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诗解2礼者政本

作者&投稿:逮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礼记》礼运诗解2礼者政本

题文诗:

先王真情,情通天地,情本于天,礼肴于地,

作乐制礼,至礼至义,至义至正,正己正人,

承天之道,治人之情.列于鬼神,达于丧祭,

射御冠昏,达于朝聘.天下国家,可得而正,

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君之大柄,别嫌明微,礼傧鬼神,以考制度,

以别仁义,治政安君.至政至正,君以藏身,

政本于天,肴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肴地;

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

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法天择地,政通人和,

至正情真,至固藏身,真情至治,无所不治.

其政不正,其君位危;大臣悖逆,小臣窃盗.

刑肃俗敝,则法无常,礼无分别,士不事事,

民心弗归,风俗凋敝,假情由起,是谓疵国.

正文:

​(孔子家语):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达於丧祭乡射冠婚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

(礼记)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视也。遄,疾也。言鼠之有身体,如人而无礼者矣。人之无礼,可憎贱如鼠,不如疾死之愈。复,扶又反,下“复问”同。相,息亮反,注同。遄,巿专反。是故夫礼必本於天,肴於地,列於鬼神。圣人则天之明,因地之利,取法度於鬼神以制礼,下教令也。既又祀之,尽其敬也,教民严上也。鬼者,精魂所归,神者,引物而出,谓祖庙山川五祀之属也。肴,户教反,法也,徐户交反。达於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民知严上,则此礼达於下也。冠,古乱反。朝,直遥反。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民知礼则易教。易,以豉反。  [疏]“言偃”至“正也”。正义曰:言偃既见夫子所云三王得礼则兴,失礼则亡,故云“礼之急”也。故孔子乃答以礼所用,既上以承天之道,下以治民之情,不云“承地”者,承天则承地可知。“故失之者死”者,言失礼则死,若桀纣也。“得之者生”者,若禹汤也。引《诗·鄘风》者,证人若无礼,不如速死。此《诗》卫文公以礼化其臣子,臣子无礼之人。相,视也。视鼠有其形体,人亦有其形体,鼠无礼故贱,人有礼故贵。若人而无礼,何异於鼠?鼠之无礼,不能损害。人之无礼,伤害更多,故云“胡不遄死”。胡,何也。遄,疾也。何不疾死,无所侵害。既言无礼则死,又言礼之所起,其本尊大,故云“夫礼必本於天”,言圣人制礼,必则於天。礼从天出,故云“必本於天”。非但本於天,又肴於地。肴,效也。言圣人制礼,又效於地,天远故言本,地近故言效。“列於鬼神”,言圣人制礼,布列效法於鬼神,谓法於鬼神以制礼。圣人既法天地鬼神以制礼,本谓制礼以教民,故祀天禋地,享宗庙,祭山川,一则报其礼之所来之功,二则教民报上之义。“达於丧、祭、射、御、冠、昏、朝、聘”者,民既知严上之义,晓达丧礼,丧有君亲,知严上则哀其君亲,是晓达丧礼也。祭是享祀君亲,既知严上则达於祭也。射、御是防御供御尊者,人知严上,则达於射御。冠有著代之义,昏有代亲之感,人知严上,则达冠昏矣。朝是君之敬上,聘是臣之事君,民知严上则达於朝聘,在下既晓於此八者之礼,无教不从。“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者,天下,谓天子。国,谓诸侯。家,谓卿大夫。下既从教,不复为邪,故得而正也。注“圣人”至“属也”。正义曰:“则天之明,因地之利”,昭二十五年《左传》文。“则天之明”者,彼传云“为昏媾姻亚”。杜预云:“若众星之共辰极也。”犹昏媾姻亚,系於家人。云“因地之利”者,彼传云:“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是也。云“取法度於鬼神”者,下文云“降于祖庙之谓仁义”,谓教令由於祖庙出者,谓取仁於祢,取义於祖,是取仁义法度於祖祢之鬼神。下文云“降於山川之谓兴作”,谓教令由山川下者,山川有草木鸟兽,可以兴作器物,是取兴作於山川之鬼神也。下文云“降於五祀之谓制度”,谓教令由於五祀下者,此五祀之神,始谓中霤、门、户、灶、行之法。后王制礼,取之以为制度,是取法度於五祀之鬼神也。下文又云“必本於天,肴於地”之后,乃云“祖庙、山川、五祀”。此文“本天、效地”之下,总云“列於鬼神”,则鬼神之文,包此三事,故郑注云“谓祖庙山川五祀之属”也。云“以制礼,下教令也”者,谓法天地鬼神以制礼既毕,下此礼之教令以教民,故下文云“肴以降命”,又云“命降于社”,又云“降于祖庙”,又云“降於山川”,又云“降于五祀”,降则下也,谓法此等之神,以下教令,又祀此等之神,教民严上,故郑解此云:“既又祀之,尽其敬也,教民严上也。”云“鬼者,精魂所归。神,引物而出”者,谓之宗庙山川五祀,据其精魂归藏,不知其所,则谓之鬼。宗庙能引出仁义,山川能引出兴作,五祀能引出制度,又俱能引出福庆谓之神也。三者皆为鬼神,故下文云“圣人参於天地,并於鬼神”,又云“山川所以亻宝鬼神”,是山川称鬼神也。皇氏以此鬼神谓宗庙山川五祀,其义非也。

