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为什么被教材删了?

作者&投稿:郟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因为伤仲永的故事本质是在批判父母,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家庭观念都是不好的,应该剔除。

《伤仲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篇散文是中国古代启蒙和幼教文学的经典。我们都学过这篇文章,王安石通过幼年仲永的遭遇,告诉了世人一个天才少年的堕落,同时也告诫了后世学人,即便有再高的天赋,如果没有后天系统的培养,也无法成才。

千百年来,人们把仲永当成了天才培养失败的典型,《伤仲永》也成了反面教材的经典。

《伤仲永》事件原委:

仲永是王安石年幼时同乡,这是一位神童,五岁便无师自通,能写出很有意义的诗歌,大约相当于年幼时的骆宾王。

从王安石表达的意思看,仲永在幼年时表现出来的天赋是超过自己的。

但是,当王安石跟随父亲学习,考中科举,步入仕途大展宏图的时候,仲永却在老家默默无闻,“泯然众人”了。

王安石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仲永的父亲将仲永当成赚钱的工具,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所以荒废学业,导致堕落。




伤仲永为什么被教材删了
因为伤仲永的故事本质是在批判父母,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家庭观念都是不好的,应该剔除。《伤仲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篇散文是中国古代启蒙和幼教文学的经典。我们都学过这篇文章,王安石通过幼年仲永的遭遇,告诉了世人一个天才少年的堕落,同时也告诫了后世学人,即便有再高的天赋,如果...

伤仲永哪一年被删除语文教材
《伤仲永》这篇课文在2022年10月31日被正式踢出了语文教材当中,因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批判父母或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造成影响,所以就在课本当中进行了删除。《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

伤仲永2022年课本还有吗
伤仲永2022年课本还是有的。截止到2022年10月31日,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伤仲永》还是在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强调...

在教材中伤仲永被删了一段,删的好不好?
不删的理由:更加鲜明地突出主题(即使是天才也是需要学习的)。删了的理由:与伤仲永的主旨有些偏离。参考资料:语文学习报(7年级)

谁能解释一下<<伤仲永>>?要详细一点哦!
二是全篇的行文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感悟上,天赋人为。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天赋这样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这样的普通...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学反思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学反思1 按照平时习惯的上法,《伤仲永》一文的教学到了最后的感悟阶段,学生们侃侃而谈,什么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教育更重要,什么天才出于勤奋…….就是平时学习成绩不够好,学习不认真的...

作文伤仲永读后感600字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书文言文
4 “册”“典”“删”的来历 我爱你,汉字 第六组 18* 慈母情深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4.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的15首古诗 【一年级上册】 画 唐朝•王维 静夜思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

孙权劝学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编辑本段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编辑本段解释争议 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有些人认为不妥...

难忘师恩的抒情散文
也就是说,我已经陷入一种纯自我的写作模式,再不换一种思维,再不融入一点新的血液,只怕是仲永易伤,追悔莫及。这就是所谓的“满招损”。 当头棒喝,如遭雷击!从来没有如此触及灵魂的撼动和震慑。尽管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依然能从老师肃然冷峻的表情和语气中辨出这番话的分量,是何其重,何其真,...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最后一段为什么删去 -
浦咽氯氮: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中最后一段要删去吗,为什么 -
浦咽氯氮: 不可以删 这是作者的评论 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 代表了作者的观点 有起了总结的作用

镇原县18622917146: 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
浦咽氯氮: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泯灭的原因? -
浦咽氯氮: “父利其然也”,仲永的父亲唯利是图,目光短浅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
浦咽氯氮: 不能,(1)因为就算是天才,也要接受教育,不然就会变为普通人;如果我们普通人也不接受教育,那么就连普通人都不如了.人不可以自满一句话就可以,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删去则行文更简洁,让读者通过事例去体会所说明的道理,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不删,则文章叙事说理步步推进,并辩证的说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性,使读者理解更深刻.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最后一段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
浦咽氯氮: 保留好,通过最后一段揭示了文章写作的目的,警醒世人.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中仲永的结局令人心痛的可为什么作者只一句“泯然众人矣”就完了却将他五岁的事情讲得那么详细 -
浦咽氯氮: 我的理解是:作者通过详写仲永五岁的事情是为了突出仲永的聪慧,天赋极高,最后一句话,简洁又干脆的交代事情的结果,又写出了作者的悲哀,让读者对一个天赋如此聪明的孩子最后竟沦为常人的事感到惋惜,伤心. (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写的太差了,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一文中天赋极高的方仲永为什么最后落得 泯然众人 的结局? -
浦咽氯氮: 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得到人令人感到痛惜,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镇原县18622917146: 伤仲永的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以往的课文在编选时删去这一段,我们今天所 -
浦咽氯氮: 就算是天才,也要接受教育,不然就会变为普通人;如果我们普通人也不接受教育,那么就连普通人都不如了.人不可以自满一句话就可以,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