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竹林七贤中的王戎?

作者&投稿:李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戎是一位有些“俗气”的风流名士。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被视为最“俗”的一个。再加上他的吝啬故事,似乎其人人品堪忧。其实王戎还是非常有才华,也是很有眼光的一个人。竹林七贤中除了嵇康至死不肯做官(其实也做过官)以外,其余人后来都被迫出仕。而其中有两人最终位列三公,做到司徒的高位,一个是山涛,另一个就是王戎。

扩展资料: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
王戎出身琅琊王氏,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袭封贞陵亭侯,成为大将军司马昭掾,累迁豫州刺史。参与晋灭吴之战,进封安丰县侯(人称“王安丰”)。

  王戎,字浚冲,山东省琅琊林淅人。王氏一族在林淅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王室与斐氏也有亲交,王戎的女儿及嫁给斐頠为妻。王戎的祖父,是魏朝的凉州刺使、贞陵亭侯,所以他自小便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也可多少得知他长大后的个性。
  2、神童---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4】
  从此之后,王戎便被称为「神童」。另一件事发生在王戎七岁之时,据【世说新语】魏明帝於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从这两篇中,对与王戎的描写当中,可以得知王戎的确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可能说有点夸大的效果,不过也可以得知王戎真的自小便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可谓聪明过人。在晋书本传又记载说王戎的眼睛特别炯炯有神,能够视目不眩,斐楷见了,大为惊叹说:「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赏誉篇.6】
  在这一篇中所记载的正是王戎和斐楷果如钟会所料,成为当时西晋政坛上的要人了,也可看出其小时候的成就是不凡的。
  二、竹林七贤之列
  1、加入七贤
  在七贤当中,王戎的年纪是最轻的,他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稽康小十一岁。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德行篇.16】
  可以得知,在稽康受刑而死的时候,王戎二十九岁,则王戎九岁的时候便认识稽康,同时还交往甚密。王戎之认识阮籍是在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浑,官任上书郎与阮籍是同事并有亲交。王戎也跟著父亲住在尚书郎的官舍中,阮籍每一次来拜访王浑,谈不到几句话,就转到王戎的房间,这对忘年之交,一谈就是大半天。阮籍这样对王浑说:「浚冲清俊绝伦,不是你比得上的。与阿戎说话,比与你说话来的有趣多了。」虽然这样,但王戎毕竟在气质上,抱负上与阮籍、稽康有很大的不同。
  2、七贤中的俗物。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排调篇.4】
  在这一篇文章中,可以得知,王戎比起这几位前辈中,王戎少了他们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气质风度,相反的却充满了世俗的官宦之志,所以阮籍讥讽他为俗物。可是王戎也反驳的说像你们这样的人,还有谁可以扫你们的兴呢?可以知道阮籍、稽康等,这些人不管任何事情其实对他们而言都是无所谓的,也许我们可以知道王戎的性格中可能不是这样的人,在王戎的生长背景中,他是一个富家子,他有理想的抱负,他要晋升仕途,可以得知多少家庭的背景给了王戎影响。
  三、入世入仕
  1、宦海生涯,与世浮沉
  生在门阀世家,有深厚的家庭背景,自幼又被视为神童的他,又有官宦之志,很自然的便走入官场。魏甘露二年(西元二五七年),王戎二十四岁时,被司马昭争为相国橼(宰相的属官),而推举他的,就是那位司马昭前的红人钟会,钟会是明理派清谈的代表人物,基本上是反对七贤的,也就是他是稽康走上死亡之路,而身为「七贤」之一的王戎竟然接受他的举荐而为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戎的世俗性,使他在波澜起伏的政界中,几次化险为夷,而升到司徒的贵显地位,终以老官僚结束一生。
  2、由出仕看王戎
  对於王戎的出仕,其实也是不用过於讶异的,因为从王戎的生长背景来看,生於官宦之家的王戎,从小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应该也可以说是接受不少父亲的思想,同时也可以说是他看多了所谓的官场冷暖,因此王戎有他一套特殊的保身方法在这个浮浮沈沈的官海之中,也因为这样,王戎的避祸思想,也就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著很大的影响。
  四、百善孝为先
  1、母丧之忧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德行篇.17】
  在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和峤虽然遵守礼制服丧,但是比起王戎而言,王戎可以说是在精神上比和峤更加的悲伤,王戎的悲伤虽然不一定符合礼制,但并不是这样就是说他不够悲哀,反而在精神层面上,更胜过和峤一层。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大悲哀,也就是说他的悲伤已经到了不能用行为去表现出来,甚至已经到了所谓的哭不出来的地步,或许样说有些的悲哀,可是在世说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的确是悲伤的过度。
  2、框世虚名与实至名归。
  在魏晋的风潮中,我们可以知道因为九品官人法的影响,因为有许多想要晋升仕途的士子,有很多的人,都有所谓的假孝、假慈、假悲、胜至於假义,已博取是世间的名声,来作为自己晋升仕途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王戎这个人是一点都不做作,毫不虚假的放开自己的情感,不为世俗的眼光。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伤逝篇.4】
  我们可以看的出来,王戎是个重情感的人,不管对於初生之子,尽管初生之子对於王戎是没办法有所谓的感情可言,但是王戎却依旧对其子有深刻的感情,由此可知王戎是一个重情之人。
  五、俭吝
  (一)、吝啬之过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俭吝篇.2】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俭吝篇.4】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 万,女 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俭吝篇.5】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 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俭吝篇.3】
  由这四则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王戎极端的吝啬。
  六、明哲保身的老官僚
  元康九年(西元二九九年),王戎六十六岁,由於贾后想要专权,以致於发生了愍怀太子的废立事件,贵为太傅的王戎却始终保持沈默。第二年,赵王司马伦等又起而杀贾后,这时被视为贾后同党的数十个高级朝廷官员,也同时受到牵连而被诛杀,王戎的女婿尚书左仆射斐頠也是其中之一,王戎因此受到牵连,但是由於他的明哲保身,所以仅是辞职下野,而没遭到生命的危险。此后的八王之乱发生,晋王室面临著空前的危机,王戎虽然也被卷入这政治的漩涡中,但他却是学习著古代君子伯玉的榜样,尽量避免卷入这场风暴中,虚与委蛇周旋著。
  王戎一生,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位高爵显,身当国家重任,但却对朝政一无贡献,只是一味的逃避求荣,阿谀求全。对於王戎这个人而言,可惜的是他的以前的政治抱负,在他掌握大权时,却因为一味的避祸,而对国家、对人民,并没有做到贡献,十分可惜;但是我认为,这也许也是在乱世中一种生存的方式吧!就竹林七贤而言,王戎是有些愧於一个「贤」字的。因为王戎之於山涛皆为入仕之人,山涛虽有后人评:「贰臣」,但他为官尽责、选贤与能,此番作为是有利於老百姓的,在这样的时代里,许多人在朝为官只为享受荣华富贵,而他愿意为老百姓的福祉努力实在令人感动,至少为魏晋政治这个黑暗期带来一丝的光亮;所以,相较之下,我是比较欣赏且认同山涛的方式。

