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作者&投稿:拓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这句话是后来网友们自己编撰的,出自朱棣在北伐战役成功时对大臣们说的话。
原文是“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明代的多个历史事件的概括。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北京就在当时的劲敌蒙古附近,迁都被形容为天子守国门。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国难临头的时候未曾丢弃皇都仓皇逃跑,被后世称为君王死社稷。

扩展资料:
公元1409年,明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尔干都司,派驻官员以进一步强化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山海关以外乃非中原地区,仍属化外之地。
且关外主要是以满族为主的部落聚居社会,所以山海关就成了中原与东北关外的一道边关重镇。靖难之役后朱棣由北平进入南京登基称帝。
因北方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且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兴王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
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师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
然而至崇祯皇帝时,明王朝内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但当时后金的军队多被挡在山海关之外。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至死不退,吊死煤山,民间对此事件称为君王死社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要从朱棣说起。
朱夺了皇位后,一方面是因为北京才是自己的老根据地,在北京熟,同时亲信多,方便做事。另一方面,当时,蒙古还很强大,他需要不停的去征讨。为了方便,所以他把京都搬到北京。并不是说他有多高尚要天子守国门,而是当时的形势,他在北京更有利于工作开展,更有利于征蒙古。从而造成了天子守国门的情况。
当皇位传到下一代或更后面时,那自然了,其他的皇帝从小在北京长大,他当然不想去窝了。另外,北京的各官员也不想搬啊,你想啊,在北京他是京官,搬到南边,要么自己仍呆在北京但什么也不是了,要么跟着皇帝到人生地不熟的南京,不合算啊,所以,北京的官员也会极力阻止搬到南方。
然后吗,就一直维持在北京了。

天子守国门是1421年发生的事情。

在当时明朝的人们看来,山海关以外乃非中原地区,仍属化外之地,且关外主要是以满族为主的部落聚居社会,所以山海关就成了中原与东北关外的一道边关重镇。

靖难之役后朱棣由北平进入南京登基称帝,因北方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且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兴王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

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师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

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永乐五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永乐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

明朝建立之初将国家的首都确定为南京,后因北疆地区仍有元朝残余势力不断骚扰边,而山海关以外的地区也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为保证北疆和关外稳定,实施有效的统制,防止国家的分裂,以维护明王朝统一,自朱棣1421年登基以后就迁都北京,因北京靠近边关,又是皇帝所在地,所以被人们形容为“天子守国门”。

明朝算上南明前后共计315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历经大战无数,不乏君王亲征被俘,却无一投降。至清初,明朝皇族基本被满清杀尽。后世正是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扩展资料

大明以前的朝代,当王朝遇到危机时,迁都一直不是什么难以决断或值得非议的事。周人在周朝建立前就经常迫于游牧民族的威胁数次迁都,周朝建立后还是因为受到游牧民族威胁放弃了关中地区迁到了洛阳;楚国在楚昭王时期迫于吴国压力,也曾迁都但仍然不失为中兴之主;大唐在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中也曾数次弃守过首都长安;南宋赵构更是如此,金兀术“搜山捡海捉赵构”,赵构长期逃亡甚至导致不育;大明徐达北伐时,元顺帝从大都跑了。

天子守国门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朱棣迁都北京,也是由于北方压力太重 ,北京作为华北平原的紧张性不言而喻,北京自古等于北方少数民族攫取中原的桥头堡,所以朱棣必要派大年夜将镇守北京,然则朱棣时期基础没有武将比得上朱棣本人,朱棣抉择自己镇守北京,自己镇守比起将领镇守更放心,武将保不齐会和蒙古勾通起兵南下。这就是天子守国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子守国门



明朝。“天子守国门”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个说法,当时明朝初定,北疆地区仍有元朝残余势力不断骚扰边境,而山海关以外的地区也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为保证北疆和关外稳定,实施有效的统制,防止国家的分裂,自朱棣登基以后就迁都北京。

因北京靠近边关,又是皇帝所在地,所以称之为“天子守国门”。然而至崇祯皇帝时,内忧外患至明朝土崩瓦解,社稷倾覆之时,崇祯皇帝至死不退,吊死煤山,后世称之为“君王死社稷”。

扩展资料

明朝算上南明前后共计315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历经大战无数,不乏君王亲征被俘,却无一投降。至清初,明朝皇族基本被满清杀尽。后世正是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是把汉族的血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其中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是自明成祖朱棣以后,被各任皇帝所延续,前有明英宗被俘明朝坚守北京,后有崇祯帝坚持不南下固守京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子守国门



明朝的

"天子守国门"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个说法。


天子守国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天子守国门是1421年发生的事情。在当时明朝的人们看来,山海关以外乃非中原地区,仍属化外之地,且关外主要是以满族为主的部落聚居社会,所以山海关就成了中原与东北关外的一道边关重镇。靖难之役后朱棣由北平进入南京登基称帝,因北方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且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再加上北平是朱...

