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为什么会把“三家分晋“作为开头?

作者&投稿:东野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本不按套路出牌的史书,硬是把正史写成了帝王治国的工具书。

另外一个司马的《史记》,从上古开笔,写出了史家的绝唱。但这个砸过“缸”的司马没有学他,而是选择了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事件: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一、三家分晋是什么

春秋末期,晋国的三个大夫:韩、赵、魏,把晋国给分了,并自封为诸侯。

一下子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以前的诸侯只能由周天子分封,现在他们用拳头给自己整出了荣誉称号。

更打破常规的是,周天子认可了。

于是,春秋正式结束,残酷的战国时代来临。

二、成书背景决定从三家分晋开始写

要想知道为何以此为开篇,需要知道成书的背景。

当时的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思路。多年宦海沉浮,老道的司马光一眼就看出来王安石变法操作性很差,原因之一就是违背了礼法。

但在这场争端中,司马光败了,败得很彻底。

司马老先生无意朝堂,于是辞官写书。写出一部总结皇帝治国的通史,让王安石看看,也让皇帝看看,你们不顾礼法的后果,历史会证明的。

三家分晋作为礼乐崩坏的典型代表,被放在了《资治通鉴》的首篇,用周威烈王随意破坏国家礼制的教训,让相关人员反思一下,很有震慑力。

三、皇帝史从战国开始写更合适

给皇帝写参考书,自然要从有皇帝开始写。秦始皇便是第一个考点。

不过,秦王扫六合,可不是从嬴政开始的,而是从战国时期,秦国多代人积累下来的结果。

战国伊始,各诸侯国因为残酷的竞争关系,基本都废了分封,实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有了帝国的雏形。

再后来,诸子百家的理论用于朝堂,有得失,有成败,是绝好的治国例子。

因此,便以战国作为开篇。

四、战国之后有更加详实的史料

既然定位是帝王治国的工具书,所以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开荒等章节的意义不大,毕竟很多都是神话,没有史料支撑。

用神话教育帝王,会被人嘲笑……

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上才出现确切纪年,史料很少。而战国开始,文化大兴,史料才开始逐渐丰富。

司马光如果写战国前的历史,相比于《史记》、《春秋》,不会有太大增量,价值不大。

所以从战国写起。

五、“三家分晋“开启国家的概念

战国之前,中原地区出现的政权,并非是以国家,或者大一统王朝的形式出现的。司马光对于国家的理解,应该是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夏朝的部落,商朝的邦国,春秋的分封,都不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三家分晋的战国时代来临,残酷的竞争,倒逼各诸侯国开始变法,增加国力,发展军事。

国家的概念开始明晰,等到嬴政一统六国时,帝国正式形成。




《资治通鉴》为什么说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而不是“南阳隆中”?_百 ...
诸葛亮住在隆中有证据。是卧龙岗却争辩认为北宋《资治通鉴》说的是“襄阳隆中”,和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不一致。在北宋《资治通鉴》中的“襄阳隆中”是后世行政区划变化,隆中划归襄阳后的结果。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遵循陈寿《三国志》的原则,以晋代行政区划来描述当时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最典型的如...

《资治通鉴》疑云:其中为何没有关于李白的记述?
因为杜甫的名字至少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到了一次。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也就意味着杜甫事实上在《资治通鉴》中也没有出现过,只不过被别人提到了一次,因为他的名句“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颇受不得志的政治家们的青睐。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

《资治通鉴》一书当中为什么没有李白的记载
《资治通鉴》着重于政治与军事的着墨,文化、艺术、宗教谈得更少。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等,《通鉴》皆不取,但对于“诗赋有所讥讽”者则采之,如卷一百四赵整作歌、卷一三四百姓为袁粲作歌。杜甫这样的人物,甚至只提到一次。柳宗元是政治人物,文学地位虽小于杜甫,司马光却把他的《梓人传》...

资治通鉴以谁为正统
正统应当是魏国。因为在《资治通鉴》中的所谓的“正统”观念其实是司马光的个人见解。以三国时期为例:要说符合礼乐制度、纲常伦理、儒家思想,那应当以蜀汉为正统而非曹魏。但事实上《资治通鉴》中只有“魏纪”而没有“蜀纪”或者“吴纪”,司马光在描写诸葛亮率军围祁山的时候这样写道:“亮帅诸军...

