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捷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礼记·礼运》的作者是谁?~

总结了子游氏之儒的思想学术特色,并通过对《礼记·礼运》篇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认为《礼运》篇为子游氏之儒所作。

《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

.《礼运》是子游所作.
近代学者康有为说:“著《礼运》者,子游。子思出于子游,非出于曾子。颜子之外,子游第一。”(《康南海先生口说·礼运》)郭沫若也说:“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应该只是一系。……这一系,事实上也就是子游氏之儒。”“《礼记·礼运》一篇,毫无疑问,便是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经典。”(《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就出自礼纪《礼运》一些学者出于重建孔孟“道统”的需要,往往将《礼运》“大同”归于孔子,认为孔子传道于子游,故《礼运》成于子游(或其弟子)之手,建构出孔子——子游——子思——孟子的道统谱系,从康有为、孙中山、郭沫若一直到今天的一些学者,无不持这一看法。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全文是什么?
原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翻译: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礼记·礼运》的作者是谁?
总结了子游氏之儒的思想学术特色,并通过对《礼记·礼运》篇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认为《礼运》篇为子游氏之儒所作。

《礼记·礼运》的作者是谁?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中<礼运>和<乐记>的注释?这两篇是谁作的啊?
1.《礼运》是子游所作.近代学者康有为说:“著《礼运》者,子游。子思出于子游,非出于曾子。颜子之外,子游第一。”(《康南海先生口说·礼运》)郭沫若也说:“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应该只是一系。……这一系,事实上也就是子游氏之儒。”“《礼记·礼运》一篇,毫无疑问,便是子游...

大道之行也作者介绍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作者是西汉戴圣。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1-4] 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

ll 礼记.礼运》一书作者姓名
西汉戴圣 望采纳

礼记礼运篇是哪部著作?
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国典章制度书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根据郑玄的话,认为“名《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阴转旋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
出自《礼记 礼运》。《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提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自然大公无私。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这是孔子所提倡...

ll 礼记.礼运》一书作者姓名
其实《礼记》是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其中的《礼运》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百度...
这是孔子说的,出自《礼记·礼运篇》,大概意思是:使老年人得到赡养,幼年人得到抚养,贫困的人得到依靠,困难的人得到帮助,鳏寡孤独者及身体残疾之人皆得供养。

克东县18667774849: 《礼记·礼运》的作者是谁?还有朝代?说的全面点 -
穆褚润肠:[答案]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

克东县18667774849: ll 礼记.礼运》一书作者姓名 -
穆褚润肠: 西汉戴圣 望采纳

克东县18667774849: 《礼记》的作者是谁? -
穆褚润肠: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

克东县18667774849: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Who Can Tell Me -
穆褚润肠:[答案]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

克东县18667774849: 《大道之行也》选自什么?是什么家经典之一?作者是谁?哪个朝代?对秦汉以前各种什么论著加以辑录? -
穆褚润肠:[答案] 《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 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儒家春秋时期选自《礼记·礼运》作者: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

克东县18667774849: 桃花源记和礼记礼运的不同点 -
穆褚润肠: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

克东县18667774849: 《礼记·礼运》中译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
穆褚润肠:[答案] 原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 《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说.《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

克东县18667774849: 哪位高人知道《礼记●礼运篇》的翻译?谁知道这篇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 -
穆褚润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克东县18667774849: 礼记 礼运 关于大顺的翻译 -
穆褚润肠: 大臣守法,官吏廉洁,官职有一定的次序,君臣有正常的关系,这才是健康的国家;譬如乘车,天子以德为车,而乐就是车的驾驶者,诸侯以礼相交接,大夫以法度为次序,士以信义相考较,百姓彼此和睦相处,这才是健康的世界.这种健康的世界叫做“大顺”.“大顺”就是养生送死、敬事鬼神的正常道理.治天下,大事重要,小事也不可疏忽,大事积习厚重,不能胶滞不动.大事小事并行,大事要办,小事也不可有细微之失.大事牵动小事,小事影响大事,深处要通,茂处要疏,诸事相连时要互动而不互妨.天下之事有大有细,有深有浅,有密有疏,有动有连,要各按其道,顺理而行,这就叫“大顺”,以大顺治天下,可以使天下安稳.大顺就是要和谐地理顺各种关系

克东县18667774849: 大道之行也作者 -
穆褚润肠:[答案]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