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历史上的李悝怎么念?

作者&投稿:法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悝”汉语拼音怎么读~

李悝(lǐ kuī)(前455—前395年),河南濮阳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李俚,战国时期的法学家,是战国初期最著名的法家,法家的真正开山鼻祖。曾以“魏文侯相”的身份主持变法,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改革举措奠定了法家法律思想的基调。

在经济上他认为,统治者要想富国强兵和安定社会秩序,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因此他提出了三项改革主张,即“费沟洫”、“尽地力”、“善平籴”。具体说来,就是废除井田,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创造条件;要求农民“治田勤俭”,丰年由国家平价收购粮食以备荒,荒年则由国家平价粜出,以救荒,平抑粮价,制止商人囤积居奇,以促进农业成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此同时,为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他还对地主和农民采用按田亩产量课征“什一之税”的办法,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在政治法律上,他主张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为国之道”。这实际上就是他对“法治”的概括。李俚的这种主张就是对政治法律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了新的官僚制度取代旧的的宗法制度和世卿世禄制;另一方面,加强了国君的权力,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从而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法律上,李俚最突出的攻击就在于他“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即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所颁布的成文法的基础上,编撰了我国历史书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按照章太炎在《简法·原法》中“著书定律为法家”的说法,法家的开山鼻祖当为李俚。《法经》久已失传,《晋书·刑法志》保存了它的篇目。《唐律疏议》也说,李俚“造《法经》六篇,即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

李悝
kui (音亏)
简介
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桓谭以为李悝为文侯师,班固、高诱以为是文侯之相。由于先秦文献缺乏记载,故此说尚难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参与机密,为文侯心腹之臣。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这些记载都表明,文侯时魏能走上富强之路,李悝曾作出很大贡献。 李悝是魏国丞相。
历史影响

内政经济

李悝以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还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有赏有罚,唯才是用,这是战国时甚为流行的法家主张,当时不少国家都因贯彻这些主张走向富强。
在经济策略方面,尽地力之教是李悝的主要主张。他认为田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又认为粮贵则对士民工商不利,谷贱则伤农,善治国者必须兼顾士民工商和农民双方的利益。他指出五口之家的小农,每年除衣食、租税和祭祀等开支外,还亏空四百五十钱,这就是农民生活贫困和不安心于田亩的原因。他针对此情况作平籴法,即将丰年分成大熟、中熟、小熟三个等级,按比例向农民籴粮;把荒年也分成大饥、中饥和小饥,在大饥之年把大熟之年所籴的粮食发放给农民,其余则类推。这样可使饥岁的粮价不致猛涨,农民也不会因此而逃亡或流散。由于能“取有余以补不足”,“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法律制度

《法经》的编订,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春秋末年,晋、郑诸国作刑鼎或刑书,以公布新的法律条文。到战国时,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出现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诸国法”,修订出《法经》六篇,包括盗、贼、囚、捕、杂、具。盗是指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大盗则戍为守卒,重者要处死。窥宫者和拾遗者要受膑、刖之刑,表明即使仅有侵占他人财物的动机,也仍构成犯罪行为。贼律是对有关杀人、伤人罪的处洽条文,其中规定,杀一人者死,并籍没其家和妻家:杀二人者,还要籍没其母家。囚、捕两篇是有关劾捕盗贼的律文。杂律内容包罗尤广,包括以下几类:①淫禁。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③狡禁。有关盗窃符玺及议论国家法令的罪行。③城禁。禁止人民越城的规定。④嬉禁。关于赌博的禁令。⑤徒禁。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⑥金禁。有关官吏贪污受贿的禁令。如规定丞相受贿,其左右要伏诛,犀首以下受贿的要处死。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例。《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文化教育

