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典故,讲君明与臣良的关系,是什么?

作者&投稿:邵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的历史。和南宋有什么关系~

东汉西汉时按照当时的时间来区分的,汉朝在发展到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王莽夺权成功,建立了一个王朝,虽然在短时间内就被汉朝皇帝给剿了。

何不食肉糜。
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扩展资料:
出处:
出自《晋书》,《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翻译:
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声,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
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司马衷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他的昏聩痴顽都是这种样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不食肉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蕴含的典故说的是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

  因此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 伯夷、叔齐可是真上了山的。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当孤竹君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避位而逃了。

  有个说法是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盛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又是位很有道德的人,兄弟两人便来到了周的都城岐山。此时,文王已死,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盟誓,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两人相视而笑说:“奇怪啊,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难道是要追求第一等的俸禄?哈哈!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师伐纣时,伯夷又跑来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君,这叫做仁吗?”武王周围的将领都要杀伯夷、叔齐,但被统军元帅姜尚制止了。

  后来,周武王灭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却以归顺周为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都断然拒绝而继续在首阳山采薇而食。

  如果你说的是他们两个 那贤臣这个词有待考量 会说他们贤 也是因为几百年后的孔子把二人作为“贤”的代表。

www.Google.com.cn
看看吧~


有一个典故,讲君明与臣良的关系,是什么?
蕴含的典故说的是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因此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 伯夷、叔齐可是真上了山的。相传伯夷、叔齐是...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意义:其...

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简介,张伯行是个怎样的人?
张伯行不仅是一位理学大家,更是一位尊崇躬行的理学实践者。他的理学思想主要包括“性理”学说、反对姚江、重视主敬、排斥佛道和尊崇躬行等五个方面。 轶事典故 学术追求 张伯行刚成进士时,回家乡南郊建造了一座精制的房屋,摆上了数千卷书以供纵情观览,看到《小学》、《近思录》,以及程、朱的《语类》,说:“进...

沈约故里究竟在那里?
《与徐勉书》自叙老态,写得十分形象,"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世竟因此而有了"沈郎腰瘦"这一典故。 现在的诗作,除郊庙乐章外,尚有140余篇,一部分是拟古的乐府,侍宴和应制之作也不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平稳工整。作品中比较突出的是描写山水景物和离别哀伤的诗,为数不多。山水诗...

一将功成万古枯是什么意思?
“一将功成万古枯”无论将再勇猛,再剽悍都无法赢得战争的胜利,人们总是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说简单了~就是说君安,必帅智,必将勇,必民强。王道者为调整四方关系的才能,有此才能,才可号令天下。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得王道者得天下。而王道靠得不是学~而是悟。汉刘邦,从将坐起...

回答巧妙的文言文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 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

有关不讲诚信而害人害己的事例
1、周幽王烽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2、曾子杀猪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答应回来给儿子杀猪肉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

非臣之力文言文
此文充分的表现出君与臣的关系,只有君明主友好强大,臣才能发挥自己所能,好好辅助君主。 人物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

说说对齐桓公的历史评价
春秋时期,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霸业的取得与桓公的开明和管仲的谋略是密不可分的,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早在...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都是谁?
(二)褒 姒===她倾国倾城,晶莹剔透:她冷若冰霜,难得一笑。她是烽烟戏诸候的女 主角。她终于笑了,可爱之极,灿烂之极。周幽王也笑了,不过他因她最后的一次笑,骊山角下,成了幽王永远的归宿褒姒,也落了个自缢身亡的结局。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天下的历史教训为历代英君明主引以为戒。(三)...

湘桥区17146013168: 唐太宗妻说君明才能臣贤 -
粱琴风湿: 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从小就爱好读书,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所以能够经常与唐太宗谈古论今,对丈夫的朝政大有裨益,也让宫廷中没有冤枉的刑罚.长孙皇后不仅自己爱好读书,甚至经常与丈夫一起和乐融融地共执书卷秉烛...

湘桥区17146013168: 关于贤臣良将的故事. -
粱琴风湿: 稷[jì]与契,都是上古的名人,是尧舜时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大臣.稷播种百谷,教民稼穑,为农耕之始祖,后人尊他为农神或谷神; 契负责教化和礼仪,使人们知“五伦”,明礼仪,做到“九族既睦”.二人辅佐尧舜,助禹治水,恪尽职守,深...

湘桥区17146013168: 直言进谏和委婉进谏的历史小故事各一则.除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出师表、曹刿论战 外.每则150字左右. -
粱琴风湿:[答案] 直言进谏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鲁定公问:... 依笔者之见,在唐太宗时代之所以会出现君明臣直的局面,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有其广泛的基础.“纳箴赐帛”和“上...

湘桥区17146013168: 三国 的一些典故有些什么故事呢? -
粱琴风湿: 、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

湘桥区17146013168: 锦瑟 - 李商隐 -
粱琴风湿: 、《锦瑟》典故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

湘桥区17146013168: 《秉烛之明》的故事是什么? -
粱琴风湿: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秉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 嘿,,希望帮到你~~~

湘桥区17146013168: "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出自于哪本典故? -
粱琴风湿: 南宋笔记《避暑漫抄》宋人相信君臣之间乃是一种公共关系:“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君臣之间,“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入元之后,这种公共性的君臣关系被私人性的主奴关系代替,臣成了君之奴仆,许多大臣甚至需要入宫服役.在主奴关系下,君对于臣,当然也是生杀予夺,想廷杖就廷杖,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一位明朝的观察者说:“三代以下待臣之礼,至胜国(元朝)极轻.”

湘桥区17146013168: 什么车没轮?什么猪没嘴?什么炉没毛?什么房没门?什么书没字?什么花没叶?猜6个字,是个很浪漫的一句话 -
粱琴风湿: 第一个答案:乞朱为吾昭雪 有个典故的,在明太主朱元章贪官当道 ,人们有怨都很难得到公正的审判 有一穷书生, 考试三年而不第. 并且家中田地被占官官相卫他无处伸冤 根本不可能去告御状. 终于他想出个方法 能让太主知道他的怨情 .他...

湘桥区17146013168: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这个句子的句式是...... -
粱琴风湿: 转折句 这句话出自一个成语故事,叫做“南辕北辙”,但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即使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

湘桥区17146013168: 律诗是什么? -
粱琴风湿: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