二十四史中,为何只有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2、资治通鉴为何是帝王之书 由于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的目的是想要给帝王作为治国理政的参考指引,因此他在题材的选择上往往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比如《资治通鉴》开篇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这一年周威烈王任命韩虔﹑赵籍﹑魏斯三位卿大夫为诸侯。古代礼法等级制度森严,天子统辖三公,...

《资治通鉴》和《史记》经常被搞混,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而《资治通鉴》可以视为是一部由司马光主持修订的官方历史著作,他的创作是有官方背书的,且成书过程中参与的人数也比较多。 04 写作目的上的不同 从修史主体上看,我们大体就能感知到这写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此前,读书君写过一篇内容,和大家聊到司马迁的《史记》,就曾特别提到了他为什么要写《史记》(5月...

司马光费尽心思写的《资治通鉴》,为何只字不提宋朝历史?
但是他写《资治通鉴》里并没有提到宋朝的历史,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其实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中国史学界的一个传统。中国是学姐,因为皇帝的淫威的存在,所以中国历史中记载的非常多的东西,有的就被隐晦掉了。或者是在记载当中全都是这么话里有话的。任何一个皇帝死亡的时候他都...

我们能从资治通鉴中感悟到那些真谛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帝王术”、“权谋术”,更是一本生活启示录。这本书对人的事业观,婚姻观,处世观,一样起到非常好的警示作用。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树木的心如果不直,他的纹理就会歪斜,如果用这种树木去制造弓箭,虽然很强劲,但是射出的箭是无法命中目标的。2...

为什么古代官员不能经商呢?
用现代通俗点的说法来解释《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话就是留口饭给别人吃,不要把所有便宜都给占尽了。为什么古代官员不能经商?《资治通鉴》里的一段话令人深省 那么古代官员经商会带来什么危害呢?《资治通鉴》在上述内容之后也给出了答案:“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

资治通鉴中资治的意思
1、资:有助于、资本、提供。“治”是治理的意思。“资治”是帮助治理的意思。2、《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江永县13771179672: 赵,魏,韩,三家为什么要分晋?强大一点的国家不好吗?三家分晋的过程? -
池刚丝萸: 中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他国,这就是所谓晋无公族.由于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政权逐渐为他们所操纵.春秋中期以后,10余个...

江永县13771179672: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池刚丝萸: 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 这个切入点就是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的意义为什么这么大呢?你翻开第一页读一读司...

江永县13771179672: 为什么《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始?以及臣光曰的意义? -
池刚丝萸: 1.在很久以前就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象司马迁的《史记》那样从上古传说开始,而要选择从东周的三家分晋开始呢?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

江永县13771179672: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
池刚丝萸: 这是教育帝王的一部书籍,明大义知礼仪,叫帝王明白饿死事小,失礼事大,也就是纲纪不能丢. 司马光的意思是:你看韩赵魏三家把晋给分了,这事本来是错的,可是你威烈王竟然“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让他们的造反变成...

江永县13771179672: 为什么把三家分晋看作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
池刚丝萸: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起来说,“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如我们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封的“三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年代的起始年开始编写他的《资治通鉴》的,表明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已经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也就是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了.

江永县13771179672: 战国时期晋国是什么原因被分成了三国? -
池刚丝萸: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江永县13771179672: 姜鹏讲座网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 -
池刚丝萸: 在三晋大地上,一个存在六百多年的晋国,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历史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山西至今也被人习称为"三晋".晋国拥有60个世家大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的宗族血亲观念开始比政治观念淡薄,这就使得远亲公族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其中,晋国的宗族以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家势力为主,而后赵氏打败范、中行,韩、赵、魏、智四家并立,尤以智氏的势力最大,且掌握着晋国的政权.韩、赵、魏三家心中不满,便联合起来打败了智氏,吞并了他的土地.至此,三家分晋完成.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晋国卿族逐渐削弱以至取代公室的一个特例,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江永县13771179672: 司马光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
池刚丝萸: 《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端写的,而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了

江永县13771179672: 为什么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呢? -
池刚丝萸: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奴隶主统治的上层建筑.而后者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地主阶级统治的上层建筑.春秋社会后期奴隶制经济开始瓦解,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政权.而此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步入封建社会.当然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啦

江永县13771179672: 三家分晋后,怎么《资治通鉴》还有晋孝公去世,晋靖公即位? -
池刚丝萸: 三家分晋不代表晋的灭亡.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这就是三家分晋了.但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才彻底灭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