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一卷记载的是谁的事迹?

作者&投稿:尤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会这道题:据《洛阳伽蓝记》记载~

C

也是网上找的

洛阳伽蓝记 卷四 法云寺


法云寺,西域鸟场国①胡沙门昙摩罗所立也。在宝光寺西,隔墙并门。
摩罗聪慧利根,学穷释氏。至中国,即晓魏言及隶书,凡所闻见,无不通解,是以道俗贵贱,同归仰之。作只洹寺一所,工制甚精。佛殿僧房,皆为胡饰。丹素炫彩,金玉垂辉,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鹿苑②,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③。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京师沙门好胡法者,皆就摩罗受持之。戒行真苦,难可揄扬。秘呪神验,阎浮所无。呪枯树能生枝叶,呪人变为驴马,见之莫不忻怖。西域所赍舍利④、骨及佛牙、经像皆在此寺。
寺北有侍中尚书令临淮王□⑤宅。
□博通典籍,辨慧清悟,风仪详审,容止可观。至三元⑥肇庆,万国齐臻,金蝉曜首,宝玉鸣腰,负荷执笏,逶迤复道,观者忘疲,莫不叹服。□性爱林泉,又重宾客。至于春风扇扬,花树如锦,晨食南馆,夜游后园,僚宷成群,俊民满席。丝桐发响,羽觞流行,诗赋并陈,清言乍起,莫不领其玄奥,忘其褊郄焉。是以入□室者。谓登仙也。荆州秀才张斐常为五言,有清拔之句云:「异林花共色,别树鸟同声。」□以蛟龙锦赐之。亦有得绯紬、紫绫者。唯河东裴子明为诗不工,罚酒一石。子明饮八斗而醉眠,时人譬之山涛⑦。及□朱兆入京师,□为乱兵所害,朝野痛惜焉。
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市南有皇女台⑧,汉大将军粱冀⑨所造,犹高五丈余。景明中,比兵道恒立灵仙寺于其上。台西有河阳县,台东有侍中侯刚⑩宅。
市西北有土山鱼池,亦冀之所造。
即《汉书》所谓「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⑾者。
市东南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有刘宝者,最为富室。州郡都会之处,皆立一宅,各养马十疋。至于盐粟贵贱,市价高下,所在一例。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焉。是以海内之货,咸萃其庭,产匹铜山,家藏金穴⑿。宅宇逾制,楼观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
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
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⒀、〈项羽吟〉⒁,征西将军崔延伯⒂甚爱之。正光末,高平失据,虎吏充斥,贼帅万俟丑奴寇暴泾岐之间,朝廷为之旰食,诏延伯总步骑五万讨之。延伯出师于洛阳城西张方桥,即汉之夕阳亭也。时公卿祖道,车骑成列,延伯危冠长剑耀武于前,僧超吹壮士笛曲于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左佥右刃)客思奋。延伯胆署不羣,威名早着,为国展力,二十余年,攻无全城,战无横阵,是以朝廷倾心送之。延伯每临阵,常令僧超为壮士声,甲胄之士莫不踊跃。延伯单马入阵,旁若无人。勇冠三军,威镇戎竖。二年之间,献捷相继。丑奴募善射者射僧超亡,延伯悲惜哀恸,左右谓伯牙之失钟子期⒃不能过也。后延伯为流矢所中,卒于军中。于是五万之师。一时溃散。
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酝酒为业。
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甓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京师朝贲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踪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⒄斋酒之藩,路逢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此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
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輀车为事。
有挽歌孙岩,娶妻三年,妻不脱衣而卧。岩因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其后京邑被截发者,一百三十余人。初变为妇人,衣服靓妆,行于道路,人见而悦近之,皆被截发。当时有妇人着彩衣者,人皆指为狐魅。熙平二年四月有此,至秋乃止⒅。
别有阜财、金肆二里,富人在焉。凡此十里,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金银锦绣,奴婢缇衣;五味八珍,仆隶毕口。神龟年中,以工商上僭议,不听金银锦绣。虽立此制,竟不施行。
注释一
①乌场国:《魏书.西域传》作乌苌,在今巴基斯坦Swat河沿岸。本书卷五及《法显传》 、《大唐西域记》中载有详情。据载法显五世纪初游访此国时,见有小乘伽蓝五百所。
②丈六之见鹿苑:鹿苑,又名鹿野苑,为佛成道后说法之处。在今印度北方山贝拿勒斯以此六英里。
③金刚之在双林:双林,即拘尸那城夷罗拔堤河边娑罗双树,佛在此进入涅盘境界。金刚指佛身,居法身不坏之义。
④舍利:即骨。 《魏书.释老志》曰:「佛旣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
⑤临淮王□:《魏书》卷十八有传。避河阴之难,曾逃往梁朝。
⑥三元:元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⑦山涛:(公元二0五——二八三年)《晋书》卷四十三有传,传称:「涛饮酒至八斗方醉,(武)帝欲试之,乃以酒八斗饮涛,而密益其酒。涛极本量而止。」
⑧皇女台:《水经注》谷水条及《元河南志》卷三均有记载,但都未提到梁冀造,与本书所记不同。范氏《校注》疑本书「文有讹误」。
⑨梁冀:《后汉书》卷六十四有传。
⑩侯刚:《魏书》卷九十三有传。又据〈侯刚墓志〉,其人卒于洛阳中练里(《汉魏南此朝墓志汇编》)。则可知侯宅所在地一带称中练里。
⑾采土筑山……此句:语出《后汉书.梁冀传》。崤即崤山,因有二峰,故称二崤。
⑿产匹铜山,家藏金穴:铜山指汉文帝赐给邓通蜀严道铜山,得以自铸钱币,流布天下,成为天下第一富豪(《史记》卷一百二十五)。金穴指后汉光武帝赏赐郭皇后弟郭况,丰厚之极,京城称况家为金穴(《后汉书》卷十)。
⒀壮士歌:具体内容不详。据入矢氏《译注》,即与《乐府诗集》卷六十七所载晋张华〈壮士篇〉为同一系列作品,源于荆轲〈易水歌〉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⒁项羽吟:即项羽被围于垓下,陷于四面楚歌之境时所作「力拔山兮气盖世」四句歌词,《乐府诗集》以「拔山歌」为题收录于卷五十八。当为围绕这首歌词的演奏本或改编本。同书就还载有无名氏〈项王歌〉(五言六句)。
⒂崔延伯:《魏书》卷七十三有传。
⒃伯牙之失钟子期:钟子期,春秋时楚人。伯牙鼓琴,意在高山或流水,钟子期皆听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遂终身不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篇》)。
⒄毛鸿宝:《此史》卷四十九有传。
⒅熙平二年四月有此,至秋乃止:事又见《魏书.灵征志》。暗示胡太后摄政,行多不正。同书又载:「太和元年五月六辛丑,有狐魅截人发,时文明太后临朝,行多不正之征也。」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据书中自言,作者在魏孝庄帝

