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战败只是因为赵括吗?

作者&投稿:慎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整个春秋战国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惨烈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经过这场秦赵两国之间的大决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秦将白起全歼。自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只能任秦国鱼肉。这场战争结束以后,赵括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人们将他视为导致赵国失败的罪魁祸首,还因此流传成语“纸上谈兵”。那么,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真的只是因为赵括的愚蠢吗?


要分析长平之战,就不能不提廉颇,这位战国的名将。秦赵两国决战的前半段,指挥赵军的,一直都是廉颇,不少人认为,如果赵王不听信反间计,以赵括替代廉颇,白起能否胜利,犹未可知。可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哪怕是廉颇指挥赵军期间,赵军面对秦军时也一直处于下风。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记载,秦军刚与赵军接触,就击败赵军,“斩赵裨将茄”;不久,秦军又取得大胜,“陷赵军,取二鄣四尉”;次月,廉颇命赵军“筑垒壁而守之”,但秦军“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从这段记载当中可以看出,赵军在野战当中完全不是秦军的对手,即使是老将廉颇指挥大军,也是数次败于秦将王龁。王龁是秦国大将,但他的指挥才能相比于白起等人还是有差距的,可是廉颇面对此人都难得一胜,足以看出秦赵两军战斗力的巨大差距。

其实,秦赵两军本来是各有所长,赵国强于骑兵,秦国强于步军,可是,两军交战的上党地区对于赵军却极为不利。上党地区是丘陵地形,这里群山环绕,树木丛生,赵军骑兵很难发挥作用,反之,秦军的步军却如鱼得水,长驱直入,将赵军打的丢盔卸甲。

既然野战打不过,那就坚壁防守,这个道理老将廉颇还是明白的,所以他“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从赵括选择主动出击导致赵军全军覆没的结果来看,廉颇选择坚守不出实属上策。可对于赵国来说,廉颇的战略却是要赵国的命。从上党之战开始,廉颇就一败再败,损失众多关隘和城池。更要命的是,长期的战争极大地消耗了赵国的国力,赵国快坚持不住了。


秦赵两国,都是战国时期的大国,但到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国力已经远非赵国可比。经过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将“耕战”当做国策,将农业视为国之根本,反观赵国“商家错于道,诸侯交于路。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而且,秦国还有巴蜀和关中两大粮仓,这使得秦国的粮食储备远多于赵国。

秦国强大以后,魏国还将河东四百里地全部献于秦国,这里有渭河、黄河、汾河等河道,其战略地位有多么重要可想而知。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已经在这里经营了三十年,将这里打造成秦国的战争基地。长平本来距离秦国都城咸阳四百多里,赵国都城邯郸两百里,可是从河东的水道运粮,秦军的运输压力反而比赵国还要小得多。

长平之战打起以后,秦国关中、巴蜀等地的粮食从河东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可是赵国却要从牙缝里挤出粮食,然后翻山越岭的运到前线。当廉颇固守不出以后,两军进入相持阶段,到这时,比拼的就是国力了。很显然,赵国比不过秦国,战争开打以后,赵国曾多次向齐国等国借粮食,这足以说明赵国的粮食储备远远不够,后勤补给也根本无法跟上。


对于战局来说,廉颇选择固守不出是上策,可是对于赵国来说,这却是慢性死亡。廉颇在前线久不出战,赵国却要源源不断的运输粮草,赵国只能向他国去借。可是,赵王又不听信虞卿的劝谏,派人向秦国议和。秦国表面上对赵国的使臣以礼相待,造成一种已经与赵国议和的假象,防止各国出兵。齐、楚、魏等国均以为赵国已经与秦国议和,从而对赵国非常不满,不仅没有出兵相救,反而断绝了对赵国粮草辎重的支持。

没了各国的支持,赵国陷入独木难支的处境,粮草一旦用完,赵军离输就不远了,这使得赵王心急如焚。这样一来,赵王对接连战败又固守不出的廉颇非常不满,再加上秦国奸细散播“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这样的消息,使得赵王不再信任廉颇,廉颇被革职,是必然的结果。不过,赵王也没有立刻将赵国的命运交托给赵括这个少年郎,他先是找到名将乐毅,但乐毅知道这一仗没法打,于是婉拒了赵王,并向赵王推荐赵括。此后,赵王遍访赵氏宗室,众人皆推荐赵括,说他是大将之才,可堪重用,赵王这才让赵括走马上任,代替廉颇,指挥赵军。


