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互泰”据于易理 、源于哲理

作者&投稿:郴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天人互泰”据于易理 、源于哲理

──梁缺

       “天人互泰”一词源自《穷通刍论》中“天人之道,从惟变所适、惟变不朽进而惟适而安、惟谐而常。与天为善,其趣无穷,与地为善,其益无穷,与人为善,其乐无穷。天人互泰,方存浩长。”

       “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天人互泰,辩证地阐明了天人彼此之先后秩序、包容关系、和谐原则、中庸法度及变化规律。”一方面描述了天人关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理想情形,另方面也回答了怎么样才能使自然界永恒保持着天人互泰这样的美好景况。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呼吁人的自律与反思,唤醒人的德性良知。

一、天人互泰据于易理

       “易”字由日月组成,意即阴阳也。阴阳交替变化而为易,易:内含交替、变化、改变、更改、整治、调整、调谐、和谐、法度、规范等等之意。易:在天地日月的运行中形成客观规律,变化中存确定性、规范性。《穷通刍论》有云:“万变中存不变之道,不变中存万变之法。”易理为天地变化之理,其核心是阴阳二爻的互动变化和组合,一刚一柔的交错是无穷变化的动因,由此产生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定、忠、坚之意;观:有观察、察看、考察、鉴别、认识、看法、景象、情景、景观等等之意。故此,笔者认为:要以天地正道鉴人,即要以天地之法与天地之德去考察和明鉴人类的一切。

       字义:〈泰〉常指平安、平和、吉祥、安定、安稳、美好等,如泰安、泰适、泰运、泰然处之、泰然自若等;象征通达、畅达、融通、融会等,如天地交泰、阴阳交泰等。词源:〈泰〉“泰”以《易经》六十四卦中之第11卦“泰卦”为理论根据。“泰卦”由下乾上坤组成,卦形作“泰卦”。乾坤合一,犹如天地、阴阳、上下、动静、刚柔交通融合,喻示天地万物演绎无穷之“通泰”景象。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彖传》说:“泰: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上卦为坤为地为臣,下卦为乾为天为君。上坤下乾,表示天地交感,万物生各畅其生。君臣交感,志趣和同。内卦为阳,外卦为阴,预示阳气充实而阴气消散。乾卦有刚健之德,坤卦有柔顺之性,所以说内秉刚健之德而外抱柔顺之姿。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内乾外坤,这种卦象又显示君子在朝,小人在野。君子得势其道盛长,小人失势其道消退。

       相关词语:〈近义词〉天人合一、天人互善、天人互动、天人互益、天人互应、天人互和、天人互谐、天人互友、天人互爱、天人互安、天人互悦、天人互美、天人合德等。〈反义词〉天人互损、天人互害、天人互恶、天人互争、天人互夺、天人互斗、天人互敌等。

       汉代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认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子无不备,虽事百神犹无益也。”又说:“命受于君,天之所大显也。”这表明了他的宗教意识及“君权神受”观点,也是他关于“天人感应”思想的注脚。他说的“天”,包涵宗教性、人文性与自然性。其宗教性是由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其人文性主要是受儒学思想影响,多用于人伦及政治方面。其自然性是由宇宙万物的自然属性所决定,这一意义的“天”主要是指一切万物及人。他为了论证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提出了“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的命题。他也认为:“天”有“天命”、“天志”、“天意”等存在,并强调天命对人事的干预和影响作用,即“天人感应”说。首先,天为万物之祖,人类之父。所谓“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人副天数”、“天人合一”,人本身像一个小天地的缩影,是天地一切特征的副本。笔者在此学说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并认为:“人类的知行发展进程,应当从“‘天人互应’、‘天人互动’到‘天人互善’、‘天人互泰’”。意思是说:“天的运行规律是客观的、万古不灭的。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天,大善大爱,为万物及人类的孕育和发展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然而,人类也要认识自己,遵循因果定律,做到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懂得对天的感恩与善待,珍惜地球这一美好家园,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与人类共生同存的物种应倍加保护,在天的法则和秩序下,自觉发挥主观能动与智慧,实现与天的高度和谐统一,最终达到‘天人互泰’的理想境界。”

二、天人互泰源于哲理

       天,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无数星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即苍穹、太空、宇宙、大自然等。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的一员,形成于46亿年前。物质世界包罗万象,储存着无限的能量和信息,无时无刻在运动变化发展中,演绎一切,兼容万物。据推测,地球上人类起源于500万年前。笔者认为:天地历史,简单概括为,是人类对自身和人类对天地不断认识的历史,是人类与自然关系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发展与人类如何协调处理天地关系的历史。对天地历史的考察大致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天地自身的形成及变化史,二是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发展史。第一阶段纯粹是大自然的原始属性和自然属性,第二阶段从人类的出现并能够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开始,这阶段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

