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魏晋文化的一部分,地位怎么评价?

作者&投稿:党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有怎样的内涵?~

魏晋南北朝是竹林七贤生活时代的大背景,是中国历史上极有特色的一个时期,政治混乱,军阀割占,先后有数个王朝的建立和没落,总体是一个动荡不安没有一个稳定统一朝代的时期。竹林七贤主要处在魏晋南北朝这一大历史时代中的魏国晚期,属于魏晋南北朝的开端。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之后的数年间司马懿立下许多战功,成为魏国的权臣。曹丕在世时司马懿韬光养晦,地位日益提高,最终在曹芳执政期间发动高平陵事件,将魏国的实权揽入自己手中,篡位野心昭然若揭。竹林七贤思想和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便是曹芳执政的15年。时值曹魏政权将要覆灭,司马氏权力日渐壮大,政治斗争异常险恶激烈,朝堂上稍不注意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竹林七贤作为当时有名的文人贤士,都对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感到无力和厌倦,于是选择寄情山水,与知己好友在园林山水之中寄托内心的情绪。他们的生活轶事和思想精神为东晋人士所记录整理,对魏晋南北朝及后世的社会和文化观念及造园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竹林七贤与“竹林之游”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及刘伶7位名士,先有七贤之称,因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史书中最早对竹林七贤的记载出自东晋史学家孙盛所写的《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之游”的传统说法是指7位贤士聚于竹林之中清谈饮酒,游览于山水之中。后经史学家考证竹林之游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竹林七贤的聚会,竹林之游持续了15年左右,这种清谈饮酒的活动有很多次,没有固定的参与者和严密的组织规定,竹林七贤参加的只是其中的一次或几次。

因此,小编认为“竹林之游”可以理解为在曹魏即将为司马氏所取代期间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在嵇康的宅园和山墅等地组织进行的文人聚会,清谈饮酒、吟诗作赋、谈道论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以这一行为消极抵抗司马政权。
竹林七贤与“竹林之游”所塑造出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意向“竹林之游”的隐士思想对古典园林环境氛围塑造的影响自古以来,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一般都会有建功立业报效家国的仕途梦,但竹林七贤所处的魏晋时期正值曹魏政权日渐式微,司马氏欲掌权篡位之际,他们不愿出仕,选择逃避来消极抵抗政治的残酷。阮籍曾在诗中写道:“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可以看出他作为知识分子,身处乱世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虽然竹林七贤中几人的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都更愿意选择隐逸遁世,寄情山水,把对现实的痛苦和愤懑转为对自然的欣赏,通过游赏园林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居所。庄园经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经济形势,地主阶级或者文人士大夫有自己的田园产业,这为他们的造园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嵇康是门阀世家子弟,长乐亭主之婿,官至中散大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在山阳有自己的园宅,在郊外也有山居别业。据史学家考证,“竹林之游”主要是位于嵇康山阳的园宅和郊外的嵇山别墅2处地方。关于嵇康山阳县的园宅史书中有记载:“家有盛柳树,乃激水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山阳县城东北二十里,魏中散大夫嵇康园宅,今悉为田墟。而父老犹谓嵇公竹林地,以时有遗竹也。”

可以看出他的园宅除了建筑之外有园林的设计,广植柳树和竹子等植物,更是以竹为代表形成了竹林的景致;有水景的建造,欲还原一个与自然相仿的美好环境。除了在自己经常居住的园宅,竹林七贤也相会与山中别业。嵇康曾在诗中写道:“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亮无佐世才,时俗所不量。归我北山阿,逍遥以相佯”。据史学家考证,他提到的“北山阿”位于天门山百家岩的嵇山附近。嵇康结合优美的自然风光,运用自然山体兴建山墅,为自己和友人开辟了一片“天人合一”的美好居所和精神的栖息地,总得来说,也正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才造就了竹林七贤,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也正是这种思想高压之下,才有了后来流芳百世的竹林七贤。

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阮籍占有一席之地。他思想豁达,含容广阔,一篇《大人先生传》把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披露得淋漓尽致。他的思想大体是崇尚自然,皈依老庄,批判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虚伪。他的文章,文笔流畅,思路开阔,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阮咸、王戎、山涛、刘伶、向秀七人。一般认为,之所以被叫做竹林七贤,是因为这七个人常常在竹林中相聚作乐,交流思想。竹林七贤是魏晋文化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美好品性带来的影响被后人称作“魏晋风度”。

一方面,竹林七贤代表了魏晋时期的文人风度,体现了魏晋时期的文学走向。竹林七贤因为他们的率性自然,蔑视当时的封建礼法而被传唱,他们在正始时期相聚,所以也被称为正始之音。他们的文学作品,从文类上,还有赋,韵文等等多种。对文类的发展有所贡献。其次,从文学的思想价值上,也有很大的贡献。比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书就表明了嵇康拒绝了山淘的邀请,不要与司马氏进行政治来往的态度,这篇文章久负盛名,就是因为这体现了嵇康的风骨与品性。


刘伶的《酒德颂》,也十分有名,以酒为全文的中心,散发出于酒相关的事情,其间也参透着自己的思想。

再比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讲述了“大人”的故事,其叙事尤其与老庄哲学相平行,有着一种游仙的风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想要逃脱世事的纷扰,有一颗安静纯净的心的普遍诉求。这可能是阮籍对老庄哲学的体悟与继承。

