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韩琦精识

作者&投稿:枕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韩琦精识翻译

宋太宗、仁宗都曾经在大名府郊外畋猎,并题过数十首诗。贾昌朝任大名知府时,把这些诗都刻在石碑上。韩琦到了大名后,则把这些石碑藏在了班瑞殿的衬壁内。有人劝韩琦拓片摹本呈献给皇帝。韩琦说:“保存起来就可以了,何必呈上去呢?”这个人不理解韩琦的用意何在。韩绛来到大名以后,就把诗临摹下来上呈给皇帝了。韩琦知道此事后,叹息道:“我从前难道不知道把诗呈献给皇上可以讨好卖乖吗?只是顾虑到皇上正血气方刚而锐意平定四夷,不应该愈加引导他这样做了。”

石介编撰《三朝圣政录》,准备呈献给皇帝。有一天他来请教韩琦的意见,韩琦指出其中有几件事不可上,其中一件是,太祖沉迷于一个宫女的美色,以致经常延误上朝时间。群臣有些非议,后来太祖觉悟了,便乘宫女熟睡时把她杀了。韩琦说:“这件事难道可以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吗?已经沉迷于她,却又因为悔恨自己的沉迷而杀害无辜之人。她有什么罪过?假使以后又有宠幸的人,那就要杀不胜杀了。”于是石介便删去了几件类似这样的事,同时他也十分佩服韩琦精到的见识。

刘大夏

不大清楚你具体要哪一段,不过文言文题目通常选这段

2. 文言文: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词解: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确实这样。

问答:

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如果李子甜,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

我们应该:

1、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3. 求文言文《老马识途》译文

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

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启发:老马识途」的意思是老马年纪虽然老大。

但它能找著出路,用来比喻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4303063很有 经验的人。这一篇夜章是在勉励我们多和日常生活接触,并且不要忽略这个宝贵 经 验。

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得很 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 的问题 啊!假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麽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 坐困「他方」呢! 因此,这「经验」是需要累积的,而且加以应用在生活上。举来说:像电视 常播的「马盖先」,是大家很熟悉的,每当马盖先遭遇因难时,都运用他从课本 上所得知的知识,以及他的经验来解决因难,这就是一个例子。

「老马识途」一 文给我的启示,我只有二句话可说:「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说来说去, 用说得很容易,用做的却很不易,说到这,该结束了,喔!且慢我还有一句话要 说,经验是靠你(你)自己去累积的。

4.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5. 翻译古文“王戎识李” 急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世说新语》)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she折 指圆柱型的物体折断,叫she

6.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陆象器识深邃

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

【参考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任王君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太子李弘被立,王及善被提拔为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

神功元年,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将会成为祸乱的根源,祸患不会终了。”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

王及善虽不很擅长文辞,但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侍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审查阁中事就可以了。”于是王及善乞请告老还乡,未得到允许。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7. 李幼清识马 原文及翻译

唐德宗年间,有一个善于相马的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6386165人,名叫李幼清,闲暇时常到马市上走。

有人把一匹很凶暴的马牵到了马肆,马系着锁,套着笼头,两个力士用木叉支着马的腮帮子,三四个人拿着鞭子跟着它,那马的神色象要咬人的样子,大有无法驾驭之状。李幼清靠近那马仔细看了一番,向马主打听了情况,马主就说: “这匹马具备了马的一切坏处,将要买掉它,只要给点钱就行。”

李幼清拿两万钱买了它,马主还觉得给价多了。好几百观看的人,对李幼清的决定都感到惊讶。

李幼清说:“这匹马气色俊美而奇特,看它的身材和气度,不是一般的马。这一定是主人不识马,使它同劣马同处一样的马槽和马棚,使之衰败散乱,洗刷不及时,草料不适当,结果它又踢又咬,又践踏又发怒,因不顺利而乱闯,心性受到压抑,终不能长久下去,精神失去依靠和寄托,最后发作成为狂躁,就无所不为了。”

已经到了午后,看的人渐渐离去了。李幼清就另买了一套新笼头,自己牵着,慢慢地向前走。

告诉马说:“你的才能和性格不被别人所了解,我给你换掉这些绳锁等乱七八糟的脏东西。”那马停住,耳朵伸着抬起头,李幼清为自己懂得马的意思而得意,于是李幼清用温水给马洗澡,又为它修剪打扮,给它特别的马槽和马棚,用优质的草料饲养它。

几天后,神气发生了小的变化;过了一个月,神气有了大的变化。那心性好像君子,步子好像贤才,嘶鸣好像龙,顾盼好像凤,原来是天下少有的骏马啊。

8. 翻译古文识途老马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不难于师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文言文韩琦精识翻译
韩琦到了大名后,则把这些石碑藏在了班瑞殿的衬壁内。有人劝韩琦拓片摹本呈献给皇帝。韩琦说:“保存起来就可以了,何必呈上去呢?”这个人不理解韩琦的用意何在。韩绛来到大名以后,就把诗临摹下来上呈给皇帝了。韩琦知道此事后,叹息道:“我从前难道不知道把诗呈献给皇上可以讨好卖乖吗?只是顾虑...

