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在长平之战失败,真的只是因为太轻敌吗?

作者&投稿:钟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必须慎重对待,“一战兴国,一战亡国”的事屡见不鲜。一场战争的胜败,不仅关系到士兵们的生死,将领的荣辱,更能影响国家的存亡,怎能以儿戏对待?

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吗?在我看来,他的战败不在于不懂军事,而在于他轻敌、傲慢、自大的性格,就像秦末时的项梁一样,虽有抑制章邯、威震天下之才,但也有轻敌而导致的兵败身死之祸。

赵王的决策

最开始,赵军在前线指挥的主将是廉颇,王龁率领的秦军锐不可当,多次给赵军沉重的打击。赵军不敌,干脆坚守避战,但还是损失惨重,赵王(赵孝成王)认为廉颇无能,多次责让廉颇。

赵王认为廉颇“愚蠢”、“怯懦”,更认为几年前刚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获全胜的赵军,并不比秦军弱。他觉得,前线的失利,都是因为廉颇不如赵奢而已。

秦赵两方在长平附近拉扯,秦军虽然得利,但终不能将廉颇彻底击败,战事陷入僵局。应侯范雎派反间去赵国,大肆吹嘘赵括、诋毁廉颇,赵王中计,便将派赵括去取代廉颇。

事实上赵王真的是中了反间计吗?我看不然,赵王之所以责让廉颇的懦弱,就是想鼓动他主动出击,赵王并不认同廉颇的“避战”战术,他觉得这种战术总是让赵军在白白挨打。在他看来,只有把廉颇换下去,换上年轻自信的赵括,才能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让赵军能主动出击。

赵括的为人

任命赵括的命令刚下发,就有人反对,这次的反对是令人沮丧且会动摇军心的,因为反对者正是赵括的母亲。

从史书上所载赵括母亲的反对时说的话,可以看出赵括的为人:

之子莫如父,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自认为全天下都找不到对手。他常与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连父亲都无法说赢他,但父亲也却从来不称赞他。

赵括之母问赵奢为何如此,赵奢说:“兵者,生死存亡之地,兵事从赵括的嘴里说出来,就像是闹着玩一样,这是视战争如儿戏。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那还好,如果用赵括为将,赵军必定要遭到覆灭的结局。”

从赵奢的评论可以看出,赵括已经自信到了轻浮的地步。俗语说:“善泳者溺,善骑者堕”,这是因为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经常会轻视一切,所以没有防备之心,所以更容易栽跟头。

又经过赵括之母的观察,她发现当初赵奢当将军时,礼贤下士从不摆将军架子,每次得到王公大臣们的赏赐,都要分给手下,所以很得人心。每当接到新命令,就再不过问家事;如今赵括当了将军,傲慢自大,军中官吏没有人敢抬起头与他对视。得到赏赐后,士卒们分不到一毛半厘,全拿来卖良田美宅了。

所以她对赵王说:“你以为赵括像他的父亲,但他父子两有本质上的不同!”赵王坚持己见,她只能请求将来赵括若是战败,不要把罪过牵连到赵家。

长平的惨败

赵括刚到军队,就把军中大小官吏全换成了自己人,这就可以看出他轻浮的个性。历史上皇帝刚即位时,大臣们若犯了罪,皇帝大多不会惩罚他们。因为自己根基不稳时,不敢有大动作。

换军官是小事吗?军队最基层的士卒,都是靠军官们的协调才可以完美地执行将军的命令。现在赵括刚接管军队,威望还没建立起来,士兵们还没心悦诚服,正是该收买人心、拉拢老军官的时候。赵括反而把老军官换下去,让新军官接任。

士兵是把自己的身死托付给了上面的指挥者,那些已经得到士兵信任的军官现在全被更换,士兵会在短时间内把生死和自己的信任全盘托付给新军官吗?