那么,赵括是一位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吗?作为赵括对手的白起,是这样评价这位少年将军的:“假以时日,此人必是秦军大敌。”

事实上,赵括领兵之后,决定主动出击,也是赵王的命令,而这也是赵王选择赵括为将的原因。赵括不是不知道赵军野战不如秦军,但赵国粮草告急,这样耗下去赵军也是死。横竖都是死,赵军只能殊死一搏,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所以,赵括选择冒死一拼,向秦军主动出击。

可是在白起面前,这位少年将军终究太过稚嫩,他想兵行险招,以偏师对秦军进行合围,却被秦军阻断粮草辎重的补给线,陷入无粮的境地。在被秦军包围以后,赵括组织了多次反攻,但均以失败告终,最终,赵括亲自率军冲杀,身中数箭而死。

不能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与赵括没有关系,毕竟,下令主动出击的是他,中了秦国计策的也是他,赵国四十五万亡魂,他是负有责任的。但是将长平之战失败的全部原因归咎到赵括身上,也是不客观的,以赵国当时的局势,除了与秦军拼死一战以外,再没有别的办法,这也是当时乐毅等名将不愿意率军的原因。

所以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根本原因还是赵国国力不及秦国,赵王又昏庸无能,导致赵国被群国孤立,而年轻稚嫩,深谙兵法却缺乏实战的赵括,生不逢时,人生中第一场大仗面对的就是杀神白起。最终,赵国留下四十五万亡魂,赵括身死阵前,还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实在是可悲可叹。



不是的,就算不是赵括,赵国也是会早晚被灭亡的,军事力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我认为是的因为赵国有四十万的兵力这个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如果不是因为领导者无能我认为赵国是不会失败的。

赵括的纸上谈兵,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有当时国家的原因,如果不死给了赵括机会,也许长平之战不会失败。

长平之战战败不只是因为赵括,除了赵括指挥不当,秦国指挥官指挥有力,将士同心,作战英勇。


长平之战的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说起赵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个字“纸上谈兵”,由此引起赵括在长平之战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懂实际作战经验,而只是根据从兵书上学到的理论来指挥军队打仗,导致赵军精锐在长平一战损失殆尽,由引揭开了赵国灭亡的序幕,把赵括定为赵国衰弱的罪魁祸首,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是这样吗? 在回答问题前,...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上赵国在士兵素质,综合国力,武器装备上都弱于秦国。2、被秦国离间,被奸臣进谗,赵国决策层换上了赵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3、当时秦国倾国而出,肯定比赵国的兵要多,甚至倍于赵军。这大大出乎廉颇的预料。4、没有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而是主动出击...

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真的只是赵括的原因吗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本打算乘胜追击灭了赵国。但秦国丞相范睢嫉妒白起所立战功。于是在范睢的怂恿下,嬴稷接受了赵国割让六郡的议和条件,让白起撤军。后来白起因拒领嬴稷,攻打邯郸的诏令,被嬴稷赐死。等到公元前257年,王龁率领秦军围攻赵国邯郸城时,秦军却遭到了赵、魏、楚三国联军的联手抵抗。秦...

赵括在长平之战失败,真的只是因为太轻敌吗?
不是,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实战能力。赵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他并没有真正领军作战过。

赵国在长平之战上全军覆没,是因为赵括?
其实常平之战赵国的失败并不是赵括的全部责任,赵括只是赵国战争失败的一个替罪羊而已。由于当时赵国的国情,其实并没有办法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赵括为了能够挽回国家的损失,只能拼死与敌军进行战斗。可以说他其实是当时这个国家的英雄,而不是这个国家的罪人。秦军当时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悍了,当时秦国派...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用错了赵括吗
有人说廉颇的战法好,但实际上,廉颇只是作为一个将领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没有过错就是大功,而赵王则是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此战赵国赢了最好,即使输了也无妨,因为即使输了也能极大的消耗秦国的有生力量,缓解赵国当前的局面,因为赵国一旦战败,列国不会再无动于衷,当然了战胜则最好,只是赵王...

