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教音乐?

作者&投稿:初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为法事音乐、道场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

早期道教的法事活动是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与发展,最初诵经为直诵,未见有使用音乐的记载。道乐的使用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所谓《华夏颂》,是吸收秦汉时宫廷中演奏的雅乐改编而成的,据《玉音法事》注说:“华夏,三千五百里为华夏,言其迢远之意,今华夏自思真堂举起,徐徐吟咏,过廊庑,登殿堂,而毕。似取其迢远之意也。”这大约是在道教仪式开坛前行进中吟咏的一种音韵。《步虚辞》多是对神仙的颂赞之词,一般是五言、七言的诗歌词,长短不拘,视法事的需要而定。《乐府古题要解》说:“步虚辞,道家曲也。”据南朝刘敬叔所著《异苑》记:“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因使解音者写之,为神仙之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又据《晁志》载:“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所讽咏,故曰步虚。”因其音韵若众仙飘渺行于虚空歌诵之音而得名,风格古雅。南朝茅山道士陆修静所撰《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中,便收有《步虚辞》,现存明《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所收《玉音法事》中录有多首《步虚辞》。

唐代是道教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唐高宗曾令宫内乐工制作道调。玄宗曾命道士、大臣献道曲,并亲自研作和教授道乐。《混元圣记》卷八日:“二月辛卯,帝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荐献太清宫,贵异于九庙也。”《册府元龟》卷五十四记有“(天宝十年)四月,帝于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他还诏道士司马承祯、李会元制《玄真道曲》、《大罗天曲》;诏工部侍郎贺知章作《紫清上圣道曲》;诏太常卿纬绦制《景云》、《九真》、《紫极》、《承天》、《顺天乐》、《小长寿》等六曲。玄宗自作《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等道曲。唐代诗人作诗也有不少提及道乐的,例如张籍有“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之句;女诗人薛涛在其《试新服裁制初成》诗中有“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之句。可见当时道乐流行之盛。

唐时因道士的流动,道乐由宫廷传至民间,又吸取了许多民间曲调,包括一部分佛教音乐和西域音乐。有的被改名后即用于道教活动,如把《无愁》改称《长欢》,《苏罗密》改称《升朝阳》,将它们都纳入了道乐之列。唐末张若海撰《玄坛刊误》称唐代道乐为“广陈杂乐、巴歌渝舞,悉参其间。”唐末五代时著名道士杜光庭集前代道教斋醮科仪之大成,编辑了《道门科范大全集》,道教的斋醮仪式得以进一步规范。这时的道乐已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

宋代是道乐发展的另一重要时期,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分别编写道乐,多达数十首,如《步虚辞》、《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等。特别是宋徽奈好道,重用道士林灵素修改、增补道教斋醮仪式,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轨》426部,并选全国宫观道士进京习道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道乐总集《玉音法事》,即是在北宋时编纂的,它以曲线记谱收录了南北朝、隋唐以来的词章和宋真宗、宋徽宗所制的赞颂50首。曲线记谱在《汉书·艺文志》中称“声曲折”,似一唱三叹,衬词较多,具有南曲风格。此时,丝弦乐已加入了道乐的行列,道乐的伴奏乐器日趋完备。

至元代,道教出现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道乐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全真重清修,其乐多清幽出世;而正一重斋醮与符篆,道乐雄浑、古雅。

明初,朱元璋设玄教院统辖全国道教(后玄教院改称道录司),下令清整道教,命道士编制斋醮仪范,道乐也由此逐渐规范化。明洪武十一年(1380),建“神乐观”,置提点、知观等职,隶属太常寺,掌管宫廷祭祀活动和乐舞生,由精通乐舞的道士主领,乐舞生由征集的道童充任,服饰如全真道士。除京师外,在五岳也设有乐舞生,以备国家祭典用。明初著名道士冷谦曾主“神乐观”,定雅乐。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亲定道教科仪乐章,永乐年间(1403——1424),成祖朱棣制《大明玄教乐章》,以“工尺”法记谱,有醮坛赞咏乐章、玄天上帝乐章、洪恩灵济真君乐章三部分,曲目有《迎风辇》、《天下乐》、《圣贤记》、《迎仙客》、《步步高》等14首,后收入《正统道藏》,为研究明代古音乐的宝贵资料。

