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京音乐的历史渊源

作者&投稿:夕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智化寺的音乐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寺院共同的封闭性,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受,不与外界接触,明代进寺院的音乐就相对完整地延续下来了。

  流传至今虽历经五百年,因为它仍然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迹风,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可以聆听的活化石
  ---------------------------------------------------------

  智化寺京音乐与王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做为笃信佛教、并执掌司礼监的宦官,是不会让智化寺在遇有大型佛事活动时缺少演奏队伍的。很可能是皇帝主动赐给他乐谱,也有可能是他向宠爱他的英宗请求,或是利用司礼监总管职务之便,于是得以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送入自己的家庙智化寺内。智化寺建寺之处,即正统九年(1444年)左右就传入智化寺的音乐,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其中大部分曲牌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钦定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相同。
  智化寺京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从智化寺音乐自明代宫廷传入智化寺的那一天起,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寺院共同的封闭性,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授,既不接受其他音乐的影响和渗透,同时也防范音乐的外传,有着极强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故保留着原有历史风貌,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内容丰富的工尺谱本以及曲牌、曲目、乐器等汇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起,同属我国现存的最古老音乐。那一首首古老的旋律,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目前智化寺音乐能够演奏的曲目共有38首,曲目如下:
  垂丝(四)调、锦堂月、月调锦堂月、水晶宫、放海青、金字经、五声佛、撼动山、昼锦堂、醉翁子、山荆子、好事近、千秋岁、滚绣球、醉太平、春、夏、秋、冬、纸幡、拿天鹅、水鸭儿、大打围、观灯赞、焚火赞、三皈赞、逍遥殿、寄生草、清江引、梅花引、豆叶黄、雁过南楼、穿拨罩、短命鬼、喜秋风、送仙人、小华严、青山口
  据智化寺保存下来的工尺谱统计,智化寺音乐各类曲目两百余首,曲牌分“只曲”、“套曲”两大类。只曲是单独演奏的曲牌,不能与别的曲牌相联;套曲由若干单个曲牌联成,按应用上的不同,分为两种:白天佛事中应用的是《中堂曲》,一般由七八个曲牌相联,运用的曲牌有《昼锦堂》、《金五山》、《锦堂月》等;晚间“放焰口”时应用的叫《料峭》,通常由十多个曲牌联成,如《好事近》、《千秋岁》等。
  其中佛曲曲目为:三皈讃、观灯讃、小华严、金五山套曲、纸幡、焚火讃、寄生草、五声佛、撼动山。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佛事活动都含有音乐的内容,尤其是放焰口和水陆道场法会,规模大、时间长,音乐安排反映出一定的艺术水平。
  从内容上说,除去为佛事服务的内容以外,还有描写宫廷生活的,如《逍遥殿》、《水晶宫》;更有不少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如《拿天鹅》、《水鸭儿》、《豆叶黄》等。曲目丰富多彩,曲调或空灵神秘,或古朴典雅,或诙谐热烈,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欣赏价值。
  曲牌与词牌
  智化寺音乐的曲牌名称,大都古朴雅致,有的与昆曲同名甚至早于昆曲,有的与唐代教坊曲、法曲相同,比如《望江南》等;有的与宋词词牌相同,比如《好事近》等。据专家研究,这些音乐曲牌与古代的诗词格律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在演奏翻调的方式上,智化寺音乐又保留了唐宋以来的燕乐中鼓吹教坊的一部分。

  词牌赏析: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宋]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好事近
  李清照 [宋]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常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鸣。

  千秋岁·夏景
  谢逸 [宋]
  楝花飘砌,簌簌清香细。
  梅雨过,萍风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山翠。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蜜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
  修竹畔,疏帘里。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金字经
  马致远 [元]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
  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
  登楼意,恨无天上梯!
  明清之际,佛曲日益深入民间。大的寺院广开庙会赏花唱戏,实际上成了社会的主要娱乐场所。在智化寺音乐的曲牌中,有一些与其他民族器乐的曲牌名相同,如《拿天鹅》、《醉太平》、《青山口》、《四季》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同属一族,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智化寺音乐乐队编制比较严格,典型编制为9人13件乐器(兼打击乐)。分别为:管2支、笛2支、笙2攒、云锣2架、鼓1面、
  銛子1副(由司笙者兼)、铛子1面(由司云锣者兼)、大钹1副(由司管者兼)、大铙1副(由司笛者兼)。


