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我想问一直困扰我的几个问题。

作者&投稿:当涂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陶罐,值钱吗?有的人说值钱,有的人说一分不值,我想问问各位到底值不值钱~

自然是值钱,但也要看出产地,其中宋国、魏国、卫国、郑国、韩国、楚国出产的陶罐质量较为上乘。
宋国因为其重要区域:陶邑,陶邑为天下商业重镇,其出名便是因为陶。
魏国在战国前期为列国综合国力第一,其经济实力首屈一指,商品质量也颇为优良。
卫国因是魏国的附属国,且濮阳、商丘等地均有大量殷商后裔,殷商后裔善于经商,其所拥有的陶器也颇受赞誉。
郑国、韩国均因为子产、申不害的变法而崛起,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必将蕴藏着良品。
楚国则是因为楚人既骁勇蛮横又多愁善感,尤其是吞并吴越后,更加吸纳了南人风情,这种情感就体现在了器具上。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邯郸学步:
河北邯郸 战国时期 燕国有几个青年 羡慕赵国人走路
去邯郸学 结果非但没学成 `连自己怎么走路也忘记了 只好爬回国
比喻生硬模仿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对于楼主的问题我只能个别解答,至于楼主采纳与否并不在意,毕竟我们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我只是发表一点看法。
3答:在春秋时期中国开发的地区主要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大部分未被开发所以黄河文化被称为正统文化,包括当时的楚国都算不了入流国家,秦更不是。所以吴国和越国只能被边缘化。
4答:因为韩国太弱小了,他的变革作用不是很明显,或者说变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韩国的国家地位,虽然我们历史上称战国的变法有其韩国一席之地,但是他并不像魏秦那样引人注目。所以也就不会被人们过度关注。
5答:春秋向战国过度有两个著名事件一个就是您说的三家分晋,另外一个是田陈篡齐。这两个事件之后天下格局发生变化了,春秋是争霸战而此事件之后变成兼并战争或者说生死战。很多弱小国家都被兼并,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彼此之间的较量升级原来的尊王攘夷的旗号消失,公开的进行战争。晋国的解体使得秦国的以喘息,进而发展兼并天下。
6答:进入战国之后魏国首先变法强大,不间断的攻击邻国。桂陵之战是因为魏国意图吞并赵国借机发动战争,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派出田忌为将军和孙膑为军师围攻魏国都城迫使魏军回师都城在桂陵魏国主帅庞涓被孙膑伏击惨败。马陵之战是因为魏国在桂陵之战中惨败想一雪前耻攻击弱小的韩国从而引发魏齐大战,被齐国孙膑伏杀魏军主帅庞涓而告终。河西之战在秦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国力不强,然而魏国经历了李悝变法后成为战国初年最强大的的国家,秦国自然不是其对手。
7答:在古代城市不仅仅是代表着繁荣更有军事防御的色彩。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
8答:庞涓这也是一个人才,只不过碰到了比他更高明的孙膑了而已。
9答:胡服骑射侧重于军事,一个国家灭亡的因素很多,并不是一个两个正确决策能左右的。
要睡觉了。。。有时间再交流。


我想问一下古代为什么派质子
1、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通常以诸侯的儿子质押于别国,称为质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换人质外,亦有当弱国有求于强国时,就出现单方面送出质子的情况。2、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始皇的父亲,战国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3、秦始皇,名...

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有啥不同
1、时期不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社会发展不同:...

关于春秋战国的常识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 而我认为,上述说法,除第二类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为参考来...

春秋战国问题,急急,明天交!!
1.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就是学术思想的繁荣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打破,私人授学普遍。如孔子就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先后实行变法,以“求...

春秋战国时期令我们总是很好奇,有什么电视剧可以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
越王勾践,孙子大传,兵圣,卧薪尝胆,寻秦记,神话,古今大战秦俑情,秦始皇与阿房女,乱世英雄吕不韦,骊姬传奇,晋文公传奇,路客与刀客,西施,战国红颜,古吴春秋,争霸传奇,商鞅传奇 电影 战国,孔子,墨攻,赵氏孤儿,钟无艳,英雄,荆轲刺秦王,神话,秦始皇,秦颂,古今大战秦俑情,屈原 ...

春秋战国时代,为何说诸子百家的争斗,思想不同但目的却相同?
实际上,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发展的方向已经变了,因为从韩非、商鞅等人的实际做法和学术理论来看,他们与齐桓公、晋文公等人的真实图谋是不同的,我们上面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等春秋霸主,想要做的是称霸一方,成为领头者,成为超级大国,成为最强者。 但是像商鞅、韩非等人的想法,却是希望辅佐君主成为唯一者,就比如商...