清代在道乐管理上基本沿袭明代旧制。北京的东岳庙、绨、蟠桃宫、吕祖祠、岳庙、关庙均属“神乐观”,居乐舞生,平时著道装,蓄发住庙,但可有家室,父子世袭。遇有朝廷盛典,即奉诏人宫参加祭典仪式。演奏的乐曲属宫廷祭典音乐,使用乐器比较多,雄壮宏伟而又不失欢快。在民间,道乐与各地的地方曲调广泛地融合,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道乐风格。道乐走上了多样化、地区化和世俗化的道路。

道教音乐渊源甚古,历经千百年而悠久传承,道教音乐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从道教音乐的构成因素来看,它包含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多种养份,如戏曲、说唱、民歌、器乐等等;又由于历史上各朝帝王及宫廷乐工曾参与过道教音乐的创作,如唐玄宗、明成祖等都谱写过不少道曲,使得道教音乐中又含有部份古代宫廷音乐的色彩;古时一些文人墨客也曾为道教度曲唱经,因此,道教音乐中又有几许文人音乐的遗。可以说,道教音乐是集中国传统音乐之大成者。

从道教音乐的功能上看,它既是道教徒举行宗教法事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又是以一种艺术形式感化俗民百姓而传教布道方式,所以,道教音乐具有宗教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功能。于道教内部而言,道教音乐是道徒行法布道的仪式内容,是道徒与各界神明沟通的特殊"语谈";于道教外部观之,道教音乐又是娱神乐人的一种有着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有陶冶性情的社会功能。

道教音乐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由人声唱诵的"经韵音乐",其二是由乐器奏的"曲牌音乐"。"经韵音乐"在唱诵时,往往有乐器和法器伴奏,所使用的乐器和法器,因各地宫观之性质与条件不尽相同,于数量和种类上也就多寡不一。一般说来,大致有鼓、钹、木鱼、磬等法器,乐器有笙、笛、箫、管、二胡、琵琶、三弦等等。


道教音乐流派简介
丛林制度的建立和课诵音乐的完善,标志著全真道音乐规模咸备。正一道在承袭唐宋道教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趋向完整和规范,成于元初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不仅是一部斋教科仪全书,也是一部道教科仪音乐的要典。兴盛的元杂剧和南戏与道乐互为影响,关系密切,这既构成了元代道教音乐发展的一个特点,也为...

成都道教音乐成都道教音乐简介
它被称为川西道教音乐,广泛流传于成都境内的道教名山、宫观以及城镇乡村的民间火居道坛。经过历代道教音乐人的精心传承和融合,它现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南北道教经韵之精华的音乐形式,汇集了名山道观的古雅气息与民间道坛的通俗韵味,鲜明地体现了川西地区的地方特色,是地道的道教音乐艺术瑰宝。

台湾道教音乐简介
「北管音乐」是流行于台湾原属漳州籍住民的民间音乐,道乐中吸收的北管音乐,主要来自北管的锣鼓乐,俗称「牌子」。「其他民间音乐」是指道士偶尔演奏的诸如车鼓弄音乐(民间艺人称为「军鼓谱」)、台湾的「广东音乐」(1949年前传入台湾)等其他民间音乐。北部的道教音乐分为「道教固有音乐」、「北管...

道教音乐乐器简介
通常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敬祖师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勅令牌、天蓬尺、镇坛木;另一类为各种打击法器,常用的有大铙、小铙、大镲、小镲、铛子、手铃、大小木鱼、大鼓、小鼓、大铁磬、大铜磬、小铜磬。道教科仪音乐中所使用的法器,...