从总体上看,“竹林七贤”还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思想的源远流长与发展,比如刚刚说过的阮籍,他的作品就体现了老庄哲学。竹林七贤的哲学倾向,也都是偏向于继续发展老庄哲学,努力出世,而不是像儒家一样入世。但是,他们的这种思想值得人们在想要安慰自己时学习,以便得到好的心境。


所以,处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地位比较高,比较重要,既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一派,也是中国文化,哲学上的一种发展。



竹林七贤可谓是当时魏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代表性人物了。地位的话当然地位是很高的,基本上算是魏晋文化的顶峰时期了。

“竹林七贤”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底线,有自己的坚守与执着。举一个例子:当时山涛在朝中任职,他想邀请嵇康也入仕当官,但嵇康拒绝入仕,为此嵇康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明确指出不入仕。后来嵇康被判死刑,临死之际将尚未成年的一双儿女托付给山涛抚养,并对儿子嵇绍说道:“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后来事实证明,嵇康的选择十分正确。虽然嵇康与山涛在政治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建立真挚的友谊,互相信任,这或许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的代表,看似纵情任性,看似荒诞不羁,背后却有着难以消解的苦闷和忧愁。


如何记忆(竹林七贤)?
一、记忆方法 1、“竹林七贤”: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记忆竹林七贤,可利用几人姓名缩写“两阮一嵇,山向刘王”进行记忆,将几人的事迹了解有助于记忆。2、魏晋时期,战乱纷纷。天下士人,壮志难酬,转而饮酒作乐,傲啸山湖,纵论玄学,高谈佛道。魏正始年间有...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分别是谁
竹林七贤即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名士的总称,而嵇康为七贤中的实际领袖和灵魂人物。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贤哲群体,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他们的个性精神和人生追求,对当时的社会和世风,对魏晋文化的形成,对其后的文士阶层,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朝初期的七位名人雅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刘伶、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这七个人,他们这几个人但是都喜欢在竹林里一起玩耍、喝酒、吟诗作赋,所以被称为竹林七贤。这几个人都是非常有个性而且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思想虽然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品德和道行都是很高的。当时...

竹林七贤颇负盛名,他们都有哪些贡献?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名士,这七个人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这七个人是魏晋玄学的代表,崇尚庄子和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阮籍曾经当过官,后来厌恶官场的虚伪,归隐山林,是著名的文学家。嵇康本来也当过官,后来因为不愿意和司马氏同流合污,从此归隐山林...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代的哪七位名人说说他们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与之游者,未尝见...

“竹林七贤”可以代表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吗?
竹林七贤饮酒弹唱 汉代结束,便进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就是朝代更迭频繁,以至于在这段时期,一个人身处两个朝代的事情屡见不鲜。 人们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宽慰,尤其是一些有才华的文人,被统治阶级逼到避无可避,这才更加坚定的选择了追求自由、摒弃礼法的道路。 委曲求全,借酒消愁,林深痛哭者,阮籍...

竹林七贤是谁
他们七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因常在竹林喝酒,纵歌,肆意畅饮世人称之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代表魏晋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可以说,七贤代表了魏晋时代精神,他们蔑视礼法、崇尚自然、率性而为,有着魏晋鲜明的个性与特征。“七贤”...

竹林七贤的故事
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展现“竹林玄学”的狷狂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刘勰《文心雕龙》评到“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肤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仙心”中显露“飘忽俊佚,言无端涯”的风格,从嵇康诗作文论中可一窥魏晋名士的玄远气度和名师风采,对后世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那几位?
向秀,字子期 ,(约227年-272年),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

竹林七贤与唐宋八大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竹林七贤和唐宋八大家都是谁?竹林七贤:阮咸、刘伶、向秀、嵇康、山涛、王戎、阮籍。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晋年间(240年至249年)先有七贤之称。后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人称为七贤,后于地名竹林合称。姑为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又称...

含山县17860935512: 竹林七贤所代表的文化属于什么文化 -
东郭纨米希: 魏晋时期的名士文化.

含山县17860935512: 焦作历史 -
东郭纨米希: 怀川大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杰,焦作地下文明积淀层层叠叠,地上文化布落洋洋洒洒.焦作山水是人文化的山水,焦作人文是山水化的人文,山人一体,不可分割. 这里是人类始祖的发源地,有盘古开天地...

含山县17860935512: 介绍'竹林七贤' -
东郭纨米希: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颇有影响的文士阶层.他们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和造诣,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他们的个性精神和人生追求,对当时的社会和世风,对魏晋文化的形成,对其后的文士阶层,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

含山县17860935512: 竹林七贤身世及来历? -
东郭纨米希: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七贤称谓: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

含山县17860935512: 竹林七贤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竹林七贤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东郭纨米希: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含山县17860935512: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为什么叫竹林七贤 -
东郭纨米希: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含山县17860935512: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风骨傲然,卓尔不群.他们生活及创作的那片竹林在今天中国的什么地方?
东郭纨米希: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含山县17860935512: 西晋竹林七贤是怎么回事
东郭纨米希: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含山县17860935512: 竹林七贤是那些?
东郭纨米希:竹林七贤 是指 西晋 初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