  据书中自言,作者在魏孝庄帝永安年间(528—529)曾官奉朝请,见洛阳极盛时。时隔二纪,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因行役重览洛阳,见其“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甚至连钟声都罕闻。追思往昔,难免黍离麦秀之悲,故撰斯记,传诸后世。
  洛阳城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迁都于此,直到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城止,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是孝文帝推行改革后,洛阳城达到空前的繁荣 插图,一时文物典章都极为可观。其间因为天子后妃带头佞佛,王公士庶竞相舍宅施僧,上起太和(477—499)末,下至永熙(532—534),四十年间,修建寺宇达到一千三百余所。这些浮图建筑的壮丽,装饰的华美和贵家的豪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寺院见证了北魏京城洛阳的兴废,不少大伽蓝(如胡太后建造的永宁寺)还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
  《洛阳伽蓝记》作于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534年)后,杨炫之借佛寺盛衰,反映国家兴亡,其中既寄托了故国哀思,又寓含着治乱训鉴。至于缀拾旧闻掌故,详述京城地理,正《魏书》之曲笔,补史志之阙失,于历史地理研究亦占重要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繁简得宜,文笔优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上乘之作。
  《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东魏阳(或作杨、羊) (音眩)之,北平郡(今中国中部河北卢龙)人。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在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他再到洛阳,看见当地遭受东、西魏战争破坏后,满目创痍,一副破败景象,感慨极深,所以写了这本书,回忆魏孝文帝元宏迁都后,洛阳的繁荣昌盛。由于他反对佛教,认为贵族的施舍浪费,以及国家对佛教的扶植影响了赋役收入和兵源,所以书中对寺院的华丽和贵族的奢华进行了大量讥刺。
  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其中,第五卷收录的宋云《家纪》、慧生《行记》、《道荣传》,详细记载了宋云去天竺的情况,成为现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贵史料。此书的文学价值也很高。

