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求雨的诗句

作者&投稿:务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关于求雨的诗句
关于求雨的诗句 1.求雨的诗句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求雨的诗句
1.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4.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9.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10.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1.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1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16.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0.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8.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4.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35.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36.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7.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38.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39.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40.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41.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4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3.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44.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45.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46.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47.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48.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49.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50.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3.求雨的诗句和作者以及场景
写雨的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求雨的现代诗句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5.祈求下雨的诗句有哪些
1.《山田久欲折》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

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

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

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

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2.《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久雨得晴唯恐迟,既晴求雨来何时。

今年舟楫委平地,去年蓑笠为裳衣。

不知天公谁怨怒,弃置下土尘与泥。

丈夫强健四方走,妇女龌龊将安归。

塌然四壁倚机杼,收拾遗粒吹糠粞。

东邻十日营一炊,西邻谁使救汝饥。

海边唯有盐不旱,卖盐连坐收婴儿。

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妇。

3.《偈颂九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梵琮

求道如求雨,乾枯日夜愁。

忽然风雨至,万壑尽争流。

直得天下万物沾润,三井龙王出头。

云南如劈箭,云北似倾湫。

激石怒雷吼,翻空雪浪浮。

忽然风雨息,平地一时休。

衲僧家,骑个水牯牛。

多快活页纸,百无忧。

健即行,困即歇。

布袋头,亲解结。

钉打钉,铁打铁。

寒道寒,热道热。

此是诸佛心宗,亦名单提妙诀。

七峰峰顶滑如苔,寒山拾得相拖拽。

4.《颂证道歌·证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魔强法弱多怨害,跣足头陀□顶盖。

舍身求雨赤天晴,凡情见此生轻退。

5.《偈颂一百六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

买铁得真金,求雨得瑞雪。

五峰玉琢成,千树银华结。

龙王张吉祥,普贤呈丑拙。

三世如来秘密门,今日一时都漏汇。


用来形容干旱了很久却不下雨,农民期盼下雨的诗句
1、《观祈雨》——唐代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译文: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

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翻译?
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 出自《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意思是:这一年天气发生了旱灾,皇帝命令官员祈求降雨

《诗经·大雅·云汉》:求雨的经典姿态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商汤求雨文言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还真的就下起了大雨。 4. 文言文桑林祈雨的翻译 金章宗承安四年,河里无水,远近各地的禾稼都枯焦了,人民不知如何是好。地方的长官镇阳帅就非常关心农民,急着命令下属找人祈雨。厌壤巫术,试了好几次,竟然没有应验。久久一段时间,诡怪的说法就兴起了。有一民众家产了一头白驴,就说:...

苏轼求雨青词
水未落而旱已成,冬无雪而春不雨,烟尘蓬勃,草木焦枯。今者麦已过期,获不偿种;禾未入土,忧及明年。臣等恭循旧章,并走群望。意水旱之有数,非鬼神之得专。是用稽首告哀,吁天请命。若其赋政多辟,以谪见于阴阳;事神不恭,以获戾于上下,臣实有罪,罚其敢辞。小民无知,大命近止...

景公求雨的原文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

干旱求雨的诗句
2.求雨的诗句 1.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4.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

簌簌衣巾落枣花出自哪首诗?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

“雨神”苏轼
用林语堂的话说,苏东坡简直就是火命,他一生不是在治水,就是在救旱。这一次他还是去找山神唠嗑,沐浴焚香、素食斋戒,去常山求雨。祈雨文的套路跟之前类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不下雨百姓受难,山神你肯定也不好受吧类似的话。这一次求雨再次灵验:**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已觉商羊舞,夜窗骚骚...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细雨行路辛苦的句子
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

梁平县18298632795: 观祈雨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如何描写旱情的 -
独孤永丁克:[答案]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

梁平县18298632795: 古诗《观祈雨》这首诗里的这一句:桑条无叶土生烟说明了什么 -
独孤永丁克: 说桑树因为干旱而不长叶子,土地也因为没有水分的滋润而干燥的像产生了烟气!这些都说明了干旱很严重,隐含了人们迫切希望一场甘霖的降临的愿望

梁平县18298632795: 也有一首诗写的是天年大旱,民不聊生,农民拜龙王祈雨,但是贵族却歌舞升平 -
独孤永丁克: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观祈雨》是唐代诗人李约的作品.这是一首悯农诗,写观看春日祈雨的感慨,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此诗通过对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贫富的悬殊.农民们由于天旱而忧虑一年生计,豪门权贵却笙歌竟日,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如此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豪门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以及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全诗语言含蓄,风格委婉.

梁平县18298632795: 观祈雨的第一句诗意 -
独孤永丁克: 观祈雨第一句翻译: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 第一句是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突出旱情严重,土地干旱程度之深.

梁平县18298632795: 观祈雨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
独孤永丁克:[答案] 《观祈雨》是唐代诗人李约的作品.这是一首悯农诗,写观看春日祈雨的感慨,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作品原文 观祈雨⑴ 桑条无叶土生烟⑵,箫管迎龙水庙前⑶.朱门几处看歌舞⑷,犹恐春阴咽管弦⑸.[1] 2注释译...

梁平县18298632795: 苏轼求雨青词 -
独孤永丁克: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夏在徐州任知州时,正逢徐州春旱,他曾去石潭谢雨.苏轼依当时惯例还撰了一首《徐州祈雨青词》.全文如下: “河失故道,遗患及于东方;徐居下流,受害甲与他郡.田庐漂荡,父子流离饥寒顿仆与沟...

梁平县18298632795: 观祈雨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如何描写旱情的 -
独孤永丁克: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

梁平县18298632795: 观祈雨是哲理的古诗吗 -
独孤永丁克: 《观祈雨》是唐代诗人李约的作品.这是一首悯农诗,写观看春日祈雨的感慨,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梁平县18298632795: 观沧海是什么诗?从表达方式来看是一首什么诗?观沧海的观字有什么作用? -
独孤永丁克: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