(孔子家语): 夫礼者,君之柄,(柄亦秉持)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列仁义,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弊则法无常,法无常则礼无别,礼无别则士不仕,民不归,是谓疵国.

  (礼记)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郑玄注:)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疾今失礼如此,为言礼之大义也。柄,所操以治事。柄,兵命反。傧,必刃反。治政,皇如字,徐直吏反,下文注“以治事”同。为,于伪反,下“又为”、“遂为”皆同。操,士刀反。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又为言政失君危之祸败也。肃,骏也。疵,病也。倍,步内反。敝音弊,本亦作弊。疵,才斯反。峻,恤俊反。

[疏]“是故”至“君也”。正义曰:此一经疾时失礼致此在上祸败之事,故言礼之大义。“礼者,君之大柄”者,言人君治国须礼,如巧匠治物,执斤斧之柄。“所以别嫌明微”者,此以下亦并明用礼为柄之事,使寡妇不夜哭,是别嫌;君子表微,是明微也。“傧鬼神”者,以接宾以礼曰傧,以郊天祀地及一切神明,是傧鬼神也。“考制度”者,考,成也。制度为广狭丈尺,以礼成之也。“别仁义”者,仁生义杀,各使中礼,有分别也。“所以治政安君也”者,用礼为柄,如前诸事,故治国得政,君获安存,故《孝经》云:“安上治民,莫善於礼。”“大臣”至“俗敝”。正义曰:大臣,谓大夫以上。倍,谓倍君行私也。或有屡谏不听,皆越关倍君而去。“小臣窃”者,小臣,士以下。窃者,盗也。职闇位卑,但为窃盗府库之事。“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者,肃,骏急也。敝,凋残也。君位已危,大臣又倍,小臣盗窃,愚君无奈此何,唯知暴怒,急行刑罚,故云“刑肃”。上下乖离,故云“俗敝”。俗敝刑肃、故法教无常。注“肃,骏也。疵,病也”。正义曰:案《释诂》文。云肃、骏俱训为疾,是肃为骏也。《释诂》文又云:“疵,病也。”疵国者,君既危於上,臣又叛於下,刑肃严重,风俗凋敝,皆国之病,故云“疵国”。

( 孔子家语):是故夫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言所藏於身不可以假人也)必本之天效以降命,(效天以下教令所谓则天之明)命降於社,之谓教地,(所谓因地之利)降於祖庙,之谓仁义,(奉祖庙弥近弥亲弥远弥尊仁义之道也)降於山川,之谓兴作,(下命所谓祭山川者谓其兴造云雨作生万物也)降于五祀,之谓制度,(下命使事五祀者以其能为人事之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藏身以此则固)

(礼记)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肴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肴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

(郑玄注)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於此又遂为之言政也。藏,谓辉光於外,而形体不见,若日月星辰之神。辉音晖。见,贤遍反。是故夫政必本於天,肴以降命。降,下也。肴天之气,以下教令,天有运移之期,阴阳之节也。肴,户教反。注及下同。命降于社之谓肴地,谓教令由社下者也。社,土地之主也。《周礼》土会之法,有五地之物生。会,古外反。降于祖庙之谓仁义,谓教令由祖下者,《大传》曰:自祢率而上至于祖,远者轻,仁也。自祖率而下至于祢,高者重,义也。上,时掌反。下“上配”、“上生”皆同。降於山川之谓兴作,谓教令由山川下者也。山川有草木禽兽,可作器物,共国事。共音恭。降於五祀之谓制度。谓教令由五祀下者。五祀有中霤、门、户、灶、行之神,此始为宫室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政之行如此,何用城郭沟池之为。