在大换血之后,赵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被削弱了。

不止如此,赵括刚接管军队,军心尚不稳定,下面尚未信服上面之时,他就立刻令军队袭击秦军。

此时指挥秦军的主将是白起,他令接战部队假装打不过,还没战几回合就假装溃败。

刚指挥军队就看到了好势头,赵括的自信心急剧膨胀,于是做出了更加轻浮的举措。他令大军追击秦军,白起则是让溃败的军队把赵军引入包围圈,派25000名骑兵截断了赵军追击部队和大营部队的联系,又派5000人截断赵军粮道。

此时赵军首尾不能相顾,被截成了两部分。秦王听闻前线战报,亲自去河内郡征发15岁以上所有男子组成支援白起的军队。

白起得到增援后,并没有像赵括那样急于求功,反而是令秦军围绕赵军建造堡垒,相当于把赵军围在了长城里面。

赵军共被围了四十天,攻击秦军堡垒的战斗都无法取胜,军中无粮,士兵们私下互杀相食。山穷水尽之际,赵括亲自率军突围,被乱箭射死。赵军失去指挥官,阵脚大乱,最终遭到了失败,45万大军全部覆灭。



并不是因为太轻敌,而是因为对手是名将白起,自己能力不如他才会失败。

赵括在长平之战失败,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秦国是由战神白起带队。白起曾经组织过许多大型战役,一生中并没有任何一次失败。

不是,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实战能力。赵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他并没有真正领军作战过。


长平之战:赵括是怎么输给白起的?
长平之战:赵国军队实力和秦国旗鼓相当,赵括是怎么输给白起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西北一带)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众所周知,在...

长平之战中,赵国的战败有没有其它原因,又有哪些教训?
尤其是近战肉搏这种事,哪里还有技术含量可言,只要自己还有一丝惜命,一点顾忌,肯定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对手放倒了。之所以说没有技术含量是因为这里讲的不是一对一的铁笼格斗,而是长平之战中赵军的突围战。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王命上党太守冯亭向...

纸上谈兵中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赵括失败的原因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战经验。2、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

抛开历史偏见,赵括的军事水平到底如何呢?
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的确,赵括年轻气盛,自视甚高,实战经验十分的不足,长平之战的失败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但是他的军事才能,难道真的如此不堪吗?且抛开赵括究竟有无战略上...

长平之战被围后,有上十万大军的赵括为什么突围不了呢?
年轻的赵括来到长平,他撤换了廉颇手下的全部将领,并一改廉颇制定的以守为攻之战略战术方针,他下令赵军全线出击,主动对秦军发起进攻。寨门大开,赵军如潮水般涌出。蛰伏已久,将士渴战,战马嘶鸣,步卒们呐喊着跟在战车的后面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赵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与狂喜:亲自指挥作战、上阵...

历史上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真相是什么
但是,如果回溯这段历史的话,可以发现赵括其实只是背锅侠,因为赵孝成王犯得两个错误,决定了赵括几乎难以改变长平之战的历史走向。换而言之,长平之战中,赵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出在赵孝成王身上。一方面,众所周知,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却犯了这么明显的错误。根据《战国策...

赵括打仗歇后语下一句
1、赵括打仗——败走麦城形容一个人过于自负、缺乏实际经验,最终导致失败。这个歇后语以赵括为引子,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领,他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喜欢纸上谈兵,对于实战经验却知之甚少。然而,他对于自己的军事才能却非常自负,常常夸大其词,说自己的才能如何高强。2、在长平之战中,赵括率领...

你怎么评价长平之战的赵括?
这其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赵括一生就打了一仗,而且是以惨败收场,怎么就成了名将了?据《史记》记载,长平一战,赵国“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在“战国七雄”中成了一只弱鸡。明朝军事家刘基刘伯温在评论长平之战的时候,说赵括的智商,连一只豺...

长平之战赵国后期换将赵括有粮食不够的原因吗?你怎么看?
只是后来赵武灵王在与儿子的争权当中,不幸失败而死。此时赵国虽没有赵武灵王时那么强大,但仍是秦国最强劲的对手。 长平之战,赵国遭受重创,从此再也无力与秦国作全面的交战了。削弱了最强劲的对手,那么,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已经变得不可逆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唉!可惜了!可惜了赵武灵王浴血沙场一辈子打下的基...

