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朱熹的法律思想。

作者&投稿:针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朱熹的法律思想。~

朱熹集前人思想之大成,把儒家经典哲理化,同时也完成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他的法律思想表现在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相为始终"的德礼政刑理论以及"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主张等方面.朱熹的法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刑罚宽严问题上,朱熹力主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他认为,“今人说宽政,多是事事不管,某谓坏了这‘宽’字”。他分析其原因时说:执法者或为祸福报应之说所迷惑。“多喜出人罪以求福报”;或者为“钦恤之悦”所迷惑,“以为当宽之罪而出其死”,凡遇罪当杀者,总为之开脱,以待上奏之后裁决;或为“罪疑从轻”这说所迷惑,以为“凡罪皆可以从轻”。他要求纠正这种有利于罪犯,有害于被害者的做法。“今人说轻刑者,只见所犯之人为可悯,而不知被伤之人尤可念也。如劫盗杀人者,人多为之求生,殊不念死者之为无辜,是知为盗贼计,而不为良民计也”。朱熹的严刑主张,还具体反映在恢复肉刑,限制赎刑,严惩“奸凶”诸问题上。以“以严为本”为原则,朱熹还要求维护封建等级制,审理案件须先分清尊卑,上下,长幼,亲疏的区别,然后才判断其是非曲直。可见,朱熹的“以严为本,”最终是以维护纲纪伦常为其根本原则的,为了维护纲纪伦常,他不惜抛弃“直”与“不直”的是非界限,混淆罪与非罪的区分。

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朱熹在总结先秦以来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因素的基础上,以儒家学说为核心,融合道教的宇宙构成、万物化生的理论和佛教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建立了比交完备、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从而把二程的理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熹的法律思想,主要是通过论述理学体现出来的,例如:礼为天理之“节文”,“法者,天下之理”;“存天理,灭人欲”;“正”、“权”交替,“深于用法”。 朱熹主张德礼政刑,强调德为主,但是又主张“以严为本”的司法理念。 一、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 朱熹用区分“天理”、“人欲”的方法来裁判历史,他以承继儒家道统为已任,要求效法三代,改革时弊,重建“天理流行”的盛世。应该指出,朱熹看到极端尊君的弊病并设法改良,是不无可取之处的;但他又坚持“君为臣纲”的神圣原则,这就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 二、“德礼政刑”,“相为终始” 在“德礼”、“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进行了新的阐发,这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他注意到“ 政”与“刑”之间,“德”与“礼”之间的内部联系。 第二,从运动的角度去研究“德”、“礼”、“政”、“刑”四者的外部关系,并把它们纳入“存天理、灭人欲”的轨道。 朱熹的”德“是一种心理上的道德品质或善心。在”政刑“与”德礼“的关系上,他认为,两者都是”天理“的产物,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方法和工具,其目的又都是”存天理、灭人欲“。因此,两者在本质和目的上是一致的,无差别的。 三、朱熹的”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 朱熹执法“以严为本”的思想反映到诉讼程序问题上,就是要求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即“明谨用刑而不留狱”。他主张选拔和培养司法官吏,以改变这种现状:“是故欲清庶狱之源者,莫若遴选州县治狱之官”。执法“以严为本”在审判活动中的另一反映就是要求把封建宗法等级观念直接贯彻到审判中去。总之,在朱熹看来,只有执法“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才能正确地实施统治阶级的“刑”。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维护“三纲”、“五常”。强化封建礼教的要求,它被奉为官方御用哲学,并进而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


朱熹的思想是什么?朱熹的主张思想是什么
朱熹的思想是理学思想和格物致知论。思想主张如下:1、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2、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3、理在人身上就...