白云山道教音乐基本特征
白云山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源自道教的斋醮科仪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传播工具,它与斋醮仪式紧密相连,彰显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和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作为文化宝库,白云山道教音乐融合了南北两地的道教音乐元素,与陕北民歌和晋剧音乐交流融合,使其展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

三秦道教音乐简介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分类与形式 声乐 器乐 乐器 道教音乐流派 正一道音乐 全真道音乐 道教音乐谱辑 玉音法事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全真正韵 各地道教音乐 北京白云观 苏州 龙虎山 武当山 茅山 上海 崂山 三秦 四川 东北 台湾 香港 西北三秦之地的陕西,是道教萌芽与繁荣之源地。陕西道教音乐分声乐和...

成都道教音乐成都道教音乐门派
在四川成都,道教音乐的传统至今保持着独特的两大家派特色,即静坛派和行坛派。静坛派,又称静居派,源于全真道,其成员被称为静坛派道士、静居道土或出家道士,他们选择在道观中居住,过着清修的生活。他们通常头挽发髻,身着道服,坚守单身和素食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宁静而深邃。静坛派的音乐特色...

道教十大经典歌曲
无根树音乐:赵净颐-无根树。8、风入松 风入松音乐: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中国道教音乐。9、步虚韵 步虚韵音乐: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中国道教音乐。10、四季春 四季春音乐: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中国道教音乐。道教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

道家歌曲十大经典
我推荐道家歌曲的经典之作包括《道迹模情》、《道缘》和《道心》等,这些歌曲融入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理念,表达了道教追求自然、清净、超脱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身养性、悟道成真的修行之路。还有《逍遥游》、《神化引》、《蝶梦吟》等琴曲也是道家音乐的经典之作,这些歌曲和琴曲都富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能更深入...

香港道教音乐简介
从音乐形式上看,香港道教音乐可分为经韵和器乐两类。经韵音乐是香港道教音乐的主体部份,它依附于经文内容贯穿于各类科仪之始终。经韵由道观内专职道士(习称「经生」)唱诵。器乐音乐在香港道教音乐中有其独特的一面,将乐器加入到经韵唱诵之中的跟腔伴奏,是器乐音乐的主要部份。另外,在道众举行...

和硕县15713726526: 道教音乐 - 搜狗百科
辛树前列: 道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曲式和情调的内涵上,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道乐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禳灾、超度亡灵和修持养炼,曲调形式上有“阳韵”和“阴韵”之分,“阳韵”多用于早坛...

和硕县15713726526: 请问关于道教音乐 -
辛树前列: 道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汉语中,大部分文学形式都带有音乐成分.汉字的数量很多,同音字之间多以韵律来区分,诗、词、曲、赋在创作和朗诵时都依照一定的韵律而定,为的是便于唱诵.包括八股文在内,在诵读时也要...

和硕县15713726526: 道家有什么音乐 -
辛树前列: 从宏观上看,有全真正韵,武当仙韵,苏州道乐,龙虎山正一道韵,古韵,等等. 从微观上讲,有澄清韵、三宝赞、下水船、水落音等等等等数不胜数的道乐.

和硕县15713726526: 道教18大韵是做什么的? -
辛树前列: 道教音乐.全真道士对全真正韵的习称,因运用全真道十方丛林而得名是全真派各宫观通用韵.十方韵的产生厉史,未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从全真道产生和发展的厉史来看,这种韵可能始于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建立道教丛林制度之时.十方韵最显的特点是它的共通性.即道士们所称的'天下同'特点,所以全真教总把它视作最正统的韵.

和硕县15713726526: 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区别 -
辛树前列: 我也不懂两者的区别,在青城山听过道教音乐,挺空灵的.对比佛教音乐的低回,我觉得二者起码有一点不同:道教的多使用丝竹乐器,鲜有人声唱和;佛教的人声吟唱更多,大气吧

和硕县15713726526: 道教音乐的代表作是什么 -
辛树前列: 蓬莱仙韵 缘 财神姻缘牵 随遇而安 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和硕县15713726526: 道士的音乐是什么? -
辛树前列: 梵乐

和硕县15713726526: 熙道写的《道德经》音乐是道教音乐吗? -
辛树前列: 此首歌曲曲子极具深度,旋律优美,浪漫飘逸,乐中如登山峰绝顶,时而如入云端,完全散发出了老庄文学艺术的逍遥浪漫气息,是道家音乐,而不一定是道教.道教更倾向于老子而非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