  参考文献:

  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乐音、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起,同属我国现存的最古老音乐。


  《智化寺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明正统年间随著智化寺的建成,打太监王振随之将宫廷音乐引入。经寺僧们研习演练,形成集宫廷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为一体的《北京智化寺音乐》。智化寺音乐的整个体系由乐谱、乐器、乐调、曲牌几个部分组成,全都采用工尺谱记写。其所用乐器是特制的,以管、乐、笙、云锣等为主要演奏乐器。曲目200多首,丰富多彩,乐僧队伍自形成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承袭不断,传至今日已有28代传人。
  1952年智化寺艺僧法广在如来殿的经厨里发现了由第十五代艺僧永乾抄本。谱本线装,高40毫米,宽25厘米,用的是高丽无帘痕米色纸,装订完整。封面中间行楷书《音乐腔谱》四字,封底内自上至下楷书“岁大大清康熙三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容乾吉祥如意”22字。内容无序幕,共录有管乐谱48首。
  抢救、保护、研究、传承北京智化寺音乐,是北京文博交流馆的一项重要业务。自1990年8月请回原智化寺已还俗艺僧张本兴、张广福、胡安和、朱锡泉等人,开始进行了-智化寺音乐抢修、发掘、研习、演出工作。并应国内外邀请组织演出100余场,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产生了十分良好的轰动效应。1999年7月24日以《中国佛教音乐传世珍品音乐会》首次进入我国音乐的最高殿堂--标记音乐厅演出,2000年又在北京护音乐厅,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各演出两场,观众众无虚席掌声不断。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佛教协会文化研究所及文物部门专家研究认定,智化寺音乐为唐宋的余音,是我过目前仅存的四大古乐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城隍庙鼓乐属典型的道派鼓乐,其确切历史已不可考。该庙道士安来绪、张教振、孟清真、张隆兴等传说,此庙在九曜街时就有鼓乐活动;安来绪说,他曾见到过书有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的鼓乐抄本,此谱藏于该庙“魁星楼”,1942年日本飞机轰炸西安,被烧毁于该楼之中。另外,尚有安来绪原存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的乐谱抄本(此本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这种种线索看,城隍庙鼓乐的活动可能始于15、16世纪的明代,最晚不会晚于18世纪前期的清代。
  清末民初,城隍庙及其乐社由姚春发主持,姚传授的艺徒有安来绪、王尉生、孟清真等。姚春发逝世后,由安来绪接替主持庙事及乐事。安传授的艺徒有张教振、樊明智、张存柱等。40年代中,在安来绪主持下,城隍庙成立了“音乐研究会”,专门传习鼓乐,收有不少乐社艺人习艺,如著名鼓吹艺人周檀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安的努力,在其他鼓乐社日趋衰落的情况下,城隍庙鼓乐社始终坚持活动,直到i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城隍庙鼓乐社更加生气勃勃,经常参加音乐会演出和重大节日游园的演出活动。1961年11月,城隍庙鼓乐社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由安来绪率领赴京作专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西安鼓乐遂更为广泛地为音乐界所关注和重视。


  大相国寺梵乐的乐曲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融汇了宫廷音乐、寺庙音乐、民间音乐之精华。演奏曲目十分丰富,分声乐和器乐两种,曲目有200个,至今仍残存《大相国寺手抄秘谱》、《师旷六律》等乐谱,在全国乃至世界佛教音乐中是最为独特的一枝。其声乐曲中的“倡”以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语言为内容,由通常的梵语三十二个音节构成,尤为宝贵。而器乐曲则以传统佛乐及中州地域音乐为主,演奏规范,编制严密。在开封繁塔及铁塔壁砖上,均可看到雕刻的佛教弟子演奏佛乐的乐手。挖掘、整理、继承大相国寺梵乐,对于完善中华音乐宝库十分重要。


