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钊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里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思?~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摘自《金刚经》中一句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句意理解为下:
无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所以并无“我”,是名“我”。
无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与“我”无异,所以并无“他人”,是名“他人”。
无众生相:“众生”全部都是宇宙中的一把微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灭后我生,我灭后你生,所以没有“你我”,更没有“众生”。
无寿者相:为何没有你我,没有众生,就是因为一切法都是生灭法,“时间”是个伪概念,所以没有哪个活的长哪个活的短之说,在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再长的寿命都是弹指一挥间,而在那一瞬间,其实又蕴藏着无数个未知的虚空法界。
所以,此四无相说所指就是缘起生灭法的实相,前三重点在空间,最后第四相,“寿者相”,借“时间”为名方便说法,点出前三相(世间相)的本质,令学人(世间人)参入。

扩展资料:
《金刚经》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
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
《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刚经

《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

诗句出自《金刚经》,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菩萨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会想他为什么要度我,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想占我什么便宜,在你的对面是永远无法度你的。

所以菩萨须无人相。六道轮回,菩萨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难以度化其他道的众生,现鬼相、畜生相,人会轻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现人相、天人相,三恶道会觉得高不可攀,现阿修罗道会吓到人及三恶道众生,所以菩萨须得无众生相。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金刚经强调,前观所化境的众生不可得,此处内观发心能度众生的菩萨──我也不可得。依修行次第:先观所缘色声等诸法,人天等众生,皆不可得不可取;但因萨迦耶见相应的能观者未能遮遣,还未能现证。进而反观发菩提心和修菩萨行者──心亦不可得,不见少许法──色心有自性,可为发菩提心者。这才萨迦耶见──生死根拔,尽一切戏论而悟入无分别法性。中观广明一切我法空,以离萨迦耶见的我我所执为入法的不二门。这样降伏其心,能安住大菩提心,出三界而住一切智海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 

(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 

第一种无我相: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第二种“无人相”:

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人口众多,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

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

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扩展资料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

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

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



《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渡化众生。

诗句出自《金刚经》,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菩萨要有此相,如何渡你,你会想他为什么要渡我,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想占我什么便宜,在你的对面是永远无法渡你的。

所以菩萨须无人相。六道轮回,菩萨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难以渡化其他道的众生,现鬼相、畜生相,人会轻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现人相、天人相,三恶道会觉得高不可攀,现阿修罗道会吓到人及三恶道众生,所以菩萨须得无众生相。

扩展资料: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所讲的很重要的法教。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解脱路途上最大的束缚,最严重的障碍就是执著,佛教徒视执著为大魔。

执著的另一个名称叫相。相的字面意思是,所显现的一切事情都是相,但佛经中相的意义就不一样了。金刚经里所讲的相并不是显现的意思,而是对自我和对万法显现的执著的意思。显现本身并没有好与坏,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最大的束缚并不是显现本身,而是对于显现的执著。

噶举祖师帝洛巴对那若巴大师说:“显现不会束缚你,束缚的是对于显现的执著,你务必断除执著”。显现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要看我们对显现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西藏的大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说:“外境所现一切法,不明其性陷迷惑,执境为实自作缚,悟后诸法成幻化,助益此心为友伴,究竟义中不可得,此即无生之法身”。

相分为四个: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者相。多数修行者由相上往往会执迷不悟。譬如小乘行者在我相和人相上经常迷惑,破不了烦恼障,所以极难证得阿罗汉果;大乘行者在众生相和寿者相上容易迷惑,断不掉所知障,所以极难证得佛果。因此我相和人相会障碍获得解脱,众生相和寿者相会障碍证得佛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实际上这是菩萨经文里的东西。现在讲佛法, 就是讲菩萨的东西了。“四无相”,就是破参明心,破掉 你心中的迷惑。“无我相”,就是没有我的。我把这个世 界上的东西都看穿了,我脑子里就只想到救人家,没有我 自己的。“无人相”,没有人的。整个这个世界都是空的, 我看出去是没有人的,都是菩萨,境界提高——无我相、 无人相。“无众生相”,就是叫你不要有对比心

。如果你 看出去是这个众生,那个众生,实际上是你心中有对比, 有对比就有分别心。“无众生相”就是要你有平等心。什 么叫“破参”?“破参”就是开悟,破除迷雾、迷障。 “迷障”就是很麻烦的事情,让你很迷惑的事情。“行 道”,这个“道”指的是学佛的这条道理,“行道”是说 我们在走的这条道路和见道。“见道”是说我见证了这条 道路。现身说法是法布施,功德无量。“修道和证道”, 再去修,再去证悟这个道,就是证实这个是真正佛菩萨的 本性。所以修心谈何容易啊!

