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末那识”(即第七识)?

作者&投稿:鲜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末那识,也被称为第七识,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意识的一种特殊层次。

末那识是相对于前六识而言的,前六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末那识作为第七识,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地位。下面详细介绍末那识的含义和特点。

末那识的特点在于其执着性和根本性。在佛教修行过程中,末那识被看作是连接俗世与超越世界的桥梁。首先,末那识是一种深层的意识状态,它执着于自我和世界的固有观念,这体现了其执着性。然而,它也是连接其他六识的核心,通过整合各种感知和认知,形成个体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末那识的这种功能使其成为修行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

从更深层次来说,末那识与人的存在和生命体验紧密相连。它是连接生命主体与宇宙万物的纽带,同时也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在修行过程中,对末那识的洞察和理解,有助于个体超越世俗的束缚,实现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增长。因此,对末那识的探讨和研究,是佛教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总的来说,末那识作为第七识,是佛教中意识层次的一种特殊状态。它具有执着性和根本性,是连接俗世与超越世界的桥梁,同时也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对末那识的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佛教哲学和修行实践,从而实现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增长。




何谓“末那识”(即第七识)?
末那识,也被称为第七识,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意识的一种特殊层次。末那识是相对于前六识而言的,前六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末那识作为第七识,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地位。下面详细介绍末那识的含义和特点。末那识的特点在于其执着性和根本性。在佛教修行过程中,末那识被...

何谓“末那识”(即第七识)?
末那识,佛教八识之一,是“我执”与分别心产生的根源,是妄念的起点。要实现心性的转变,关键在于将末那识转化为平等性智,这在《楞严经》中有深入阐述。猴性难驯,但通过“观能”这一方法,可以调伏这股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被爱恨、贪吝等情绪所左右,这些背后都是末那识在起作用。当...

何谓“末那识”(即第七识)?
  末那识是八识之一,是众生执妄为真、形成“我执”、产生分别心、爱憎心、取舍心的根源。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是转识成智的关键。《楞严经》谓“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末那识正是妄念的发端处,回归真如自性,由静定至于圆明,由禅那至于涅般,务必从末...

请问末那识是什么,第九识又是什么?
末那识即第七识,也即我执之识,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七识,以由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末那识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为意识,有何分别?彼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即...

人的第八识是什么, 末那识是第几识
7. 分别识(末那):对前“六识”起分别而取舍,喜爱的则贪念、厌恶的则嗔恨,得到喜爱的就乐,失去喜爱的就苦,得到厌恶的就苦,逃离厌恶的就乐,多数众生在这苦与乐中轮回。8. 藏识(阿赖耶):对贪、嗔的贮藏记忆,即成“业”,业有善业、恶业,所谓“三尺头上有神明”,是指善恶行为都由...

瑜伽行派三类八识
首先,前六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它们的主要职责是辨别和认知。每种识都以其对应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意)为活动基础,并将幻现的外界(色、身、香、味、触、法)作为认识的对象。其次,第七识,即末那识,负责思维和衡量。它是前六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请问,心法中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的含义?
六理,即:(一)不共无明证,谓第六识之作用虽有间断,凡夫不共无明,则恒无间断而相续,故须有末那识。(二)六二缘证,前五识以前五根为所依,以前五境为所缘,第六意识亦须有末那识作为其所依之意根。(三)意名证,末那名意,因系恒审思量,故末那识必须恒存。(四)二定差别证,圣者所...

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关系
末那识,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科学上指第七感时间觉,佛学解释为修行人放弃善恶的分别心。2、第八识: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后三识具有...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什么?第六识与第七识的区别在哪里?
第六识是意识,第七识是意根,意根是意识的所依根。 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第七识原名叫做“末那”,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佛教八识之中第六识的佛家命名是什么?
[七、末那识],梵语末那,华言意,亦名相续。识,又名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恶之境,而为染净,皆由此识也。前第六识名意识,今此识亦名意者,谓第六识,依根而得名。此识当体而立...

坡头区15742743478: 末那识究竟是什么 -
佴师蒙脱: 【 末那识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中之第七识;华译思量,又译作意,它恒常在审察,恒常在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念念不忘第八阿赖耶识为我, 有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跟着它,故我执的成见很深, 烦恼便是这末那识的执着而生起的.

坡头区15742743478: 第七感具体指什么?
佴师蒙脱: 第七感,又称末那识,是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 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

坡头区15742743478: 佛教的第7识末那识是什么?和第6识意识有什么区别? -
佴师蒙脱: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

坡头区15742743478: 阿赖耶识 - 佛语中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佴师蒙脱: 问"佛语中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 答:阿赖耶识是八识心王中之一识. 八识心王(名相解说)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

坡头区15742743478: 人有几识 都是什么 -
佴师蒙脱: 人有八识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眼识——眼睛——色(形象); 2、耳识——耳朵——声(音声); 3、鼻识——鼻于——香(香奥之气); 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 5、身识——皮肤——触(感受冷热痛痒)...

坡头区15742743478: 观念和意识的区别 - 佛教的第7识末那识是什么?和第6识意识有什么区别?在佛教论坛看到
佴师蒙脱: 佛教术语“意识”和现代日常汉语中的“意识”不是同义词,所以您说的“我们做的... 这里,所谓的“意根”(即唯识学所谓的末那识)实际上是指阿赖耶识所承载的“相...

坡头区15742743478: 请问,心法中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的含义? -
佴师蒙脱: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

坡头区15742743478: 第七识“末那识”可不可以理解为“潜意识”? -
佴师蒙脱: 第七识是末那识,义为“我执”,相宗称为“染净依”,是专事传导输送的.所谓传导输送就是沟通的意思,也是八大心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第六识中的意是要未那识来传导并表达出来的,所以单纯的理解为潜意识是不正确的,潜意识只是下意识的动作,是意的一种,比如人之器官你可以意为人脑那么未那识就是神经,连接的神经专事输送.这里的未那识不要看字面的意思,好像和潜意识很相似,事实上差的远了,理解未那识要放在八大心法中来理解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就象八个兄弟各司其职,而未那识就是让这八大心法组成一个整体的枢纽,他本身是没有意识 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是潜意识,潜意识也是意的一种,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坡头区15742743478: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佴师蒙脱: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坡头区15742743478: 什么是佛教的“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
佴师蒙脱: 末那识:我们平时听到声,见到色,请问是谁在见?谁在听?大家都会回答”是我!“.这种把能听能见的主体执着地认为是”我“,这个”意识“,就是”我执识“(凡夫的这个执着的认知,基本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永恒不变的,不同于前六识常常变化),梵语称为”末那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一切”识“的总体,色声香味触前五识、第六意思、第七末那识,这些统统是由阿赖耶识生出来的. 这两个概念确实难以表达.建议还是听听法师讲的《八识规矩颂》,法师们讲解《八识规矩颂》,对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讲解,一般都是比较详细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