长平之战被围后,有上十万大军的赵括为什么突围不了?
随后赵军轻易就被秦军所困,四十五万大军,如果在廉颇手中,就算无法取胜,自保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可是赵括没有突围的良计,等到士兵们饿得要吃人了,才发动突围,此时的赵军也就成了强弩之末,没有办法,最后赵军只能选择投降。也就是说,整个长平之战,赵军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且秦国发动了全国之...

太原市13724657092: 纸上谈兵真的是赵括失败的原因吗?
陟衫瑞普: 纸上谈兵真的是赵括失败的原因吗?——真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

太原市13724657092: 长平之战赵括指挥不利还是另有原因? -
陟衫瑞普: 另有原因,赵括其实是一位很厉害的军事家,并不是是只会吹牛的,他与父的麦丘一役可看出;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必然的,他虽然失败了,却还是消耗了秦的大批有生力量,以致邯郸之战战败

太原市13724657092: 赵括兵败长平的原因(全面的) -
陟衫瑞普: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为赵国带来了十几年的和平生活.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为赵孝成王.孝成王4年,秦军进攻韩国,包围了上党.上党守将冯亭无力抵抗,心想,若被秦破城,不如投降赵国,与赵国联合攻秦.便遣人献...

太原市13724657092: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司马迁为什么大骂平原君 -
陟衫瑞普: 1、一次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结果,必有其内在原因. 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给赵括.定.罪.的时候,必然要先要了解这场战役的前因后果. 长平之战之始,赵国以廉颇为将对阵秦国,可以说这场突发性的战争与赵括没有多大关系.廉颇出战,人心所向,因为廉颇沉稳持重,无懈可击,人们对廉颇也都心存佩服.但是,在长平之战中,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战争初始,廉颇主动采取坚守战的战略,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这种战略与赵国的地理环境、战略环境极不符合. 2、赵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强国,赵军在与匈奴、胡人的战争中,练就了强大的战场突击力量,赵军最擅长的就是进攻战,最不擅长的就是坚守战.

太原市13724657092: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陟衫瑞普: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太原市13724657092: 长平之战,是怎样的一个历史过程?赵括为何会输?难道他真的只是纸上
陟衫瑞普: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正好廉颇因为开始多...

太原市13724657092: 长平之战前赵国有单独抗衡秦国的能力吗 -
陟衫瑞普: 打败的话应该没有 ,不过守住的希望是很大的 .本来廉颇就是打算坚守的 ,当时秦国统兵将领怕廉颇一直坚守不战,秦军就会断粮 ,所以才出的离间计 .长平之战后 ,完全没有实力抗衡了,虽然秦军攻打邯郸不下,但是秦军已占据周围的城池,围而不攻的话,肯定能把邯郸困死 .但是秦军不能围而不攻,因为其他的几个国家 ,说不准会偷袭秦军后方 .尤其是当时的楚国还没有受到多大的战争,实力雄厚 .

太原市13724657092: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陟衫瑞普: 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除了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有相对的优势外,双方战略上的得失和具体作战艺术运用上的高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秦军之所以取胜...

太原市13724657092: 赵括军事才能分析 赵括真是无能之辈吗 -
陟衫瑞普: 纵观长平之战,赵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皮牢赵军未能控制沁水十分可惜,赵军自此就失去了获胜的机会,只能转而求自保.而后来赵军的失败,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兵力不足.秦赵两军主力接战,赵括虽未实现自己的意...

太原市13724657092: 长平之战的失败究竟是谁的错?廉?赵? -
陟衫瑞普: 应该说是赵王的错吧! 当时廉颇死守长平,白起也无计可施,但后来白起想出来了“反奸计”白起买通了赵国的一位大臣,之后那位大臣在赵王身边尽说廉颇坏话,说廉颇不出兵是为了了与秦军策划计谋到时一同攻入赵国,灭了赵国后廉颇就自立为王,昏庸的赵王相信了小人的话后就把长平的守将换成了赵括,战前易帅乃兵家大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