       天人关系是先后关系。没有天地那有人类,天地是生命之母、生命之本、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远远先于人类的存在,人因自然而生,自然界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内在创造力,它创造了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创造了各种生物物种的生态系统,人类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天人关系的内在同一性和辩证统一性,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人类与自然的客观关系,决定了人与天是生命共同体。

       天人关系是因果关系。从传统哲学理论上说,万物皆有灵性,均具有其本体的价值与意义,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天也有特殊的“意志”,即“天理”和“天德”等。天与人是互动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制约和人对自然环境的能动是客观的存在,天与人的命运休戚与共,人类要十分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好坏,要将关注大自然的命运放在首位,因为人类命运系于大自然,自然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的命运和未来发展。顺天应地人安和!人类要时刻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理性和科学地协调好天人之间这种伦理关系,将道德情怀犹如倾注于自己父母一样倾注于天地。正如《穷通刍论》中所言:“人类对天地父母价值的绝对肯定和最高赞美,就是对自身价值的绝对尊重和最高体现。”

       和谐至善,贵乎中庸。中是天地之大道、万物之根本,古人对中庸法则推崇备至,被奉为一切行为的圭臬。天地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各安其道、各遂其生、各适其所,实现“互安”与“互泰”。“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历史事实和实践证明,人类对天地的伤害,最终会自食其果,违背天地定律的行为,最终受到惩罚。《穷通刍论》中指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史告诫我们:在历经‘原始──平衡──失衡’三个阶段中,平衡则泰,失衡则殆。当前,人类反思和审视自身的发展方式迫在眉睫、责无旁贷。”因此,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应当自觉地不断调整和修正自身的行为,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论等自私狭隘的观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原则,并要感恩天地之造化,放眼天地,顾及未来,留给天地自身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正确处理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关系,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之路,树立正确的天人观,善待同生共存的天地万物,倡导简朴生活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天人互泰”作为理想愿景和目标追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整体的动态平衡、和谐发展。

人类文明新境界——“天人互泰”

笔者在《天人互泰》中看到“天人互泰”一词,即联想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仅二字之差,均属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天人合一”源自古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代表着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现代哲学学者梁缺在《天人互泰》中“天人互泰,方存浩长”的哲学理念,是现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演进和变奏,是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和谐共生关系。《天人互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坚持真理,按先后顺序论述了自然史和人类史,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出发,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图景,考察人类在自然整体中的作用。它涵盖了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的知识,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天人关系自然观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也有着不同的理想愿景和精神追求。笔者认为,哲学当随时代。如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它只将人与天的合一作思考,着重讨论“合一”问题,形式多以“静态化”、“单一性”、“机械式”出现,该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远古时期,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由于人类认知能力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高,其许多行为和结果只能以“应天而行”“上天意旨”等的态度作解释和把握。现代“天人互泰”理念则是承古人智慧基础上开创的未来新篇,它将人与天的互动作思考,着重探讨“互泰”思想及“因果”辩证,形式多以“动态化”、“多元性”、“灵活式”出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唤醒人的道德良知,积极应对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破解面临的难题和困局。因此,在天人哲学关系上,“天人互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自然观、生态观,它在现代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天人关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理想形态,有着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新期待、新境界。(立群)



天人观的一脉赓续与创新发展
——从“天人合一”到“天人互泰”
“天人合一”思想,是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而当代“天人互泰”理念,则是“天人合一”的一脉赓续,是中华文明的崭新绽放,其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真善美”的辩证统一。
“天人合一”之“一”,即元、始。“一画开天”、“一也者,万物之本也”。“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天人合一”,源于古代庄子《齐物论》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观点。认为人与天地是同源一统的有机结合体,蕴含着人与万物同构、同体、同象、同理、同律、同心、同气……等关系。其思想核心:万物合一。而正式使用“天人合一”一词,是北宋思想家张载在其《正蒙·乾称篇》中。此外,中国古代天人观还有“天人合德”“天人之分”“天人感应”“天人交相胜”等。
“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和谐共生关系。“天人互泰”之“泰”,即“安宁”,“泰,通也”,也作“极”、“太”。《易经》中“泰”卦,是阴阳和谐、包容一体的完整结合。“天人互泰”一词,源于当代梁缺《天人互泰》中的“与天为善,其趣无穷;与地为善,其益无穷;与人为善,其乐无穷。天人互泰,方存浩长”。其思想核心:万物互泰。
天人互泰理念,彰显人与自然关系合规律性的“真”。它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坚持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有机统一,反对人们将自然和人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要求人与自然实现“互泰”为理想目标,避免人与自然在“互害”及“征服与报复”中两败俱伤,保障人与自然在共生中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天人互泰对人与自然关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天人观本真的最高体现。
天人互泰理念,展示人与自然关系合目的性的“善”。它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伦理关系紧密结合一起,体现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在探究人与自然关系上,以取法天道,合乎自然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人们应持仁德之心,与自然万物始终保持着友好善良关系,突出了人与自然双向互动的至善境界。
天人互泰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关系合社会性的“美”。它将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和、平衡、对称、协调”之美融为一体,是一幅大自然美好画卷,是美的最高境界,反映人们对社会价值的共同追求,并给人类文明体系提供了良好条件。其理念将为人类共建地球美好家园注入精神活力。
“天人互泰”是以“天人合一”理念为基石的新构建,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脉的新发展,它着重探究“互泰”思想及“因果”循环,强调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突显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是对天人关系理论的新贡献。(文/啠囦)