春秋与战国时代特点的异同
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动荡、大改组,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 战国时代的形势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

春秋战国分界线是什么
一般史学家认定,春秋战国以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即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分水岭的标志。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刑法 重要的制度革新是采用成文的法典化法律。这种法律日益代替了传统和主要是不成文的、但被默认的那些称之为“礼”(此字有不同的解释,如“传统习俗”、“礼貌行为的通例”、“礼仪仪式”等)习惯行为准则。最早一个确凿无疑例子是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

春秋战国时期离现在有几年的历史了
齐魏韩合纵攻楚 公元前293年 秦韩魏伊阙之战 公元前287年 苏秦合纵五国攻秦 公元前284年 燕乐毅伐齐 公元前269年 赵败秦于阏与 公元前260年 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8年 秦围邯郸 约公元前251年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公元前227年 荆轲刺秦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

来凤县19373956678: 战国秦朝时期的一些问题. -
微卷抗病: 1,简单,赵国拦路,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的胡服骑射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第二,匈奴是个游牧民族,占了汉人的土地没有用,武帝时期匈奴也没有大规模入侵的意思. 2.当时周天子封的国都在中...

来凤县19373956678: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
微卷抗病: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个混战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争相称霸,群雄割据,是个战乱的时代. 诸子百家、百家齐鸣. 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家思想跃进的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其鸣,分别服务于各诸侯国,法家、儒家思想更是影响后世,可以说,春秋又是一个思潮解放的时代.

来凤县19373956678: 春秋战国时期有几个国
微卷抗病: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国家有六个:齐、楚、燕、韩、赵、魏、秦,还有晋、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许、徐、虞义渠、大荔、孤竹等103个国家,共计一百零九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来凤县19373956678: 春秋战国时期 -
微卷抗病: 武王伐纣,创立西周.而后,国力贫困,王室衰微,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乘周朝内乱攻破都城,杀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那位),西周灭亡. 第二年,周平王(周幽王的儿子)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但是,周王室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王室直接控制的范围缩小到只剩洛阳周围二百来里.诸侯不在听从王室,不再朝觐和纳贡.各诸侯国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互相战争,出现春秋五霸.而后,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大权,随后出现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就是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来凤县19373956678: “春秋”“战国”简介 -
微卷抗病: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

来凤县19373956678: 春秋战国共几年 -
微卷抗病: 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总共548年

来凤县19373956678: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
微卷抗病: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诸侯割据混战时期~~所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割据势力及混战为当时造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士大夫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要侍奉的君主,而不必受到后来的“不忠,不义”等谴责,真正的做到了“良臣择主而事”,这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不再有过的.并且大的战争通常都代表着文化思想的大碰撞,“百家争鸣”这样可喜可贺的情况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并为后世中国文化及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主要的流派,及学说理论,并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一点都不为过

来凤县19373956678: 麻烦大家帮我回答几个一直困扰我的哲学问题~ -
微卷抗病: 1、我是谁——“我”是“因缘而生”的一个存在,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我”.2、世界不是从哪里来的.不过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的“我”构成的.3、活着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想赋予它什么意义,它才具有什么意义.4、你要干什么?——需要你自己想清楚——平静地听听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它会告诉你.5、你能干一切你想干的.关键是你已经弄清楚上面那个问题.6、无论是反抗,还是屈服,都是需要“力量”的.真正有力量的人,能够自由地“选择”是“屈服”还是“反抗”.——培养你内在的力量!7、因为你是一个聪明有智慧的人.“意识到生命的无常,是智慧开启的开端”当你思考的时候,不要停下你的行动.祝好!

来凤县19373956678: 春秋战国时期一共几个国家 -
微卷抗病: 春秋号称八百诸侯,经过不断兼并,到了战国后期基本是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的天下了.由于不断兼并和分封新的诸侯,所以没有确定答案.

来凤县19373956678: 春秋和战国的不同的时代特征 -
微卷抗病: 一,王权衰落,周天子成为傀儡天下有强大的诸侯国做主.相应的奴隶制制度也随着周天子的衰落而随之逐渐瓦解. 二,春秋无义战.春秋战国一个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兼并”周朝建立时,有几百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除了七个大的诸侯国.就只剩下宋国、中山国等寥寥几个小国. 三,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大争之世,儒、道、墨、法、兵、阴阳、纵横等各家学术争鸣,先秦的诸子百家文化成为中文文化最珍贵的一部分财产. 四,封建制度的确立,奴隶主的灭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就典型的例子. 五,到了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混乱战争,统一又成为主旋律.七家诸侯都为统一天下展开角逐,最终秦国完成了大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