  五台山佛教音乐渊于印度佛教音乐,又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成分,成为北方佛乐的代表。当时,东晋高僧道安、慧远,创造了唱导这一新的佛教讲唱体制,以讲唱法理开导众生为宗旨,采用了多种民间说唱方式,使唱导音乐与净土宗教义结合起来,编撰成《西文化导文》《往生礼赞》、唐代是五台山佛乐的极盛时期,五台山僧人澄观是华严经疏的集大成者,他同时完成了呗赞音乐的系统整理,即《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八载:"十赞叹者,乐则歌赞,苦则哀叹……如来具是六十种声音……"这种呗赞音乐是华严宗音乐的代表,也是唐代佛教呗赞音乐的代表。
  虽然五台山各种佛教音乐不同,但都体现了北方宗教音乐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较雄壮,不同于南方佛乐的婉丽。佛光寺文殊殿前现存石经幢,刻于877年。须弥座上束腰八方各刻有手持不同乐器正在演奏的乐伎八人,说明了佛乐当时的发展壮况。
  到了明代,五台山佛乐又有新的发展。表现为进一步吸收了唐宋曲牌、元杂剧曲牌以及民歌、民间乐曲等。清康熙以来,由于统治者特别优渥藏传佛教--喇嘛教,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便又出现了黄教音乐。
  流传至今的五台山佛教音乐,分为经文音乐和经外音乐两部分。经文音乐是专门用于佛事活动的声乐,由经文与佛曲相融而成。没有乐器伴奏的称咏读或念高调。有乐器伴奏以歌赞为主的称为"梵呗 "或"合念"。经外音乐没有词、偈,仅以乐器演奏为主的器乐曲牌,是五台庙堂音乐的精华。
  五台山佛教音乐在内容上分为青庙音乐曲牌及黄庙音乐曲牌两种。
  汉传佛教寺庙中的法事音乐即为青庙音乐。按传统分类可分为:瑜珈焰口、唱诵、吹腔和散曲四个部分。藏传佛教之喇嘛庙中的音乐叫黄庙音乐,它一般包括唱诵、吹腔、仪式音乐。青庙音乐旋律幽雅、意境深远,有远、虚、淡、静之特点;青庙音乐留传下来的共有47首,由五部分组成:瑜珈焰口、禅门口诵,佛事散曲、三昼夜本等。
  黄庙音乐,旋律较为华丽,节奏较为活跃,且羽、商调式的曲调较多,既有蒙、藏高原的山野之风,又具有幽雅、静谧之佛乐风韵。这两种音乐既有颂赞经文的唱诵,又有不加经文的纯器乐曲,无论是唱诵还是吹腔,从曲目看,除民族风很强的佛曲外,为了吸引听众、广传教义,都吸引了不少我国的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黄庙音乐留下来的曲牌共40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禅曲诵经之部、吹腔之部、仪用之部。黄庙音乐曲牌中,有很多是由西藏传入内地,曲牌多为藏语译音。但也吸收了汉民族一些古曲和民歌。
  青、黄两庙所用的谱本,也是传统的工尺谱;所有转调也是传统的五度转调法。但青庙音乐与黄庙音乐风格特点不同。青庙音乐讲究规矩,黄庙则不太严格。两庙使用调高不同。黄庙使用本调,即管调。使用工尺谱,即现代E调。青庙比黄庙低一个调,即角调,高音相当于现代D调。另外,青庙以汉民族乐曲为主,黄庙则继承了许多西藏古老曲目。因此,青庙风格以庄重典雅幽静见长,黄庙音乐则刚强洪亮,粗犷有余。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乐器,青黄两庙大体相同,都由打击乐和吹奏乐器组合而成。青庙音乐主要有:手鼓馨、铛子、中木鱼、方锣、鼓、铙、忏钟、行馨、管子、笙、梅等。其中笙为主,管梅相助。乐队一般由14人组成。黄庙乐器主要有大把鼓、藏铃管子、笙、大木鱼,大号、别莉、海螺、铙钹,唢呐、海笛。黄庙乐队以管子为主,笙梅相助。乐队一般由10人组成。每日早晚迎送太阳时,使用的乐器有大号、唢呐、海螺、别莉等。
  历史上,五台山的青庙、黄庙都有自己的乐队。除日常殿堂诵经吹奏之外,各种法会都会有乐队吹奏。以后,庙堂音乐留传于民间,祝寿、葬仪等也请和尚喇嘛念经奏乐。
  所以说,佛乐在佛教活动中,那抑扬顿挫的诵经节奏,或配以伴奏,或单独清唱,或经停乐起,唱念结合,声乐相间。忽儿深谷溪泉,忽儿高岭鸿雁,其水乳交融的演奏,具有十分浓郁的古典风味,不禁会令人想起唐诗宋词元散曲的格调。
  青庙音乐中的吹腔是法事人的纯器乐曲。主要曲目有《上经台》、《秘摩岩》《普庵咒》、《云中鸟》、《进兰房》等40余首,它们有的来自佛曲、有的来自古典乐曲、有的来自民间俗曲,一经佛乐队演奏,既有较为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韵味,又有鲜明的佛乐特色。黄庙音乐中的吹腔用于黄庙各种殿堂仪式和各种佛事活动。乐曲有的来自青庙音乐如《秘摩岩》、《上字翠黄花》、《六字真言》等,有的来自古典乐曲如:《如意歌》、《四字月儿高》等,也有一部分来自民间乐曲。