王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团队竹林七贤之一。他自幼家境显赫,凭借着祖上余荫和自身硬实力曾担任荆州刺史,在对吴战争中立下功劳,后因功受赏,封为安丰县侯。王戎天资聪颖,擅于清谈,受到阮籍等人赏识。但这么个人,后世却对其褒贬不一,有时甚至是贬多于褒,原因多是因其性格引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王戎的性格特征。当然了,首先申明,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王戎吝啬到偏执的一面

提起竹林七贤里的王戎,知道他的人第一反应应该就是一个吝啬鬼。南北朝时期,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俭啬》中,关于王戎吝啬的描写就有四篇之多,可见此人有多吝啬。


一、王戎的侄子结婚时,他送了一件单衣,后来又把单衣要了回来。

二、王戎有良种李,常常拿出去卖,又害怕别人得到良种,总是先在李子核上钻一个洞,这样别人就种不出来了。

三、而他的女儿嫁给裴頠,向王戎借了几万钱,女儿回到娘家时,发现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把钱还给他以后,他那愁容才消除。

四、王戎虽然做了大官,拥有的财富在洛阳城能与其比较的也是屈指可数。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和妻子在烛光下摊开筹码算账,也就是数钱。


侄子结婚随礼,女儿成亲父亲置办嫁妆,在旁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这里却如鲠在喉,这四篇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葛朗台”式的吝啬鬼。

他的财富足以与富可敌国的石崇媲美,但是却吝啬到了极点,而他自己也并没有认为到什么不妥。我们在从中看到了他的吝啬,其实我们反过来想想,从中我们同样也可以感受到王戎率性的性格,也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以他人的评价左右自己。

而且王戎对金钱如此看重,并且如此吝啬其实也是有原因的。王戎这种性格的养成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政治环境恶劣,稍不留神就会被扣上罪名,謇朝谇而夕替,甚至性命也是危在旦夕。