李悝的著作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者有法家类《李子》三十二篇,儒家类《李克》七篇;兵权谋家《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术都属于法家范畴,故其大多数作品被列入法家类。由于他和子夏学派有一定的关系,他的有些作品不免带有几分儒家色彩,《艺文志》将其列入儒家也不为无因。以上三种著作早已亡佚,但在魏晋或隋唐时尚有零简残篇传世。如《水经注》和《文选·魏都赋》注都引有《李克书》。由于《汉书》以李悝与李克为两人,后代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李悝是法家,李克是儒家。
《法经》早已不存,唯桓谭《新论》中有关于《法经》内容的简述,《晋书·刑法忘》也有类似的记载。《新论》已亡伏,桓谭介绍《法经》的一条保留在明人董说《七国考》之中,是我们今天了解《法经》的重要依据。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法经》,夹杂了天尊、佛像等语,当是误引他书所致,故难以凭信。
相关故事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教导我说:'家贫就想得贤妻,国乱就想得贤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您看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替尊贵的人谋划,疏远的人不替亲近的人谋划。我的职责在宫门以外,不敢承担这个使命。"文侯说:"先生面对此事就不要推辞了。"李克说:"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见他亲近哪些人,富有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有这五条足能决定谁当宰相了,何需依靠我李克呢!"文侯说:"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已经决定了。"
李克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中拜访。翟璜说:"今天听说君主召见先生去选择宰相,结果是谁当宰相呢?"李克说:"魏成子当宰相了。"翟璜气得变了脸色,他说:"就凭耳目的所见所闻,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守将是我推荐的。君主对内地最忧虑的是邺郡,我推荐了西门豹。君主计划要攻伐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攻灭后,派不出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君主的儿子没有师傅,我推荐了屈侯鲋(fù,付)。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李克说:"您向您的君主推荐我的目的,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来谋求做大官吗?您怎么能跟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钟俸禄,十分之九用在外边,十分之一用在家里,因此从东方聘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君主把他们奉为老师。您所推荐的那五个人,君主都任他们为臣,您怎么能跟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迟疑徘徊后拜两拜说:"我翟璜是浅薄的人,说话很不得当,我愿终身做您的弟子。"

李悝(kuī)


kuī
〈动〉
嘲笑。通“诙” [ridicule]
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文选·张衡·东京赋》
另见 lǐ


kuī
ㄎㄨㄟˉ
嘲笑,诙谐:“~穆公于宫室”。
郑码:UKB,U:609D,GBK:E3A6
笔画数:10,部首:忄,笔顺编号:4422511122



ㄌㄧˇ
忧愁:“云如何~”。
郑码:UKB,U:609D,GBK:E3A6
笔画数:10,部首:忄,笔顺编号:4422511122

kui第一声

是不是魏国改革家?


文能治国,武定天下,吴起若不早死楚国有可能一统天下吗?
我认为没有可能一统天下。楚国差的不是缺少厉害的武将,而是守旧不愿变法,国力一直不强。

子路为何结缨?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卫国太子蒯聩发动政变,逼孔悝“歃血为盟”,当时孔子的门生子路是孔悝的家臣,子路明知危险,还是义无反顾进城去救孔悝,在战斗中因寡不敌众。子路被石乞用戈刺中,并把帽缨砍断。子路倒在血泊之中,发现自己帽缨断了,帽子(冠)歪了,挣扎着说:“君子死,冠不免。

问两个初一的历史问题
a商鞅李悝等人的变法都是地主阶级为自身利益而为的。d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失去号召力,只能依靠对强大诸侯的支持来维持地位

拜问姓氏李的来源?
在逃难途中,母子二人饥渴难忍,又无食粮,只得取路旁李树上的果子充饥,因此才得以保全性命。后来,利正生子昌祖,任陈国大夫,子孙慢慢壮大起来。为了纪念祖先当年赖以活命的李树果子,从此改“理”姓为“李”姓。■ 发展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还较为沉寂,姓祖中也仅出了李耳(老子)、李悝、李斯...

