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补充注释

作者&投稿:牛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召公在向厉王进谏时,提及了一个在周代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的角色——卫巫。在周代,尽管迷信天命鬼神的现象相比商代有所减少,但统治者仍然试图通过巫师来操控民心,巫师因此成为了统治者监控和镇压人民的工具。韦昭在《国语注》中解释,巫师被赋予神秘力量,能够感知到那些发出批评的人。然而,课文中的“卫巫”已经不再单纯是巫师,而是厉王的耳目和帮凶,承担着监视和压制人民的任务。


在周代的官僚体系中,公卿是最高级别的大臣,下面是大夫和士,士又细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统称为“列士”。这些官员的等级制度严谨,反映了当时的权力结构。


“献诗”指的是当时周朝和诸侯国收集的民间歌谣以及士大夫创作的诗歌,其中的一部分作品流传至今,形成了我们熟知的《诗经》。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情感。


“瞽、瞍、蒙”都是指盲人,他们在古代文献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其中,“瞽”是最高等级的盲乐官,如太师,听觉敏锐且精通音律。而“瞍”和“蒙”则分别指眼中空洞和有眼珠但无法视物的盲人。这些盲人乐官在先秦时期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古代的“百工”一词有多种解释,这里推测晋杜预的解释最为恰当,即指各种乐工,既与上文的盲乐官相呼应,又与下文提到的庶人(平民)有关,体现了内容的连贯性。


扩展资料

  




召公谏厉王弭谤 得到什么启示
召公谏厉王弭谤启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有谁可以帮我翻译一下<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指责他的人杀掉了。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

有篇古文我记不清我,请高手指点!
召公谏厉王止谤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作者如何描绘为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思想的?
作者通过记载周厉王不听邵公谏言,残酷镇压百姓,禁止百姓议论朝政得失,最终激起民愤而被流放的事实,表达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蕴含着广开言路的民主思想。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

有谁可以帮我翻译一下《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把被告杀掉。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

邵公谏厉王弭谤作品赏析
在《国语》中,有一篇故事详细描绘了周厉王被人民驱逐的历程。他统治期间,由于其残暴不仁,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批判。然而,面对指责,他并未反思改正,反而采取高压政策来压制公众的言论。这导致人民的忍耐达到了极限,最终选择了起义,将他从王位上拉下。这个事件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防民之口,...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的翻译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的翻译是:召公规劝周厉王不要抑制民众言论。在《召公谏厉王耳弭谤》中,周厉王是一个暴虐无道的君主,他听信谗言,压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召公,作为一位贤臣,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如果人民的言论被压制,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转,君主也无法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召公进一步解释说,人民...

有谁可以帮我翻译一下<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递眼色而已。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够...

古代文学内容提要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2.第一段,写厉王弭谤的方法,寥寥几笔,便写出王虐民怨的状况。第二段,写召公谏弭谤,从...

急求《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词 ...
道路 古义:路人。今义:地面上供人或车马行走的部分;两地之间的通道。省略句:()以告,()则杀之。吾能弭谤耳,()乃不敢言!宾语前置句:是以事行而不悖。(应是“以是事行而不悖。”)状语后置句:夫民虑于心而宣之于口。(应是“夫民于心虑而于口宣之。”)

太谷县17276425698: 求《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一词多义 -
长孙国优思: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太谷县17276425698: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
长孙国优思: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

太谷县17276425698: 召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了什么 -
长孙国优思:[答案] 形象的比喻,使人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生动. 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 “ 为川 ” 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寓说理于比...

太谷县17276425698: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是什么?翻译是什么?急用 -
长孙国优思: 出自《国语·周语上》 全文翻译如下: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

太谷县17276425698: 急求《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 -
长孙国优思:[答案] 与 1.失其所与,不知 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3.秦伯说,与郑人盟 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以告,则... 两地之间的通道. 省略句: ()以告,()则杀之. 吾能弭谤耳,()乃不敢言! 宾语前置句: 是以事行而不悖.(应是“以...

太谷县17276425698: 帮忙翻译下古文 谢谢啦! -
长孙国优思: 出自: 《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这是召公说的第5句和第6句. 翻译: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太谷县17276425698: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 -
长孙国优思: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

太谷县17276425698: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
长孙国优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示例】夫心险如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太谷县17276425698: 文言大师看这里 -
长孙国优思: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