在这种情况下,为官者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国家问题,不是百姓问题,而是自身安全问题了。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做到“进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王戎在当时的政治中身居高位,权力高的同时风险就大。王戎性格吝啬则可以给其他人一种这个人拘小节不能成大器的感觉,减少政治麻烦,得以保全自己。

但要清楚的是,王戎只是吝啬爱财,但他依旧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会通过贪污受贿等行为获取钱财。或许正因为王戎深谙为官之道,通过性吝啬这半性情半伪装的做法,使他成为竹林七贤中当官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

二、王戎的真性情

“情”之一字在中国古代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学派都对情做了相当程度的阐述。再到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倡导的是“克己复礼”。人们的行为规范,情感准则要受到“礼”的束缚,任何违背礼制的行为都是要受到舆论的谴责的。

可是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局混乱。人们在食不果腹,战乱频繁的社会里如何能够去谈“礼”呢?毕竟老话说的好“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自我情感的展现。那么王戎又是怎样成就自己,展现自我性情的呢?

人生里最痛苦的事之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王戎的儿子死了的时候,他悲痛的无法抑制。


山简(山涛之子)前去看望他时说到:“不过是一个孩子,何至于伤心到这种地步呢?”王戎告诉他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八个字不仅说明了王戎是个性情中人,更是显示出了丧子之痛对他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违背阴阳伦理的事情本就让人难以忍受,在当时战乱频繁动辄丧命的时代,一个个年轻得生命尤其珍贵。中年丧子,还哪里顾得上风度呢?这样的王戎让我们看起来才更加的真实、立体、生动。

王戎不仅爱子,更是至孝之人。王戎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两人都以孝顺著称。王戎瘦骨嶙峋,精神萎靡,卧床不起,和峤终日痛哭流涕,礼数很周到。


武帝询问刘毅王戎与和峤的情况时,刘毅告诉武帝说:“和峤虽然礼数周到,但他的精神元气并未受损;王戎虽然礼数不周,但哀伤损毁身体以致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在刘毅看来,和峤尽孝不会影响性命,而王戎则哀伤过度会危及性命。

古代的丧礼给子女后代们规定死了应该怎么哭,何时哭,这虽然是一种尽孝的表现,却不可避免的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且一味地按照礼仪规定的进行丧礼布置,未免有些矫情。

和峤的哭礼近乎和礼,却神气不损。王戎虽不按理解,却形容枯槁,哀毁骨立。这种对于父母的至孝,超越了礼教的束缚,超越了儒家“哀而不伤”的束缚,禁欲远不及亲人离去带来的伤痛之情。这种重情成就了王戎。

而且王戎的如此举动让我们看到了其好友阮籍的影子。阮籍在母亲下葬的时候,“蒸一肥豚,饮酒二斗”,大呼一声“完了”!这种感情岂是世俗所规定的的几时哭,哭到什么程度所能比拟的吗?这里隐约的可以看出王戎、阮籍等竹林七贤超脱世俗,不被死板礼教束缚的真实性情。

王戎的重情还体现在爱情上。爱情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强烈最直接的感情,王戎与妻子的感情十分深厚,即使妻子做出在当时人看起来很逾矩的行为,他还是能够宽容相待。


王戎的妻子常常称呼王戎为“卿”,王戎对他妻子说:“妇人以‘卿’称夫婿,是不合礼数的。”他妻子说:“我亲你爱你,所以才称你作‘卿’,我不称你为‘卿’,还有谁该称你为‘卿’呢?”


后来王戎也就一直听任妻子这么称呼自己了。说明了王戎与妻子感情深度,在当时封建社会,夫妻感情大多处于相敬如宾情况下实属不易。认为任何称呼都只是一个叫法而已,并不在意外界评价是否无力,只要自己夫妻感情和睦,家庭和谐就好。他对妻子的宠溺疼爱也因此得以体现。

再来看王戎对待朋友的态度。友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山流水难觅知音。就像诗中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但他选择了入仕,并且与七贤中的其他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王戎担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乘着轻便马车,从黄公酒家旁边经过,他回头对坐在车后面的客人说:


当时我与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店畅饮。竹林之游我也参与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便为时事所束缚。今天看到这家酒店虽然近在眼前,却感到遥远的如隔着山河一般。


王戎的这一说辞,充分的展示了他对嵇康、阮籍两位旧友的思念之情。言语中他感伤,现在物是人非,好友不在,在这世上为俗事所扰,再也感受不到当时的快乐。王戎发此感慨,也充分说明他对朋友的真心,他的真性情。

