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作者&投稿:甘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的含义:①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是事物的规律。③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气是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是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有迹的;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是铸成万物的质料。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气为客,为后。几个主要方面:1、动静观2、格物致知论3、心性理欲论4、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对儒学发展的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为您奉上,请你参考:
  1:他的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融汇了儒学、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学说,提出了全民教育目标及体系,确立了儒家文化的道统地位,
  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和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3: 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门人黄斡曾总结曰:“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行状》)又曰:“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同上)清人全祖望指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这些评价虽属溢美之辞,但真实地反映了朱熹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影响。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自元朝始,朱熹关于经学注释著作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朱熹之言,则成为不能更改的、绝对的权威。易学是是如此。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朱熹真正确立了河洛之学和先天之学在学界的地位而为后世大多易学家所认可。

因为朱熹是理学家,儒学家,教育家,关于他的理论简单是说就是一种哲学观念.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
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
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
②理是事物的规律。
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其次,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再者,关于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此外,对于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朱熹的熹字是什么意思
熹字在朱熹的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研究天地万物的本质属性,提高人的认知能力,最终达到求知的目的。这种思想与熹字的象征意义相互呼应,熹字的光明、明亮等特点与人的理性认知不谋而合。可以说,熹字是朱熹思想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熹字对人们的启迪-熹字的文化价值 熹字...

归纳朱豆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

简述朱熹的法律思想。
熹的法律思想,主要是通过论述理学体现出来的,例如:礼为天理之“节文”,“法者,天下之理”;“存天理,灭人欲”;“正”、“权”交替,“深于用法”。朱熹主张德礼政刑,强调德为主,但是又主张“以严为本”的司法理念。一、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朱熹用区分“天理”、“人欲”的方法来裁判...

朱熹的意思
朱熹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他注重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尤其是对《四书五经》的注疏,对程朱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展。他主张通过对经典的精读、体悟和实践,来达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他强调了人性的善良本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格物致知”和“诚实守...

墨庄黄孔老子熹王者荣耀顺序
1、墨庄:墨庄是一个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墨子是墨庄的创立者。2、黄孔:黄孔是指黄帝和孔子,分别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3、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被誉为“道家之祖”。主要著作是《道德经》。4、熹王:熹王是指...

朱熹生平个人简历
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二陆主张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鹅湖之会并没有达到双方统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们各自对对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进一步认识,也促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 重建书院 ...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於“明天理,灭人欲”。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3、教育的任务是小学 “教之以事”, “大学是穷之其理”。朱熹主张以小学而言,主要是“...

朱熹的介绍
朱熹的介绍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住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关干道德修养的主张 1、立志 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

论朱熹的思想与诗歌
论朱熹的思想与诗歌 论文关键词:朱熹;道学性格;忧患意识;人生经历;教育活动 论文摘要: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还创作了一千二百多首诗,是他深邃的理学思想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展现。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出入三家、笃于儒学的道学性格;系于国事、关心农民的忧患意识;登山临水、酬唱交游的人生经历...

朱熹的简单介绍20字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思茅区15522436089: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
查樊益坦:[答案]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x0d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的含义:①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是事物的规律.③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x0d气是...

思茅区15522436089: 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是什麽? -
查樊益坦:[答案]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

思茅区15522436089: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
查樊益坦:[答案]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拥有正统地位 朱熹继承发展儒学为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巩固儒学(唐朝佛道兴起,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为儒家经典作注,即后来八股文考试的内容

思茅区15522436089: 朱熹理学的主要思想 -
查樊益坦:[答案] 主要思想:因为其为理学家,儒学家,教育家,关于他的理论简单是说就是一种哲学观念.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 朱熹(1130~...

思茅区15522436089: 朱熹对儒家发展的影响 -
查樊益坦: 朱熹进一步发挥了程颐的思想,把“仁”为“理”的道理讲得更加清楚.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的含义:①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

思茅区15522436089: 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
查樊益坦:[答案] 总的来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家思想哲理化的过程中,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儒学的理论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对此我们要给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写不下,看资料:

思茅区15522436089: 大儒朱熹的儒学主张与孔子的正统儒家思想差别有多大?
查樊益坦: 朱熹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他对儒家思想发展所形成的理学 即其所谓的义理之学是以儒家的义理为宗旨的,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哲理化.朱熹在《行宫便殿奏札》中突出...

思茅区15522436089: 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朱熹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查樊益坦: 出现了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的宋明理学;“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处于至上的地位,“即物而穷理”.

思茅区15522436089: 朱熹的理学讲究什么
查樊益坦: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原人.三十一岁时正式拜李侗为师,李侗是程颐的三传弟子.他通过李侗继承了程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使“程朱...

思茅区15522436089: 请概述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的发展特征及代表人物? -
查樊益坦:[答案]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