问一下好吗
A.白圭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是一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说的是战国的商人白圭创造的一种适应时节变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

楚国第三十三任国君:楚悼王简介,楚悼王为什么谥悼?
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正在任用李悝衽实行变法,也极需要人才,他便来到魏国,魏文侯问李悝,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悝说:吴起很会用兵打仗,即使齐国名将司马穰苴再世,也不能超过他。魏文侯非常高兴便任命吴起为大将。吴起为将,治军有方,“爱兵如子”。他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行军时不坐车,...

历史教授的题:魏国处于列国中间(四战之国),注定是要被灭亡的,魏文侯...
秦国再先进能把全部国境线围的铁桶一样,苍蝇都飞不过?我想当时还是有人看得到内核,关键在于官僚,家族等上层阶级的束缚,在没有看到实际利益前,触动在手里蛋糕的人都会死的很死,包括最大的国君。北宋是变法未成而逐渐灭亡的,以致有崖山之殇。话说回来,那魏文候该怎么办?争霸在于国力,此天时,...

春秋战国时代,我想问一直困扰我的几个问题。
3答:在春秋时期中国开发的地区主要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大部分未被开发所以黄河文化被称为正统文化,包括当时的楚国都算不了入流国家,秦更不是。所以吴国和越国只能被边缘化。4答:因为韩国太弱小了,他的变革作用不是很明显,或者说变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韩国的国家地位,虽然我们历史上称战国的变法...

想问一下“法律人”的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它提出时的概念是什么?
据《说文解字》称,“律,均布也.”清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云:“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云均布也.”意指律是一致遵循的格式、准则.据我国历史上最早解释词义的书《尔雅.释诂》篇记载:法,常也;律,常也.由此可见早在秦汉时“法”和“律”二字已同义.在我国历史上法”“律”...

读《通鉴》(4):魏文侯的用人之道,贤君是如何打造的?
所以文侯向他问这个问题其实有些不怀好意。 上面提到魏文侯占领中山国之后,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公子击,而不是自己的弟弟魏成。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山并不与魏国接壤,而是在赵国腹地,战略地位应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文侯不会既要将它封给儿子,还要让名将乐羊举家迁去驻守那里,更是派李悝担任那里的国相,帮助公子...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李悝的 正确读音悝 字 有三个读音拼音:huī kuī lǐ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变法 请问正确的读法应该是李()? -
再备缩宫:[答案] 应该读:kuī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战国时期,魏国丞相法家李悝,悝字念什么? -
再备缩宫: 李悝 “悝”音同“亏”(kui)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李悝的悝字读什么? -
再备缩宫: 悝 kuī 部首笔画 部首:忄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86:NJFG 五笔98:NJFG 仓颉:PWG 笔顺编号:4422511211 四角号码:9601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9D 基本字义1. 嘲笑,诙谐:“~穆公于宫室”.详细字义 〈动〉1. 嘲笑.通“诙” [ridicule] 由余以 西戎孤臣而悝 缪公于宫室.——《文选·张衡·东京赋》2. 另见 lǐ 悝 lǐ 基本字义1. 忧愁:“云如何~”.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忄里 汉字部件分解:忄里 笔顺编号:4422511211 笔顺读写:捺捺竖竖折横横竖横横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历史上有没有叫LI li(音是LI li)的人? -
再备缩宫: 悝做人名时读kui的音历史上读这个的还有:李利,东汉将领,汉末群雄之一李傕的侄子.后有多人取此名.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请问历史上的李悝怎么念? -
再备缩宫: 李悝(kuī)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著名的政治家李莉是百家中哪一家的代表人物
再备缩宫: 李悝(lǐ kuī)(前455—前395年),河南濮阳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谁认识 悝 这个字 -
再备缩宫: 这个字是kui音调1声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趣蜂链捿古人名你能读对几个?
再备缩宫: 古代人名,有一些特殊的读音,我们读 古书时,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读错.现 ... 李悝战国初政治家法家.悝音 (亏). 墨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巴马瑶族自治县19132005341: 李悝变法为什么各国变法的先声?
再备缩宫: 战国初期,各个国家纷纷掀起变法运动.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李悝也是这一时期第一个进行变法的人.据说,他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学生.李悝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