  福建南音是曲艺的一种,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福建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宋,主要流行于于福建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南曲在民间流传,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清代以来在泉州、厦门和晋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建国以来,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会。还建立了专业的南曲音乐团。

要了解京音乐,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原生环境---智化寺。智化寺建于公元1443年(明英宗时期),第二年英宗赐名智化禅寺,意思是以佛的智慧渡化人。但可笑的是,智化寺其实是当时的司礼监总管王振的家庙。
《明史》中对智化寺的描述是穷极土木四个字,即使到今天,还能从遗留下的宏伟建筑、精美的壁画造像以及北京地区惟一留存的明代转轮藏等文物中,依稀看出当年气象。就是这位开明代宦官乱政之风的大太监王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蒙古瓦剌(la)俘虏,他也死在乱军之中。几年后,明英宗经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为了遮掩自己的羞耻,竟然在此为祸国殃民的王振建起精忠祠。明朝智化寺的地位非常高,前三代主持都是由四品以上的僧官来担任,香火非常旺盛。直到清朝乾隆七年,山东道的监察御史沈廷芳进京述职路过智化寺,看见众多不明真相的善男信女在给王振像磕头烧香供奉。沈廷芳曾经参加过编纂《明史》,了解王振的罪行,感到十分愤慨。于是,他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乾隆很快批示,让地方官封了智化寺,推倒王振的石碑,并且将石碑上刻有王振名字的地方统统铲掉。对智化寺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之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就住在智化寺,也对寺院进行了破坏。这座寺庙阴错阳差地被历史遗忘,却为北京保留了一座最完整的明代风格的木制结构建筑群,同时又是集音乐、佛经、壁画等佛教艺术为一体的寺院。 传统智化寺的音乐又称京音乐、智化寺京音乐,来源于明代宫廷礼仪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智化寺京音乐有明确纪年的工尺谱本,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有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智化寺的工尺谱本带有纪年,最早的一本是在康熙三十三年,由15代艺僧永乾抄录完成的。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僧人在收拾藏经柜时发现了这个珍贵的谱本,便送给了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杨荫浏先生拿着谱本和寺院里25、26代艺僧所吹奏的音乐做比较后,发现与几百年前的音乐相比,保持得非常完整,没有一点私自加进去的演变。由此学术界推证,智化寺延续560年的音乐没有任何演变。




智化寺京音乐的历史渊源
传统智化寺的音乐又称京音乐、智化寺京音乐,来源于明代宫廷礼仪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智化寺京音乐有明确纪年的工尺谱本,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有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

《智化寺音乐》同哪些古乐同属我国现存的最古老音乐?
挖掘、整理、继承大相国寺梵乐,对于完善中华音乐宝库十分重要。 五台山佛教音乐渊于印度佛教音乐,又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成分,成为北方佛乐的代表。当时,东晋高僧道安、慧远,创造了唱导这一新的佛教讲唱体制,以讲唱法理开导众生为宗旨,采用了多种民间说唱方式,使唱导音乐与净土宗教义结合起来,编撰成《西文化导...