  主要内容

  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一书,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杰作。
  佛教传入中土以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渐深远。从四世纪以来,都会州郡尤其是人文荟萃的京城的佛寺建筑及相关活动,已有文字记载。《洛阳伽蓝记》一书尽管不乏前导,实际上却因为其 《洛阳伽蓝记》富于创意和个人才情,而成为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它所达到的高度、享有的声誉,后继的若干同类撰述都难企及。杨炫之对此书也视为名山事业,正如自序所述:“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他要凭手中的笔,使一代名都伽蓝的风采与故事传之久远。此书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书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此书并非奉敕而撰,而是出于个人内心的沧桑之感、兴亡之念,因而笔端或隐或显地带着感情。作者在自序中追叙北魏极盛时代的洛阳佛寺道:
  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及至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时值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洛阳不复为京城已13年。作者因行役重览洛阳,眼前的景象则是: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浓烈的北魏旧臣的意识。故都伽蓝不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征,而且是北魏国运的象征。经历了巨大历史变故的作者在“重览洛阳”之际,立志要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字里行间人以抑制地流露出恍若隔世的悲怀,这构成了全书的情感主旋律。即以对胡太后营建的最为壮观的永宁寺为例,作者一方面流露出对最高统治者“营建过度”的不满;另一方面,借西域僧人对永宁寺塔的赞美,流露出对北魏全盛时的国力与中原文化的自豪之情:
  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目,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全书另有两处述及“极佛境界”或“佛国”,语气看似客观,其实都蕴含着同样的自豪感。一为卷三景明寺条记佛教行像活动的盛大,“时有西域沙门见此,唱言佛国”;一为卷五所录《宋云行纪》中乌场国王问宋云曰:“彼国出圣人否?”宋云具说周孔庄老之德,次序蓬莱山上银阙金堂等,乌场国王感叹道:“若如卿言,即是佛国,我当命终,愿生彼国。”作者对故都“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伤怀,与对北魏人间“佛国”般的繁盛的追念,是交织在一起的。永宁寺的毁灭也是极为扣人心弦的,它还成为王朝消亡的佛教灵征:
  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其年五月中,有人从东莱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至七月中,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使,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邺。
  无论是现实人事或怪异的内容,作者都能栩栩如生地加以刻划,善于寄寓褒贬之意。如卷四《开善寺》条叙及王子坊时,对北魏皇族间的豪侈与贪欲揭露无遗。河间王元琛以富豪自骄骄人,甚至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而贪敛无厌的章武王元融,因妒羡元琛之富而“还家卧三日不起”。当胡太后赐百官任意取绢时,“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再如卷二《龙华寺》条提到逃归北魏的南人萧综与寿阳公主之事:两人初婚时,“公主容色美丽,综甚敬之,与公主语,常自称下官。……及京师倾覆,综弃州北走。时尔朱世隆专权,遣取公主至洛阳,世隆逼之,公主骂曰:‘胡狗,敢辱天王女乎!’世隆怒,遂缢杀之”。在不动声色之中,讥刺萧综为贪生之辈,而对公主的刚烈寄予褒意。
  作者在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整齐的句法,主要为四言,有时也适度利用四六骈句,同时又能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韵律得以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典丽而清拔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他善于吸取辞赋作品尤其是京都大赋状物写景的经验,如卷三高阳王寺条描写高阳王元雍的府宅:“白壁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轕周通。”这里的“飞檐反宇”一语将静止的建筑作动态的形容,为直接采纳张衡《西京赋》“反宇业业,飞檐献献”之语而来。可见作者对前代京都大赋,由于其所表现主要是帝室皇居的空间之美,与本书有某种一致性,必有钻味。当他正面记叙某一贵族豪侈生活或某项京城盛典之际,笔端似有意带上了汉大赋式的气韵,这对传递出特定对象夸饰的本质,无疑是相得的。《四库提要》以“秾丽秀逸”四字品评此书的行文之美,从全书看,作者擅长整饬的四言句法,应是其中最为“秾丽”之处。

