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 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涂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 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出自《金刚经》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摘自《金刚经》中一句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句意理解为下:
无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所以并无“我”,是名“我”。
无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与“我”无异,所以并无“他人”,是名“他人”。
无众生相:“众生”全部都是宇宙中的一把微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灭后我生,我灭后你生,所以没有“你我”,更没有“众生”。
无寿者相:为何没有你我,没有众生,就是因为一切法都是生灭法,“时间”是个伪概念,所以没有哪个活的长哪个活的短之说,在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再长的寿命都是弹指一挥间,而在那一瞬间,其实又蕴藏着无数个未知的虚空法界。
所以,此四无相说所指就是缘起生灭法的实相,前三重点在空间,最后第四相,“寿者相”,借“时间”为名方便说法,点出前三相(世间相)的本质,令学人(世间人)参入。

扩展资料:
《金刚经》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
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
《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刚经

出自《金刚经》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诗句出自《金刚经》,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

什么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佛教中的概念,是一种超越世俗认知,达到超越自我和他人,超越众生与万物界限的境界。详细解释:1. 无我相:“无我相”指的是超越对个体存在的执着认知。在佛教看来,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条件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因此,所谓的“我”也只是众多因缘条件交织而...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怎么理解??
1. 无人相,指的是在佛教中,修行者应当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认识到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这个“我”是不断变化的,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因此,无人相即是指无人有我,我无他,一切众生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2. 无我相,进一步指出了在佛教修行的过程中,要认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意思
无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所以并无“我”,是名“我”。无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与“我”无异,所以并无“他人”,是名“他人”。无众生相:“众生”全部都是宇宙中的一把微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灭后我生,我灭后你生,所以...

佛教帝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佛教帝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金刚经般若波罗蜜经》的第二章第十四品。《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以下是 一、原文出处 《金刚经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经典中的经典之作,而其中的第二章第十四品特别提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rdquo...

佛教里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思?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金刚经》,这句话表达了佛教对于存在的深刻理解。简单来说,它阐述了如下观念:无我相:我们都是宇宙中短暂的存在,没有永恒不变的“我”,一切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又随缘而灭,所以“我”的概念是虚幻的。无人相:同样,他人也是因缘聚合而成,没有固定的...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意思
首先,“无我相”意味着我们作为个体,不过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和消失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这就是“我”之相的虚幻性。“无人相”进一步延伸,强调他人与我们同样,都是宇宙微尘,彼此间的存在没有实质性区别,因此不存在固定的“他人”概念。“无众生相”则揭示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者,红粉骷髅,白骨皮肉什么意思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金刚经》的精髓。1.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2.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3.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4.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5.红粉...

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无人相"意味着个体的存在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感知的。当我们进入无我的状态,与他人的关系也随之消失,因为我们的存在依赖于这些关系。在这个层面上,"无人"是"无我"的延伸。进一步,"无众生相"超越了个体和他人的范畴,涵盖了所有与我们共存的生命,不论是必要还是非必要。修行者在达到一定境界后...

佛教里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啥意思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

天桥区17194217777: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
鲜类复方: 个人浅见: 以无住的心去观察“人”,不住“人”相,即对于“人”相不起执着,心里了了分明的清楚知道“人”,但对于“人”不作任何的分别差别想或定性.没有“好”人,也无“恶”人. 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依上理解. “寿者”有各种解释,我是这样理解:有寿命的事物,即有生有灭的事物、有始有终的事物,其实就是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是有为法. 个人愚见,能真正做到这样的,只有菩萨.

天桥区17194217777: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
鲜类复方:[答案] 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

天桥区17194217777: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
鲜类复方: “相”也有翻译成“想”的,就是观念、概念的意思,金刚经里所讲的相并不是显现的意思,而是对自我和对万法显现的执著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破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种主观执念. 金刚经》有20个地方都反复地提到了“我相、人...

天桥区17194217777: 众生相,皆无相.是什么意思? -
鲜类复方:[答案]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

天桥区17194217777: 下面这句话出于哪部经?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 -
鲜类复方:[答案] 这不是佛经上的原文. 这是一篇谈论佛法的文章,里面引用了《金刚经》、《阿含经》等佛经中的句子.

天桥区17194217777: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 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
鲜类复方: 出自《金刚经》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

天桥区17194217777: 金刚经里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着相”怎么理解呀 -
鲜类复方: 我人众生寿者都是众生的异名,都不外从众生的某一特性来立名,众生会执着这些以为是实有的. 我,是主宰的意思,每一众生的行动,常人都有自己作主和支配其他的欲望,所以叫作我. 人,行人法 ,所以名为人. 众生,按照现在说,即五众和合生的,有精神与物质和合的; 按照三世说,即由前世来今生,今生去后世,不断生了又死,死了又受生. 寿者,说众生的从生到死,成就命根,有一期的生命相续. 以般若正观,我、人、众生、寿命都是不可得的,都是因缘聚合的假我,但众生不知道无我而以为是实有的,所以起惑造业.

天桥区17194217777: 解释几句佛家的话.还有,佛说的“相”是什么 -
鲜类复方: 给您一总回答吧,供您参考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金刚经》简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相”为现象.上句表示的是一种无我的态度,意识中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想长寿这个念头,是佛家看破红尘,看待众生...

天桥区17194217777: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
鲜类复方:[答案] 个人认为最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我和别人,生物非生物,长久不长久的执着和分别,你就是他,他就是你,这样你就离开了世俗的欲望.这句话意思很深,我这样说其实也是不对的.

天桥区17194217777: 无我无妄是什么意思 -
鲜类复方:[答案]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无妄”大概就是说要不执著于“我”才不虚妄,才实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