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家学说会从原始的孔孟之道上升为理学?

作者&投稿:邬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孟之道及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及影响~

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孔子开创到变成官方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也接受了许多其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以及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伦理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时代思想的冲击。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主张“仁”的思想。但那个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的年代,“仁”的思想不能为统治者逐鹿中原,成就大一统的霸业。所以有了孔子与弟子的周游列国。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性本善,他将“仁”的思想运用到政治思想上,他希望以推行“仁政”来结速纷乱的列国分争局面,但依然没有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实现。而儒学的思想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采用严刑竣法的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甚至以“焚书坑儒”的方式来禁固人的思想、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儒家学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汗朝建立,在采用“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逐渐强大。到了汉武帝时代,便需要有一个新的政策来巩固政权,于是便有了董仲舒的“大一统”、“天人感应”。汉武帝转“无为”为“有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学说“仁”的思想,重伦理、重道德的特点可以为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儒家成了官方思想,儒学从此繁荣下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千年中,它的儒学思想一直成为统治者最好的巩固中央集权的手段。但繁荣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其它外来文化的冲击。东汉以后因为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对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学提出了挑战。南宋理学家朱熹他充分吸收北宋理学家的思想,提出“明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使得佛道的虚幻因素与儒家的现实观念融合起来,最终为现实服务。这一思想的融合使得儒学的发展更进一步,他将儒学又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峰。虽然“孔孟之道”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后来尊崇儒家的朝代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同时它的“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也同样成了人们的精神枷锁禁固了人们思想的自由,明清以后的八股取仕更使得读书人变的迂腐而没有思想。这是儒家文明在后来发展的弊端。但儒家伦理所提倡的“推已及人,先人后已”的待人原则也成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到了民国时期,李大钊等人提倡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反对封建统治的专制思想,从而全盘否定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再一次受到严重阻碍。而反观海外,日本是最早学习中国儒家文明的国家,它吸收、实践、学习中国文明,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到了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在学习西方人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未摒弃儒学文化,而是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日本很好的继承了儒家文明。还有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的移民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势必会有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流入,而这便又是一次西方文化对儒家文明的冲击。对于这样人的冲击,新加坡政府仍然坚持通过一系列举动强制推行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从而使得在国家西化的过程中,儒学未被湮没于西方文明。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在社会的安定中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在当今社会中不仅中国等亚洲国家推行儒学,逐渐地西方国家也慢慢接受这种道德价值观,相信未来的时间中,儒学的发展会日趋好起来。(非原创)

一、为什么宋代之前被称为周孔之道?

东汉时期,古文经学逐渐兴盛、影响逐渐扩大。“古文经学”更倾向于“周学”:更崇奉周公,唐高祖李渊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即武德二年,仍袭旧例,“立周公、孔子庙于国子监”(《新唐书•本纪第一•高祖》)但过了十来年,到太宗李世民主政的贞观六年(632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另外,周公在成王年幼时摄政七年,以王的名义行事,尽管后来全部归还了权力,但这种事也为后来的君主所忌惮,这可能也是唐太宗抑周扬孔的又一原因。
宋代基本沿袭了唐代今古文经学并尊的传统。《宋史•儒林传》中人物多周孔并称,并多次提及《老子》、《庄子》、《管子》等。但宋代开始崇文抑武,并逐渐加强中央皇权,产生了程朱理学,又进一步强化了孔学尊君抑民的礼教思想。

二、为什么宋代及以后被称为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的出处:北宋胡宏(?—1155)《知言》三:“卷释氏窥见心体,故言为无不周遍。然未知止于其所,故外伦理而妄行,不足与言孔孟之道也。”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

儒家学说从原始的孔孟之道上升为理学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孔孟之道在宋代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原始理念可能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宋代,儒学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变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就为理学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其次,二程等宋代学者在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特别重视并着力建构了关于“理”的学说基础,这个“理”也叫作“天理”。二程的思想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理”,这也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说称为“理学”的根本原因。在程颢看来,天理是一个贯通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普遍原理,这个普遍原理是天人合一的基础。在程颢看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基础不是张载所说的气,而是理。他说:“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由此理。”又说:“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就是说,道和物永不相离,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离开道就无物存在,离开物,道也无所凭借。在二程看来,自然规律、社会规范、人性及理性虽然各有其范围,但实际上又是统一于普遍的“天理”的。这个普遍有效的天理支配着宇宙、社会与人生,决定了一切事物与人的本性,又是理性的根源,因而具有上古时代“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是近世哲学的最高范畴。
综上所述,儒家学说从原始的孔孟之道上升为理学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儒学自身的发展需求共同推动的。

原本的孔孟之道也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把儒学进行了改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宋代,儒学又需要继续改变来适应,这就有了理学存在和兴盛的基础。

一个学说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学说从原始的孔孟之道上升为理学,是在时间发展上面的一种升华,不管是原始的孔孟之道,还是后面的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统治阶级的利益。

都是为了更好的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起源是什么?
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

中国的儒家思想能一直流传至今,是什么原因?
2、儒家思想的“中庸”精神,使其“长寿”生命总是充满韧性的,而所谓终结,总是呈现僵化之态,从草木荣枯我们就能看出来。同样,儒家思想能够延续至今,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儒家思想中内含充满韧性的“中庸”精神。儒家孔子曾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对于孔子中庸思想,北宋程颐的解释...

