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的仪轨制度

作者&投稿:说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佛教,怎么在家修行,仪轨具体是怎么样的,该一二三怎么做?~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一、洒净仪规
准备一个没用过的小杯子,装上没煮开的干净水;杨柳枝或石榴枝一小根,没有就用供佛的花或叶子。
先点三支香,
二、炉香赞
念: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顶礼三拜后接下面:)
三、净水赞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
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
四、持水说文
菩萨柳头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秽尽蠲除,令此坛场悉清净
教有真言谨当持诵。
五、大悲咒(若干遍或7遍)
(先在佛前念5遍,然后拿着杯子,拿叶子蘸水开始在佛前洒,边念大悲咒边洒(这时不会背念大悲咒,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然后把家里走一遍,把净水都洒过,再回到佛像前,把7遍大悲咒持完,接着持
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
加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
七、念:
瑶天玉露 觉海金波
大千沙界洒芬陀 三昧涤尘疴
少水成多 一滴静山河
八、回向
以此严净功德,回向护法龙天,三界狱渎灵聪,守护道场真宰,
祈福保安平善,庄严无上菩提,普愿法界冤亲,共入毗卢性海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http://wenku.baidu.com/view/e230cc8da0116c175f0e48ef.html

一 丛林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5—806),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制,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创意别立禅居,此即丛林之始。丛林的意义,旧说是取喻草木之不乱生乱长,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云(《禅林宝训音义》)。

丛林规模开始不大,到唐末五代之间,南方有发展。如洪諲住浙江径山,道膺住江西云居山,僧众多至千数;义存住福州雪峰,冬夏禅徒更不减一千五百人(《宋高僧传》卷十二)。入宋,丛林建置益臻完备,禅众亦以集中居住为常,凡名德住持的丛林,都有千人以上。如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延寿自杭州灵隐移住同地永明寺(今净慈寺),学侣多至二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

北方丛林,亦始盛于宋代。仁宗皇佑元年(1049),内侍李允宁施住宅创兴禅席,仁宗给与寺额为十方净因禅院。庐山圆通寺怀琏应命为住持,禅道大弘于汴京。神宗元丰五年(1082),又命京师(今开封)大相国寺,创立慧林、智海二大禅院,后都成为京师有名的禅林。至徽宗崇宁二年(1103),宗赜集《禅苑清规》时,丛林制度已灿然大备。宋室南渡以后,禅宗名僧辈出,所居丛林,皆极一时之盛。如克勤所住江西云居山、宗杲所住浙江径山、正觉所住泗州普照寺及明州天童寺,清了所住真州长芦崇福寺等,其住众常至千人以上。史弥远因而请定江南禅寺为五山十刹(余杭径山、杭州灵隐、净慈、宁波天童、育王等寺为禅院五山。杭州中天竺、湖州道场、温州江心、金华双林、宁波雪窦、台州国清、福州雪峰、建康灵谷、苏州万寿、虎丘等寺为禅院十刹。见《七修类稿》),俾拾级而登,于是丛林制度遂遍行于江南,迄后世不衰。

丛林制度,最初只有方丈、法堂、僧堂和寮舍。以住持为一众之主,非高其位则其道不严,故尊为长老,居于方丈。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立佛殿)。所集禅众无论多少,尽入僧堂,依受戒先后腊次安排。行普请法(集体劳动),无论上下,均令参加生产劳动以自给。又置十务(十职),谓之寮舍;每舍任用首领一人,管理多人事务,令各司其局(《景德传灯录》卷六《禅门规式》)。

在这以前寺院的首脑为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或称都维那),都是领导大众维持纲纪的职僧。上座以年德俱高,都是朝廷任命。如姚秦、元魏,常有命令补上座。唐道宣亦曾被命为西明寺上座,其位居寺主、维那之上。寺主知一寺之事。如后周陟岵寺、隋大兴善寺等,皆有寺主。维那意为次第,谓知僧事之次第,或称为悦众;但后世常以悦众为维那之副,其职有数人,以大、二、三、四等别之(《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六)。

