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吕祖谦的《东来左传博议》

作者&投稿:融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译文:
  天下间的事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亦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连兵攻伐郑国,郑要快灭亡了,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一席话就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单是让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局势的变化也太快了!烛之武的话使秦穆背弃晋国亲近郑国,丢下强援、依附弱国;不顾旧日恩情、召来新的怨恨;放弃成功、愿意冒险。若不是利害关系打动了秦穆公的心意,怎会这样呢?秦穆公同晋国,相处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动心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便视晋国如鼻涕唾沫,把它扔弃掉了,这跟郑国有什么关系呢?将来要是有比烛之武说的还要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必定会很快听从的!

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 <<上一篇 下一篇>>作者:yuwenyufen 提交日期:2009-8-11 6:04:00 | 分类:高中语文 | 访问量:179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及注释】
  
  【注解1:选自《左传�6�1僖公三十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大夫。】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且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也。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秦军氾南【氾(fan,二声)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佚之狐【郑国大夫】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推辞】曰:“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已,同“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
  夜缒【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为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行李【出使的人。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许君焦、瑕【(晋惠公)曾经许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版】,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又欲肆其西封【往西扩大边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将灭秦。肆,延伸、扩张】,若不阙秦【〔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焉,哪里。之,代土地】?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使杞(qǐ)子、逢(pánɡ)孙、杨孙戍之〕派遣杞子、逢孙、扬孙守卫它(指郑国)。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戍守】,乃还【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之,指秦军】。公【指晋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微,非,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夫人,那人,指秦穆公】。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乱,指打完仗后军队的散乱。易,替代。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亦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研讨与练习】
  
  一 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二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解释文中下列单音词,体会这一特点。
  朝 亡 厌 国 戍 夕 危 师 及 辞
  三 阅读下面评论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想。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翻译吕祖谦的《东来左传博议》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译文:天下间的事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亦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连兵攻伐郑国,郑要快灭亡了,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一席话就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单是让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局势的变化也太快了!烛之武的话使秦穆背弃晋国亲近...

吕祖谦《东莱博议》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秦国,晋国联合军队来攻打郑国,郑国形势危急,看来快要灭亡了。这时候烛之武出使秦国游说秦穆公,言谈之间保全了行将灭亡的郑国。不仅仅是使秦国退兵,还成功的得以让秦国帮忙戍守边境而离开,改变得何等迅速啊!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背弃晋国而亲近郑国,背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原来的深交、招...

<<烛之武退秦师>>艺术特色
(吕祖谦《东来左传博议》)再接着,烛之武则巧妙利用了秦晋间的矛盾来瓦解他们的同盟,精辟地点出了秦晋二强厚此则必薄彼的客观态势,从而更加坚定了秦穆公退兵的决心。 三、黄河九曲,波澜起伏 此篇的情节虽然十分简单,但从整篇的叙事来看却给人以一波三折,生动活泼之感。首先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这不禁让人捏...

欧阳澈文言文
认识陈东的,不认识陈东的,都为他流泪。陈东被杀时42岁 7. 关于蜻蜓蝴蝶飞的诗句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宋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译: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关于科举制度
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

科举制如何建立
科举制在20世纪初虽也作过一些改革挽救措施,但就像木制帆船再大也有腐朽的时候,在蒸汽机船时代只能落得被淘汰的命运,更新部件已来不及,终于无法阻止其最后沉没。然而,此时东西洋许多国家借鉴中国科举而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正在扬帆远航,真令人有“沉舟侧畔千帆过”之感。 3 一百年后的历史思考 废科举是一个极为...

白话字成语?
白话译文: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上海临东海,是紫气东来生成的地方。 4、绝处逢生 绝处逢生是汉语成语,拼音:jué chù féng shēng,释义: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翻译吕祖谦的《东来左传博议》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译文: 天下间的事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亦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连兵攻伐郑国,郑要快灭亡了,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一席话就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单是让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局势的变化也太快了!烛之武的话使秦穆背弃晋国亲近郑国,丢下强援、依...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东莱左传博议译文 -
照殷裸花: 东莱左传博议原文: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请问(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这个文言文怎么翻译 -
照殷裸花: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东莱博议古文翻译 -
照殷裸花: 吕祖谦《东莱博议》全书共4卷,选《左传》文66篇.是哪一篇?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东莱博议翻译 -
照殷裸花: vb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
照殷裸花: 天下的事情由于利益而结合的,也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军队来攻打郑国,郑国形势危急,看来快要灭亡了.这时候烛之武出使秦国游说秦穆公,言谈之间保全了行将灭亡的郑国.不仅仅是使秦国退兵,还成功的得以让秦国帮...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请教“东莱博议”是什么典故 -
照殷裸花: 东莱博议 又称《左氏博议》,虽是"为诸生课试之作",却多有吕祖谦的真知灼见.全书共4卷,选《左传》文66篇,分析透彻,议论明达,不少地方,阐发了他卓越的史学思想.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曾祖吕好问,(1064-1131)...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善未易明 理未易察什么意思 -
照殷裸花: 字面解释,善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说明白的,道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发现的. 引申解释,我们自己认为很善良的时候,却并非如此,我们认为自己正确的时候,却未必如此. 出处,《东莱博议》 吕祖谦 明朝. 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时刻警醒自己,出现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一味固执而否定别人.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谁知道“恬不知耻”怎么解释?
照殷裸花: 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 处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东莱左传博议重点字词翻译 -
照殷裸花: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五家渠市14740928427: "尔之诈,其万而不足;吾之诚守其一而有余" 这句话出自何处? -
照殷裸花: 出自吕祖谦的《东莱博议》 原文:君子之用兵,无所不用其诚.世未有诚而轻者.敌虽欲诱之,乌得而诱之?世未有 诚而贪者,敌虽欲饵之,乌得而饵之?世未有诚而扰者,敌虽欲乱之,乌得而乱之?用 是诚以抚御,则众皆不疑,非反间之所能惑也.用是诚以备御,则众皆不怠,非诡谋之 所能误也.彼向之所以取胜者,因其轻而入焉,因其贪而入焉,因其扰而入焉,因其疑 而入焉,因其怠而入焉.一诚既立,五患悉除,虽古之知兵者环而攻之,极其诈计于十 百千万,君子侍之一于诚而已矣.彼之诈极其万而不足,我之诚守其一而有余,彼常劳而我常逸,彼常动而我常静,以逸制劳,以静制动,岂非天下常胜之道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