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的课文及学习

作者&投稿:东方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六国论的的课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教案(结合课件讲解) (课文见教案下面)
>﹎﹎﹎﹎﹎﹎﹎﹎﹎﹎﹎﹎﹎﹎﹎﹎﹎﹎﹎
课题:六国论
目的:
1、进一步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
2、了解苏洵的关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要点。
﹎﹎﹎﹎﹎﹎﹎﹎﹎﹎﹎﹎﹎﹎﹎﹎﹎﹎﹎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背诵《师说》。
二、新课:(有关知识参考课件)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家有老人泉),宋代眉山人,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有“苏氏文章擅天下”之誉。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书,下笔顷刻数千言,著有《权书》《衡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等。文集为《嘉佑集》。
2、文体: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
(二)背诵课文。
(三)解释加提问:
1.第一段。
2.第二段。
3.第三段。
4.第四段。
5.第五段。
三、训练巩固:
完成《复习资料》。
四、小结:
提问背诵。
﹎﹎﹎﹎﹎﹎﹎﹎﹎﹎﹎﹎﹎﹎﹎﹎﹎﹎﹎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提问背诵。
二、新课:
(一)整体理解:
1.针对性:
针对宋朝统治者对外屈膝投降、割地求和的现实。
2.目的性:
总结六国因赂秦而破亡的教训,劝谏宋朝统治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3.中心论点:
(1)请大家在第一段中划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如下: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二、语段阅读:
1.第一段最后一句“故曰弊在赂秦也”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一是总结本段论述内容。
二是突出强调中心论点。
2.文章第二段论证的是哪一个分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本段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对比论证。
4.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有哪些对比?找出来。
——如下:
对比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对比二: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对比三;先人得土地之难与子孙失土地之易。
对比四:六国割地之繁与所得平安之短。
对比五: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作用: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5.第三段是对哪个分论点的论证?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文章第四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办法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的用意是什么?是针对谁而言的?
——用意在讽谏北宋当权者勿蹈六国覆辙,是针对宋朝统治者而言的。
8.第四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评析历史,转入下文的讽谏当朝统治者。
9.请看文章第六段,读出含蓄而巧妙地点出本文写作目的的语句。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0.这一段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对比论证。
三、小结:
本文为经典史论,必须能背会写。

<课文>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uzhidaoa


《六国论》的课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

六国论的课文及学习
>﹎﹎﹎﹎﹎﹎﹎﹎﹎﹎﹎﹎﹎﹎﹎﹎﹎﹎﹎ 课题:六国论 目的:1、进一步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2、了解苏洵的关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4、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要点。﹎﹎﹎﹎﹎﹎﹎﹎﹎﹎﹎﹎﹎﹎﹎﹎﹎﹎﹎ 第一课时 一、引入:背诵《师说》。二、新课:...

高中文言文六国论
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

六国论语文说课稿
《六国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赏析示例篇目。高二六国论语文说课稿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

六国论在高中必修几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的课文。《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苏教版为凤凰国标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时下,苏教版教材除了在江苏本地使用外,在山西、安徽、陕西、...

《六国论》5高一语文教案
背诵课文 比较阅读《过秦论》学习苏辙《六国论》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 背诵中心论点句、。写作意图句。二、比较《过秦论》1、都是史论文。2、都借古讽今,以史致用,都得源于作者的忧国情怀。《过》讽谏汉武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朝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六》讽谏宋王朝要...

六国论文言文知识梳理
6. 课文六国论求内容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

苏洵六国论的翻译及课文重点单个字的讲解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1.率:一律,一概。2.判:确定,断定。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4.终:最后。5.与:亲附、亲近。...

高中语文《六国论》精品教学设计
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正音: 赂(lu) 率 (shuai 全都,一概) 暴(pu,暴露) 厥 (jue,他的) 洎(ji,及、到) 为(wei,治理)国者无使为(wei,被)积威之所劫 5.对课文进行整理把握。 明确:史论...

古文《六国论》优质课教案
五、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率( )赂( )秦耶 暴( )霜露 思厥 ( )先祖父 与( )嬴 洎( )牧以谗诛 为( )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 六、文本研读: 1、整体把握:速读课文,感知文体和文章内容,并梳理结构脉络 明确: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第一部分(第一、二节),提出论点,...

长泰县13159542955: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
房沫瑞坦: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长泰县13159542955: 六国论的教案 -
房沫瑞坦: 《六国论》教案(结合课件讲解) ﹎﹎﹎﹎﹎﹎﹎﹎﹎﹎﹎﹎﹎﹎﹎﹎﹎﹎﹎ 课题:六国论 目的: 1、进一步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 2、了解苏洵的关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

长泰县13159542955: 我要“苏洵的' 六国论'” 原文
房沫瑞坦: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

长泰县13159542955: 语文选修二六国伦,怎样理解第四,五自然 -
房沫瑞坦:[答案]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六国论》第二课时学案 组题:王芳 日期:5月6日 审核: 学习目标: 1、研习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掌握段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运用设分论点,并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3、背诵课文,领悟借古讽今的写作特...

长泰县13159542955: 文言文《师说》、《劝学》、《六国论》原文和翻译和文中的通假字 -
房沫瑞坦: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长泰县13159542955: 六国论主题思想 -
房沫瑞坦: 苏询的《六国论》,不属于写的自由潇洒或错综起边的类型,而是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规范性的作品,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因为头绪清楚,变化较少,通过提要钩玄,逐段逐层梳理归纳,很容易搞清楚文章脉络和主要思想内容. 在...

长泰县13159542955: 六国论的文言文翻译谁能给我翻译要字字落实
房沫瑞坦: 〈六国论〉白话翻译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因为他们)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症结在於(割让土地)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而(使自己的)实力削弱,是走向灭亡的道...

长泰县13159542955: 过秦论和六国论的作者分别是谁?各讲的论点是什么 -
房沫瑞坦: 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长泰县13159542955: 以“六国论”写片文章! -
房沫瑞坦: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