最后给大家讲,学佛的境界就是法喜充满。就像我们 现在一念《大悲咒》,一念《心经》,实际上就是和菩萨 接气,开心了,法喜充满。生病也好,灾难也好,实际上 就是你的增上缘。有了这些东西,你才能去破它;破了它, 你就跳了一级。它是一个阶梯。没有这个阶梯,你就平平 淡淡的;有了这个阶梯,你跨上去,你不就升了一级吗? 人的孽障总得要过啊。你不过的话,哪有平平淡淡一辈子 的?孽障来了,愁眉苦脸的,人肯定会生病。

你知道病来 了,就想:“我的孽障来了,我要跨过去,吃苦耐劳就是 来化解这个冤结。”有了苦才有甜。不去除孽障,哪来的 甜?人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地承受着这种冤结啊。看看你这 辈子做了多少坏事啊!你现在做的坏事、动的坏脑筋,到 了下辈子你再投人的时候也是一节一节在还嘛。

我们是众生,众生一定会被污染。只要是人,你不能 说你很干净;你只要是人,你一定会被污染。在人道,一 定会被污染。只要是人,你的思维就会不干净,你就有贪 瞋痴,你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杂念出来。在人间,开悟的圣 人要修到没有烦恼,要不知道烦恼,要没有受想行识,就 是没有感到特别开心,也没有感到特别痛苦。人家骂我, 我也没有感受;人家讲我好,我也没有感受。师父今天讲 你们徒弟了,你们不开心了,那就是你有“受”,你就不 是一个圣人。无“想”,就是脑子里不要去想。出事了? 没事,不想。难过了?不想。过去痛苦的事情,不想。有 什么好想的?每想一次痛苦的事情,就在你心中扎上一次 针。

多少人被师父一点,马上眼泪下来了。为什么?师父 点到他心里去了。真正有本事的人,想都不要去想。 “行”,我没有行为了,我这个人已经没有行为,好行为、 坏行为都没有了。“识”,意识,我脑子里不乱想,我没 有意识。控制意识到无意识,你就成功了。一般人都是先 是有意识,然后才会有想象力。

怎样区分意识和幻想?意识有三种。一是下意识。下 意识是毫无准备的一种意识。比如说,人家说你脸上怎么 会这么脏啊?“啪”的一下,你的手会去摸一下脸,这个 叫下意识。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叫上意识,上意识是准备好 的意识。比如说一个特工,他想“情报局会不会叫我的真 名啊?”“啪”,叫你真名了,你装着不知道。想,已经 是意识流出来的东西了,才成为想象。有一个词叫“意识 流”,就是说意识顺着自然地流动、自然地出来的东西。 比如说我今天想象(意识中):“我饿了吧,今天这个阿 姨给我做饭就好了 ……她来了,她会给我烧素京都排骨 …… 她做菜挺咸的……”这就叫意识流。

你的意识会顺着原始的 逻辑一直流下去,所以人家说你这个人意识流。其实意识 流跟泥石流也很像啊,很自然地往下流淌。意识能够控制 你的大脑神经。一个人的意识感觉到他要生癌症了,他的 脸一下子就不一样了,马上神经抽动,心脏难受,浑身手 脚无力。好了,就是意识控制你的神经、经络、脉梢。

但是想象的话,要转好几个弯。当一个人说“我在想 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脑子已经转了很多了。师父现在 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对学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是学 佛的人要克服的人间的毛病。要修到没烦恼,不知道烦恼, 没有受想行识,没有人间的杂念困扰着你。不要把人家的 什么话都当成真的,不要把人家的什么话都往意识里走, 这很重要。不管人家说什么,笑一笑。对人家好,要往意 识里走;人家对你不好,就不要往意识里走,否则伤害自 己。你们要学师父的精神——不要被自己先压倒,人不要 自己把自己压倒

。所以师父给你们讲一句话:“真正限制、 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我怕那个事 情啊,我不敢啊,我不能去做。”妨碍你了吧?真正妨碍 你修心、念经、做人的就是你自己。不要被自己心中的障 碍阻扰你自己,是你害了你自己。很多人最后说“我恨我 自己啊,是我害了我自己。”人有好心不一定能够解决问 题。师父就是好心救度全世界的人,可是有些人不相信, 师父有好心有什么用?救得了他吗?

