鄂金香砂:[答案]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芝罘区13497332281: 子不教,父之过,接下来是什么呀 -
鄂金香砂: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芝罘区13497332281: 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的下面一句是? -
鄂金香砂: 教不严,师之惰

芝罘区13497332281: 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的下面一句是? -
鄂金香砂:[答案] 教不严,师之惰

芝罘区13497332281: 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下句是什么? -
鄂金香砂: 好像是“教不严,师之惰”

芝罘区13497332281: 子不教的下一句 -
鄂金香砂:[答案] 你问的是三字经吗?正确的三字经是“养不教,父之过.”

芝罘区13497332281: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但为什么又有“相夫教子”这个词呢,两者之间岂不是很矛盾? -
鄂金香砂:[答案] 前一句"子不教,父之过"出于三字经,是说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做父亲的过失;这里指做父亲的没有要孩子去受教育.说的是父亲"让孩子受教育"的行为. 后一句"相夫教子"是指母亲教导孩子,是对孩子"教导"的行为.或者你可以理解...

芝罘区13497332281: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但为什么又有“相夫教子”这个词呢,两者之间岂不是很矛盾?谁能解释哈 -
鄂金香砂: 前一句"子不教,父之过"出于三字经,是说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做父亲的过失;这里指做父亲的没有要孩子去受教育.说的是父亲"让孩子受教育"的行为. 后一句"相夫教子"是指母亲教导孩子,是对孩子"教导"的行为.或者你可以理解为父亲让孩子去接受教育,母亲来教育他- -||

芝罘区13497332281: 子不学,下一句是什么? -
鄂金香砂:[答案] 是“子不学”吧?下句为“非所宜”. 我给你《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