 [疏]“ 故政”至“固也”。正义曰:此一节以上文云政之不正,则国乱君危。此则广言政之大理,本於天地及宗庙山川五祀而来,所来既重,故君用之,得藏身安固也。“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者,故,因上起下之辞。人君身在於中,施政於外,人但见其政,不见其身。若政之美盛,则君身安静,故云“政者,所以藏身也”。郑云“藏谓煇光於外,而形体不见,若日月星辰之神”是也。“是故夫政必本於天”,是故,谓政是藏身之固。其事既重,所施教令,必本於天而来。天有运移,若星辰围绕北极;气有阴阳,若冬夏之有寒暑。“肴以降命”者,肴,效也,言人君法效天气,以降下政教之命,效星辰运转於北极,为昏媾姻亚;效天之阴阳寒暑,为刑狱赏罚,是“肴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肴地”者,上云“政本於天”,此论政降於地。上既云“必本於天,肴以降命”,此亦当云“必本於地,肴以降命”。但上文既具,故此略而变文,直云“命降于社之谓肴地”。命者,政令之命,降下於社,谓从社而来以降民也。社即地也,指其神谓之社,指其形谓之地。法社以下教令,故云“谓之肴地”。地有五土,生物不同,人君法地,亦养物不一也。“降于祖庙”者,此亦政教之命降下於民,由祖庙而来,谓法祖庙以下政令。“之谓仁义”者,父亲,仁也。祖尊,义也。言法此父祖,施仁义於民也。上云“命降于社之谓肴地”,此亦当云“命降于祖之谓肴庙”,以上文既具,故此又略而变文,与上不同,自下皆然也。“降於山川”者,谓所施政令之命下於民者,从山川而来,谓法效山川,以为教令也。“之谓兴作”者,山川有草木鸟兽,可作器物,人君法山川,以兴作其物也。“降於五祀”者,所施政令降於民者,从五祀而来,谓法此五祀之神,以施政令也。“之谓制度”者,初造五祀之人,既立中霤、门、户、灶、行大小形制,各有法度,后王所以取为制度等级也。“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者,政既法天地,法祖庙山川五祀,所重若此,谨慎行之,所以藏其身而坚固。注“肴天”至“之节”。正义曰:案昭二十五年《左传》云:“礼者,天之经,地之义,为父子兄弟昏媾姻亚以象天明,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为刑罚威狱以类其震曜杀戮。”此注云“天有运移之期,阴阳之节”,总包之也,皆法天之所为,以下教令也。注“社土”至“物生”。正义曰:下云“社者,神地之道”,此云“土地之主”,主则神也。“土会之法,有五地之物生”者,此《大司徒》文。五地则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各有所生。五地总生万物,人君法之,施政令,亦总养万民也。注“《大传》”至“义也”。正义曰:引此者,证祖祢庙有仁义也。云“自祢率而上至于祖,远者轻,仁也”者,自,用也。率,循也。言用祢之仁,依循而上,以至於祖,远者恩爱渐轻,是据仁恩也。“自祖率而下至於祢,高者重,义也”者,言用祖之义,依循而下,以至于祢,高者尊重,是义事也。祖庙之中,自然有此仁义,人君法之,施此仁义教令,以教下民也。注“五祀”至“制度”。正义曰:此五祀,郑云“有中霤、门、户、灶、行之神,此始为宫室制度”者,如郑此言,则五祀神者,谓初造五祀之神。此人造五祀,有其制度,后王法此人之神,更为制度,此人造五祀,非五祀本神也。其五祀亦自然有其虚无之神,非后王所取法也,故此不言之。注“政之”至“之为”。正义曰:言政之行若能如此法天阴阳,使赏罚得所,法地高下,令尊卑有序,法之祖庙而行仁义,法之山川五祀而为兴作制度,若能如此,则民怀其德,祸害不来,何所防御?故云:“何用城郭沟池之为?”言不用城郭沟池也。

参考译文(孔子家语)

  言偃又问:“这样的话,礼就是很紧迫的很急需的了?”