通过对王戎对待亲人、妻子和朋友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王戎吝啬的外表下的真性情。在封建社会下,并没有被封建礼教桎梏,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进步的。

三、王戎的能者形象

在《世说新语》里,王戎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为人为官做事,他的才华在儿时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记载:路旁的树上有许多李子,除了他以外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的去摘着吃,只有他在那里岿然不动。当大人去问他时他说:“路旁有这么多李树,却没有人摘,留存的这么好,一定是苦李。”


而后也确实得到了验证这是苦李没错。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如此敏锐力和洞察力实属罕见。王戎也被称作是《世说新语》里少有的神童之一。

当然了,智者不单单是表现在智慧,还表现在胆识。而王戎也是颇有胆识的人。魏明帝曾在宣武场把老虎的爪牙包裹起来,听任老百姓来看。而王戎,当时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他在面对猛虎在笼边大声嘶吼,吼声镇地一般却还能做到临危不乱,纹丝不动。旁边的人与他相比相形见绌。这些足矣证明王戎有着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英武过人的气场。

王戎的卓越能力还表现在他的情商上面,即与朋友的交往之上。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但他却与其他六位大哥相处甚欢。与他们一起喝酒唱和,吟诗作对。尤其是阮籍,对王戎非常欣赏,每次还和王戎交谈都会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将王戎奉为忘年之交。要知道阮籍在当时是有名的名士,能让他有如此评价的,不仅要才学过人,必定是还有能够拥有出色的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王戎还有出色的识人能力。王戎评价山涛说:“他像是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冶炼的石子,人人都敬重他是宝物,但就是不能形容他的气度。”他评价阮武时说:“人品清高,有精辟的见解,从汉代建国以来,未曾见过这样的人才。”王戎对王衍的评价是:“丰采超脱通达,就像美玉一样高洁,自然是世俗之外的人。”

总结

通过对王戎才学,智力,沉稳性格个和情商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王戎的智者形象是一个多元的,丰满的,立体的形象。

对于前文中我们所说的王荣贪财又吝啬的形象。《世说新语》里也有这样的描述:


王戎的父亲王浑有美好的名声,官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时,他辖下各个郡的老部下与旧将,都怀念他的仁德恩惠,相继送来办丧事的费用几百万钱,王戎都不接受。


从这些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王戎虽然吝啬,但也并不是真正的一个取财无度的小人,而是一个取之有道的真正名士。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王戎不仅仅不像是我们平常所了解的那样一种吝啬鬼的形象,实际上吝啬也只能说是他形象中的一小部分,虽说不能说瑕不掩瑜,但却也无伤大雅。

王戎在《世说新语》里更为突出的形象则是一个对亲情,友情,爱情务必重视的性情中人,一个文武双全,胆识过人,情商卓越的智者。

参考文献:刘义庆著《世说新语》



王戎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王戎识李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世说新语》)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孩。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他是圆滑的,韬晦以求自保,同时又确有政治才干,过人的勇气,他也是贪吝的。

这个人是有才华的,但是其性格不让人讨好,他少年时期,非常上进,但是到了中年,其母死亡,他死孝,将自己搞得很狼狈,到了晚年,变得很吝啬。

他从小就很聪明,而且只要被他看见了,任何事物都能不忘记。


竹林七贤有哪些?你有什么样的评价?
一、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这七个人非常有特色,他们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但是整体上却体现出来一种不羁和风流的感觉。其中阮籍,嵇康,阮咸,刘伶等人主张老庄之学,山涛,王戎则好老庄,并且喜欢儒术,而向秀则主张名教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性格风流,经常聚众在竹林喝酒...

竹林七贤分别都是谁 他们代表什么精神
竹林七贤代表了自由随意、远离政治的文化象征。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性格的影响,竹林七贤人的生活态度主要是追求精神寄托。竹林七贤生活在司马氏当权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人无法发声的时代,这是一个思想被禁锢的黑暗时代。竹林七贤就生活在那个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有惊世的才华,却不愿意入世为官,情愿在偏远的...

对竹林七贤的评价
长篇大论写起来费劲,简单一点,这七个人最著名的只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所谓不顾名教,放任恣肆,崇尚老庄,其实都是表面现象。他们和庄子倒是很像,他们太认真,比名教里的那些人更认真,因此也更痛苦,更不能容忍虚伪。他们故意做出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名教的堕落的一种抗议。正因为有他们,那个最黑...