概述从春秋到西汉儒家发展演变过程
但必须指出的是,董仲舒这里所说的"孔子之术",显然已经不是原来的孔子学说,也不是原始儒家学说,而是经过他和汉初其他儒家学者发展了的,吸收了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之长的,董仲舒心目中的"孔子之术"。 董仲舒对于儒学的发展不仅在于学理方面,而更在于他把儒学推向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方向。董仲舒研究的...

儒家文化发展、演变的原因与意义
经孟子的发展,儒家学说更加完备。作为儒家左翼的荀子,把天还原为自然界,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他肯定世界的可知性,要求学用一致,“行”高于“知”。荀子与孟子不同,首创“性恶论”,强调以法辅礼,以暴力辅仁德。经过汉代思想家的改造和完善,儒家思想发展成汉代的经学。经学的代表人物,首推西汉著名的哲学家董仲舒...

儒家学说是从什么时候得到重视的
荀子在讲到社会分工时,也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原始儒家学说也可以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是"士"的文化。子贡曾向孔子提出"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的问题,即怎样做才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儒家学说的基本起点是什么?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二者的代表文献是《论语》、《孟子》。而荀子则是儒家学说的“另类”。那么,儒家思想能发展成一家学说呢?首先,儒家学说,上承阴阳之变(研究天道的学说),下启明人...

儒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三位杰出代表及思想主张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

孔子的儒家学说是怎样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后来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人人崇拜的“圣人”。其思想长期影响到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应该知道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学说的思想特征。 鲁壁儒家思想大体上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尊崇尧、舜,祖述文王和武王,把夏、商、周的先王之道作为理想社会的标志。第二,崇尚...

儒家学说为什么会发展为新儒学
原因如下:1.传统儒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 2.佛教、道教的冲击,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3.三教合一的思想逐步普遍;4. 先秦儒道、诸子分家后,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5.理学家们的复兴理学的理念;6.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宋明理学就是儒学不断发展创新的表现 ...

武陵区15037648110: 为什么儒家学说会从原始的“孔孟之道”上升为? -
始阙复方: 原始的儒家学说只是立德向善的学说,是针对个人教育的.独尊儒术之后把,儒学抬高到治国理论上.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儒家地位得到提升了之后,开始并吞各家思想.

武陵区15037648110: 为什么宋代以后儒学由周孔之道变成孔孟之道?期待你们的答案. -
始阙复方: 这个,据说是因为佛家的原因. 唐朝时期,佛家大发展,导致唯心主义盛行.宋朝时候,讲唯心主义的孟子自然就被抬起来了. 后来,经过程氏兄弟和朱熹的发展,建立起来理学.唯心主义理学,是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便成为官方认可...

武陵区15037648110: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始阙复方: 政治原因,一方面皇家需要儒学维护其统治,另一方面儒学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转变的基础

武陵区15037648110: 为什么宋代以后儒学被称为孔孟之道
始阙复方: “孔孟之道”的出处:北宋胡宏(?—1155)《知言》三:“卷释氏窥见心体,故言为无不周遍.然未知止于其所,故外伦理而妄行,不足与言孔孟之道也.”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

武陵区15037648110: 儒家子春秋孔子始创,到战国时孟子加以发展,所以后人把儒家思想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
始阙复方:[答案] 确切说,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才正式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齐放,儒家也不是主流,也没有收到多大的重视,不然孔子也不会周游列国了. 秦王朝的焚书坑儒就更不用说,秦王朝信奉的是法家思想. 汉朝初期刘邦则是信...

武陵区15037648110: 为什么说孟子是孔子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 -
始阙复方: 儒家思想奠基于周公,构建于孔子,继承完善于孟子.后人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鲁国(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孟子》计3万余字.《史记》介绍孟子,只用了200多字,其中...

武陵区15037648110: 为什么儒学被称为孔孟之道,而把荀子“排除”在外, -
始阙复方:[答案] 1. 宋代之时,开始将荀子排后的. 2. 理由不外就是:(1)荀子出生在於孟子之后;(2)孟子的老师是孔伋(孔伋,孔子之... 韩愈在其《读荀》一文中,论述清楚: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

武陵区15037648110: 孔孟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举例) -
始阙复方: 从孔夫子创立开始到现在,可以说,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2500多年,儒学的命运,一直是不平坦的.如果划分时期的话,可以说,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大师,基本上属于原始儒家,即最早的儒家.孔子是当然的儒学创始人,他最大的...

武陵区15037648110: 儒学的发展史 -
始阙复方: 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经过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的发展 2 秦朝时 秦始皇信封法家 "焚书坑儒" 儒学遭重创 3 西汉时 董仲舒发展新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进入封4 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并通过南宋'程朱理学"的发展 一直传承下来 5 明末清初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大力批判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 使得入学遭受一定的冲击 6 康有为改造儒学 融合了西方一些的学说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7 后面的都是我们后人的事了 发展和继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