        孔子说:“礼是先代圣王用以顺承自然之道来治理人情的。它参验于鬼神,贯彻在祭、丧、乡射、冠、婚、朝聘等礼仪上。因此圣人就用礼来昭示天道人情,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所以说,礼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区别嫌疑,明察幽隐,敬事鬼神,订立制度,分辩解释仁和义,确立政治与教化,使赏罚得当,君臣关系明确和谐,总而言之,有了它才好治理国家,维护君权。

        所以,国政如果不以礼为准绳就会导致君权动摇,君权动摇就会导致大臣背叛,小臣窃权。这时候尽管用严刑峻法来挽救,但因风俗凋弊,由此而引起法令无常,法令无常自然又引发礼仪乱套(没有了规程),礼仪乱套就让士人无法做事。刑罚严峻加上风俗败坏,老百姓就不会归心了,这就叫‘有疵病之国’。

  所以,礼和在礼指导下的国政实在是国君借以安身立命的法宝。所以礼一定源出于天,依据天道而颁降政令。有的礼是源出于地,依据地道而颁降社祭的政令,叫做教地(因地之利,等级原则)。有的礼和政令是源出于祖庙,(对列祖列宗的恭敬)叫做仁义(奉祖庙弥近弥亲弥远弥尊仁义之道也,仁义原则)。有的礼和政令源于山川之神,叫做兴作(祭山川者谓其兴造云雨作生万物也,建设原则)。有的礼和政令源于五祀之祭,叫做制度(事五祀者以其能为人事之制度,取法五行而制定的,是制度原则)。因此说如果坚守礼和合乎礼的国政就统治坚固,没有混乱了。


《礼记》礼运诗解2礼者政本
(孔子家语): 夫礼者,君之柄,(柄亦秉持)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列仁义,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弊则法无常,法无常则礼无别,礼无别则士不仕,民不归,是谓疵国. (礼记)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

《礼记》礼记·礼运(2)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

礼记礼运 片段翻译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这里是指,礼,它的根本在上天,天之所赐,必须遵守。是上天为我们制定的规范,意指如果违反礼的约束,就是...

礼运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③,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

《礼记·礼运篇》中的“天下为家,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大人世及以为礼: 君王世袭应该看作是理应的,合乎道德规范的 礼应该解释为:合乎道德礼仪的 礼的本质是全在于为世袭的王权服务的。有权力的人就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尊敬,受到膜拜,就要至高无上,这就是“礼”。

礼运的原文是什么
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礼记礼运原文及翻译
一、礼记礼运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礼记 礼运翻译
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说上古时期的人不求回报,而是说,那时的人不会因为要求回报而反倒失落了礼的本旨。礼讲究有往有来,看望了别人而别人不来看你,是他没有礼貌;别人来看望了你而你不去看望别人,是你没有礼貌。人有礼就会平安,无礼就会危险。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参考资料:知道 ...

《礼记·礼运篇》里两段文字的意思
2)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表达了儒 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材料一是在原始的社会阶段,材料二是封建奴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
出处:《礼记·礼运》《礼记》简介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说。《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礼运》原文文章 -
宦莲恒得:[答案]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礼运》中文翻译 -
宦莲恒得: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意,明于其利,达于其患,人后能为之.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大上,三皇五帝之世,尊贵道德,诚以及人,三王之世,礼节备而倘报,来而报往,...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礼运篇《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皆有所养.1、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2 .文中天下为公,选... -
宦莲恒得:[答案]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乐清市13655625028: 孔子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 -
宦莲恒得:[答案] 孔子的理想和追求是“天下大同” 什么是大同社会呢? 有篇文章运用了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 这决不是笔者胡吹,是有书为证的.这书,就是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在《礼记·礼运》篇,一开头就是:喜爱的学生言偃...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 礼运 翻译 -
宦莲恒得: 现在大道已经消失,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礼运篇《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 -
宦莲恒得: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礼运》 -
宦莲恒得: 回答 (1)天下为公反映了“尧舜禹”传说时代的情况,当时通过“禅让制”来“选贤与能” (2)天下为家的标志是启建立夏朝;“大人世及以为礼”是指“分封制” (3)更喜欢“选贤与能”这才是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完善国家体制,造福于人民

乐清市13655625028: ...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 -
宦莲恒得:[答案] 原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说.《礼记...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 礼运翻译 -
宦莲恒得: 大上,三皇五帝之世,尊贵道德,诚以及人,三王之世,礼节备而倘报,来而报往,往以报来,有礼节,则有尊卑上下,人而得安稳.没有礼节次序的社会,人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会危而不安,因为这样礼节就非学不可了. 〔理解〕这话是说,上古时期,崇尚朴素善良的德性,后世才致力于施恩和回报.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说上古时期的人不求回报,而是说,那时的人不会因为要求回报而反倒失落了礼的本旨.礼讲究有往有来,看望了别人而别人不来看你,是他没有礼貌;别人来看望了你而你不去看望别人,是你没有礼貌.人有礼就会平安,无礼就会危险.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

乐清市13655625028: 礼记 礼运篇 -
宦莲恒得: 1)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2)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表达了儒 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 材料一是在原始的社会阶段,材料二是封建奴隶制阶段 材料一早于材料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