菩萨所证悟的道理是什么?就是让你不要有烦恼,不 知道有烦恼,没有受想行识。这就是道理。想都不要去想。 很多人给你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想都不想,笑笑。想 什么?有本事就自己管好自己。妨碍你自己的、阻碍你自 己的就是你自己。很多人常说“我无所谓啦”,这也是阻 碍他自己啊。跟老板吵架之后,心想“这有什么,我就说 实话,让他这样好了,我无所谓了”,这也是他阻碍了他 自己。若心有定,就是如果你的心定得下来,好坏都一样。 

澳洲总理给东方台写信了,是好事吧?师父开心了。可是 没过几天,总理下台了。但师父心定得下来,总理写信来 了,哦,没喜乐;过两天下台了,对师父也没有影响。那 就没事了吧。人命在呼吸间,要力除偷安、懒惰。偷安就 是说自扫门前雪,很多人只管自己平安,不管别人。不肯 念经、不肯修心都是懒惰。要记住,只要是弘法,什么事 情都可以做。只要为了这个目的拼命地去追求,就会有功 德。

恭录  认实禅学  摆正意识(部分)




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诗句出自《金刚经》,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

佛教帝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常说的《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有好多人把这四相解释为外相: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众...

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彼我相最细,禅定中有观察者就是我相。寿者相 虽然不执着 这辈子的人身是我,但是下辈子六道投胎不一定是人身,这个人身就像脱掉衣服一样,他不固执人的样子是他,但是他执着有个灵魂的我在六道轮回。人相执着这辈子,只有这辈子这个样子是我。众生相比六道更包含广些,只要执着前后相似相续的变易生...

佛语:无我象,无人象,无众生象.出自什么,什么意思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意思是: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

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

什么叫”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太执著,心中老是有"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已"我"为中心,比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无众生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人与动物,植物等区分,芸芸众生皆离不开六道,皆在六道之中,你是人,说不好你前生是牛,是马.所以因以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这就印证了佛教的...

佛教帝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 出自《金刚经》。老法师---“我相”就是破除自私自利,不再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我相没有了。不再看到别人这些是是非非,“人相”就没有了。我、人之外,所有一切依正庄严都属于“众生相”,知道法法平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缘生性空,梦幻泡影,这是众生相破了。末后一个“寿者...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无我相...不要执着于“自我”。无他相...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当中.无众生相...不要活在大多数人整体形成的.社会.宗教.等等的价值观中.无寿者相...不要活在时间的概念中...等你破除了这些限制你的一切概念...

佛语:无我象,无人象,无众生象.出自什么,什么意思
出自《金刚经》简称《金刚般若波罗蜜》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相”为现象 此句表示的是一种无我的态度, 意识中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想长寿这个念头, 是佛家看破红尘,看待众生众生皆平等的思想 "相"即形相或状态 对性质本体而言,指诸法的形象状态 对人的意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红粉骷髅,白骨皮肉!什么意思?_百度知...
无寿者相就是要打破有限与无限的界限,知道有限存在的任何事物,与无限存在的即不生不灭的佛性是一体的,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佛性,一切事物都是佛性的外显,一切事物或存在都体现着佛性,由一切事相可以领悟佛法。有寿的色相、事物、存在,与无寿而永恒的佛性实无差别。我相...

郴州市18316325066: 佛家说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具体指什么? -
以宇新鱼: 所谓“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金刚经>中所说四...

郴州市18316325066: 佛教里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啥意思 -
以宇新鱼: 无论是我,人,众生,都是缘四大和合假相,生灭无常,没有真实的所谓的我存在.惟有真性是真实的,但是真性里没有这这些相的念头存在,清净常寂的意思.也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

郴州市18316325066: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
以宇新鱼: “相”也有翻译成“想”的,就是观念、概念的意思,金刚经里所讲的相并不是显现的意思,而是对自我和对万法显现的执著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破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种主观执念. 金刚经》有20个地方都反复地提到了“我相、人...

郴州市18316325066: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
以宇新鱼: 宣化上人开示:(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

郴州市18316325066: 什么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
以宇新鱼: 出自《金刚经》简称《金刚般若波罗蜜》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相”为现象 此句表示的是一种无我的态度, 意识中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想长寿这个念头, 是佛家看破红尘,看待众生众生皆平等的思想 "相"即形相或状态 对性质本体而言,指诸法的形象状态 对人的意识而言,就是“想” 即人的意识对事物的某种反映,也是人的意识对某种程度的相状摹写 “我相” 指执着于“实我”的外在相状 “人相” 指把轮回六道的自体当作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 “众生相”指把依五蕴(色.受.想.行.识)而生的众生之体当作真实存在 “寿者相”指把假相的生命存在的时限(即寿命)当作真实存在的相状 ——《金刚经》

郴州市18316325066: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
以宇新鱼:[答案] 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

郴州市18316325066: 众生相,皆无相.是什么意思? -
以宇新鱼:[答案]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

郴州市18316325066: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 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
以宇新鱼: 出自《金刚经》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

郴州市18316325066: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
以宇新鱼: 一、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 二、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 三、众生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 四、寿者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