智化寺名字的来历?
智化寺的曲折历史是明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缩影;他的古代建筑是京城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他的京音乐是震撼乐坛的古老乐种;他的佛教艺术是罕见的转轮藏、有珍贵的元代经书……。随著时光转移,它像一位500多岁的老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静静敞开山门,等待着人们的欣赏。

智化寺初建时的用途是什么?
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不像一些古刹名寺具有恢宏的历史或悠久的渊源,现在智化寺虽然是一处不起眼的寺院,但是在繁盛时曾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目前东西两路已荡然无存,中轴线上的主...

中国四大鼓乐
位于北京市禄米仓胡同的智化寺,因其保留了流传近500年的京音乐,而成为中国古老音乐的传播中心之一。智化寺建于1446年,原是明英宗的弄权太监王振的家庙。王振笃信佛教,将明朝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并汲取了当时民间音乐精华,聘请了大量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的艺僧在寺庙中弹奏演唱,逐步演化成京音乐...

北京哪个博物馆最值得去参观
门票价格:成人20元\/人,每周三前200名观众免费 2、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 博物馆位于明代皇家寺院真觉寺(俗称五塔寺)旧址上,是北京地区石刻文物荟萃之地,堪称“北京的碑林”。寺内的金刚宝座造型独特、雕刻精美,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极高。博物馆基本陈列《贞石永固--北京石刻艺术历史文化展》,...

何为道教音乐?
道乐走上了多样化、地区化和世俗化的道路。道教音乐渊源甚古,历经千百年而悠久传承,道教音乐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从道教音乐的构成因素来看,它包含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多种养份,如戏曲、说唱、民歌、器乐等等;又由于历史上各朝帝王及宫廷乐工曾参与过道教音乐的创作,如唐玄宗、明成祖等...

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代“ ”,唐代 都与戏曲有渊源关系。2、初步形成:自 开始, 、鼓子词、 等说唱形式发达, 与 脱颖而出。3、杂剧兴盛:元朝 4、传奇剧繁荣:明代形成 , , ,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形成“ ”5、京剧出现和繁荣:清朝 ☆★☆探究: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中国有哪些著名音乐家呀﹖
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小提琴曲《牧歌》等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小提琴音乐的基础。12.王洛宾(1913年--1996年)西部歌王,作曲家,民间音乐收集家。北京人,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山西,1938年7月到兰州,在当地开展...

汕头大同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据楞严寺老艺人讲,该寺音乐由内蒙凉城的宁愿寺传入。楞严寺寺庙音乐对于研究北魏时期建都平城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民间音乐文化及其当地寺院佛事、佛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大同旅游注意事项 1、天气:大同最显著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很大,最好多带一件衣服,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2、饮食:大同饮食以面食为主,口味较重...

开平区13316029933: 北京智化寺的京音乐的来历艺术特点和价值?
莱所瑞德: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 【简介】 建于明正统十一年的北京智化寺是佛教京音乐的中心,即智化寺音乐,包括禅门(声乐)、音乐门(管乐)、法器(打击乐)三部分,分别用...

开平区13316029933: 北京智化寺佛教音乐从什么时候兴盛起来的智化寺的音乐起源哪年代其中
莱所瑞德: 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敕赐寺院,后王振擅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并组建乐队,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

开平区13316029933: 智化寺名字的来历? -
莱所瑞德: 所谓“智化”就是以佛的智慧普度众生 以下就是智化寺的详细资料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成立于1992年,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智化寺内,是一座以促进发展、传播和研究文物、博物馆、民间收藏、文化交流为中心任务的综合...

开平区13316029933: 智化寺初建时的用途是什么? -
莱所瑞德: 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智化寺兴建于明代(西元1443年),初建时是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的家庙,不像一些古刹名寺具有恢宏的历史或悠久的渊源,它虽然是一处不起眼的寺院,但是在繁盛时曾占地约两万平方米.

开平区13316029933: 北京智化寺
莱所瑞德: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 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9538.htm#sub9538

开平区13316029933: 明清时期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莱所瑞德: 明清时期的民间器乐合奏,是民间岁时节令、婚丧喜庆、民 间集会时重要的娱乐形式... 智化寺音乐——又称佛教京音乐,是明代北京智化寺为代表 的寺院僧人迭代相传保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