明朝真的是天子守国门吗?朱棣的原意是什么?
总结来说,明朝“天子守国门”这个评价还算是中肯的,算是名副其实的。当然整体来说,其实明成祖朱棣刚开始的意思并非只是想要天子守国门,而是开疆拓土之下,使北京不是国门,奈何后代不争气,北京还是成为了国门。

天子守国门的介绍
“天子守国门”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个说法,当时明朝初定,北疆地区仍有元朝残余势力不断骚扰边境,而山海关以外的地区也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为保证北疆和关外稳定,实施有效的统制,防止国家的分裂,自朱棣登基以后就迁都北京,因北京靠近边关,又是皇帝所在地,所以称之为“天子守国门”。然而至崇祯皇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2.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明代的多个历史事件的概括。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北京就在当时的劲敌蒙古附近,迁都被形容为天子守国门。3.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国难临头的时候未曾丢弃皇都仓皇逃跑,被后世称为君王死社稷。4. 公元1409年,明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尔干都司,派拍好皮驻官员以进一步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
,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狂逃离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更有着天壤之别。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
天子守国门:明朝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但是蒙元的统治还保留在汉民族的记忆中,为抵御和消灭北元,朱元璋将几个儿子分封在北方边疆,后来分封在北京的燕王靖难成功,取得帝位,史称明成祖,他后来迁都北京,虽然主要原因是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但是这里距离九边之一山海关、蓟门、大同都非常近,一旦边关有...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什么典故?
发动靖难之役后,朱棣在我国中部城市南京称帝,继承大统,但是依然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还有就是北京是他的龙兴之地,因此,他于1421年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并改北京命名为京师。在地理位置上看,京师靠近天然屏障山海关,并且是天子所在的地方,所以民间就有了“天子守国门”的说法。而到了崇祯皇帝的...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是何意?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毕竟崇祯登基的时候,手下无人可用。总的来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想法,就好像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样的。有人喜欢它的热血沸腾,就有人讨厌它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褒义贬义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明朝已经结束了数百年,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意见...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什么典故?
明代有两个著名的皇帝与这句话有关,分别是朱棣和崇祯。朱棣在1421年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靠近山海关这个天然屏障,因此有了“天子守国门”的说法。而崇祯在面临内乱和外患时,最终自杀以维护国家,体现了“君王死社稷”的精神。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帝王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以及皇帝在国家存亡时的责任感和...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真是假,你怎么看呢?
那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评价到底对不对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首先来说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的迁都北京,意思是天子亲守国门。还有明末崇祯帝自缢以身殉国,意思是社稷亡,而君王不苟活的殉国。先以“天子...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形容的历史上哪个朝代及原因
抄律若奇: 明朝,为防备鞑靼与瓦剌,明成祖迁都北京并5次征讨鞑靼与瓦剌,是为天子守国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送走太子,并迫妃子自尽,杀公主,自缢于煤山是为君王死社稷.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出处及由来?出处是什么?由来呢?有什么故事吗?请详细写一下······拜谢! -
抄律若奇:[答案] 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真的么?
抄律若奇: 是的,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 大明有土木之变时天子守国门,同仇敌忾抵御瓦剌,有末代崇祯帝那样为江山而死的英雄气节.大明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明是一个不断被歪曲历史的伟大朝代,是我华夏最后一个正统的王朝.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明朝那些事儿》大明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抄律若奇: 你好 ,这句话没有在《明朝那些事》里. 但是有类似的话,比如 万历47年萨尔浒之前,说道“明朝不是南宋,没有送礼的习惯.” 还有就是朱棣迁都那会,说的是天子守国门.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什么意思 -
抄律若奇: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意思是:作为国家的天子,需要守卫国家的国门;作为国家的君王,需要为国家的社稷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这句话强调了国君应该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以及为国家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是哪个
抄律若奇: 明朝,个人认为.不知道你听没听过明朝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200多年来明朝没有一个皇帝违反一条祖训!崇祯以死殉国,英宗被俘不屈.抛开别的不谈,仅仅是这些,明朝算不算有骨气?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历史以来正月初四这一天世界上都发生过什么事 -
抄律若奇: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 大明朝正式建立,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对明朝比较喜欢,其他的不是很了解,谢谢!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明朝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那么澳门是怎么回事 -
抄律若奇: 当时澳门只是一个葡萄牙的居住地,没有任何法外特权.即使到清朝康熙年间,都还能直接命令澳门做事.只是国力弱了,澳门最终成了殖民地,但始终都没有太明确的条约,基本属于强占,这点跟香港有极大的不同.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明清两代对外关系政策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 -
抄律若奇: 明朝的海疆较为开放,对外政策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始终将抗击外祖放在首位,在闯逆最嚣张的时候,都没有把防守鞑奴的关宁铁骑调去剿匪. 清朝前期锁国,后期被列强敲开国门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陈巴尔虎旗18451342451: 无两宋之岁币,无汉唐之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求翻译!急! -
抄律若奇: 这个就是明朝的祖训,也是明朝的国策吧.不合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朝是个很有骨气的王朝,皇帝被俘了都没有屈服过,最后灭亡的时候,皇帝也是自杀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