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杨景行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成王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

  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刬①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②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由是豪滑屏迹,良民获安。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③;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

  (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九》,有删节)

  注:①刬chǎn,同“铲”。②擿,(tì),揭发。③惠政,爱民的政绩。

  译文: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延佑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年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取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火灾之害。当地有十个豪民,号称“十虎”,干扰政事,危害百姓,杨景行将他们全部拘捕,绳之以法。于是创办学舍,礼敬儒生并以他们为师,劝导百姓开拓肥沃的田地来膳养士人,管弦诵诗之声于是盛行起来。

  后来杨景行调任为永新州判官,奉郡府之命,核实百姓田地,铲除了多年的积弊,奸邪欺骗之事都无处隐瞒,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转任抚州路宜黄县尹,处理解决了长久得不到解决的冤狱数十件。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揭发惩治许多奸邪之事,郡中因而没有冤狱。金溪县刁民陶甲,财大而凶恶奸险,曾多次诬陷本县官吏,使他们被罢官离职,从此官吏们都畏惧他,不敢将其治罪,陶甲因而在一郡横行不法。杨景行到任后,依法严惩陶甲,将其流徙五百里之外。金溪县豪猾僧侣云住,挖掘民家墓冢窃取财物,事情被发觉,官员受其贿赂,放宽不治。杨景行却严格审理,云住也想以贿赂打动杨景行,杨景行却不为所动,云住于是又贿赂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强横的言辞相威胁,杨景行仍置之不理,终于将其绳之以法。从此豪强之民收敛劣迹,善良百姓得以安宁。杨景行所经州县,都有良好政绩,离去的时候,百姓立碑刻石颂扬他。在任翰林待制、朝列大夫时退休,七十四岁时去世。




元史杨景行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

王与岁民文言文解释
杨景行所经州县,都有良好政绩,离去的时候,百姓立碑刻石颂扬他。 2. 王冕传文言文及解释 作品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1),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2),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3),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

幸无外难文言文翻译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2.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 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 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

王念孙刘羽冲文言文翻译
为礼部侍郎时,有议为生祖母承重丁忧三年者,引之力持不可。会奉使去,持议者遽奏行之。引之还,疏陈庶祖母非祖敌体,不得以承重论。缘情,即终身持服不足以报罔极;制礼,则承重之义,不能加於支庶。请复治丧一年旧例,遂更正。道光十四年,卒,谥文简。 折叠编辑本段 7.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

元史杨朵儿只事仁宗于番地文言文翻译
1. 《元史.杨朵儿只传》文言文翻译 杨朵儿只是河西宁夏人。年幼丧父,语言姿态像成人。在封地的府第事奉仁宗,受到信赖。大德十一年(1307),随帝迁调怀孟。仁宗听说朝廷有变故,命朵儿只与李孟先到京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商议,决定在北边迎接武宗。仁宗回京师,朵儿只秘密戒备警卫,仁宗更加信赖,亲自解下佩带赐给他。协...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大灾之害。当地有十个豪民,号称“十虎”,...

尹会一文言文翻译阅读
7.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 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 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大灾之害。当地有十个豪民...

马皇后传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 马皇后传 翻译 译文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训。 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能够被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 参军郭景样守卫和州...

其僧不之礼文言文翻译
4.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大灾之...

文言文民穷国危
4.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大灾之...

吉安市19235233822: 元史古文翻译 -
古饰上清: 1、主持工作十天,因为修史的原因,仍然接着去写书. 2、后来多次请求辞职,辞了多次,又被授予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的官职,仍然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享受一品俸禄至死. 3、依仗权势杀人,比用刀杀人更厉害,何况因为有目的杀了他,其情节尤其严重.希望采纳

吉安市19235233822: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带详细翻译 -
古饰上清: 共六篇均为人物传记 (共13页) 依次来源于明史 梁书 元史 金史 明史 晋书 有原文 有题目 有答案 有解析 有翻译 望采纳 很抱歉,回答者上传的附件已失效

吉安市19235233822: 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接同知颍州事鉏奸击强翻译现代汉语
古饰上清: 原文为“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鉏奸击强.”选自《元史 列传第七十三》译文:(归旸)在元顺帝至顺元年考上了进士,任命官职为颍州同知(副知府),去除奸邪,打击强人.

吉安市19235233822: 元史 杨奂传 翻译 在线等●﹏●急!!! -
古饰上清: 元史 杨奂传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

吉安市19235233822: 翻译《元史》一段,速度重赏!!! -
古饰上清: 治愈水患的关键,应当是顺着它自然的本性.(我)曾经听闻黄河从阳武、胙城到白马河间,向东北流入大海,经历的年份已经很久了,(黄河却常常)迁徙,并不常(从一个河道入海).每年(黄河)泛滥到两边河岸,时常有冲毁决堤.强硬...

吉安市19235233822: 元史列传34翻译 -
古饰上清: 天倪命令在它的旁边挖洞,地下空虚,楼塌陷,于是攻破了它.木华黎大喜,把绣衣、金鞍、名马赏赐给天倪.庚辰年,回军真定,武仙投降,木华黎按照官制任命天倪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使府事职权.武仙做他的副手.天倪对木华黎说道“:今中原已大略平定,而大军所过还掠夺百姓,这不是皇上为民除害的本意.王奉天子之命为天下除暴安民,岂能反而像那些暴君所作所为吗?”木华黎认为他说得对,下令:敢有掠夺百姓者,以军法从事.

吉安市19235233822: 文言文翻译 各具酒食相切责 悔前过 -
古饰上清: 出处《元史 列传第七十二》 吕思诚传 原文:各具酒食相切责,悔前过,析居三十年,复还同爨.(李家兄弟)各自拿来酒和食物聚餐,互相指出对方的过错,也反思自己之前的过错,(兄弟)已经分家三十年了,又重归于好.(同爨:在同一个灶上做饭,形容不在分家)

吉安市19235233822: 文言文《元史·列传第四十五》的翻译 -
古饰上清:[答案]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许衡传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

吉安市19235233822: 遂刳革为釜,出火于石,汲河水煮而啖之 -
古饰上清: 原文:遂刳革为釜,出火于石,汲河火煮而啖之. 译文:刳皮革为釜,撞击石头取火,汲河水煮马肉,与同行者饮而盟誓. 出自:《元史·列传·卷七·札八儿火者传》

吉安市19235233822: 英语翻译1、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2、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3、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矛.(出自《元史 - 董文炳传》) -
古饰上清:[答案] 1.一起出席的都是长辈,不将年轻的文炳看在眼里,普通官员也不怕他. 2.隔壁县上有人上诉而得不到公平裁决的,都上书文炳请他解决. 3.当时官府不停地索取,文炳也不能忍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