北宋宰相韩琦简介生平 韩琦怎么死的
韩琦精识 可能大家都知道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相州安阳人。出身世宦之家。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

韩琦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
定州久为武将镇守,士兵骄横,军纪松弛,韩琦到任后首先大力整顿军队,采取恩威并行办法,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士兵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后来他又研究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今山西太原)。 当...

《韩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韩琦》人物故事小传
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与范仲淹、富弼皆海内人望⑥,同时登用,中外跂想其勋业。仲淹等亦以天下为己任,群小不便之,毁言日闻。仲淹、弼继罢,琦为辨析,不报。尹洙与刘沪争城水洛事,琦右洙,朝论不谓然。乃请外,以资政殿学士知扬...

急求《韩诗外传》全文翻译
而书中引《荀子·非十二子》文,则删除子思、孟子,也可见其不薄孟子,有所折中。【作者简介】《汉书·儒林传》云: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

求,文言文一丝不苟读后感,就是韩琦和欧阳修的那个故事 600字,如果好...
韩琦对欧阳修这种对文字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非常敬佩。不止如此,欧阳修在晚年曾经自编平生所作的诗文,他废寝忘食,费心斟酌,改了又改,用心良苦。他夫人劝道:“你何必这样自找苦吃,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笑着说:“不怕先生嗔,却怕后生笑。因为文章是写给人看的,一字一句都应...

清白堂记文言文嘉泉赏析
属来为吏同安,同安公邑里也,以公所为问县人,虽其族家子不能言,而泉人往往反喜道曾宣靖、蔡新州,吕太尉事以为盛。予不能识其何说也。然尝伏思之,士患不学耳。而世之学者,或有所怵于外,则眩而失其守8。如公学至矣,又能守之,终其身一不变,此士君子之所难,而学者所宜师也。因为之立祠于学,岁...

一琴一鹤文言文
其制作皆精而有法然,不知是否,要在其声如何,不问其古今何人作也。 琴面皆有横纹如蛇腹,世之识琴者以此为古琴。盖其漆过百年始有断文,用以为验尔。 其一金晖,其一石晖,其一玉晖。金晖者张越琴也,石晖者楼则琴也,玉晖者雷氏琴也。 金晖其声畅而远,石晖其声清实而缓,玉晖其声和而有余。今人有...

宋曾巩韩魏公挽歌辞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宋史》本传说他“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王安石所作《韩忠献挽辞二首》其一云:“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曾巩只用了“堂堂风骨气如春”七个字,便囊括了上述内容,写出了韩琦伟岸的身姿,清朗的骨相,以及宽厚和悦、“喜愠不见于色”的气度...

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柳宗元:著有《柳河东集》等。苏轼: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苏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

滑县19888159627: 文言文韩琦精识翻译 -
钦曹复方:[答案] 宋太宗、仁宗都曾经在大名府郊外畋猎,并题过数十首诗.贾昌朝任大名知府时,把这些诗都刻在石碑上.韩琦到了大名后,则把这些石碑藏在了班瑞殿的衬壁内.有人劝韩琦拓片摹本呈献给皇帝.韩琦说:“保存起来就可以了,何必呈...

滑县19888159627: 翻译古文: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
钦曹复方: 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滑县19888159627: 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
钦曹复方: ”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也就是说,真正见识先生的文章到这一地步,才开始感到给先生“千载有公,继韩欧阳”的这样的评价才算合理的定论.而我(王弇州)到迟暮之年自感愧疚,我实在是不及先生的. PS:这句话为王弇州对归有光的评价之言.王弇州早年和归有光有矛盾,但到晚年改变了对归有光的看法,认为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愈、欧阳修的传统.

滑县19888159627: “坚于典故多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钦曹复方: 这是出自《新唐书》的一句话,原文以及解释如下:1、原文坚于典故多所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卒,年七十余,帝悼惜,遣使就吊,赠太子少保,谥曰文.2、关键句翻译 徐坚对于典故多有了解、熟悉,共有七次因编纂有功而提升.

滑县19888159627: 文言问翻译: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
钦曹复方: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虞山洞口附近,(地势平坦又没有危险,所以游览的人多,)对这儿的风景了解的人也多,而洞内深邃又远的地方,探寻了解它的人恐怕就很少了.

滑县19888159627: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选自《雪涛小说》 文言文翻译 -
钦曹复方: 古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

滑县19888159627: 匡衡凿壁偷光 文言文 加点词翻译 -
钦曹复方: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到,及.衡乃穿壁引其光 穿: 钻洞邑人大姓文不识 识: 认识主人怪问衡 怪: 对......感到奇怪.原文:汉匡衡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衡因洞壁引其光,...

滑县19888159627: 眇者识日里的“问之有目者”省略了什么,在文中找出原词;“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儿? -
钦曹复方: 主语:生而眇者“盲人识日”的问题在于只是依据间接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违反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 “盲人识日”说...

滑县19888159627: 翻译文言文 -
钦曹复方: 试译如下:1、仰观圣人,以启学者效法之思,制异于先王,而意未尝不合也.参考译文:向上考察圣人,来开启求学之人学习(圣人)的思想,(这些)制度(虽然)与古代的帝王不同,但是其用意(思想)都是相...

滑县19888159627: 文言文中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怎么区分? -
钦曹复方: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