朱熹思想体系的内容
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

朱熹理学的核心思想
理学核心思想的意义:1、朱熹的理学思想主张净化人心,遏制人们内心的私欲,提升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这些都能够很好地使人们更加具有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遵纪守法的观念。2、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他将儒学从关注外在行为礼仪的核心,提升到了“本体论、形而上学”的核心,...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1、平凡人生活好,也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尽显完美人格。2、真实世界要从本来到未来,从实行到实践,再到实用。3、理学形成扎实基础,主导自我心性革命。4、形气走心,浑然一体,超脱自然。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1、主要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

朱熹主要思想
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

朱熹资料
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格物致知论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

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是什麼?
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

什么是夏理家庭发展六阶段
法律思想:朱熹的法律思想是在其哲学思想体系上形成的,他以孔孟之道为本,援佛、道入儒,吸收其哲学思辨性的一面,而排斥其宗教性的一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从而使儒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哲理化的高度。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1、“存天理,灭人欲”——其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1)“...

朱熹有哪些思想主张?
理学思想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教育思想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科学思想 朱熹认为对天文、...

桐庐县15316887851: 简述朱熹的法律思想. -
鄘成添亦:[答案] 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朱熹在总结先秦以来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因素的基础上,以儒家学说为核心,融合道教的宇宙构成、万物化生的理论和佛教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建立了比交完备、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从而把二程...

桐庐县15316887851: 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
鄘成添亦:[答案] 朱熹以“理”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朱熹的法律思想,主要是通过论述理学体现出来的,例如:礼为天理之“节文”,“法者,天下之理”;“存天理,灭人欲”;“正”、“权”交替,“深于用法”. 朱熹主张德礼政刑,强调德为主,但是又主张“以严...

桐庐县15316887851: 简述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法律思想 -
鄘成添亦: 在刑罚宽严问题上,朱熹力主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他认为,“今人说宽政,多是事事不管,某谓坏了这'宽'字”.他分析其原因时说:执法者或为祸福报应之说所迷惑.“多喜出人罪以求福报”;或者为“钦恤之悦”所迷惑,“以为当宽...

桐庐县15316887851: 简述朱熹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
鄘成添亦:[答案] 汉代儒学虽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使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在与佛教、道教的相互辩驳中相互渗透.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

桐庐县15316887851: 儒家的主要法律思想 -
鄘成添亦: 儒家的主要法律思想: 一、仁学与仁政说 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三、德主刑辅论 四、论法与刑 五、“为民制产”,轻徭薄赋 六、“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桐庐县15316887851: 理学形成于什么时期?其主要主张是什么 -
鄘成添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奠基人周敦颐.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被扶持.1、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三纲五常说的封建法治思想联系. 第一、“存天理,灭人欲”是三纲五常说的哲学核心,也是其法律思...

桐庐县15316887851: 英语翻译急 -
鄘成添亦:[答案] 朱熹是中国近古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学说系统之宏大,条理之缜密,前无古人,后稀来者.宋人说他“尊德性”与“道问学”,明清学者论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 .在中国文化史上,他的学说与孔子前后辉映,成为影响整个中国...

桐庐县15316887851: 试述隋唐时期正统法律思想法典化的表现 -
鄘成添亦: 隋唐是中国君主集权最为鼎盛时期.古代正统法律思想此时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古代正统法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其理论的法典化.无论是隋《开皇律》,还是《唐律》及其《律疏》都充分体现了古代正统法律思想所强调的“三纲五常”的原则.礼与律在一部律典中得到充分的协调..经五代十国过渡至宋代,君主集权制实质上开始走向衰败.古代正统法律思想此时亦走向僵化.朱明理学家朱熹认为:“凡有狱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 礼律融合至此演变为惟礼是从.礼被教条化,成为“万世不易”之“理”.古代正统法律思想被推向至尊地位.

桐庐县15316887851: 谈谈理学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谢谢了 -
鄘成添亦: 汉武帝时代所诞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披上“天人感应”的神秘外衣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即三纲五常.但自汉武帝即位时起至宋初期的近一千三百年间,儒家思想并未取得牢固的独尊地位. 由朱熹集前人思想之大成而创立的客...

桐庐县15316887851: 隋唐时期法律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
鄘成添亦: A."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唐律疏议》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把法律的功效和礼义道德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礼的精神完全溶化在法律条文中.礼法结合在《唐律疏议》中已达到了十分完备的程度,标志着中国古代...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