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第一》47、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作者&投稿:翁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吴道助、吴附子兄弟俩住在丹阳郡府的后面。遇上母亲童夫人逝世,早晚祭拜痛哭。在守孝期间,宾客来吊唁慰问,更是嚎啕顿足、哀恸欲绝,过路的人听了也为之落泪。当时韩康伯任丹阳尹,母亲殷氏住在郡府中,每当听到吴家兄弟俩的哭声,总是为之感到哀伤。她对康伯说:“你如果做了选官,应该好好照顾他们。”韩康伯也对他们非常了解。后来韩康伯果然当了吏部尚书,(可是)哥哥大吴已经因哀伤过度而死,(只有)弟弟小吴(得到提拔)最终做了显贵的大官。

【原文】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人物】

吴道助:吴坦之,字处靖,小字道助,晋濮阳鄄城(今属山东)人。官西中郎将功曹。宋宗躬《孝子传》曰:“吴坦之,于母葬夕,设九饭祭。坦之每临一祭,辄号恸断绝,至七祭,吐血而死。”

附子:吴隐之(?—414),字处默,小字附子,晋濮阳 鄄城 (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廉吏,曾任 中书侍郎 ,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 度支尚书 。 义熙 八年(412)告老还乡,授 光禄大夫 ,加金章紫绶。九年(413)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加 散骑常侍 。

韩康伯:韩伯(?—约385),字康伯, 颍川 长社 (今河南长葛)人。幼颖悟,及长,清静平和善于思辩,用心于文艺。有善理,善清言,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其舅 殷浩 称赞他能自定位置,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后举秀才,征召任职皆不就任。 晋简文帝 居藩时,引为谈客,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 中书郎 、 散骑常侍 、豫章太守,入朝任 侍中 。后改任丹杨尹、 吏部尚书 、 领军将军 。病重后改任为 太常 ,未就任即去世,年四十九,追赠为太常。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及译文如下: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2、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当初登上...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原文及译文如下: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第一篇给了我们什么感悟?
感悟:篇中,主人公陈仲举新官上任到郡里没有直接就前往当地府邸,而是先去拜访当地有名的士儒徐孺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贤人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即使身处高位,在贤人面前也能放低自己的身位,向优秀的人看齐和学习。《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第一篇:【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全文什么意思?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因此反而离华歆更远了。”      【原文】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王朗,他只不过是装着华歆的动作学,根本没有学到他的德行。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全文什么意思?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 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 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批注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文言文翻译
第一则,管宁割席管宁,华歆(xīn)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仍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第二则...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文言文怎么翻译?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文言文翻译: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异是什么意思?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不异”的意思是没有区别;“去”的意思是抛去。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第47篇解释 -
泷钱来适: (此时)大吴(因为)悲伤过度已经死了,小吴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因为韩某已经说过要让大小吴做官).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第47篇解释 -
泷钱来适: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①.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②.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③.”康伯亦甚相知④.韩后果...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主要人物和形象 -
泷钱来适: 德行第一共四十七篇,主要人物有几十个,形象分析这里写不下. 德行第一之四十七、二吴之哭 (原文)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殷仲堪 -
泷钱来适: 德行第一之四十、不忘根本 (原文)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译)殷仲堪做荆州刺史后,正赶上水灾歉收,所以他吃饭常常只是五碗盘,再没有多余的菜肴了.如果饭粒掉在盘子或席子上,他就拣起来吃了.这样做虽然是要给人做表率,但也是他生性简朴使然.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作了一州的刺史,就以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现在我虽然地位变了,但我的志向不会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会因为地位高了就变了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啊.” 是不是这一篇?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第47篇解释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 -
泷钱来适:[答案] (此时)大吴(因为)悲伤过度已经死了,小吴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因为韩某已经说过要让大小吴做官).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第四十六片断句,求解. -
泷钱来适: 德行第一之四十六、安国涕泪 (原文)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译)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很受器重.孝武帝去世时,孔安国是太常卿,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大孝的衣服,整日泪流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真孝子.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 德行篇 13,14,15,16,17篇翻译 -
泷钱来适: 德行第一之十三、急不相弃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的翻译范宣与韩伯 -
泷钱来适: 德行第一之三十八、范宣受绢 (原文)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 德行》的翻译和原文 -
泷钱来适: 词题:管宁割席分座 发音 guǎn níng gē xí 释义 管宁:汉末时人名;席: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它的上面.现在摆酒称为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轩冕:轩,车子.冕,帽子.古代大夫以上的官乘轩服冕,此处指贵官;捉:握. 出 处 ...

鼎城区17771915988: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全文什么意思? -
泷钱来适: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上来呢?" 一会儿敌兵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想刚才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