至于丛林古规的职事,则有首座、殿主、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名目。如黄檗希运在池州南泉寺为首座、遵布衲为湖南药山殿主、雪窦重显为南岳福严寺藏主、南泉普愿于庄上为庄主、沩山灵佑在江西百丈山为典座、克宾于河北魏府(今大名县)兴化寺为维那、玄则在法眼会下为监院(见元道泰《禅林类聚》第九)、兴化存奖为临济义玄侍者等。

后世丛林组织日渐庞大,各寺家风不同,为住持者多因时制宜、自立职事,名目层出不穷。宋宗赜《禅苑清规》的序文说:‘庄严佛社,建立法幢,佛事门中,阙一不可。岂立法之贵繁,盖随机而设教’。在《禅苑清规》所载丛林职事名目即有二十三种。宗赜还撰了一篇《龟镜文》(贰咸《禅林备用清规》卷七称之为《百丈龟镜文》),概括地说明设立各种职事的必要。文云:

‘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故有知客,为众僧召请故有侍者,为众僧看守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禅苑清规》卷八)。

以上制度,自宋以来通行甚久,少有更改。至于今日可行的,则根据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更有增益,且分成东西两序。东序序职(资格)有都监、监院等二十一员,列职(实职)有化主、库头等二十六员;西序序职有首座、西堂等十二员,列职有殿主、寮元等二十一员。细分职别可达八十种,可谓繁杂(见清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

........

简单来说就是佛教各宗为佛子所规定的礼仪规范

佛教弟子应该遵循的清规戒律!


佛经仪轨是什么意思?
佛经仪轨在佛教修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佛经和参与佛教仪式,信众可以了解佛法的真理和实践方法,进而得到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启迪。佛经中的经文和仪轨都有一定的功德和利益,通过修持和礼拜可以带来消业障、累积功德、增加福慧等好处。佛经仪轨还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佛经的翻译、研究和宣传是推动...

佛门仪轨基本内容及中心义理
行法: 大家共同修习法事中的核心佛法。祝福延生至礼佛除障: 不断祈福和消解障碍。佛法仪式深深植根于经典理论,如法界无尽、如来藏缘起、万法唯识、性空缘起和业感缘起等。在每个仪轨中,修行者与整个宇宙的相应是深远且宝贵的。无论是祈福、忏悔还是修习戒定慧,都体现了佛法的基本理念,如因果报应、空...

佛教的仪轨有统一的模式吗?
3. 不仅仅是不同宗派,即使是不同国家,如泰国和印度的佛教仪轨也大相径庭,呈现出多样性。4. 这种多样性并不能说明哪些仪轨是合适的或者不合适的,因为仪轨的统一并不是佛教法义的重点。5. 追求仪轨的统一并没有实际意义,更不应该用它来判断法门或修行的高低。6. 那些试图通过仪轨来判断修行高低...

唐卡的仪轨是什么意思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重要的宗教图像,是寺庙、寺院在墙上或者悬挂中的一部分。唐卡的仪轨是指在展示唐卡的时候所遵循的礼仪和标准。这些仪轨通过规范展示唐卡所需的步骤、时间、场合、语言及音乐等要素,使唐卡展示具备更高的宗教意义和仪式感。唐卡的仪轨是藏传佛教的一部分,其传承需要通过口口相传和实践相...

佛教的皈依仪轨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译,也译为「归依」,是说佛法广大无边,可以依托。归为归投,依为依伏,故称「归依」。皈依是由非佛教徒转变成为佛教徒必须走的一步。经过了这个仪式,表明这个人从不信仰佛教开始信仰佛教,并正式取得佛教徒的资格了。因为佛教是由佛、法、僧三要素构成的,所以,皈依佛教也...