“竹林七贤”是魏晋文化的一部分,地位怎么评价?
一方面,竹林七贤代表了魏晋时期的文人风度,体现了魏晋时期的文学走向。竹林七贤因为他们的率性自然,蔑视当时的封建礼法而被传唱,他们在正始时期相聚,所以也被称为正始之音。他们的文学作品,从文类上,还有赋,韵文等等多种。对文类的发展有所贡献。其次,从文学的思想价值上,也有很大的贡献。比如,...

如何评价中国的“竹林七贤”与欧洲的“莱比锡乐派”?
1、中国古代第一男团“竹林七贤”:以老庄思想为核心,返璞归真,率性自然,“放浪于形骸之外”,这种飘逸洒脱的风神气韵,给这个本来以污血为底色的时代加涂了一层明丽浪漫的色彩。2、欧洲的“莱比锡乐派”:以倡导无标题音乐为主,与瓦格纳代表的奉行当时极为盛行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魏玛乐派形成对峙,...

如何评价竹林七贤中的王戎?
显示出他出色的交际能力。综上所述,王戎的形象并非单一的吝啬鬼,而是一个性格复杂、立体的人物。他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以及他的智慧和胆识,使他成为竹林七贤中一个独特而丰满的个体。他的形象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物,不能仅仅从一方面来考量,而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

代表魏晋风度的竹林七贤很有名,他们都有何特点?
六、对竹林七贤的评价:两“不”一“无” 竹林七贤的反传统,崇尚自然,若是求得内心的释放无可厚非,可是体现在行为上就成了动物的行为艺术。而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礼法的约束。没有礼法,以竹林七贤这样崇尚自然,最后就会走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因此,竹林七贤的贤,只体现在自己精神和肉体的享受,如果在生...

如何评价竹林七贤中的王戎?
认为任何称呼都只是一个叫法而已,并不在意外界评价是否无力,只要自己夫妻感情和睦,家庭和谐就好。他对妻子的宠溺疼爱也因此得以体现。 再来看王戎对待朋友的态度。友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山流水难觅知音。就像诗中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但他选择了入仕,并且与...

竹林七贤具体指哪七人?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什么精神?
竹林七贤具体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这七个人,下面我会进行简要介绍,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定时代特色,是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的产物。嵇康:三国时期的思想家,主要喜欢写诗歌和散文,表现出追求自然,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的思想,他的诗歌和他的人一样让人觉得万分洒脱。阮籍:三国...

如何评价竹林七贤?(原创)
"竹林七贤”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是“玄学”的代表人物。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的...

腾冲县18575754794: 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
哈步珠珀: 王戎(生于魏青龙元年,卒于晋永兴二年,233-305)字浚冲,琅琊临沂人.晋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为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被认为是七人中世俗之心最盛的一位.

腾冲县18575754794: 竹林七贤的王戎的个性特征从王戎二三事中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急急急
哈步珠珀: 王戎自幼聪颖,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双目“烂烂如岩下电”.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

腾冲县18575754794: 王戎是个怎样的主要人物 -
哈步珠珀: 王戎(234-305年),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袭父爵贞陵亭侯,为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任吏部黄门侍郎、散骑...

腾冲县18575754794: 王戎是怎样的人 -
哈步珠珀: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北).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腾冲县18575754794: 道旁李苦里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
哈步珠珀: 王戎(234-305),字浚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腾冲县18575754794: 《王戎评李中的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王戎评李》中的王戎是个什么
哈步珠珀: 王戎,竹林七贤之一,小的时候和小朋友走在路边,看见路边一棵李子树果实累累,小朋友们都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树在路边,还那么多果子,必然是苦李子.大家摘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腾冲县18575754794: 王戎评李中的王戎是什么样的人??
哈步珠珀: 王戎不取道旁李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王戎,字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安丰侯.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诸儿竞走〔竞走:争着跑去).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取之信然:取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王戎,竹林七贤之一,小的时候和小朋友走在路边,看见路边一棵李子树果实累累,小朋友们都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树在路边,还那么多果子,必然是苦李子.大家摘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腾冲县18575754794: 竹林七贤的文学造诣是怎样的?
哈步珠珀: 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谍国嵇康、陈留阮籍、 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陈留阮咸、琅邪王 戎七人,经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竹林之 中聚会,随心所...

腾冲县18575754794: 王戎是什么之一? -
哈步珠珀: 王戎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阮籍、山涛三人组成了竹林最初的交谈核心,随后阮籍的侄子阮咸、书呆子刘秀、酒鬼刘伶也加入了清谈行列,最后一个闻风而来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王戎,字濬(jn)冲.希望能帮到你

腾冲县18575754794: 王戎简介300字? -
哈步珠珀: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