长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为何赵国会大败?
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战争胜败与否是有很多因素组成的。 比如,国家实力,君臣战略眼光,外交政策。相比较而言,秦国在这几个方面也是要强赵国的,长平之战,秦国胜,赵国败也是有理可寻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输了!
初战失利、固守示弱都是长平之战中赵军失败的因素之一。秦国实施离间计,离间赵国的国君和战将廉颇的关系,大肆宣扬秦国最怕赵括(赵括是“纸上谈兵”的人)。赵国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临阵易将,把赵军主帅换成了赵括。赵括是只知道兵书的作战而疏于实践和具体情况的分析,于是,赵括完全改变了赵军固守待敌的方针,率军轻率...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有什么
经长平之战,秦军取得巨大胜利,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长平之战有闻名遐迩的廉颇,更有纸上谈兵的赵括。外界看来实力相当的赵国为何会败于秦国呢?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有什么,希望你喜欢。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 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除了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

导致长平之战失败的,真的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吗?
而这些都源于长平之战的失败,作为长平之战赵军的主将,赵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罪魁祸首。似乎长平之战就是因为他,赵国才败的。然而事实上,长平之战的失败与否,不单单是赵括一个人的能决定的。当时和秦军对垒,赵国处于一个被动防守的局面。之前廉颇率军和秦军打过几次,结果都被秦军所击败,是故...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纸上谈兵真的是赵括失败的原因吗?
双启柏子: 纸上谈兵真的是赵括失败的原因吗?——真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战国后期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大败赵国.有人认为赵括是秦国和赵国胜负的关键.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双启柏子:[答案] 不正确.秦国的强大是赵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某些人物会影响历史的瞬间,但不能改变整个历史的发展方向.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大败赵国.有人认为赵括是秦国和赵国胜负的关键.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要说明为什么?只可以从一个角度回答 -
双启柏子:[答案] NO 两国交战 靠的是综合国力 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左右得了的了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赵括是长平之战的关键吗 -
双启柏子: 两国的国力是最关键的 赵国的粮食储备供应不了长期战争,所以赵王才撤换了打持久战的廉颇. 当然,赵括很关键,根据赵国国力,赵国很难不输,但不一定会输那么惨,长平之战赵国输那么惨,赵括要负很大责任.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长平之战赵括指挥不利还是另有原因? -
双启柏子: 另有原因,赵括其实是一位很厉害的军事家,并不是是只会吹牛的,他与父的麦丘一役可看出;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必然的,他虽然失败了,却还是消耗了秦的大批有生力量,以致邯郸之战战败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长平之战的失败究竟是谁的错?廉?赵? -
双启柏子: 应该说是赵王的错吧! 当时廉颇死守长平,白起也无计可施,但后来白起想出来了“反奸计”白起买通了赵国的一位大臣,之后那位大臣在赵王身边尽说廉颇坏话,说廉颇不出兵是为了了与秦军策划计谋到时一同攻入赵国,灭了赵国后廉颇就自立为王,昏庸的赵王相信了小人的话后就把长平的守将换成了赵括,战前易帅乃兵家大忌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是败给了战神白起还是败给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赵括? -
双启柏子: 白起什么时候是战神了?五十六万秦军打五十万赵军,牛打架一样,一群蛋白质!白起什么时候灭五国?真搞笑~还功高震主?范睢是中国伟大的二十八谋略家之一,不是范睢用反间计害李牧、廉颇,白起有什么用?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会输给赵国 -
双启柏子: 是赵国输给了秦国因为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不如秦国只能打防守战换了赵括以后虽然赵括英勇打进攻战可是粮食实在不足而且运粮通道也被堵死结果战败了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战国后期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大败赵国.有人认为赵括是秦国和赵国胜负的关键.你认为这种说法 -
双启柏子: 不正确.秦国的强大是赵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某些人物会影响历史的瞬间,但不能改变整个历史的发展方向.

科尔沁左翼后旗18964311167: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司马迁为什么大骂平原君 -
双启柏子: 1、一次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结果,必有其内在原因. 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给赵括.定.罪.的时候,必然要先要了解这场战役的前因后果. 长平之战之始,赵国以廉颇为将对阵秦国,可以说这场突发性的战争与赵括没有多大关系.廉颇出战,人心所向,因为廉颇沉稳持重,无懈可击,人们对廉颇也都心存佩服.但是,在长平之战中,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战争初始,廉颇主动采取坚守战的战略,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这种战略与赵国的地理环境、战略环境极不符合. 2、赵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强国,赵军在与匈奴、胡人的战争中,练就了强大的战场突击力量,赵军最擅长的就是进攻战,最不擅长的就是坚守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