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的意思

作者&投稿:柳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的意思~

1、颛臾,音:zhuan
yu
(专鱼),人名。
2、本句出处《论语.季氏第十六》。全句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为: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孔子及弟子 【朝代】先秦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白话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扩展资料:
《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文学赏析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
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意思是: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扩展资料:

《季氏将伐颛臾》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

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

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相关人物:

1、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首,季孙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

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季孙氏的始祖季友,谥成,史称“成季”。

2、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3、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汉族,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原籍泗水,其后胤因避战事迁往微山县鲁桥(见济宁微山仲庙))人。

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仲由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

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颛臾,音:zhuan yu (专鱼),人名。 2、本句出处《论语.季氏第十六》。全句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为: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1、颛臾,音:zhuan yu (专鱼),人名。
2、本句出处《论语.季氏第十六》。全句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为: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季孙之忧,不在?叟,而在萧墙之内也的意思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颛臾,音:zhuan yu (专鱼),人名。2、本句出处《论语.季氏第十六》。全句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为: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翻译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意思是: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出自《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意思是:我只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出处 该句出自《论语·季氏》。原文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

《季氏将伐颛臾》中一句话的翻译,拜托!!·
原文: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译文:现在由和求辅佐大王,别的国家的人不服气而不能使之归顺 原文: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

“吾恐季孙之忧”诗句出处,全文内容,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庾而在萧蘠之内也
季孙之忧释义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但拿不定主意,就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

夫如是则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何意?
选段: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

【紧急】孔子说过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瓮安县19312608348: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翻译 -
弓言呋喃: 我们学校的期末考试的语文题目也是这个~ “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之处不在颛臾,而在内部”

瓮安县19312608348: 【紧急】孔子说过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弓言呋喃:[答案] 译文: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瓮安县19312608348: 关于论语“均无贫,和无顿,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两句话的意义是什么?注意是意义不是意思 -
弓言呋喃:[答案] 第一句,儒家提倡“平均、和平、安定”的局面 第二句,在处理外部事务的时候,要注意防止己方内部出现分裂和内讧.

瓮安县19312608348: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如何翻译?急, -
弓言呋喃:[答案] 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

瓮安县19312608348: 《论语季氏》的翻译 -
弓言呋喃:[答案]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 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1)之内也.” 【注释】 (1)颛...

瓮安县19312608348: 《论语季氏》的原文 -
弓言呋喃:[答案]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

瓮安县19312608348: 请理解《论语》里的语句,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祸起萧墙) (1)其... -
弓言呋喃:[答案] (1)患得患失(2)众星拱月(3)文过饰非(4)待价而沽(一题1分,共4分) 分 析: 本题考查概括《论语》中的成语,这要熟悉和理解文本,又要在自己的成语库中提取相关成语.此题出处的原文都有部分词语提示了成语信息.按照这些信息在词库中提取...

瓮安县19312608348: 孔子的政治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 -
弓言呋喃:[答案]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简单地说就是: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

瓮安县19312608348: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弓言呋喃:[答案] 意思: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第一个之是想要那样,第二个之是指代他自己,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瓮安县19312608348: 祸起萧墙出自哪里?什么意思?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弓言呋喃:[答案]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是从孔子那里来的,他曾经教训他的两个学生.他说,子路、冉求, 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等于现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