佛教里沐浴仪轨是什么意思?
浴佛仪轨的来历源自古印度宗教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其根源可追溯至释迦牟尼佛降生的历史记载。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载,摩耶夫人怀胎临产之际,于蓝毗尼园无忧树下诞下悉达多太子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以清净水灌沐太子身。这一历史传说在古印度时期已广为流传。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

仪轨是什么意思?
原指密部本经所说诸佛、菩萨、天部等,于秘密坛场之密印、供养、三昧耶、曼荼罗、念诵等一切仪式轨则,后转为记述仪式轨则之经典的通称。佛教藉由仪轨来表现佛门中种种事物道理,通俗的说它就像是一般的典礼,如古代国家的祭天大典、皇帝登基,又如现在的阅兵、祭孔等种种仪式。民间世俗有祭祀祖先、...

什么是佛教中的“过堂”及过堂仪轨的要点及意义
“过堂”,是上斋堂用餐之意,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中国汉传佛教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所谓二时过堂,食存五观。 早晨、中午到“...

关于佛教舍戒的仪轨
1、礼佛观想文,代表意义:供香代表五分法身香,持戒有戒香,修定有定香,开慧有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能自利利他,故名为香。2、供花代表清净无为的菩提果。3、莲花代表空有不二,中道第一义谛,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有慈悲普愿众生同生西方,同证菩提,因该果海,果彻因缘。4、供蜡烛...

佛教里沐浴仪轨是什么意思?
浴佛仪轨来历: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宗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记载之中。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吐清净水,灌太子身。这一历史传说在古印度时即已流行,近代在...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佛教里沐浴仪轨是什么意思? -
裴栋金康: 1、恭迎佛像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放两把小勺.太子像则供奉在另一个地方. 敲钟打板之后,僧众、居士等搭衣持具,齐集大殿,按平时上殿时的次序站好.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然后僧值、悦众二人,以引磬引路,执事六人...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什么是佛教中的“过堂”及过堂仪轨的要点及意义 -
裴栋金康: “过堂”,是上斋堂用餐之意,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中国汉传佛教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谁知道中国古代的盂兰盆节? -
裴栋金康: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哪些东西可以开光 -
裴栋金康: 如果按照佛教的仪轨和制度严格的讲,给手串、首饰、钢笔乃至汽车做的这些“仪式”都不能叫做“开光”,可以叫做“加持”.如果按照佛教的仪轨和制度严格的讲,给手串、首饰、钢笔乃至汽车做的这些“仪式”都不能叫做“开光”,可...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佛教怎样才能拜师? -
裴栋金康: 佛门要求以佛为师,以戒为师,方能修行成就. 拜师之前,首先要慎重选师,再去拜师.选好师父后,发心皈依师父,再行拜师.拜师仪轨,可向要拜的师父请法. 谛深大师开示:如何选师 以戒选师,为贯穿选师始终之本,如何以戒选师,不...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到寺庙做普佛念什么经 -
裴栋金康: “普佛”一词,来源于隋代的三阶教.既然一切众生都是如来藏佛,故对一切已成、未成诸佛,应该普敬、普礼,通过普礼请佛,以忏悔业障.随着佛教忏法的流行及仪轨制度的完善,自明清以来,佛教寺院的法事仪轨基本成为定型,“普佛”便成为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仪轨.分为“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 ”.延生普佛是祝愿施主福寿康宁、离诸灾厄;而往生普佛则是超度亡灵、回向净土.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佛教网初一十五礼祖仪规 -
裴栋金康: 初一、十五礼祖仪轨(朔 望礼祖)注:维那呼:展具,先击三下大磬,压大磬,再压引磬.维那呼:展具,若先已拜愿展开具,此处不呼展具,而呼:不劳展具. 先击三下大磬,压大磬,再压引磬.1:顶礼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一下大磬. ...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债权转让基本要求有哪些
裴栋金康: 债权转让的基本条件如下:1、债权转让须有有效的合同存在;2、转让的债权须有可让与性;3、债权人与受让人须达成债权转让协议《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双台子区19753271923: 佛教基础知识: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裴栋金康: >> 佛教百科 >> 佛教僧侣与居士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出家条件主要有“十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