详情见http://baike.baidu.com/view/32805.html?wtp=tt#1


《洛阳伽蓝记》卷一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洛阳伽蓝记》卷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城内 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

《洛阳伽蓝记》一卷记载的是谁的事迹?
《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东魏阳(或作杨、羊) (音眩)之,北平郡(今中国中部河北卢龙)人。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在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他再到洛阳,看见当地遭受东、西魏战争破坏后,满目创痍,一副破败景象,感慨极深,所以写了这本书,回忆...

《洛阳伽蓝记》卷一(2)
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在此寺聚兵。颢,庄帝从兄也,孝昌末,镇汲郡,闻尔朱荣入洛阳,遂南奔萧衍。是年入洛,庄帝北巡。颢登皇帝位,改年曰建武元年。颢与庄帝书曰:"大道既隐,天下匪公;祸福不追,与能义绝。朕犹庶几五帝,无取六军。正以糠秕万乘,锱铢大宝,非贪皇帝之尊...

达摩真尊者的事迹与传说
一般认为,记载达摩事迹最早的也是比较可信的典籍当推北魏杨炫之撰《洛阳伽蓝记》(卷一)和唐道宣撰《续高僧传·菩提达摩传》,而又以后者较为详细。以后禅宗,尤其是南宗兴盛以来的灯录、传记等多带传说的成分。依此两种典籍的记载,达摩主要有以下一些事迹:菩提达摩,亦作菩提达摩,《续高僧传》记生于...

洛阳伽蓝记原文及翻译
全书共五卷,分别按洛阳的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几个方位区域,记述佛寺七十馀处。可以说,每一处寺庙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洛阳伽蓝记》文笔简洁清秀,叙事繁而不乱,骈中有散,颇具特色。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典籍“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

洛阳伽蓝记主要内容
自四世纪以来,京城的佛寺建筑与相关活动已有文字记载,但《洛阳伽蓝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富于创意和个人才华,成为寺塔记的典范。该书以其深度和声誉,超越了后续同类作品。杨炫之视之为传世之作,旨在留存京城伽蓝的辉煌与故事,以文字流传后世。该书采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书合本子注体裁,结构严谨。并非...

洛阳伽蓝记国学
《洛阳伽蓝记》全书共五卷,按地域分为洛阳的'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记述佛寺七十馀处。其体例是以北魏佛教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阳城的几十座寺庙为纲领,以寺庙为纲维,先写立寺人、地理方位及建筑风格,再写相关人物、史事、传说、逸闻等,在对诸多佛寺形制规模的描摹和始末兴废的勾勒中,...

