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端,原因是?

作者&投稿:贝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首先要说明的是,《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全书开端在学界有很多种说法,本文介绍的是相对比较主流并且本鬼也认同的说法。《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全书开端的主要原因以下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司马光认为“三家分晋”是“礼崩乐坏”的里程碑事件。
《资治通鉴》开篇写道:“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可见司马光对于礼法的重视。而司马光认为“三家分晋”是“礼崩乐坏”的巅峰。
而宋神宗也认为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为全书开端是警示帝王注意“礼崩乐坏”的危险:“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托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第二个原因是儒家的修史原则之一为“续传不续经”,既不能为经典写续书, 也不能与经典的内容重合。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是孔子亲自编撰的,是《资治通鉴》前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春秋历史。
正因如此,《资治通鉴》的开端如果早于鲁哀公十四年,那么《资治通鉴》的内容就会与《春秋》重合;如果以鲁哀公十四年为开端则是直接写续书,都不符合儒家“续传不续经”的修史原则。司马光是一个迂腐的儒家知识分子,不愿意违反“续传不续经”的原则。
于是司马光将《资治通鉴》的开端定为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的“三家分晋”,同时简单记载了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的“三家灭智”。这样一来,《资治通鉴》的内容既没有与《春秋》重合,也没有直接接着《春秋》写,但又与《春秋》相距不远。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

《资治通鉴》简介
在文化层面,司马光记录了儒、法、道等各家学说的发展,以及佛教、道教的互动,充分展示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在科技方面,无论是历法革新、天文地理,还是水利工程和经济发展,都有翔实的记载。军事部分则对重大战役的详尽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烽火硝烟之中。总结而言,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出自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的《刘晏通敏精悍》翻译: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刘晏还认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光是怎么苦心编著《资治通鉴》的?
1071年,司马光为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15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

《资治通鉴》和《史记》经常被搞混,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所以,光从时间上说,《史记》记载的时间跨度要长许多,《资治通鉴》记载的时间则相对比较短,且三家分晋到汉武帝这个时期是重合的。 02 写作体裁的不同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什么是编年体呢? 简单地理解,即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成书于北宋神宗时期。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代表作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潜虚》等。”《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名臣司马光奉旨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

司马光评价日本人的句子
在《资治通鉴》中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据《四库提要》记载,《资治通鉴》引用前人著作322 种,可见其取材广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的追捧,点评批注它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
作者是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

司马光是如何写出《资治通鉴》的?
司马光所编写的《资治通鉴》一书中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完整地介绍了各个朝代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成就。还记录了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司马光编写《资冶通鉴》的目的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可是客观上,《资治通鉴》...

长沙市18353009927: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虿朱扶信: 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

长沙市18353009927: 司马光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
虿朱扶信: 《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端写的,而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了

长沙市18353009927: 为什么把三家分晋看作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
虿朱扶信: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起来说,“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如我们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封的“三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年代的起始年开始编写他的《资治通鉴》的,表明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已经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也就是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了.

长沙市18353009927: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重复的时期么?急用 -
虿朱扶信:[答案] 有啊.《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0三年)至后周显德五年(公元九五八年)止.《史记》记载了自远古黄帝起到汉武帝太初(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年)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104年~...

长沙市18353009927: 三家分晋指的是战国时代的晋还是三国后的晋? -
虿朱扶信: 春秋时期的晋国,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长沙市18353009927: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共1362年间史事 -
虿朱扶信: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长沙市18353009927: 三晋遗封代表什么 -
虿朱扶信: "三晋遗封"是慈禧的御笔,"三晋"是秦统一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国.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 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遗封"就是前人留下的东西. "三晋遗封"其实指的是古人在"晋祠"留下的"建筑"风景.

长沙市18353009927: 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 -
虿朱扶信: 《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长沙市18353009927: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
虿朱扶信: 三家分晋 [ sān jiā fēn jì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sān jiā fēn jìn ]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