“天人互泰”据于易理 、源于哲理
“天人互泰”据于易理 、源于哲理 ──梁缺        “天人互泰”一词源自《穷通刍论》中“天人之道,从惟变所适、惟变不朽进而惟适而安、惟谐而常。与天为善,其趣无穷,与地为善,其益无穷,与人为善,其乐无穷。天人互泰,方存浩长。”        “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

请分析,为什么要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共生、共存、共荣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

如何看待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它在现代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讨论天人关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理想情形,人类应该怎么样才能与自然界保持着和谐的互泰关系等方面,均有着现实价值和未来意义。“天人互泰”作为一种全新的宇宙观、生态观,它据于易理、源于哲理、循于公理、合于义理。是传承、守正、创新、包容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

生态哲学理论的观点
天人互泰: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和谐共生关系。它将人与天的互动作思考,着重探讨“互泰”思想及“因果”循环,在科技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唤醒人的道德良知,积极应对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破解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其理念构思,据于易理、...

地球环境变化研究方面的意义
地球环境变化不仅对自然界、生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于人类的生存也存在着巨大的威胁。一些环境科学家认为,现代地球生物圈正处在一个绝灭时期的早—中期阶段。面对环境恶化这个难题,人类积极的态度只能是深入地研究地球环境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尤其是用过去生物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去推测未来...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制约着人类的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如...

环境变了作文500字
“天人互泰”作为一种全新的宇宙观、生态观,它据于易理、源于哲理、循于公理、合于义理。是传承、守正、创新、包容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和时代精神,它以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要领,不离老祖宗的根和魂,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出发,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图景,考察...

环境伦理的环境伦理观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二、环境伦理是环境法治的基础与内核在环境保护中,除了要求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制度,强有力的环境执法体制以及健全的环境司法制度外,还要求有环境伦理的内部基础。因为法律要得到遵守,关键取决于各守法主体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价值观,因此良好的法律意识既是法律得到遵守的前提条件,也是法律被遵守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感悟
人与自然的感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指出,劳动把人从自然物种关系方面“提升”出来,在创造了人本身的同时,还摆脱了动物式的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创造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敬畏自然,守望家园。只有敬畏自然,才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母亲的名义...

生态文明有什么内涵?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

新城区18046562740: 简述人与自然美的关系 -
祁敬碘酊: 人与自然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与自然美景息息相关.自然之美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必要的资源,如水、空气、食物等,这些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此外,自然之美也为人类提供了许...

新城区18046562740: 谈谈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的认识 -
祁敬碘酊: 中国古代哲学中历来都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这种观点萌芽于西周时期的天命论.战国时期,孟子和庄子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这种观点.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宋代以后,天人合一的观点几乎为各派哲...

新城区18046562740: 如何理解和评价汉代新儒学的 “天人感应” 思想? -
祁敬碘酊: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

新城区18046562740: 哪首歌曲里有这句歌词《冷风中隐约飘来冬天的味道》 -
祁敬碘酊: 人类永恒的课题──天人合一、天人互泰 “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仅二字之差,均是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天人合一”源自古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代表着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天人互泰”是现代哲学学者...

新城区18046562740: 生态自然观是什么? -
祁敬碘酊: 人类文明新境界——“天人互泰”笔者在《天人互泰》中看到“天人互泰”一词,即联想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仅二字之差,均属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天人合一”源自古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

新城区18046562740: 如何看待天人关系 -
祁敬碘酊: 表达天人关系的古今哲学名词主要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互泰、天人合德等.

新城区18046562740: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祁敬碘酊: 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

新城区18046562740: 易经教会了我们那些人生哲理? -
祁敬碘酊: 周公总结的《易经》博大精深,是中国哲学的起源.但也听说研究《易经》容易让人走火入魔, 进入信天由地、占卜算卦的误区,因此也不敢轻易涉猎.可看过《易经》就被《易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所折服.一是“天人合一”的观点...

新城区18046562740: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
祁敬碘酊: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意义: (1)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奶: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2)间接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 (3)潜在价值、蛋及许多药物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油料、净化环境、水果、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良土壤、蔬菜、肉.

新城区18046562740: 天人同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祁敬碘酊: 应该是“天地同寿”,比喻生命永存不灭、长生不老.出处《屈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