洛阳伽蓝记历史价值
洛阳伽蓝记作为一部详尽的历史记录,其一至四卷对于研究六世纪北朝的洛阳具有重要价值。它精确地记载了城市的建筑、设施,如城址、城门、宫殿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布局和方位,对现代历史地理研究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它还记录了当时的商业和手工业经济情况,为研究古代城市经济地理提供了罕见的史料。该...

洛阳伽蓝记作品介绍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描绘南北朝时期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纪实作品,作者杨炫之(音眩)在东魏武定五年(547)重访洛阳后,目睹了城郭颓废、宫室倾颓的场景,深感昔盛今衰,于是撰写了这部著作,旨在传诸后世,表达对故国的哀思和对治乱兴衰的警示。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起,至孝静帝...

烟花易冷 洛阳伽蓝记原文
《烟花易冷》,又名《伽蓝雨》伽蓝雨 伽蓝,梵语的僧加蓝摩,僧伽蓝,又有七堂伽蓝、十八伽蓝之说。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 源于南北朝时期,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跋氏为首的北魏,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公元420年开始,南北朝就扩张势力以及疆土兼并,战争不断,其间...

迎泽区18680593281: 《洛阳伽蓝记》卷一记载了谁?
剑祥内济: 达摩祖师

迎泽区18680593281: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
剑祥内济: A根据材料中的叙述是孝文帝迁都以后洛阳的繁荣景象,所以A是正确的解释,B没有涉及士族制度CD错误.

迎泽区18680593281: 洛阳伽蓝记写于何时,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此感慨的 -
剑祥内济: 《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公元547年,杨炫之行经北魏旧都洛阳,当时正值永熙(532~534)年间兵乱之后,目睹贵族王公耗费巨资所建之佛寺已多成废墟,深有所感,乃著洛阳伽蓝记一书,记录洛阳及城郊诸大寺之建寺缘起及建筑结构、北魏时洛阳佛寺园林兴衰梗概,并且还记载了当地人物、风俗、地理及传闻掌故,文中揭露北朝贵族官僚穷奢极欲,寓有讥评之意等.其文笔艳丽秀逸,叙事繁而不乱,骈中有散,颇具特色,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迎泽区18680593281: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剑祥内济:[选项] 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 西晋武帝以洛阳为都,统一了全国 C. 曹魏建都洛阳,农业发达 D. 东汉建都洛阳,出现了繁盛的“光武中兴”

迎泽区18680593281: 《烟花易冷》故事 -
剑祥内济: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Samgha意为大众、和合僧,arama意为园林.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洛阳伽蓝记》中泛指洛阳城中的寺院.{《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传世的北魏三大名...

迎泽区18680593281: 哪部著作专门描述北魏洛阳佛寺的盛况?
剑祥内济: 是杨玄之撰写的《洛阳伽蓝记》.“伽蓝”即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乃佛寺之统称.杨衔之,生卒不详,北平(今河北省满城)人,博学多...

迎泽区18680593281: 文学价值?《洛阳伽蓝记有哪些史学?洛阳伽蓝记》有哪些史学、文
剑祥内济: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 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四 库全书》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又称 《伽蓝记》,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 书于东魏孝静帝时....

迎泽区18680593281: 烟花易冷说的是谁 -
剑祥内济: 《烟花易冷》是周杰伦的一首中国风歌曲,又称《伽蓝雨》,曲风哀怨. 它的词作者方文山讲它的典故源于《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佛教典故、 洛阳寺庙模型文学笔触、与朝代历史,以及地理人文于一身的千古名著,为北魏...

迎泽区18680593281: 达摩祖师的师傅是谁?达摩又有什么样的修为. -
剑祥内济: 菩提达摩(梵文:बोधिधर्म、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 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

迎泽区18680593281: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
剑祥内济: A根据时间可以判断是魏晋时期,材料中说的是洛阳的变化这是迁都之后的促进其经济文化发展是结果,材料反映的没有士族制度D项表述片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